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05谭政 >

第22部分

05谭政-第22部分

小说: 05谭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使敌人不敢出扰,再加政治工作,才能达到目的。1941 年8 月15 日,谭政主持军委总政治部发出《关于对日本兵士宣传问题的指示》,指出:   
  德国进攻苏联,孤立了日寇,使日本国内国外形势更为恶化,应向日本兵士宣传:(一)日本国势孤立,在中国的战争迅速结束无希望,胜利更不可能;(二)如日本打苏联,日本一定会失败,日本士兵的前途只有死亡;(三)日本士兵的出路是要求回乡,不与中国人民、苏联人民相屠杀,不作日本军阀的炮灰。   
  伪军是国民党投降日本的军队,成为日军侵略的主要依靠力量。   
  为了争取伪军,分化瓦解伪军,谭政作为总政治部领导人,也想了许多办法。他认为对伪军,应是消灭与争取同时井举,争取其反正和瓦解同时并举,应培养一批专门人员,打入伪军之中去分化、瓦解他们。1940 年7 月,谭政主持军委总政治部,发出了《关于伪军工作的指示》,指出:   
  孤立日寇,使日寇不能组织强有力的伪军,对已有的伪军进行瓦解工作,削弱其战斗意志,争取伪军对抗日的同情与帮助,争取伪军反正,这是我们对伪军工作的总方针。   
  1941 年5 月,军委总政治部又发出《关于点线及伪军工作指示》, 指出:   
  为了统一敌工,县以上由地方与部队共同成立敌伪工作委员会,地方由社会部,部队由敌工部,锄奸部等共同组织之。   
  1941 年6 月14 日,以谭政为主军委总政治部连续发出《关于对敌军宣传工作的指示》、《关于半年敌伪军工作总结及今后工作的指示》两道训令。1941 年8 月17 日,谭政又与毛泽东、王稼祥、傅钟,以军委及总政治部名义致电陈毅、刘少奇,发出《对伪军及俘虏政策的指示》,指出:   
  (一)对待伪军应采取德威兼施办法,不打不能迫使其就范,建立我军威权,但专打则势必结成生死冤仇。(二)伪军中的两面派分子事实是存在的,我们应当控制它,使它不完全倒在敌人方面来反对我。(三)对伪军俘虏不分官兵与社会出身,原则一概不杀,对我成见深放了又来打我的分子,也可以不杀,再捉再放的办法比杀的办法要好,效果要好,我们应耐烦的采取七擒孟获政策。(四)对李长江部队的俘虏应多多进行工作,并从中争取一批去瓦解分化李之内部。此后,谭政又主持军委总政治部于1941年10 月1 日、 10 月10 日、 12 月17 日等分别发出《关于扩大对敌伪宣传的指示》、《对冀中第四次政工会议的指示》、《关于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对敌伪及敌占区人民的宣传与工作的指示》等多道训令,以加强对瓦解敌军工作的政策与策略指导。谭政在主持军委总政治部加强对瓦解敌人工作进行政策、策略指导同时,还从政治舆论上领导各部队,运用多种方法,采取了瓦解敌人的政治攻势。   
  在谭政领导下,各部队采取散发、涂写、张贴各种传单、漫画、布告,写慰问信,送慰问袋,对敌喊话,召集群众大会,士绅座谈会,自卫团员、青训生、伪军伪组织人员家属会议,创作歌谣、童谣教给敌占区人民到处传唱,以及利用各种关系进行宣传等等。造成了强大的群众性、社会性政治攻势。   
  据统计,一二○师1941 年总计散发宣传品一百一十万份。   
