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新秩序 >

第227部分

大唐新秩序-第227部分

小说: 大唐新秩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小喜松了口气,宣布一声“吉时已到”,将院内已经到达的各路显赫请了出来,就在院门口观礼。随着一阵锣鼓喧天,数十杆爆竹唱鸣,郭炳呈、杨可世、李怠墨、韩延徽、乞活买等人拿着挑杆,将匾额上的红绸揭开,一行淦金大字跳入宾客们的视线之中:“幽燕保安总公司”。

“这字可真是……难为了李小喜了……”郭炳呈暗自嘀咕了一句,瞟了瞟身为主人的李小喜,又和韩延徽对视了一眼,两人都不由抿嘴偷乐。

宾客中有不少读过书的文武官吏,此刻与郭炳呈一般心思,嘴上嚷嚷着“好字”,心下却偷偷鄙夷。

李小喜才不管那么多,字好字坏有啥用?只要大帅亲手所书,那就是绝对的“好字”!望着牌匾,李小喜乐开了花。他当然想不到,这已经是李诚中苦练书法,写了近百遍才得到“好字”,正是因为怎么写都不满意,耽误了许多工夫,牌匾才迟迟送到。

宴席开始,酒水鱼肉流水介传了上来,武人们聚在一处高呼畅饮、纵声谈论,文士们坐于偏僻处浅斟低吟、议论时局。

李小喜是个见缝插针的人,将那么多卢龙权贵请来参加自己公司的开业大典,自然不会浪费这个好机会,此刻诸事已谐,便端着酒盏直奔郭炳呈和李怠墨而去。

幽州能够完好的落入李诚中手里,郭炳呈出了大力,他和周知裕、张在吉两人都属于李诚中来到这个时代后的“长辈”,这两年里没少给李诚中帮忙。节度府成立后,李诚中向长安举荐,由郭炳呈出任幽州观察使兼幽州别驾,加工部侍郎。幽州刺史是李诚中的本官,李诚中不愿处理繁琐的政务,所以实际上整个幽州的最高民政主官就是郭炳呈。

幽州为卢龙首善之地,是卢龙十州之首,主管幽州政务,算得上“以酬其功”了,何况还加了工部侍郎的高衔。虽说离开了节度府,但从佐二迁为上州主政,地位立时就不一样了,郭炳呈心里欢喜,半推半就的受了。

因为和李诚中之间的特殊关系,郭炳呈在新卢龙体系内地位相当高,与周知裕、张在吉并称“卢龙三老”——其实三个人都不到知天命之年,算不得老,但从李诚中身上算起,无人不敢敬这三位为“老”。所以郭炳呈亲自出席李小喜的开业仪典,算得上屈尊了,但他还是来了,因为李怠墨的关系。

虞侯司升格后,下辖的军令处、作战处、军务处、统战处也跟着升格,其中统战处由教化司文宣处转职而来的韩延徽负责,李怠墨的官职也升了半级,为统战处副都虞候。此外,李怠墨还兼任渤海国鸿胪寺卿,又因其契丹品部俟斤的身份,在统战处混得风生水起。

但李怠墨真正为权贵们看重且令其八面逢源的,却是营州社会发展福利基金主席的身份。通过这一基金会,李怠墨可调拨庞大的资金、联络众多上层权贵、控制大量作坊和商铺,直接影响军政两方面的治策走向。据说营州系入主卢龙之所以那么快捷、那么顺遂,背后有着浓重的营州社会发展福利基金影子。

郭炳呈和李怠墨的关系,也正是通过这一基金会纽带而紧密结合在一起的。郭炳呈自受李怠墨之邀出任营州社会发展福利基金会副主席后,郭氏在幽州的三家作坊、七家店铺业绩蒸蒸日上,和营州许多大工坊都签订了长期巨额的商贸文契,他还在李怠墨的支持下,准备投资“红灯坊”,将其中的头条胡同改造为集店铺、酒楼、茶肆为一体的“幽州步行街”——只供步行游览、严禁车马通行。据说李帅最近在中南海拼命练字,“幽州步行街”这五个字是李帅本人练习最勤的。

郭炳呈和李怠墨前来贺礼的目的性很明确,要拿下幽燕保安总公司的军甲兵刃采购文契。

幽燕保安总公司共设总公司和九个分公司,关内九州各设一个,李小喜担任公司总经理,纪文允为副总经理。张景韶最终还是放下脸面,亲自跑了一趟柳城,到张老都头家里求恳。因为张老都头发话,张兴重不得不召见了李小喜,向李小喜隐晦的提出了张景韶的想法。面对这位如今卢龙军内数一数二的头面人物,李小喜当场表示,将幽州分公司经理的职位授予张景韶。也因此,李小喜借张景韶之力,从而攀上了张兴重的门庭。

