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霸蜀 >

第691部分

霸蜀-第691部分

小说: 霸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魏霸进驻襄平城,迅速出台各种措施,安抚百姓,恢复民生。辽东的春天比中原来得更晚一些,当中原已经芳菲竞放的时候,辽东的春天刚刚到来。魏霸此时攻克襄平,正赶上春耕时节。

短短的半个月内,辽东大地仿佛就在春风中醒了过来。跟着魏霸从南方来的商人带着燕国覆灭的消息,涌入草原。肥沃的黑土地上,猫冬猫了半年的农民走出了简陋的屋子,一边用冬天打猎积攒下的兽皮来换取新式农具,一边听着商人们说着外面的消息,这才知道那个称雄辽东四十余年的公孙家族已经不复存在。

对普通百姓而言,他们并没有意识到其中有多少变化,只是当个故事听听,然后觉得商人们带来的东西仿佛价格又便宜了些,同样的钱,除了能买到需要的物价之外,还能给孩子买上一两颗叫糖的东西,或者买上一小罐叫茶的树叶,在片刻的喜悦之后,就回到自己几乎一成不变的生活中去。

可是,对于那些远在千里以外的人来说,辽东发生的这一切却具有非凡的意义。

陆逊是第一个收到消息的人,一只名叫小雨点的鸽子带来了辽东大捷的消息。纸条上只有简单的一句话:唯十五年四月二十九,入襄平,辽东平。

陆逊沉吟了片刻,转身对部曲将陆岚说道:“魏子玉是哪一天从江陵出发的?”

“正月二十前后。怎么了?”

“他已经平定辽东了。”陆逊将纸条交给陆岚,陆岚接过来看了一眼,骇然变色,脱口说道:“怎么可能?”

“我也觉得不可思议,可是我相信魏子玉不是那种虚报战功的人。”陆逊笑了起来:“他在交州蛰伏了两年,需要这么一场痛快淋漓的胜利来宣告天下。再说了,公孙渊那种人岂是他的对手,这本来就不是一场对等的战事,速胜也在情理之中。”

陆岚点了点头,又说道:“传达到什么层次?”

“等十天再说,目前只要你我知道就行了。”

陆岚笑了,陆逊这是要保守他和魏霸之间有秘密通讯方式,特别是不想让诸葛恪知道。诸葛恪作为颍川这支大军的副将,自以为大权在握,实际上他根本什么都不知道。

“诸葛恪最近与那些将领走动频繁,将军要小心些。”

“就让他折腾吧。”陆逊无声的笑了起来:“从明天起,我要告病,回吴县去呆一段时间。这里交给你。不要管诸葛恪有什么动作,只要不动你手里的部曲,你一切从命就是了,不要与他争执。”

陆岚不解,不过他没有问,只是点了点头。

第二天,陆逊召集众将,宣布自己身体不适,将营中大事交给诸葛恪负责,由陆岚辅助,希望其他众将能够精诚配合,守好颍川,保持对洛阳的压力。众将轰然应喏,诸葛恪更是大喜过望,信誓旦旦的说一定不负陆将军所望。

陆逊随即轻车远去,同时上书已经移驾关中的天子,请求病休。

……

长安最近很热闹,天子御驾亲征,驾临关中,大概是曹艹征汉中时暂住关中以来的最大盛事。为了给天子准备行宫,李严很早就开始忙碌了。经过几年的辛苦经营,关中实际上刚刚实现温饱自足,远远谈不上富庶,筹备接驾事宜,就成了一项非常繁重的任务。

李严拿不出这么多钱,只好向关中世家借贷,承诺以后逐年归还。归还的任务虽然是丞相府的,可是借贷的人却是他李严。为了完成这个任务,他几乎把关中世家给得罪光了。

他越来越觉得,自己是上了诸葛亮的当。不接待天子不行,接待天子,就必须向世家借贷,世家不肯借就得强借,势必要得罪人。在他把恶人做尽之后,天子出面做好人了,他召见了关中豪强,大面积的加官进爵,安抚人心。天子施恩做了好人,还带来了另外一个后果,没人把李严这个大将军当回事了。

被他推荐入职的马艹和金权虽然如愿的进入北军,分别担任了射声校尉和屯骑校尉,很感激他,可是他们的声音淹没在其他世家对天子的颂扬声中,没起什么作用。

李严为此很恼火,他觉得自己不知不觉中就被诸葛亮剥了个精光。

很快,他又收到了一个坏消息,有人建议天子就此迁都关中。道理很多,总多听起来都很动听。李严当初和马谡就曾经考虑到迁都关中,把天子从诸葛亮的手中夺回来,现在这个建议由别人提起,反倒让李严不安起来。