  认真贯彻执行八路军、新四军的干部政策,是谭政工作的主要方面。为了执行党的六届六中全会制定的干部路线,干部政策,谭政还是双管齐下,一方面通过撰写文章,宣传、落实党的干部政策,另一方面,通过他所主管的军委总政治部,发出指示,贯彻党的干部政策。在通过撰写文章宣传、贯彻、执行党的六届六中全会制定的干部政策方面,谭政先后撰写了《论八路军的政治工作》、《关于八路军的干部问题》和《八路军新四军的干部政策》等文,发表在《八路军军政杂志》上。在文章中谭政主要从七个方面阐述了党的干部政策。在提拔和使用干部的出发点上,谭政认为,是不存私见。党的领导者必须从党的原则出发,不是从私人路线出发,不允许有任何狭隘的宗派思想。在干部问题上论亲疏、分派系,以个人之所好者好之,所恶者恶之,拢络、排挤,关起窗户说暗话,背后议论是非,如此的不光明正派,共产党员是坚决反对和十分鄙弃的。因此,凡是参加抗日,同情共产党,不代表剥削阶级利益的人,均可加入八路军、新四军,并可充当干部。在党员干部与非党干部的关系上,谭政认为,必须一视同仁。党员干部与非党干部之间,只有不同的要求和不同的义务,党的领导者,八路军、新四军必须给予同样的关心、爱护,爱护有作为的非党干部,如同爱护共产党员干部一样。在干部培养教育问题上,谭政认为,必须严格要求。既不姑息干部,也不糟踏干部,在于部中广泛开展自我批评,依靠自我批评去团结干部,锻炼干部、教育干部、提高干部。在考察干部的标准上,谭政认为,必须要高标准。奖励前进,反对后退,拿前进的标准作鉴定和信赖干部的主要尺度。在非党干部的重要性上,谭政认为,是极其重要的。没有大量的非党干部,中国革命是不能胜利的,八路军、新四军是不能建设得很好的。因此,对待非党干部,必须打破狭隘的宗派主义的成见,安定他们的情绪,使之安心为抗战,为八路军、新四军服务。在知识分子干部问题上,谭政认为,应当适时提拔。革命的知识分子是八路军、新四军的新鲜血液,应当大量吸收,适时提拔。仇视知识分子,忌恨知识分子是错误的。在旧军人出身的干部问题上,谭政认为,必须有正确的政策。对于那些有能力有经验能够指挥作战的旧军人干部,经过考验之后,可分配当指挥员。凡是率领部队加入我军、愿意接受八路军、新四军指挥的旧军人,无论来自伪军反正,土匪投诚,以及其他性质起义,均须格外优待。在通过军委总政治部发布指示、训令方面,谭政也是精心策划,亲自主持的。   
  1939 年5 月6 日,谭政与王稼祥就关于审干问题发出指示,指出:审查的目的, 在于了解干部思想能力、个性、特长,发现积极分子,作为提拔干部的根本。1939 年6 月25 日,以谭政为主要领导的军委总政治部发出《关于大量吸收知识分子和培养新干部问题的训令》。《训令》提出:   
  由于工作开展,老干部不足,吸收革命知识分子参加军队工作,成为目前干部政策上一个重要任务。由于中国历史的特点,使中国知识阶层的某些部分有参加革命以至变为共产主义者的可能。同样,正因为出身的关系,他们常常表现出思想上、行动上的弱点,因此要使他们成为一个健强的干部必须经过长期的教育与锻炼。从这一观点出发,我们的原则是:(一)大批的吸收纯洁的革命知识分子参加下层工作;(二)经常考察留心他们思想的动向,及时引导他们向健康的道路上前进;(三)了解并发挥他们的特长;(四)用一切方法逐渐提高他们的组织观念纪律性与坚定性,虚心的接受本军光荣传统。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必须教育所有的老干部重视和清楚了解新的革命的知识分子,把大胆吸收和耐烦带领他们,看做是自己的责任,反对歧视与偏见。①   
  1940 年8 月13 日,以谭政为主的军委总政治部会同中央军委发出《对野战政治部召集的政治工作会议及军区干部会议的指示》,指出:   
  。。   
  (二)军队政治机关与军队各种干部尤其是军政干部,必须了解与掌握党的政策与策略,应当承认军队干部对党的政策策略的了解与掌握是非常不够的,因此必须加强干部中策略教育使其成为干部教育中最重要的一项。。。(三)为坚持敌后的艰苦斗争必须团结全党干部,因此明确的规定下列关系是必要的。(甲)在军队党与地方党的关系中,应更多的要求军队党负责任,如遇争论纠纷,应更多的责备军队党。(乙)在外地干部与本地干部的关系中,应更多的要求和责备外地干部。(丙)在老干部与新干部关系中,应更多的要求和责备老干部。(丁)在正规军与地方武装的关系中,在老部队与新部队的关系中,应更多的要求和责备正规军及老部队。。。。   
