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行者 >

第98部分

大明行者-第98部分

小说: 大明行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守仁回头望了一眼安庆的方向,在心中默默祈祷安庆能够多坚持几天。若是宁王舍弃南昌,拼死进攻安庆,那么安庆失守之后,金陵也暴露在敌军的铁蹄下,王守仁不敢想象这个。

他甚至不敢去想,攻陷了南京,已经坐拥半壁江山的宁王,他一个巡抚还有何力量与之抗衡。他心中万分担忧,可是却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因为唯有冷静,他才能指挥好这场至关重要的战役。

正德十四年七月戍申,王守仁大军出发,一朝廷的名义,向江西全境发布勤王军令,并率领直属军队日夜进军,很快抵达临江府,在那里,他再次会合了临江、赣州、袁州各地赶来的“义军”,总兵力达到八万余人。王守仁不敢有丝毫懈怠,马不停蹄的行军,他命令军队加快行军速度,终于在七月十七日,到达了南昌城外。

南昌城内的守军见王守仁大军压境,早已吓破了胆,而王守仁熟读兵法,深知攻城为下,攻心为上的道理。他派出细作四处散播消息,鼓吹自己带领了三十万大军前来讨逆,城中守军犹如惊弓之鸟,精神已经处于崩溃的边缘。除此之外,细作还混入城中,四处张贴告示,让百姓不要卷入战争,王大人的军队军纪严明,绝不滥杀无辜,若有人帮助宁王倒行逆施,则会株连九族。

原本南昌城中的百姓听说大军压境,还做好了誓死抵抗的姿态,听说不会屠城,都纷纷放弃了抵抗之心。这样最直接的后果便是南昌守敌被彻底孤立,已是四面楚歌的境地。

夜黑,风高。

杀人正当时。

夜风中,经过挑选而出的练家子,两两一组抬着云梯风一般出现在南昌城的城墙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云梯架上了城墙。

后队是身轻如燕的敢死队,携带连发的弓弩和锋利的军刀,踩在云梯上迅速占领制高点。

虽然做了万全准备,首次冲锋依然遭到了顽强的抵抗,王守仁急忙命令部下准备攻城器械,轰击城门,分散敌军注意,配合先头部队。他气势威严的说道:“先前的佯攻已然起到了诱敌之效,此次攻城,由我亲自督战,志在必取!一鼓令下,附城!二鼓令下,登城!三鼓令下未登城,杀军!四鼓令下未登城,杀将!”

将士们都清楚军令如山,王大人言出必行,先锋大将身先士卒,士兵们个个争先,嘴里发出怒吼,声震四野。这一次进攻,竟然没有遭遇任何抵抗,士兵们轻松爬上城头,攻城的士兵更是惊讶,因为他们轻易的就撞开了城门。

“派一支小队前去查看,恐有埋伏。”王守仁命令道,大军随后跟上。可事实证明,城内守敌只是象征性的抵抗了一下,便被那气势吓得闻风丧胆,早已逃得不见了踪迹。

临时招募的士兵中有很多是江湖草莽,缺乏军纪的约束,入了城之后竟然干起了打家劫舍的勾当,宁王的宫殿也被焚烧,王守仁得到消息,猛拍桌案,大骂道:“这些莽汉,坏我大事。来人,将那些带头的抓起来斩首示众,以正军纪。”

这件事之后,王守仁得到了百姓的支持,因为他们看到了王大人言出必行,没有屠戮无辜的百姓,而那些为恶的士兵也被就地正法,所以谈到王大人时,无不交口称赞。

两天之后,探子回报宁王已经率领主力撤回,准备前来南昌决战,不日即将到达。消息传来,众官员无不震惊,刚占领南昌,根基不稳,如与叛军主力交战,胜负难以预料。

王守仁笑了,他的心头之患解除了。面对幕僚们的担忧,他出声安慰,让手下设置好陷阱,准备宁王的大驾光临。

刘养正得知宁王撤兵的消息,当下面无血色,不顾侍卫的阻挡,冲到宁王面前,用几乎恳求的语气说道:“殿下,万万不可撤军啊,如若撤军,我们这些日子的心血岂不付诸东流。而南昌已然失守,再长途奔袭援救已无战略价值。”

宁王冷冷的看着刘养正,一言不发,这时候发丝雪白的李士实也闯了进来,高声请求道:“殿下不要理会南昌,为今之计只能死攻安庆,直取南京!如此殿下才能坐稳根基,万不可回救南昌,以绝后路啊。”

宁王冷冷的看着两位军师,心中对他们的信任已经降到了低谷,这些日子以来的失利,让他怀疑这两人是与王守仁暗中勾结,只是没有切实的证据,才没有动手除去这二人。

正德十四年七月二十三日,宁王朱宸濠率军自安庆撤退,抵达鄱阳湖西边的黄家渡。

在这里,曾经从他手中逃脱的王守仁已经等候多时。孙燧以死明志,王守仁一刻不曾忘记,如今他就要让这个野心家为自己的残忍付出代价。

“大人,敌军众多,我等立足未稳,应当坚壁清野,以逸待劳,何必要呈一时之块,与之正面抗衡?”

