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新秩序 >

第23部分

大唐新秩序-第23部分

小说: 大唐新秩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经介绍自己认识了这位表兄,相互还交谈了几句,其后就再也没打过交道。可也就是这点情分,让表兄给了自己一个机会,兀里很想抓住这个机会,完成表兄托付的事情。

母亲能够帮的忙已经帮完了,剩下的就要靠兀里自己的努力了。兀里自认为不比哥哥图利差,图利不就是这两年带领部族打了几个小胜仗,掳掠了些粟末人么?兀里相信,哥哥能做到的自己一样能做到,他和母亲带领部族来到白狼水畔后,开始大肆劫掠附近的汉人,除了将其中大部分变为奴隶外,还悄悄拉了一些精壮的汉人男丁和美貌的汉人女子到营州,送给几位对自己颇有好感的长老,其中的两个甚至已经暗中表示,只要兀里得到述律家和耶律家的明确支持,在新召开的部落大会上,就拥护兀里坐上部落俟斤的宝座。…;

就连表兄阿钵交代的事情,兀里也硬着头皮照办了。在兀里的印象中,这几年品部虽然逐渐壮大,成为了营州这片丰沃草场的半个主人,但关内的大唐可不是好招惹的。兀里记得前几年的时候,从榆关内开出一支大唐的军队,打着卢龙军的旗号,在草原上转了一圈,契丹各部都立刻老实了许多,自家品部和旁边的乌隗部向北足足退避了一百里,就连耶律家也恭恭敬敬的送上了五百匹良马和五千只肥羊,只为了换取那支卢龙军不继续北上的承诺。当年那支卢龙军可真壮观啊,兀里曾经远远跟随游骑看过他们行军的军容,那样子似乎比整个品部连带老人妇孺的所有丁口加起来还要多许多,而据说这支军队只是卢龙军的一部分,而卢龙军,只是大唐东北边陲的一个军镇!

就算兀里听表兄阿钵说起,现在大唐已经不是过去的大唐,今年的卢龙军也不是往年的卢龙军,他还是感到十分为难,但成为部落俟斤的诱惑让兀里抛开了所有顾虑,他强忍着心头的恐惧,带领一半手下到达白狼山下,继续着劫掠汉人丁口的试探行为。他小心翼翼的逐渐扩大着劫掠范围,然后慢慢将兵力延伸到了榆关附近。近两个月的连续试探中,他没有等来预想中的强烈反击,相反,榆关似乎对这一切完全没有反应,就好像没看到他兀里正带着人掳掠汉人丁口,抢夺汉人的财货,侵占汉人的田园……

壮起了胆子的兀里干脆指使手下驱赶汉人来到榆关之下,然后,带领那支游骑的勇士可丹就在一次不经意间攻下了以前看上去如同铁锁一般的榆关关城!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顺利,按理说兀里快要完成表兄阿钵交给的任务,他也已经离部族大人的宝座越来越近了,可他的心里却愈发烦躁和不安起来。

兀里把这件事情派人飞马报知了表兄阿钵,然后忐忑的停留在白狼山下等待进一步的消息。一是要等阿钵的下一步命令,二是要等榆关内汉人的反应。为了更清晰的知道关内汉人的举动,他还要求可丹驻扎在关外,随时将消息反馈回来,并且一再叮嘱可丹要小心谨慎,不可大意鲁莽。

表兄阿钵的命令很快传了回来,阿钵对他这次攻击榆关的成功给予了很高的赞赏,然后很干脆的命令他,率部占领榆关!于是兀里这几天一直心虚不宁,偶尔打一下关城还好,将来大唐的汉人军队前来问罪的时候,大不了赔礼道歉,或者扔出几个替罪羊去,可真要率部占领榆关,以他手下区区几千部众,他挡得住么?更何况这几千部众里还有一多半老弱妇孺,真正能够上得了阵的,不过是一千控弦而已。到时候真闹出大事来,扔出去的替罪羊不是他兀里,还会是谁?