果然,天子下诏,要求丞相赶到关中,与大将军李严一同讨论迁都的事宜。

真相大白,诸葛亮把成都的事搞定了,现在要赶到关中来和李严争权了。诸葛亮远在成都,他的压力都这么大,等诸葛亮赶到关中,他岂不是更没有活路。

李严非常纠结,他向法邈问计。法邈说,于今之计,只能把兵权牢牢的抓在手里。丞相要到关中来,那就把迁都的事交给他吧。总的来说,天子迁都关中,对大将军府来说并不是坏事,这样总能和天子近一点。至于和丞相面对面的交锋,那是避免不了的,迟来不如早来。

李严想来想去,也只得如此。他随即上书天子,要求率兵进驻河东,为天子前驱。

天子同意了,命骠骑将军吴懿负责长安防务,大将军李严出河东,做好进取并州的准备,同时命令卫将军孟达、镇北大将军陆逊做好牵制洛阳的计划,配合大将军李严的行动。

李严越来越觉得不安。他觉得自己越是用力挣扎,越是落入陷阱更深,不管是进还是退,似乎都在诸葛亮的计划之中。留在长安,可能失去兵权,进驻河东,似乎又有被诸葛亮推入陷阱的意思。

就在他进退失据的时候,诸葛亮赶到了关中,他还没来得及讨论迁都的事宜,陆逊请求病休的文书送到了关中。

陆逊是武职,他的病休报告要呈请大将军府批准。李严听到这个消息,且惊且惧。颍川兵团的副将是平北将军诸葛恪,陆逊一退,诸葛恪自然成了最高将领,也就掌握了颍川军团。陆逊在这时候病退,究竟是真的病了,还是与诸葛亮达成的某个协议?陆逊一直倾向于魏霸,那这件事会不会是魏霸与诸葛亮达成的妥协?

李严惊恐不安,请来法邈分析。法邈首先否定了魏霸和诸葛亮妥协的可能。到了这个地步,魏霸怎么可能和诸葛亮妥协呢,要妥协也只会是陆逊妥协。这可能是诸葛亮的安排,不管陆逊是真退还是假退,诸葛恪得到了兵权,受益者就是诸葛亮,那么始作俑者只可能是诸葛亮本人。

李严将信将疑。

李严疑惑的时候,诸葛亮同样也非常疑惑。他是希望诸葛恪能够从陆逊手中夺过兵权,可是此时此刻,陆逊请求病休,却让他有些不安的感觉。这个胜利来得似乎太顺利了些。就和下棋一样,当对手主动送子的时候,通常就意谓着这后面有一个陷阱。

陆逊病休,会不会也是一个陷阱?会不会是魏霸布置的陷阱,李严会不会参与其中?

就在李严和诸葛亮都互相猜疑的时候,

一个爆炸姓的消息传到了长安:车骑将军魏霸平定辽东。

这个消息来得太突然了,上自天子,下至群臣,没有人能够预料到魏霸能这么快平定辽东。没错,魏霸这次带了五万大军出征,实力绝非上次能比。可是辽东万里之遥,公孙家族雄据辽东四十余年,也不是一点根基没有,附从的胡人、东夷也不少,兵力集结起来非常可观,就算最后不是魏霸对手,坚持一段时间总没有问题吧。

可是现在才多长时间,按这个时间算,魏霸刚刚到辽东而已,难道公孙渊还没打就降了?

要不,就是魏霸的战斗力太强大,以至于公孙渊根本无法抵抗,一战而亡?

还没等蜀汉君臣消化这个消息,洛阳又传来了一个消息:魏天子曹睿驾崩,刚刚立了不到半个月的齐王曹芳即位,郭皇后为太后,后宫听政,司马懿、夏侯霸、曹爽为辅政大臣,鲁王曹宇意外落选,遗诏着其立刻回封地读书。新帝登基之后,第一道诏书就是下令由大将军司马懿负责,与蜀汉重开谈判,以避免战事进一步扩大,伤及无辜。







第971章决断

诸葛亮的丞相府设在建章宫的东南角一座官廨中。他很喜欢这里,不仅是因为他之前驻扎在关中的时候住在这里,而且因为有百尺阑,可以登高望远,眼界开阔。

思路受阻的时候,诸葛亮就喜欢到百尺阑上登高望远,借以平复心情,整理思路,对当前复杂的形势做一个清晰的判断。只是百尺阑也有不好的地方,一是太高,攀登不易,以正常人的体魄都要累得气喘吁吁,更何况诸葛亮这种病体。每登一次百尺阑,他都累得半天不能动弹。二是风大,登高望远固然痛快,可是上面的风也很容易让人受凉,特别要注意保暖。

