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张辽新传 >

第150部分

张辽新传-第150部分

小说: 张辽新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宗啊,你们家的生意仅仅局限在北海一地,而且还没有完全控制北海的全部铁器买卖。这我说的没错吧?”张辽说道。

宗元一听,就知道张辽肯定事先已经调查过了,而且根据他对张辽的认识,一定是有了详细的资料才会选择摊牌的,所以宗元也决定不隐瞒。他笑了笑,说道:“使君说的没错。我宗家的生意一直就限于北海,而且也就占了七成不到。”

张辽将宗元地话和刘晔地调查结果一对照,知道宗元没有撒谎。于是他的笑容就更加浓了。

“老宗。我之前说的是奉大将军曹公的许可。以青州作为试点,放开盐铁专卖。也就是说,只要你获得青州牧的批准,你地生意将可以扩展到青州全境。这和你原本单单一个北海相比,是赚还是赔?”张辽戏谑的笑道。

“整个青州!”宗元乍听之下有点发愣。但他明白张辽不会骗他,再想想他家的生意扩张到青州全境,他觉得自己刚才的怒气确实是没有必要。可是宗元突然间又回想起张辽刚才说的另一句话,“获得青州牧的批准”,这不等于就是说张辽才真正掌握了这件事情的主导权。宗元想到这里,刚有点热地脑子陡然冷静下来。

张辽看到宗元地表情的变化,心中也不由得对其重新评价。“不愧是能够存在数百年的家族。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他们一步步走到了现在,每一个当家人都不简单啊。”

“使君,那这个所谓的批准是何章程?”宗元一脸正容的问道。

“呵呵。老宗不愧宗家的当家人,经验果然老到,一句话就问到了点子上。”张辽笑着说。不过他倒没有在这地方隐瞒的想法,毕竟事情是要做下去的,骗人一时可不能骗人一辈子。

“老宗。这次放开专卖是试点,正因为如此,所以我们不得不慎重。而且专卖的弊端你也清楚,你们家就是靠这个起家地,可之后也没少在这上面吃亏。如今放开专卖。官府将不再控制商家。任由商家自行根据市场来决定自己的买卖行为。但是……”

张辽一边说,宗元一边仔细的听。他听到张辽说到盐铁专卖饿弊端,他也心有戚戚然,因为他们家也是从小做到大,其中吃了多少苦,又用了多少手段,他这个家主自然是门清。就是在黄巾暴乱之前,他们宗家也仅仅在北海拥有四成不到的市场,还常常受到青州真正的豪门地压制。若不是黄巾将青州各大豪门几乎一扫而空,而他们家又正好在军中有些势力,如今怎么也不可能将生意扩大一倍。但他虽然对张辽地话颇为赞同,可他也知道张辽必有转折。乳清果然听到了“但是”二字。

“使君请讲。”宗元没有意外,反而让张辽继续。

张辽嘴角微微上翘,说:“但是,为了规范商人的行为,我们将制定一部在青州暂行地《商法》。”

“《商法》?”宗元又被张辽说的一愣。

“对,就是《商法》。我大汉对商人并无专门的法律来进行约束和保护,所以才使得商人和官员的勾结无法禁绝。若是有一部法律的存在,相比商人也不会再害怕官员找麻烦而行贿或是干脆勾结官员了吧?”张辽说。

宗元没有说话,只是点了点头。他知道张辽说的没错,并不是所有的商人都愿意和官员勾结的,因为那样做,他们将损失大量的利润。也正因为这样,以次充好,以假当真的行为才屡禁不绝。而这起初是为了减少成本的行为,在越来越严重的官员的剥削下就成了一个恶性循环,这才有了如今的烂摊子。

“而且,在制定这部法律时我们会广泛征询各方面的意见,并组织一个以商人、世家、士林以及百姓在内的临时机构。到时候老宗你可别缺席啊!”张辽笑道。

“让商人和百姓也参与其中?”宗元今天的心脏算是被张辽折腾惨了,忽上忽下的好几回。这不,又是一次。

“对。如果商人不参与进来,对商人正常行为的保护就谈不上。百姓不参与进来,那对商人的约束也就谈不上。至于官员和士子,他们也算是一个利益阶层。各阶层在内相互制约,相互妥协所制定的法规,我看才是最合适的。反正这也只是暂行,若又不妥当之处,还能再修改吗?”张辽说。