而且,令兀里忧心的是,可丹传回来的消息,榆关内很快就有了动静,一支数目不明的卢龙军重新占据了榆关,并且开始修缮关城。于是兀里咬着牙命令可丹再试探一下,看看这支汉军的实力。他就在这里烦躁的等待着,左思右想,不得要领。

就在兀里想要找个汉人女奴去去心头邪火的时候,可丹终于回来了。

“怎么样?榆关里来了多少人?几千?还是……上万?”兀里迫不及待的问道,想着这“几千”和“上万”这两个字眼,他就一阵心虚。…;

可丹是兀里母亲陪嫁时带过来的皮室亲卫,虽说已经四十多岁,但一身勇武仍然在品部中是出类拔萃的,就算那些近些年来成长起来号称勇士的小伙儿,也远远不是可丹的对手。他对兀里的母亲一直怀着忠诚和敬畏,这种忠诚和敬畏除了地位上的悬殊差别外,还有一份来自于可丹心中隐藏了数十年的爱慕,再后来,他的这份感情转移了一部分到兀里的身上,对待兀里,他就好像在看自己的孩子一般。而兀里,对他也有一份对待亲近长辈的尊敬。

“小郎君,没有那么多人,估计也就几百人。但是具体的,说不上来。”可丹想了想,回答道:“我带人佯作攻城的样子,他们出城列阵了。我数了数,列阵的有九十多个,关墙上还站着五六十个。”

“就这么点人?”兀里两样放光,大声道:“如果就这么点人,咱们可不怕,真要一个对一个,咱们契丹人可比他们厉害得多!可丹叔,咱们再打一次榆关!难道真像表兄说的那样,大唐已经不行了?哈哈!”

“他们三天前又来了一支援兵……”

“……来援兵了?哎呀,真是,这可怎么办?来了多少援兵?来了援兵,说明后面可能还有……他们会不会打过来?唔,要不我还是告诉表兄吧,咱们撤回去?可丹叔,你说呢?”听说来了援兵,兀里又有些慌了。

可丹皱了皱眉,有些无可奈何的看着兀里,道:“还不清楚,这几天我一直让人盯着,可是瞧不出来,但是听里面的动静,人数应该不会太多,我估计加在一起,不会超过五百。”

兀里忙道:“五百?还好还好……那可丹叔,你说咱们该怎么办?”

可丹想了想,道:“小郎君,咱们再等几天吧,如果又有新的汉人军队增援,咱们就撤回去,然后告诉阿钵大人这里的一切情况,我想他是能够理解的。如果没有动静,咱们就狠狠打一次!等占据了榆关,阿钵大人的任务,咱们也算完成了。”

兀里挠了挠头,在营帐中来回踱着步,口中喃喃道:“打么?不打?打么?不打?打还是不打……。不打,表兄还会不会支持我?打了,如果表兄再让我继续打进去,甚至让我去打平州,那可怎么办?”

可丹斩钉截铁道:“小郎君,如果咱们真能打下平州,到时候不用阿钵大人发话,你也必定会得到长老们的拥戴的,甚至……就算长老们不拥戴,等咱们占了平州,区区一个品部俟斤,又算得了什么?难道咱们就不能再重立一个新的部族?一个没有任何长老在旁边指手划脚、完完全全只听小郎君一个人的部族!”

听了这话,兀里顿时张大了嘴,目瞪口呆的看着可丹,心头砰砰直跳。

第三十一章榆关风云(十)

可丹看着榆关新封闭的关门,骂了声:“该死!”

兀里奇怪的问:“可丹叔,怎么了?”

可丹咬牙道:“关门封上了。”

兀里没明白,又问:“这几天他们不是一直在修筑关门么?咱们都知道的。有什么问题吗?”

可丹解释:“问题是太快了。前几天还只是搭建支架,可一夜工夫,关门就封上了,说明前几天他们只是在装样子,想让我以为他们不怕。”

兀里道:“可丹叔是说他们心虚?”

可丹恨恨道:“不错!看来榆关里面没多少人。早知道,那天我就应该带人冲一下他们的阵列……该死……”

兀里却没那么多遗憾,听说榆关兵少,不由有些兴奋:“那咱们就攻城吧!”

可丹点了点头,冲身后示意一番,一队骑兵下马,分成两队各十人,一队来到要塞所在的小山下,另一队则来到关城下的拒马前。这两队人都手持弓箭,进入位置后将箭囊从身后摘了下来,把箭囊里的羽箭一支一支取出,插在脚下的土地上。

李诚中趴在关墙上的垛口处向下仔细观瞧,打量着攻城的契丹人。经过认真点数,攻打榆关的契丹人一共有七百三十余人,按照装备和配马的情况来看,其中有三百四十多人是正兵,剩下的则是辅兵。

“这是要做什么?”李诚中问一旁的张兴重。

张兴重吸了口气,道:“看样子……似乎要攻城了。这是契丹箭手在准备。”

“这就要攻城了?没有云车……没有冲门车……没有箭楼……啥都没有嘛……”李诚中有些无语,看着契丹人队列后那些辅兵脚下躺着的五架木梯:“难道就靠那些木梯?”

