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05谭政 >

第16部分

05谭政-第16部分

小说: 05谭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悟道”,就是“悟”中国革命之“道”。   
  这就是说,毛泽东要求红大的学员们,在这里学习马列主义和中国革命的道理,以便将来更好地从事革命工作,并带着马列主义这个锐利武器投入即将到来的抗日战争洪流中去。红军大学的学习条件十分艰苦。垒起的石头就是挡风墙,草帘子就是门窗,几个小石洞是卧室,讲台和凳子是用石头砌成的,晴天时大家在大树下露天上课,雨天就搬进石洞上课。上课用的讲义则是利用废纸甚至敌机撒放的传单背面油印的,有的红绿纸油印得很不清楚,难以辨认。艰苦的学习环境并没有影响谭政学习的兴致。他白天听课,看书,校对,整理笔记,晚上摸黑与同志们讨论问题,联系自己实际,总结亲身经历的战斗经验和教训。据莫文骅回忆,“当时谭政的学习极为刻苦,他的刻苦学习精神,真是令人钦佩。”1936 年12 月12 日。   
  陕北保安,红军大学驻地。火红的太阳冉冉升起,伸延在狭长山谷里的边陲要塞保安古城,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下,座落在城外山壁上的孔孔蜂窝似的窑洞——红军大学“教室”,显得格外肃穆与庄重,这是古城保安冬日少有的艳阳天。红大一科的学员按六个组,在各组组长刘亚楼、彭雪枫、谭政、杜理卿、张纯清、杨成武的分头主持下,各自在窑洞里讨论战略问题,忽听窑洞外有人喊道:“同志们,蒋介石被抓起来了!被张学良、杨虎城活捉了!”谭政及其第三组的同志们顿时惊愕了。他们相互用目光询问:会是真的么?窑洞内顷刻开始寂静,寂静得只听见每个人粗重的呼吸声。谭政的心激动得嗵嗵跳个不停。但大家谁也不开口,他们在沉默,在倾听,在判断。窑洞外那个狂喜的喊声,还在响着,其他窑洞各组的同志已经隐约传来阵阵的欢呼声。是真的!谭政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狂喜,拳头往炕上一捶,大叫道:“真好啊!”一呼百应,三组的同志们同声欢呼起来,争先恐后挤出门,要去外面打听个究竟。谭政等学员跑到一科科部洞口,一科政委罗荣桓同志满脸喜色地走了出来,挥舞着拳头激动他说:“蒋介石被抓住了,在临潼抓住的。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将军立了大功!”随后,红大校领导也证实了这个喜讯,并向全体学员传达了“西安事变”的大致经过。红大领导还说,中央领导目前正在开会,准备立即派一个代表团赶赴西安。   
  听到这些,谭政和大家欣喜若狂,笑啊,跳啊,把帽子抛到了天空,人在雪地里打滚,有的人竟蹲在地上呜呜地哭了起来,他们想起了被蒋介石杀害的战友和父母兄弟。回想起红军长征的艰苦岁月,回想起陕北苏区的巩固与发展,艰苦创业,联系今天蒋介石被捉的惊人喜讯,谭政陷入了无限的暇思与感慨之中。“西安事变”蒋介石被捉,张学良、杨虎城将军通电全国,希望联共抗日,党中央将如何解决这一突如其来的事件呢?时光如流水,岁月似烟云。谭政和他的同学们在保安,这近似原始部落的泥土夹缝之间,度过了为时半年的窑洞大学生活。“西安事变”发生后,由于党中央和毛泽东、周恩来等坚持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正确方针,最终促成“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这标志着历时十年的内战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始形成与发展,全国进入了一个准备全面抗战的新阶段。形势的发展,各方面都迫切需要大批干部去开展工作。这样,中央军委决定,红大第一期学员提前毕业,分赴红军各主力部队以及全国各地,担负起“巩固国内和平,争取民主政治,实现对日抗战”的新任务。1936 年元旦刚过,红军大学第一期学员的毕业典礼, 在保安一座旧戏台上隆重举行。清晨,谭政和第一期的学员们早早地整理好内务,穿起洗得整洁的军装,列队来到了旧戏台前。听说毛泽东今天也要来出席这次毕业典礼,谭政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之情,一直盯着主席台,希望能看见毛泽东那伟岸的身影。毕业典礼开始了,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他颧骨微凸,双眼有些下陷,身上的棉袄也显得宽松。无疑,这是由于操劳过度造成的。听说,自“西安事变”发生以后,他每日只休息几个小时,文稿、电报、会议一下子增加了几借,百忙中还三天两头地了解“红大”学员的各种情况,毛泽东可以说在日理万机地工作着。毛泽东在主席台上开始讲话了。他一开口,大家就感到,他心情很好,仿佛有什么喜事。   
  他声音洪亮,笑容满面,举止洒脱。他刚一走上主席台,就朝学员们扬手道:“祝贺同志们从红军大学毕业,我代表中央来给大家送行!”台下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掌声一停,毛泽东又着重讲了“西安事变”的意义和形势发展的趋向。他说:“‘西安事变’带来了两种可能。一是国民党加剧内战,二是促使蒋介石抗日,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现在看来,情况正在向好的方面发展。我听说蒋介石被张学良、杨虎城抓住后,红大里头不少同志主张杀蒋。请同志们说,杀一个蒋介石好,还是形成一个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好?   