“敌军虽众,但攻城不利,士气不振,我军已断其后路,且以大义之军讨不义之敌,天亦助我!望诸位同心,以锐兵破敌,必可一举荡平!”

王守仁信誓旦旦的说道,这张大网已经布下,所谓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报仇雪恨,为国锄奸的时候,到了!

第一百九十三章 血战鄱阳湖

鄱阳湖,黄家渡。残阳如血,水天一色。

宁王大军到达鄱阳湖,没有立即发动进攻,长途奔袭,宁王下令原地安营扎寨。到了七月二十二日,双方兵力集结完毕。二十二日,深夜,王守仁的营帐中灯火通明,因为之前的夜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部下提议夜袭,被王守仁否决了。

二十三日这天,王守仁只是派出探子,没有率先发起攻击,宁王也在观望。风吹水面,荡漾起无数的涟漪,似乎预示着动荡的来临。

深夜,王守仁命令伍文定担任先锋,率数千精兵在黑夜的掩护下偷袭宁王军,士兵们刚泅过水,还在半道上便被叛军包围,敌将狞笑道:“我等恭候多时了。”

伍文定早就料到会被包围,当下并不慌乱,朗声喊道:“有埋伏,将士们,随我杀出重围!”

“休要放走敌人,众将士给我杀。”敌将大喝一声,举刀追赶而去,身后的主力军,紧随其后。

王守仁坐镇中军,看着伍文定带领的兵马节节败退,终于微微点头,冯牧站在他身旁,明白了这是王阳明先生设下的诱敌之计。

瑞州通判胡尧元带领五百精锐,埋伏在灌木草丛中,看着伍文定狼狈逃窜,不予理会,叛军叫嚣着追杀,胡尧元也不敢轻举妄动,因为他在等待王大人的信号。

叛军终于通过了,王守仁猛然挥下手,军阵中便有士兵同时吹响三个牛角号,胡尧元拔出腰间长刀,命令伏兵偷袭。

在黑夜的掩护下,五百伏兵悄无声息的摸到了叛军的后方,这些人都是江湖上的好汉,一通砍瓜切菜,顿时哀嚎连连,叛军不明就里,顿时乱作一团。

伍文定嘴里哈哈大笑,道:“大人此计高明,将士们随我杀个回马枪!”

叛军遭遇前后夹击,只得分兵应对,黑夜中刀光剑影,惨叫破空。

王守仁听在耳中,不为所动,在火把的照射下,脸上是坚毅的神情,他再次挥手,顿时十数盏孔明灯飞起。

见到攻击的讯号,早已经埋伏在叛军侧翼的临江知府戴德孺和袁州知府徐琏,各领上千士兵杀出,叛军陷入四面包围的绝境,军心大乱,有的丢下兵器逃跑,有的跳入水中。

叛军大败,王守仁长舒了一口气,缓缓说道:“该是时候结束这场战争了,命令主力部队,向宁王中军发动总攻。”

平叛军士气如虹,叛军兵败如山倒,眼看就要溃败,刘养正和李士实跪倒在宁王面前,请求他撤离,保存实力,待时反扑。

“本王不会逃走的,起兵之时,已无退路!而今到如此地步,战死则已,绝不后撤!”宁王说着,拔出腰间宝剑,一剑斩断桌子,怒道:“再敢言退者,杀无赦!”

“既然殿下已经下定了决心,我等必定誓死追随,眼下士气不振,需要重振士气,与敌一较高下。”李士实坦言道。

宁王看着李士实,出声问道:“军师有何高见?”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听了李士实的建议,宁王召集败退的士兵,阵前喊话道:“我军虽初战失利,但主力尚存,诸位全力杀敌,带头冲锋者,赏千金!但凡负伤者,皆赏百金!”

叛军听到这个消息后,无不欢声雀跃,拍手称好。原本低落的士气再次被激发,每个人都好似疯了一般,热血沸腾。

“传本王的命令,让九江、南康的守城部队撤防,火速赶来增援,此番尽数出动,誓要一举擒杀王守仁!”