“好!好啊!”宗元连声说道,甚至开始盘算起以后能将生意扩大多少了。

张辽看着宗元的高兴劲,也没有去打扰他。对于这次盐铁专卖的放开,张辽不准备象之前地纸张、书籍生意那样拉着曹家和夏侯家一起入股。毕竟这时曹操已经是大将军了。而且盐铁买卖地名声绝对没有纸张、书籍的名声好听。但是张辽还是暗中准备让曹家也涉足其中。毕竟曹洪和曹德都各自管着一摊生意,让他们独自进来,也等于将曹家的利益参进来,不但让曹操放心,也能在这放开的生意中保留一份制约其他商人的可靠地力量。如果曹家的掌柜能和其他商人联手。还能将别人和曹家绑在一起,这利益依然会纠结起来。不过若是曹家后人不尊法令,那就是他们自己找死,张辽也不准备管他身后的事情。

“老宗,还有件事要跟你说。”张辽看宗元回过神来,对宗元说道。

“使君请讲。不管是使君要参一份子,还是别的什么。只要我宗元能办到的。绝无二话。”宗元一听,以为张辽也要参与进来,赶忙说到。他对这种事情并不反感,反而会感觉很正常。

张辽一听宗元理解岔了,笑道:“老宗,这种事情我可不会参与。就算是你,也因为身为官员的原因,必须回避。所以之前的军械采购我才交给了公佑。我知道官员地家中大都有各种生意,所以但凡涉及官员地生意。官员都必须回避。”

宗元一听,知道自己理解错了,虽然自己要回避,但是自己的家族还是可以继续参与的,所以他也没什么意见。反倒是对张辽的这个回避制度感到很有必要。

“那使君的意思是……”

“宗家的发家史我多半也知道。其中多有不合法令之处。如今宗家也算青州大族。这暗中的东西不碰也罢。老宗你说是不是这个道理?”张辽看着宗元笑道。

宗元看到张辽那双微笑的眼睛,此时他只觉得浑身难受。宗家起家靠的是各地地地下势力。虽然他们的生意仅限于北海,但这地下势力却遍布青州各地。这也是他们家能生存下来并不断扩张的真正的底气。可没想到张辽却打上了他们的主意,宗元地背上冒出了冷汗。

张辽没有说话,只是向着一旁地刘晔甩了一个得意的眼神,就向后一靠,闭目养神了。

刘晔看到张辽地做派,不由得心中暗笑。但他对张辽这样的做法虽然心存疑虑,可只要能解决数百年来的问题,他也不介意看着张辽试试。而且还能为他的情报组织扩充力量。

张辽在养神,刘晔在研究坐着的椅子,宗元则心中在盘算得失。一时间,整个屋子寂静无声。

良久,宗元用手抹了抹额头,开口说道:“使君之意宗元尽知,但凭使君吩咐。”

张辽闻言,唰的睁开闭着的双眼,看着宗元,渐渐的嘴角翘起,笑着说:“老宗果然老到。好!到时候此事自有子扬和你交接。”说着,张辽将手指向刘晔。

刘晔也适时的对着宗元一欠身,算是打了个招呼。

正事谈完了,宗元心中念着赶紧回家布置,也就向张辽告辞了。

宗元走后,张辽对刘晔说:“子扬,如何?这地下势力我可是帮你弄过来了。至于如何整合那就是你的事情了。”

刘晔朝着张辽一拱手道:“多谢将军帮忙。不过,这宗元能将所有的力量都交出来吗?”

“当然不会全部交出来!”张辽肯定的说:“可是,我们不是是要一个锲入点,若是全盘使用他的力量,你会放心吗?”

刘晔笑了,笑得很欢畅。“将军既然是要放开盐铁专卖,这宗家是铁器生意的带头人,那这盐的生意要何人带头呢?”刘晔又问道。

“呼……”张辽长出一口气,笑着说:“子扬,你是真不知道还是在装蒜?你难道不知道《吕氏春秋》中的那句名言。单以盐业的利润就足以让那些家伙们挣破了头。到时候咱们只要等着收钱就是了。”

“将军好算计!”刘晔向张辽亮出大拇指赞道。

“算不了什么,这是给他们好处,他们又岂能不接?”

张辽说完,和刘晔相视而笑。

第三卷 第一六三章 大贤管宁的回归!

