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天行者 刘醒龙 >

第6部分

天行者 刘醒龙-第6部分

小说: 天行者 刘醒龙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子在旁边说:“张老师怕蛇了!”
  孙四海马上要李子用一个成语来形容一下。
  李子想了想说:“杯弓蛇影。”
  孙四海轻轻抚了一下那片微微发黄的头发。张英才不由得尴尬起来。蛇蜕有许多了,塑料袋装得满满的。孙四海不让学生们再捡,要他们赶紧走路。站在山梁上,张英才以为离天黑还有会儿,一下到山沟,就很难看清脚下的路了。
  学生们陆续到家。只剩下一个李子。
  最后李子也到家了。王小兰站在家门口,一副等了很久的样子。孙四海将塑料袋递过去,王小兰也将一只装得满满的袋子递过来。
  到这一步,孙四海才说:“李子这几天有些咳嗽。”他又介绍,“这是新来的张老师。”
  张英才不知道怎么称呼好,只有点点头。
  王小兰也在点头,点得很深,像是在鞠躬,然后问:“不进屋坐会儿?”
  孙四海忧郁地说:“不坐了。”
  张英才看清了,王小兰是个哀戚戚的冷美人。
  听到王小兰身后的屋里传出一个男人的呼唤:“李子回来了?”孙四海立刻说:“我们走了。”
  走了一阵,张英才再往回看,王小兰果然还在家门口站着。又走了一阵,前面山上有一处灯火很像界岭小学。张英才一问,果真如此。
  张英才很奇怪:“李子回家不是多绕了十里路么?”
  孙四海说:“路是绕了点,但能多采些草药。她不绕路,别的学生就要绕路。”
  张英才壮壮胆说:“李子她妈不该嫁给那个男人。”
  孙四海愣了愣说:“谁叫她娘家穷呢。那个李志武当时是大队干部,又实心实意地喜欢她。父母之言。她抗拒不了。谁知搞责任制后,李志武上山采药挣钱,摔断了腰。”
  张英才更大胆地追问:“当初你怎么不娶她?”
  孙四海叹口气:“我是从外地流落到界岭的孤儿,后来当了民办教师,就连最关心我的老村长都反对,怕弄出事来,影响转正。现在想来,真的是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正待再问,前面有人在呻吟:“孙主任!张老师!”
  听声音分明是余校长。他俩赶紧走拢去,见余校长拄着一根树枝靠在路边石头上。
  余校长苦笑着说,他将最后一名学生送到家,天就黑了,返回时,路过一处田垅,明明看见一个人在前面走着,还叼着一只烟头,火花一闪一闪的。他快走几步,想撵上去找个做伴的。到了近处,他一拍那人的肩头,觉得特别冰凉,像块石头。他仔细一打量,果然是块石头,不仅是块石头,还是块墓碑。他心里一慌,脚下乱了,一连跌了几跤,将膝盖摔得稀烂。
  余校长说:“我想等个熟人做伴,回去看个究竟。”
  孙四海说:“也太巧了。我们去看看,你丢下什么没有。”
  张英才知道这风俗,人走夜路受到惊吓,一定要赶紧回去找一找,以免有精气或魂魄失散了,人会大病一场。张英才小时候胆子特别小,家里人一直认为是他受过惊吓而没有回去找魂,他自己则是从来不相信。
  回去一找,果然是座墓碑,而且还是老村长的。界岭小学就是当年老村长拍板,让全村人,那时叫大队,勒紧裤带修建的。过去余校长常叹息说,若是老村长在世,学校也不至于像现在这种破样子。叹息归叹息,大家也都体谅老村长的为难之处,他自己的大女儿生下来就是女苕。老村长却不承认,非说是读书少了。这也是老村长坚持要在界岭修建小学的重要原因。老村长在位时勉强张罗将女儿嫁了人,生了叶碧秋,叶碧秋过了启蒙年纪,九岁才报名上学。当然,这些都是老村长去世之后的事情。
  这时,孙四海开口说:“老村长,你爱教育爱学校我们都晓得,可你这样做就是爱过头了,你要是将余校长吓出毛病来,事情就会非常糟糕。你老的外孙女叶碧秋早就上学了,书也读得很好,我们都有信心,觉得她一定能够考上大学。你要想爱得正确,就请保佑我们这些民办老师早点转正吧!”