  1941 年3 月18 日,以谭政为主的军委总政治部夫于加强干部保健工作发出指示,指出:八路军、新四军干部的健康状况相当严重。如果再不关心,必会招致不应有的损失。干部保健工作要反对两种倾向,一种是不合科学的铺张浪费,如乱吃补药;另一种是克扣太紧,因小失大。1941 年10 月17 日,又发出《关于军队内技术部门、技术兵种与技术专家中的政治工作的训令》,指出:   
  由于我军的政治机关与政工人员缺乏科学知识,对于专门技术不甚了解,固此发生:   
  把技术部门与技术兵种中的政治工作一般化,只问政治,不同技术,把政治工作与技术工作对立起来,妨碍技术的专门化与提高,甚至以政治压倒技术,使发生技术退步的严重现象;不顾技术部门与技术兵种的特殊需要,在装备、供给、经费等方面,定出平均主义的待遇;对技术专家舍不得给钱,又舍不得给名义,提出“专家政治化”的错误口号。为了纠正上述现象,政工人员须加强技术的重要性的教育;政治工作必须保证技术工作,不懂技术或懂而不多的政工人员,无权干涉或妨碍技术;保证技术部门的特殊需要;不惜重金,多方聘请专门人才等八条措施。①   
  1941 年12 月9 日,谭政又与王稼祥、傅钟等军委总政领导人关于对专门家政策问题与罗瑞卿交换意见:   
  (一)所谓同情分子,在我军中大多是指各种不同的专门家(医生、工程师、军事人才等),对战士则无重大意义;(二)我们对专门家的政策应当是鼓励他们向技术方面发展,而不是用主观之努力使之政治化;(三)同情小组对于入党要求迫切的分子不能过瘾,对政治兴趣不大的反感束缚,因此,对他们的政治帮助可用活泼交谈,友谊讨论等方式吸收他们参加时事的、政策的、学术的报告与讨论;(四)党的干部还有极严重的宗派主义传统,没有与非党干部共事的习惯,应加强教育。①谭政所撰写和起草审定的有关我军政治工作的论文,文件指示等,丰富发展了我军的政治工作。   
  在延安的这一时期,八路军、新四军各部队分散在各地独立作战,谭政则生活在这延安的“小天地”里。早出窑洞门,看见宝塔山,晚上望明月,散步延河边。谭政的生活范围比较窄,全部时间几乎都投入到无休止的工作、学习中去。为此,他性格活泼、开朗的夫人王长德,经常亲自给他调济生活。一次过年,窑洞外面的场子里敲锣打鼓,放爆竹,又有秧歌队扭秧歌,“鲁艺”演出《兄妹开荒》,可谭政还在窑洞里写文章。妻子王长德硬把他拉出去,他才和军委总政机关于部一起去看了文艺节目。谭政这个严肃有余、活泼不足的领导干部虽然看上去难以接近,可经常来找他反映部队情况或者个人情况的干部还真不少。他具有老共产党员的优良品德,凡是给他提出过批评意见、指出工作中错误的干部,他都觉着可亲可敬,从不报复。所以,尽管他工作态度严肃认真,但人们都愿接近他,愿意与他谈心里话。谭政在延安时期,做了大量的政治工作,如为军委总政,为后方政治部,留守兵团等起草了和审定了大量的文件、指示、训令、电报、总结、报告等,撰写了有关全军政治工作的许多文章,但谭政却谦虚他说:如果说我在抗战期间为总政治部、留守兵团起草文稿、撰写的文章对军队政治工作建设有些指导作用的话,应该说是有毛泽东等人的指导,有总政治部等机关各级干部帮助的结果,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我自己只是动手执笔写出来而已。   
  实际上,谭政在起草文件,撰写文章的过程中,也确实得力于许多同志的帮助与支持。在他为军委总政起草文稿时,时任军委总政治部副主任的傅钟,曾经常对他起草的许多文稿提出过宝贵的意见。时任军委总政治部秘书长,宣传部长兼《八路军军政杂志》主编的肖向荣,也对谭政撰写文章的草稿提出过意见。谭政刊登在《八路军军政杂志》上的所有文章,也都是经过这个主编之手,认真修改的。   
  热心帮助谭政的还有时任人事调配的组织部长、主管干部工作的胡耀邦同志。谭政《关于八路军的干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