  现在还有不同意放蒋的同志没有?站起来发表你的主张嘛,我可以把这个讲台让给你。”毛泽东幽默的问话唤起了满场的笑声,他自己也笑了。最后,毛泽东说:“现在大家要到前线去了,我希望你们回去以后,一定要同张学良、杨虎城将军的部队搞好联合。要知道,你们联合得越好,对抗日越有利。希望你们那里将来都有一个很大的发展。希望发展以后,我们中央和你们用无线电联系,而不是用骑兵通信员联系!同志们,抗战到底,前途光明!”听着毛泽东有力的话语,看着毛泽东高大的身影和面容。谭政的心里有说不出的激动。半年不平凡的红军大学生活结束了,谭政更加成熟了。   
  他身负党的重托,人民的期望,踌躇满志地奔向了新的工作岗位。   
  1937 年5 月下旬。延安师范学校旧址。后方政治部组织部长谭政就住在这里。延安,这座陕北古镇沐浴在和煦的春光里,四周山峦上杏花、桃花竟相开放,争奇斗妍,春日的陕北一改冬日的凋零,焕发出勃勃生机。谭政简陋的住所里热闹非凡,不断有人出出进进,每一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红光。谭部长要结婚了!这消息早就像长了翅膀,传遍后方中央机关和部队。今天,人们专程向谭政和妻子王长德贺喜来了。老上级罗荣桓、他的同事胡耀邦、肖向荣等及其夫人也来了,大家欢聚一堂,祝贺谭政新婚之喜。谭政穿着一套整齐干净的军服,眉头掩饰不住喜悦之色,新婚妻子王长德脸红红的,微露羞色。他们热情地招待着前来贺喜的同志们。谭政自爱妻秋葵病逝,长年奔波征战,一直没有娶妻。革命重任在肩,他哪里有时间顾及儿女情长?上井冈,转赣南,建设保卫中央苏区,万里长征,谭政一直沉浸在繁忙的工作当中。红军到达陕北以后,总算有了一段相对较为安定的时光。这时,父亲多次来信,开始催促谭政赶快成家。父亲娶妻生子的观念很重。有一次,谭政忍不住把父亲的来信给莫文骅看了,莫文骅一看,只见信中这样写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希望你早日成婚,为谭家留下一儿半女云云。自从中央红军来到陕北,开始有了一个相对安定的政治环境,于是部队中的一些大男大女也都相继结了婚。一直未娶的谭政也被热心人盯上了:   
  罗荣桓有个老战友叫许建国,与在中央党校学习的一位女同志刘桂兰相识并结了婚,经过许、刘二人介绍,罗荣桓与刘桂兰的同学林月琴结成了百年之好。于是,罗荣桓古道热肠,给谭政操持起了婚姻大事,他把一位叫王长德的女同志介绍给了谭政。这样,今天谭政与王长德终于结成百年之好。王长德是川北人,出生在四川阆中的一个小村子里,全家人靠父亲当长工维持生计,生活十分窘迫。   
  十岁时,王长德就开始提着篮子,卖咸鸭蛋补贴家用了。因为生活困难,她只在村里勉强读了一年半的小学,十五岁的时候,她开始给人家当童养媳。1934 年底,红四方面军来到川陕边地区,王长德参加了革命,由于工作积极认真,她很快参加了阆中县妇女委员会,不久又调任县委妇女干事,还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1935 年3 月, 嘉陵江战役期间,红军伤员增多,红军部队扩充医院,王长德就被调入了工农红军总医院,担任连长,由此她参加了红军,跟随红四方面军长征。长征途中,她曾任大金川省妇女部巡视员、省委侦察队队长。有一次,亲自带领侦察队侦破并缴获敌人大批金银、麝香等贵重物品,受到了上级的奖励。1936 年7 月,红二、四方面军会合后,王长德又随部队第三次穿越草地,到达陕北,与中央红军会师。不久,她进入中央党校学习,并且由共青团转入共产党。就在中央党校学习期间,王长德结识了林月琴——罗荣桓的夫人。王长德可以说是一个久经考验的好同志,谭政的老上级罗荣桓和夫人林月琴一直为谭政操着心,夫妇俩一商量,就把王长德介绍给了谭政,撮合成了这段姻缘。