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蝴蝶效应之穿越甲午 >

第1058部分

蝴蝶效应之穿越甲午-第1058部分

小说: 蝴蝶效应之穿越甲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该死的黄鬼”有人骂道。

“我们的战斗机就要收拾他们了”有人接口道。

“是啊给他们点厉害尝尝”

听了这些勉强算得上是给大家打气的话,麦克阿瑟在心里发出了一声苦笑。

指望澳大利亚空军的那些山寨战斗机和菜鸟飞行员给中国人以教训,简直就是一个笑话。

实际上,澳大利亚人能够坚持到了现在,在麦克阿瑟看来,简直就是一个奇迹。

由于中国海军掌握了太平洋的制海权,美国海军对澳大利亚本土的支援事实上已经被切断,随着南太平洋的各个重要岛屿也都被中国海军陆战队攻占,美国已经根本无法对澳大利亚给予任何有用的援助。但让麦克阿瑟没有想到的是,中国军队在海陆空三方面都拥有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先是莫明其妙的在澳大利亚西部地区登陆,而后的攻势也开始渐渐的放缓。

中国军队攻势的放缓给了澳大利亚人以难得的喘息之机,在这段宝贵的时间里,澳大利亚人竭尽全力的进行了动员,构筑防御工事,工厂没日没夜的生产坦克、飞机和枪炮等各种武器,差不多所有的人都被武装了起来。

对于中国军队的突然放缓攻势,澳大利亚战区的盟军将领们也进行了种种猜测,多数人都认为,是中国大举进攻苏联和印度牵制了中国军队过多的兵力,使中国无力在澳大利亚采取相同程度的攻势。尽管这种说法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但麦克阿瑟却认为,真实的情况应该是不会这么简单。

麦克阿瑟认为,即使不用再从本土调集兵力,仅以中国军队现在进攻澳大利亚的规模,就足以彻底打败在澳大利亚的全部盟军。得出这一结论并不是败军之将麦克阿瑟被中国军队打得吓破了胆,而是基于对中国军队的真实战斗力和潜力的清醒认识。

在战争爆发前,麦克阿瑟和许许多多盲目自大目空一切的西方人一样,认为中国人只会被动的模仿西方,其军队的战斗力并没有传说中的那样强大。但是经过了一系列的残酷战斗之后,麦克阿瑟和许多西方人都意识到了他们的错误:中国人可以生产出和美国产品一样好甚至更为先进的军舰、飞机、坦克和大炮,中国军队的官兵作战勇敢,头脑灵活,战斗力不从心远远超乎西方世界的想象。中国军队尤其善于在兵力弱于对方的情况下出奇制胜,而当他们的兵力和对手相当甚至于占有优势的时候,取得胜利几乎是必然的。

在同中国军队数度过交手之后,麦克阿瑟保守的估计了一下,认为在澳大利亚的中国海陆军最少也不会低于40万人,而澳大利亚军队现在把参军的老人、妇女和儿童全都加进去,也仅能保持在30万人左右的规模。而双方在重型武器装备(尤其是坦克和飞机)上的差距根本无法相比。因此对在澳大利亚的盟军来说,如果不能得到支援的话,失败是不可避免的。

而现在的中国军队,就象是一条本来已经勒紧却突然又放松了的绞索,而绞索之所以放松的目的,也许是为了让被绞死的人感觉到更多的痛苦。

想到澳大利亚盟军未来的命运,麦克阿瑟的心头不由得全被阴云所笼罩。

尽管前途黯淡,但麦克阿瑟并没有完全丧失信心。

他知道,尽管美国太平洋舰队被中国海军打得几乎全军覆没,但美国本土所受的打击不多,遭受重创的美国海军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恢复,而用不了多久,就会卷土重来。只要澳大利亚能够坚持到美国海军的到来,就意味着胜利。

正象麦克阿瑟在防空洞里胡思乱想的那样,事实上,经过将近一年时间的恢复,美国太平洋舰队已经重新拥有了和中国海军叫板的实力,现在正跃跃欲试,准备再同中国海军来一次决战。