张兴重点点头:“似乎……还真是这样……”

李诚中有些不敢相信,等他看到契丹军阵中闪出几条通道,那些辅兵扛着木梯来到拒马外时,才真的确定对方这是真要攻城,不由松了口气:“看来之前的担忧还真有些多余。”

自从昨天傍晚的时候,关外重新立起一座契丹军营,榆关内便加紧做起了守城准备。因为时间紧张,条件有限,榆关内原有的守城器械都被契丹人焚之一空,所以李诚中没有办法制作火油罐、拍杆之类的东西,只能命人在城楼上架起火灶,烧上几大锅开水,准备遇到紧急情况时以开水倒下去。另外就是在关墙上堆积了一些石块,也可以起到砸人的效果。从昨夜到今天早上,他脑海中一直闪烁着卢龙军攻打魏州时的场景,那些巨大的攻城器械若是用来攻打榆关,以榆关现有的条件,李诚中还真是一筹莫展。

只是,既然只有这么几架木梯,李诚中就放下心了。可是接下来的进展,就让李诚中大吃一惊。契丹人是游牧民族不假,没有大型攻城器械也是真的,但如果说就此放心,则完全有些想当然。事实上,契丹人的攻城秘诀很简单,就是靠精准的神箭手进行远程压制,确保人手能够投送到城头上。就是这么一条简单的方法,却让榆关城内的平州军吃了不小的亏。

关下设置拒马的地方被李诚中标记为了七、八、九三个区域,当契丹人开始搬动拒马的时候,要塞上孟徐兴和焦成乔就按照之前的演练,分成两组开始覆盖射击。

孟徐兴指挥第一组,他大声命令手下的十名弓箭手搭箭上弦,然后大喝一声:“八!”十名弓箭手同时露头,向八号区域射了出去。十支羽箭覆盖在了八号区域,其中七支射在空地上,还有三支射中了正在搬动拒马的契丹辅兵,其中两支因为角度和力道的关系,没有伤到人,只有一支射在了一个辅兵的胳膊上。那名辅兵大叫了一声,捂着胳膊退了下去。…;

第一轮羽箭能够射倒一个,李诚中对这样的效果还算满意,但令他揪心的是,要塞上的第一组箭手也随之出现了损失。就在他们露头射箭的这个空挡,要塞下那一队契丹箭手也随之发出了弓弦上的羽箭。这些羽箭不仅劲道十足,而且极为精准,有两支将要塞上平州军箭手的辔头给射散了,吓得那两名箭手大叫起来,以为自己中箭了一般,木然的呆在原地,脸色煞白,被一旁的同伴使劲拽倒在地,才避免了成为契丹人下一轮箭支的活靶子。还有三箭顺着两名弓箭手的耳朵边擦了过去,离命中只有几寸之遥。另外两箭射在一名平州军弓箭手的胸口,将那人当场射倒,生死不知!

这种准头实在惊人,李诚中嘴唇有些发干,忍不住咽了口唾沫。实际上十名契丹弓箭手只有六人发箭,另外四人因为角度的关系,没有找到好的机会,便没有开弓。他们往旁边挪动了几步,然后继续气定神闲的站好,仰望着要塞,时刻准备下一轮的射击。

李诚中赶忙将王大郎叫过来,吩咐他到要塞处,传令孟徐兴和焦成乔改变计划,不再按照之前排演的方法进行区域覆盖,而是专门和那些契丹弓箭手对射,就算在对射中不能取胜,也要不惜代价干扰契丹弓箭手的准头。

对于自家这些新兵,李诚中是没抱什么太高的期望的,他认为以契丹弓箭手所展现的能力,要在射箭上成功压制对手是一种奢望,所以干脆命令关城上的守军稍稍退后一步,避过契丹人远程打击。换句话说,他决定将契丹人放到关城上来打,按照之前的部署和排练,由枪兵抵挡对方登城的士兵,由刀盾兵来弥补防守的漏洞。

等王大郎把李诚中的命令传达到要塞上的时候,孟徐兴和焦成乔已经指挥手下向七、八、九三个区域射了三轮,这三轮的战绩是射倒了两个契丹辅兵,自身则伤了三个。于是,孟徐兴和焦成乔按照李诚中的命令改变了攻击目标,和契丹射手对射了起来。因为要避让要塞上射下来的箭矢,契丹射手的准头也打了折扣,不再像之前那么精准。

关城下的另一对契丹射手至今未发一箭,他们紧盯着关城,寻找着目标。契丹人的远程压制战术奏效,辅兵们很快就将关城下的拒马清理一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