敌军倾巢出动,声势浩大,蔚为壮观,王守仁站在箭楼上,看着黑压压一片的叛军,没有丝毫慌乱,冯牧陪在他身边,面对从未见过的阵势,大开眼界。

王守仁命令伍文定率前锋迎敌,几次冲锋后,伍文定被砍伤,被副将拼死救回,前方的士卒被砍杀殆尽,前军几乎全线崩溃,死伤无数,中军也开始混乱起来。

王守仁在箭楼上看到前军作战失败,忙召集手下问道:“伍文定何在,命他死战不退!”

接到命令的伍文定,不顾左手上的伤势,拔出宝剑,指剑于地,大声呵斥道:“此地为界,越界立斩不赦!”

可是面对叛军发了疯一般的进攻,士卒们胆战心惊,仍有人越界逃跑,伍文定亲手斩杀数名逃兵,士兵无不惊骇。再看后面是王大人安排的士兵,手持刀剑严阵以待,哪里还敢逃跑,只得拼死一战。

朝廷军逐渐挽回了劣势,便在此时,湖中突然传来巨响,好似蛟龙出水!

无数石块铁弹从天而降,前军猝不及防,损失惨重。

王守仁远望着敌军的攻击,微微皱眉,另一方的宁王却怒不可遏,他想要尽早结束战斗,便命令停泊在鄱阳湖的水师舰队向岸上开炮,给予对手致命一击。

战局急转直下,伍文定手握宝剑,站立原地,岿然不动。一枚火弹在他身旁落地,伍文定受到波及,胡须发丝都被烧灼,他就地一个打滚,扑灭火势,继续指挥战斗。

受到鼓舞,平叛军队士气大振,叛军则更是嚣张,两军在鄱阳湖边僵持不下,竭力厮杀,刀光剑影,你争我夺,死伤惨重。时近黄昏,双方精疲力竭,胜负只在一线之间。

宁王脸上焦急万分,完全失去了王者应有的气度,此战他已经赌上了所有身家性命,许胜不许败。

就在他全神贯注,准备发起更大一次冲锋时,对岸战船突然发出轰鸣,火箭炮石从天而降,一举击沉了宁王的副舰,旗舰也被击伤,濒临沉默的险境。

李士实眼见王守仁出其不意的攻击,大骂一声:“好个狡猾的王守仁!”说完竟口吐鲜血,昏死过去。

刘养正口中喃喃念叨着:“那些江湖门派收了我那么多好处,竟然作壁上观,无所作为,真是厚颜无耻至极,难道我等真的大势已去?”

念完,这位军师颓然推倒在地,如同丧家之犬。

宁王不甘心战败,还想继续指挥战斗,却在部下的掩护下,撤离了战场,鄱阳湖上的这场对决,王守仁阵斩叛军二千余人,而跳河逃生淹死者过万,可谓大获全胜。

第一百九十四章 御驾亲征

遭遇此次火炮攻击,叛军败局已定,宁王在左右的掩护下,避开了火炮的攻击,安全撤离战场。

可是这位心比天高的王爷,并不甘心失败,看了一眼残兵败将,他发出了一道命令,让士兵将所有的舰船集结起来,退却到了鄱阳湖岸的樵舍。

夜风肆掠,水面上掀起惊涛骇浪,许多士兵还未从先前的大战中缓过神来,以为又是敌人的进攻,吓得大喊大叫,顿时哭嚎声响成了一片。

宁王站在甲板上,回头望了一眼烽火冲天的战场,一个浪头打过来,船身剧烈摇晃,若不是贴身侍卫扶着他,他险些一头扎进水中。

介于船身晃荡得厉害,宁王下令将所有战船用铁链串联起来,李士实尚在昏迷之中,刘养正心如死灰,好似中了邪,兀自在船舱喃喃自语,所以宁王这一命令,两人都不知道。

二十六日,黎明悄然退却,天际破晓,水平面升起一轮红日,顿时霞光万丈。

宁王朱宸濠伫立旗舰的甲板上,经过后半夜的休整,原本乱作一团的军队好不容易恢复了纪律。宁王让人将几个阵前带头逃走的先锋大将绑了出来,就在他要发出命令将这些人斩首时,顿时炸响之声犹如雷霆万钧一般传来。

原来是休整好之后的王守仁重新部署了兵力,派出了舰队前来进攻。此次主动进攻,戴德孺率左翼,徐琏率右翼,胡尧元压后,得力干将伍文定负责准备柴火和草船。

“瞄准他们的主力舰队开炮!”宁王大吼道。

部将无可奈何道:“殿下,昨夜一战,我军的火炮已经被敌军摧毁,如今已经没有大炮了。”

宁王听完,回头望向那名大将,猛然拔出腰间宝剑,还未等他砍向那名大将,戴德孺的火炮已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