不说张辽在青州的动作,他的师兄国渊此时已经乘上了返回青州的大船。而他的身边就是被他亲自从辽东请回来的王烈、邴原和管宁。他自建安元年十月再度回到辽东之地,为的就是帮着自己的师弟张辽将几位战乱时避祸辽东的名士请回青州。

这次回辽东,他的信心满满,因为他不但和这几位名士有着当初一同避祸的交情,他的怀中有着曹操和老师郑玄的书信,再加上临行前张辽暗中对他的嘱咐。所以,他感到自己即使面对最麻烦的管宁也能将其说动。

事实上也正如国渊所料,对于王烈、邴原,国渊并没有花费太多的力气,他只是将曹操和郑玄的书信拿了出来,这二位一看就决定随国渊回青州。管宁则不为所动,仅仅对郑玄表示了感谢,就收起书信回了自己的住处。

国渊既然早就料到会在管宁这里遇上麻烦,自然也有了应对之道。管宁此人重情重义,刚到辽东时,因为见到避祸的难民缺衣少食,在辽东天寒地冻的环境中裹着仅有的破被瑟瑟发抖。于是管宁不但用自己的事务接济难民,还将难民们组织起来,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伐木建屋、担土筑城,硬是在条件艰苦、缺少工具的辽东建起了一座简单的城池,把苦寒辽东变成人间乐土。随后他还在当地教化百姓,组织百姓抵抗欲行不轨的异族,令百姓知礼而不畏战。即使是当时的辽东太守公孙度也因为管宁而约束自己地手下不要骚扰管宁所在地流民。所以,国渊决定暗中动员这批已经在此安居的流民返回家园。因为管宁不愿离开的原因之一绝对是为了这些难民的安全。反正张辽向他做了保证。不管回来多少流民,一切安置费用均有青州官府支付。国渊即使提前垫付些金钱,倒也不虞会颗粒无收。

不过国渊的行动也只能在暗中进行,因为辽东太守公孙度看着中原大乱,也急切地需要人口来充实自己的实力。因此他嫉妒重视这些给他带来税收和兵源的难民。这也是他约束手下不来骚扰的原因之一,他不能让自己的手下将这些人口给赶跑了。所以,国渊的动作不能在明处,更不能大张旗鼓。

另外国渊此次回到辽东还得到一个好消息,那就是邴原即使不用他请也会在近期回到中原。这是因为邴原性情豪爽,虽然身处辽东,算是寄人篱下。却不知道韬光养晦。常常就时事大发议论。其内容不但有鼓动百姓回归家乡之嫌,也经常涉及太守公孙度。公孙度正担心邴原会让百姓成为不安定的因素,又知道他在议论自己,于是起了杀心,若不是他身处管宁身边,估计早已身首异处。此时他正准备寻机会逃离此地,返回中原。而以管宁和邴原交情,这也是国渊信心十足地原因。

这次国渊回到辽东也不是一个人,跟着他地还有张辽派出的数十名曹军精锐。而驾船的则是甘宁水军中的豪杰。辽东郡地广人稀,又多有山脉密林,百姓只需躲入山林,隐蔽行进,足以躲开公孙度士兵的追捕。而管宁此地就在辽水边上。而青州水军只需派出船只就足以将人全部带走。

于是。国渊也不惊动管宁,只是和邴原、王烈私下里商议返回的步骤。并在拿出简单的计划后派人去青州向甘宁请求船只的支援。而王烈也因为他在难民中仅次于管宁的威望,开始想人们暗中宣传回到家乡地想法。

中国的百姓自古以来讲究的就是自己的根,若不是黄巾搅乱了百姓的生活,甚至连生命都无法得到保障,百姓们又如何会选择背井离乡地来到辽东这种苦寒之地。虽然他们在自立已经生活下来了,但是在得到家乡已定地消息后,就再也无法抑制返乡的念头。

幸亏王烈一开始找地都是年高德重的老人,而这些老人们虽然心中急切的想着回到家乡也不会在事情尚未定论的情况下泄露出来。这也让这里的居民们没有产生骚动,而引起公孙康的注意。

王烈的任务是劝说百姓,而邴原的任务就是继续劝说管宁。虽然国渊那里有张辽的种种承诺,但此时的张辽正出使江东而并没有敲定镇守青州的事情,国渊也不敢轻易的向管宁说什么,只能由着邴原去和管宁忽悠,而他自己则在这座新兴的小城中四处转悠。

国渊越是看的多,越是对管宁的才华感到震惊。仅仅一个多月,就带着一穷二白的一群难民空手修建了这样一座小城,还将百姓教化的彬彬有礼,国渊自认自己没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