此时,由斯普拉格海军少将率领的一支美国海军航母特混编队,正快速的向马绍尔群岛方向接近。

在中国军队进攻澳大利亚的战斗打得如火如荼之际,美国海军的高层将领并没有过多的考虑如何救援澳大利亚,而是就美国海军恢复实力后如何对中国作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在经过仔细分析之后,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即要想威胁并进攻中国本土,打破“史司防线”直接横渡中太平洋无疑是一条最佳的进兵路线,这是美国海军很早以前就已经得出的结论。因为在中太平洋没有面积较大的岛屿,可供争夺的目标是许许多多的小岛和环礁。美国海军如果从中太平洋发动进攻,对中国本土及其周边属国都有很大的威胁,将迫使华军不得不分兵把守它部署在整个太平洋地区的各个据点(即“史司防线”)。由于这些群岛相互之间的距离甚远,所以一般说来,守岛华军难以相互支援;一旦遭到美国航母舰队的封锁,华军就无法实施增援。而且从中太平洋进攻,不仅气象条件较好,运输线较短,而且也能够节省地面部队和舰船。从中太平洋进攻,既可切断中国本土通往南太平洋的海上交通线,又可缩短美国通往南太平洋的海上交通线;此外,还能把战线迅速推进到日本近海,迫使中国舰队同美国海军进行决战。

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在确定采取沿中太平洋轴线发动进攻的战略之后,为美国海军新定购了42艘新型航空母舰,这些航空母舰到1944年7月就全部交付舰队使用。本来在10月前后,美国海军就有能力重新恢复对澳大利亚的支援,但美国人并没有这么做。美国太平洋舰队司令尼米兹海军上将认为,如果用这些航空母舰去支援澳大利亚的作战,是一种莫大的浪费。如果这些航空母舰不担负这种单纯的辅助性任务,就可以活动在广阔的海洋上,不断扩大掌握制海权的范围。以这些堪称海上活动基地的航空母舰为前锋,在中太平洋的美国海军部队哪怕没有岸基航空兵的支援,也可以对华军占据的某些岛屿实施越岛作战,并能有效地保护己方的海上交通线。

在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决定开辟中太平洋轴线,以此作为向中国本土进兵的主要战略方向。但是,考虑到澳大利亚方面的岌岌可危的情势,为了配合中太平洋的攻势,以实现新的战略计划中,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作出了决定,即北太平洋部队将中国海军驱逐出阿留申群岛并威慑堪察加半岛及日本本土;中太平洋部队从珍珠港出发向西进攻;南太平洋部队和西南太平洋部队则进攻巴布亚新几内亚岛和所罗门群岛,支援澳大利亚战区。

美军的计划很明确,就是形成一个新的钳形攻势。这个钳形攻势的规模比“史司防线”的钳形攻势要大得多。美军双管齐下从两个作战方向向西推进使华军再次居于内线作战的有利地位。但是,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认为,美国新型航空母舰的威力及其机动能力足以抵消华军的上述有利条件。另一方面,从两个方向实施进攻,既可威胁巴布亚新几内亚的翼侧和华军海上交通线的安全,也可以迫使华军分兵防守。

由于战场情况变幻莫测,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没有过早地作出具体决定,以使得这项计划具有一定的灵活性,等到时机成熟之后,再确定如何具体实现这一战略计划。

中太平洋攻势的规模之大,在美国海军的战争史上是前所未有的。美国海军在如何攻克星罗棋布的“史司防线”上的岛屿,横渡大洋,大踏步地把战线向前推进方面没有什么历史经验可供借鉴。因此发动这一新的攻势,既要在训练方面采用新的方法,在战斗、支援、补给和维修方面采取新的措施,还要研制出一整套新的武器装备。尽管这样,到1944年的秋天,即在“中途岛…珍珠港战役”后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从中太平洋发动进攻的准备工作就基本完成,可以说是美国历史上少有的一个丰功伟绩。

中太平洋部队是由大量兵员以及舰艇和飞机组成的一支混合作战部队,是为了实施远程突击而组建的。其中中太平洋舰队的组建是从1944年的春天开始的,11000吨的第一艘“独立”级快速轻型航空母舰在那时开到了圣迭戈港。到1944年的秋天,中太平洋舰队已经辖有大型航空母舰6艘、轻型航空母舰5艘、护航航空母舰8艘、新式战列舰5艘、老式战列舰7艘、重巡洋舰9艘、轻巡洋舰5艘、驱逐舰56艘、运输舰和货船49艘,以及大量登陆艇只。这支强大部队的司令官是弗莱彻海军中将。