虽然已经是仲夏五月,诸葛亮依然披着一件旧貂裘,以抵御清凉的夜风。

诸葛亮坐在百尺阑上,看着远处的渭河,沉默不语。

诸葛瞻和诸葛攀已经累了,靠在一起,闭上了眼睛打盹。不管诸葛亮怎么教育他们,他们毕竟还只是孩子,长时间的正襟危坐让他们感到疲倦。

“笃!笃!笃!”一阵缓慢而沉重的脚步声响起,诸葛攀先醒了过来,瞪着一双警惕的眼睛看着楼梯。脚步声还在下面,要走到他们所在的楼层还需要一段时间,可是夜深人静,耳朵里只能听到风声,这脚步声听起来让人不寒而栗。

在诸葛攀的煎熬中,脚步声越来越近,越来越重,仿佛整个百尺阑都被这个脚步声震得摇晃起来。诸葛瞻也醒了,和诸葛攀挤在一起,惊恐的看着楼梯口。

姜维慢慢的出现在他们面前,见到这两个孩子惊恐的面容,不禁微微一笑。

“丞相。”姜维走到诸葛亮身后,躬身施礼。

“伯约,来得好快。”

“接到丞相的书信,曰夜兼程。”

诸葛亮默默的点了点头:“还记得魏霸的那个问题吗?”

姜维一愣,随即摇了摇头:“军务繁忙,实在没有心思考虑这些玄虚的问题。”

“的确玄虚,可是我不知道为什么,时常想起这个问题来。”诸葛亮抬起手,指了指槛外的虚空:“特别是站在这百尺阑上,我更是不自然的考虑到这个问题,然后又想起他说的另外一句话。”

姜维沉默着,他站在诸葛亮的身后,看不到他脸上的表情。

诸葛亮似乎也不期待的他的回答,继续慢吞吞的说道:“登高固然可以望远,可是高处也更加寒冷,所以劝君莫至最高处,高处不胜寒,着实是至理名言啊。”

姜维的嘴角抽搐了一下,轻声笑道:“可惜,他自己都做不到适可而止,攻取了辽东之后,他能满足于封侯吗?”

“是啊,知人者智,知己者明,智者易,明者难。”诸葛亮慢慢转过身:“你认定魏霸接下来会再进一步?”

姜维微微一笑:“丞相,魏霸一战而定辽东,大汉有土崩之势,你却如此犹豫,不怕坐失良机吗?”

诸葛亮脸色一黯。“我只是觉得可惜。这样一个奇才,如果毁在我的手里,将来后人如何评价这件事,如何评价我?”

“后人会说丞相能谋善断,力挽狂澜,是我大汉中兴之臣。”

诸葛亮无声的笑了,笑得很苦涩。过了好一会儿,他从袖子里抽出一封书简,递给姜维:“伯约,去做吧。”

姜维看了一眼书简,眼中掠过一抹狂喜,连忙躬身领命。他转身道:“丞相,我背你下楼吧。夜太深了,小心着凉。”

“不,我还想在这儿再想一会儿。”诸葛亮看了一眼相拥而眠的两个孩子:“你帮我把他们带下去,好好照顾他们。”

姜维躬身领命:“喏。”转身走到诸葛瞻、诸葛攀面前,一手抱起一个,又一步步的下楼去了。

诸葛亮闭上了疲惫的眼睛,两滴浊泪从眼角滑落,他喃喃说道:“文长,对不起。”

……

姜维披着夜色来,又披着夜色走,悄无声息。建章宫在长安城外,出入建章宫,只要经过建章宫的宫门,不需要经过长安城的城门,所以没几个人知道他曾经到建章宫来过,与诸葛亮有过一番交谈。

城西有柳市,经营各种木材。天子可能要迁都长安,需要修复宫殿,木材一时紧俏,来往柳市做生意的人就多了起来。为了能买到中意的木材或者早点做成第一笔生意,很多人在市门打开之前就会赶到市场门口等候。

天色还没亮,柳市门口就有人在等着。相识的人三三两两的聚在一起,交流着最近的行情,讨论着天子迁都长安的可能姓究竟有多大,又将给关中带来什么样的好处。长安作为大汉都城的时候,关中人是昂首挺胸的,光武皇帝定都洛阳,关中成了陪都,从此一落千丈,甚至差点成了蛮荒之地。如今大汉天子又有可能定都长安,对关中人来说,自然是利好消息。

在热烈的讨论中,一个穿着单衣的人站在驰道边,看着路上渐渐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