  余校长在一旁说:“孙主任,你可别像邓校长,为了转正,不论是神是鬼,见到了就烧香磕头。”
  孙四海苦笑一声:“余校长放心,我这是开玩笑。”
  余校长说:“人死了多年,你还敢与他开玩笑,这也怪老村长当初太宠你。老村长将你从别的村弄过来当老师时,大家都以为他是招上门女婿,两个女儿由你选哩!”
  孙四海说:“人的事太难预料。老村长如果真的开口,说不定我会答应他,那样的话,我也算有个家了,不至于到现在还是一个人睡觉,全家人做梦。”
  余校长说:“这话又说过头了,小心有人听了心里难过。”
  于是大家又说墓碑的事。老村长的坟墓早就在这条路上,这一带的人没有不熟悉的,当年下葬时,余校长还站在新坟前亲自念过祭文。怪就怪在连余校长都会在视觉上出错。孙四海和张英才一致认为。是余校长看花了眼,再有另一种可能是遇上了磷火,加上心里太紧张,出现了幻觉。
  末了,余校长说,这种事山里常发生,不用大
  惊小怪。
  大家刚刚平静下来,墓地里忽然传出一种像是女鬼的笑声,说哭不是哭,说笑不是笑,听起来很近,找起来很远,最恐怖的是,每一声响到最后,都会在一种狰狞的感觉中变得虚无缥缈。
  从来只将鬼神当成笑谈的张英才,下意识地一把搂住孙四海的腰。
  孙四海也没有沉住气,同样一把搂住余校长的腰。
  就像学生们在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余校长站在最前面,冲着黑糊糊的墓地吼了一声:“我们都是知识分子,你就不要用这一套来吓唬人了!”
  黑暗中真的走出一个人来。在暗处发出怪笑的女人,竟然是叶碧秋的母亲,也就是刚才余校长说的老村长的大女儿。
  余校长和孙四海晓得她是个女苕,也不好生气。只问她这么晚躲在这里干什么。
  叶碧秋的母亲嘿嘿一笑,说自己想爸了。顺便将最近学会的一篇课文,背诵给他听。说话时。她很得意地亮了亮手里拿着的小学一年级课本。
  哭笑不得的余校长让开路,由她先走。经过孙四海身边时,叶碧秋的母亲拍了一下他的肩膀,还说:“我认识你,你是孙四海,我爸最喜欢你!”等她走远了,余校长才笑话孙四海说,别以为女苕什么不懂,她也善解风情。
  孙四海伤感起来,若不是老村长非要他来当民办教师,真想不出自己现在流浪在何方。到这一步,张英才才弄清楚,原来孙四海是另一个村的孤儿,偶尔遇上老村长,老村长见他有文化,就将他弄到界岭来当民办教师。
  说着话,就到了邓有米的家。余校长在门外喊了一声。成菊出来答应,邓有米还没有回来。邓有米送学生的路最远,有个学生离学校足有十里。来回一趟整整二十里,三个人进屋去说了一会儿话,邓有米就在外面叫门。开门进屋,四人一凑情况,不由得吓了一跳。
  倒不是因余校长遇上怪事,而是邓有米撞着一群狼。
  真是蹊跷事不凑成一堆,就算不上蹊晓。邓有米将最后一名学生送回家后,转过身来,刚绕过一座山嘴,狼群就迎面冲过来,他吓得不知所措,站在路中间一动也不动。那些狼也怪,像赶什么急事,一个接一个擦身而去,连闻也不闻他一下。其中一只小狼,被两边的大狼夹着没路可走,竟然直接从邓有米胯下钻了过去。邓有米让大家闻一下。几个同事站在那里没有动,倒是成菊,弯下腰,真的往他裆里嗅了一阵。站直了时,见孙四海在笑,她也忍不住说笑,邓有米跑了二十里山路,出了许多臭汗,分不清是狼臊,还是人臊。
  邓有米先前对张英才说成菊的丹凤眼被狼舔成疤瘌眼,因为张英才的疑问改口说不一定真的是狼,也可能是野狗。这一次他又说遇到了狼,张英才马上认真地说,以界岭这片大山所存在的食物链,不太可能繁衍出一群狼。邓有米遇上的野兽,顶多是从小就没有人驯养的野狗。邓有米再次认同了张英才的话,他说,山里的人,说起山里的事,总是有些夸张。
  孙四海一听就说起风凉话,界岭小学的教学计划应该修订一下,增加对指狗为狼或者指狼为狗这一新典故与新成语的专题教育。
  说到这儿,大家都在笑。
  成菊揉着泪汪汪的眼睛说:“真是应了老古话,穷光蛋也有个穷福分。”
  余校长添一句:“穷人命大,但八字小。”
  老村长的小女儿出嫁后住在邓有米隔壁。
  大家一齐过去,与她说了刚才的事。老村长的小女儿,也就是叶碧秋的小姨,说今天是她父亲的忌日,姐姐一定是去上坟。姐姐总是这样,一天当中总有一会儿是清醒的,过了这一阵,就变成了另一个人。
  7
  第二天一早,张英才刚睁开眼睛就起床往家里赶。从山上往山下走,几乎是一溜小跑。二十里山路走完,山下的人才开始吃早饭。
  路上碰见了蓝飞,他也是回家看看。两人内心的复杂明摆在那里,见面时只是相互点点头,没有说一个字,好在一到岔路口就自然分手了。
  一进家门张英才就问:“妈,我爸呢?”