中太平洋舰队的突击兵力是它的快速航空母舰特混舰队。这支特混舰队的主要任务是支援登陆作战,诸如为封锁登陆地域而实施远程突击,在登陆部队突击上陆前对登陆地段实施航空火力准备,对登陆部队实施战术支援,对威胁两栖作战舰船的空中和海上敌人进行截击等等。这支快速航空母舰特混舰队,通常编为4个特混大队。每个特混大队一般辖有大型航空母舰和轻型航空母舰各2艘,并配有快速战列舰1至2艘、巡洋舰3至4艘、驱逐舰12至15艘为其担任护航。当特混大队处于巡航状态时,由驱逐舰组成外层反潜警戒幕,但当出现空袭危险时,则令驱逐舰加入由战列舰和巡洋舰组成的内层环形警戒幕。这些航空母舰特混大队具有极大的灵活性,既能与其它部队协同作战,亦可单独执行作战任务,它可从其中抽调部分舰只编成水面舰艇突击编队执行特别使命。这种航空母舰特混大队,就是海上浮动的航空基地,它可以为横渡太平洋、进至中国本土及其属地海岸开辟道路。

中太平洋部队的登陆作战兵力,是里奇蒙。凯利。特纳海军少将指挥的第5两栖作战部队。为实施登陆作战,这支两栖部队编有运输船、货船、登陆舰艇、船坞登陆舰等。为了组织护航和担任直接支援任务,还辖有驱逐舰、护航航空母舰、巡洋舰和旧式战列舰等。这支部队在作战中通常分为两至三个梯队,往往还派遣部分兵力去执行特殊任务。若战术上有某种需要时,还派遣以火炮为主要武器的快速舰只,或与航空母舰特混大队一同行动,或与登陆编队一同行动。在战斗中,阻止敌人反击的任务常常交给快速航空母舰及其警戒舰只担任,而把对地面部队进行战术支援的任务交给两栖作战部队的护航航空母舰和以炮火为主要武器的舰只去完成。第5两栖作战部队所属的一切地面部队,不管是陆军还是海军陆战队,一律编入第5两栖作战部队。第5两栖作战部队的军长是美国海军陆战队少将霍兰。史密斯。除此之外,中太平洋部队还辖有一支岸基航空部队,其中包括陆军、海军和海军陆战队三个系统所属的飞机,在作战方面,由约翰。胡佛少将指挥。这支岸基航空部队的任务主要是为辅助航空母舰执行登陆前的航空侦察和空袭登陆地域等任务。

为了迅速横渡个太平洋,并能一面向前推进一面掌握制海权,中太平洋部队必须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机动能力和势如破竹的战略势头。为使已经占领的要地免遭华军的袭击,并能反复袭击华军,以便给下一步的进攻创造有利条件,快速航空母舰特混舰队被要求必须能在海上(或前方)长期逗留。中太平洋部队有无持续作战的能力,关键在于能否利用某些环礁的礁湖以及其它比较隐蔽的锚地,迅速建起前进基地。因为需要进行海上补给,战局越向前发展,越需要建立更多的前进基地。

~~~~~~~~~~~

继续求月票……

!!!!!!!!!!!!!  1!

!最!!小!!!!!!  6!

!新!!!!说!!!!к!

!!!最!!!!网!!。  !

!!!快!!!!!!!!て!

!!!!!!!!!!!!!∩!

(一千三百七十一)初遇“绝天”

(一千三百七十一)初遇“绝天”

和中太平洋部队一样,太平洋舰队的其它作战部队也都是这样由快速而强有力航母特混编队和两栖作战部队组成的突击力量。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美国能够重建这样一支强大的海军力量,完全得益于美国强大的工业产能和高素质的人力,说明美国已经从最初的打击当中完全恢复了过来。

现在,美国针对中国的反攻已经开始。而从中太平洋方向的进攻,从马绍尔群岛开始。

站在“独立”号航空母舰舰桥上的斯普拉格少将和许多军官一道,举着望远镜,警惕地注视着海面的情况。

对美国海军来说,这里是充满了死亡气氛的危险之地。

如同中太平洋的其他许多岛屿群一样,马绍尔群岛也是由珊瑚礁构成的。每个比较平坦的珊瑚岛都处于暗礁环抱之中,暗礁的内侧形成一个个礁湖。马绍尔群岛由三十余个环礁组成。这些环礁构成的岛屿多数都可以修建机场,象吉尔伯特群岛、东加罗林群岛和威克岛都有华军岸基航空兵的机场。马绍尔群岛有一条借助于岛屿可以逐步接近的路线。如同俾斯麦群岛一样,马绍尔群岛也位于所在岛链的西北端,这个岛链的东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