战争环境下,一切只能因陋就简,谭政和王长德的婚礼极为简单。两个人经组织同意,便筹办起了婚事,王长德利用一个星期天把谭政的被褥洗了洗,当作了新婚铺盖,就这样结了婚。婚礼当晚,政治部所有的同志包括警卫员在罗荣桓的带领下,都来讨吃谭部长的喜面。王长德、谭政一阵张罗,便做好了面。面条里油很少,只放了点白菜、萝卜,然而大家仍然吃得分外有味,都觉得香喷喷的。婚礼虽然简单,但是气氛十分热烈。同志们纷纷祝贺新郎和新娘并肩携手,迎接伟大的抗日战争的来临,为民族解放,为中国革命的胜利贡献自己的青春。闪动着昏暗灯光的新房里,不断传出阵阵笑声。1937 年6 月。延安王家坪。八路军后方政治部。   
  延安座落在黄土高坡的一条南北走向的山谷里,西面坚固的城墙一直延伸到山顶,环抱小半个延安城。东边的宝塔山,在半山腰高高矗立,西侧的凤凰山,树木丛生,绿荫浓浓,东北端的清凉山,坡身漫漫,窑洞密布。绵长的延河水,由北而来,恰好在延安城内调头东去,又给这座古城平添了一份鱼光山色。军委后方政治部的窑洞里,一位三十多岁,身着灰布军装的中年人,正在整理着桌上的文件,并且不时地提笔写些什么。他就是从红军大学毕业不到半年,刚刚就任后方政治部主任的谭政。从红军大学毕业以后,谭政被任命为军委后方政治部组织部长,配合后方政治部主任、红大同学,也是老上级罗荣桓处理日常工作。后方政治部主管军委直属机关、学校、工厂、陕北军事部、红二十六军、二十七军及独立师等的政治工作,中心任务是对部队进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教育,批判张国焘退却和逃跑、军阀主义的错误,统一思想。后方政治部只有三十多人,任务较为繁重,因此,谭政一到这里,就投入了处理日常工作的繁忙事务中。谭政出色的政治工作才能很快为同志们所了解。在他的积极努力下,红军的精神面貌大为改观,提高了部队的政治素质,为红军东征山西、西讨二马,立下了汗马功劳。1937 年初,遵照中央部署,红军各部厉兵秣马,积极准备东征山西。2 月间,参战部队以“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的名义,东渡黄河。   
  被派往红一军团开展政治工作。他大张旗鼓地开展各项活动,一会儿给有关于部作报告,一会儿找有关干部谈心,做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同时,他深入基层连队,摸情况,作工作,卓有成效。   
  东征结束后,谭政由于出色的工作表现,又被任命为后方政治部主任兼军委总政治部组织部长,回到了延安王家坪。初夏的微风,带着些许凉意,吹进窑洞。谭政放下手中的文件,伸了个懒腰。接着,他点燃了一根烟,抬头向外面望去,窗外金黄色土坡上的片片、点点绿荫,令人赏心悦目,有沁人心肺的感觉。谭政觉得红军大学六个月的学习的确大有裨益,无论在马列主义的理论基础、政治思想水平,还是在军事指挥、领导艺术等各方面,他都感到有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和《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的讲演,更是给谭政留下了深刻印象。毛泽东的讲演,系统总结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经验,批判了“左”右倾错误,阐明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可能性和重要性,深刻阐明了中国革命战争的特点、人民战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