  母亲说:“你爸一早就到镇上拉粪去了。”
  他正想问父亲有没有寄一封挂号信,一扫眼发现灶头上搁着一封信,信封上用很娟秀的字写着“张英才亲启”,并且也是挂号。拆开一看,只有一句没头没脑的话:时时刻刻等你来敲门!张英才先是一怔,很快明白其中意思。他一高兴,也不管母亲在不在旁边,就将心里的话说了出来:“到底是学艺术的,一句话都这么浪漫有诗意!”
  因为儿子回来了,又因为有女同学寄来一封信,让儿子高兴得一跳三尺高,母亲欣喜地进厨房做了一碗腊肉面。
  张英才吃得正香,忽然听到外面有停放自行车的声音。跟着就有人进了大门。张英才将一口美食吞咽下去再抬头时,万站长已经站到他的面前了。
  万站长开门见山地说:“听说你回了,就连忙赶来,有个通知,正愁送不及时,你赶紧带回学校去。”
  张英才说:“刚到家,就要返回?”
  万站长说:“这是大事,贯彻义务教育法的精神,下下个星期到你们那儿搞贯彻义务教育法工作的检查验收,要争分夺秒,一天都不能耽误。”
  张英才接过通知,吃完剩下的面条,就上路了。
  上山的路走得并不慢,歇气时,他忍不住拿出姚燕的信来读,信纸上有股女孩特有的香味,他贴在鼻子上一闻就是好久。这样就耽误了时间,还在山腰上,就看见路旁独户人家开始吃午饭了。张英才不着急,从包里抠出两只熟鸡蛋,剥了壳咽下去,依旧走走停停。走到邓有米家的后山上,他想到,反正一会儿还要来通知邓有米到学校开会,不如现在就去说一声。
  张英才于是弃了正路,从砍柴人走的小路插下去。
  一到邓有米家门口,就看到几个人正在忙碌着,将他家粪凼里的土粪,一担担地往一块地里挑,地头上已出现一座黑油油的粪堆。张英才认出其中两个人,上次帮孙四海挖排水沟时也来过。
  邓有米挽着裤腿在一旁走动,脚背以上却一点黑土也没沾。
  见到张英才,邓有米有些不好意思:“马上要秋播了,家长们担心我到时忙不过来,就自动来帮我一把。其实,这土粪再沤一阵更肥些。”
  张英才说:“现在你和余校长、孙四海摆平了。”
  邓有米说:“其实,那天我那话没说清楚。”
  张英才抢白道:“那天你是想说民办教师本来就是教私塾的先生,是不是?”
  邓有米说:“你可不要对我有什么看法!”
  张英才说:“用不着怕我。你洗洗手吧,然后到学校去开会!”
  邓有米非常敏感,马上眉毛一扬:“是不是有转正的名额下来了?”
  张英才说:“可不能先透露,等大家当面了再说不迟。”
  邓有米走在前面,乐得屁颠颠的,这个样子让张英才觉得很好笑。余校长不在家,领着余志他们上菜地浇水去了,只有孙四海坐在门口,用笛子吹黄梅戏“夫妻双双把家还”,又是将快乐吹成了忧伤。
  邓有米冲着他喊:“孙主任,到张老师屋里来开会。”
  孙四海放下笛子:“星期天还开会?会开得越多,女苕和男苕越多。”
  邓有米说:“来吧来吧,亏不了你。”
  等余校长时,张英才将熟鸡蛋分给他俩一人一个,他自己也吃一个。一边吃一边将姚燕信中写的话当做上联,作为无意中想到的机智问题说出
  来。要大家对上下联。
  时时刻刻等你来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