在三月至五月这三个月间,幽燕保安总公司和九个分公司相继成立,保守估计,其保安人员约三千人。据营州社会发展福利基金的预测,幽燕保安总公司未来一年内的军甲兵刃采购总额很可能达到两万贯,之后每年的补充和修缮费用也将稳定在一万贯之间。

这笔生意在营州社会发展福利基金内部讨论过,内定由郭氏工坊全部包揽。至于军马和军粮的采购,则由基金会其他理事分享——那是一笔更加庞大的数额。

李小喜的幽燕保安总公司初成,旗下保安人员都还在使用陈旧的兵刃,甲胄配备也严重不足,除此之外,保安总公司还非常缺马,所以兵甲置换和战马配备,以及军服粮草供应是目前需要解决的头等问题。

三人对饮数盏之后,李小喜将两人引入内室,立刻直奔话题。

第六十五章非常规战争(二)

ps:感谢安安他爹的打赏,还有大家给的月票鼓励(人多就不一一列举了)。

郭炳呈和李怠墨知道,幽燕保安总公司的启动花费不菲,他们估计李小喜、纪文允、张景韶等人已经没什么余钱了,所以提出了入股分利的要求。在幽燕保安总公司内部,基金会希望以提供军甲兵刃和战马为入股的条件,郭氏占有一成份子,李怠墨和其他基金会相关理事共占三成,待公司理顺之后,再以红利返还相关费用。

这个条件是相当苛刻的,等于基金会白要四成股份,付出的代价仅仅是先期提供装备,关键是这些装备还属于借贷性质,将来公司获利后要予以返还!基金会欺负的就是李小喜等人手上没钱,你要是不答允,那你就继续使用那些破刀烂甲,你就仍然没有军马可用,你的武力就不够用,就无法开拓河北市场!

对于幽燕保安总公司来说,如果仅仅是开展普通业务,比如纠察官道、为商旅提供安全保障、为大户提供保镖,原先的陈旧装备也堪堪可以使用的,但李小喜他们目前遇到的极大诱惑,却是开拓河北市场。

今日开业典礼之前,军令处都虞候杨可世、统战处都虞候韩延徽联袂而来,与李小喜等人秘密谈论了小半个时辰,谈及的就是军事参谋总署对河北诸镇的军事策略,其中第一步就是以幽燕保安总公司和辽东保安总公司为先行,对河北诸镇实行军事软渗透。

目下卢龙正在繁忙的进行军政体制改革,没有军事实力对河北诸镇予以打击,更没有办法挑衅宣武军。但就这样干巴巴的等待对手不知何时就会发动的进攻,在战略上就太过消极了一些,属于不可取的应对之道。故此,在李诚中的指点下,经过大量虞侯参谋人员的研究。军事参谋总署提出了“军事软渗透”这一理念。

所谓“军事软渗透”,就是采取非强硬、非官方的办法,逐步对义武、成德、魏博等河北诸镇进行渗透,通过密切与诸镇各方面的往来,影响三镇对卢龙的治策,从而使三镇主动或被动的放弃对卢龙的军事包围,为卢龙积蓄力量提供时间,营造温和的外部环境,并为卢龙将来对三镇实施的军事打击创造优良条件。

在这项策略中,除了经济和外交以外。还需要使用大量的军事手段,但却不能动用卢龙军,免得招致河北诸镇的强硬对抗。当然,卢龙军正在军事改革之中,目前也无兵可用,所以,由两大保安总公司以民间武人团体的身份出面就是最佳的办法。

杨可世和韩延徽给出了一整套详细方案,对于每个目标的完成,都有着相应的雇佣费用。为了实现这套方案。后勤司紧急拨付虞侯司五十万贯特别费,其中的二十万贯专门用来支付两大保安总公司,至于谁能拿到多少,就看谁能完成多少目标了。

李小喜当然想吃下这块蛋糕。他一想到二十万贯这个数字,就浑身发抖,如果能够将其吞下肚子,不。哪怕只吞下一半,弟兄们就发了!但考虑到任务的难度和应对的敌人,换装就是一种必然了。义武和成德还好一些。李小喜相信自己旗下的保安们都是百战之兵,作为职业武人团体,上阵厮杀只是等闲尔。可河北诸镇里还有个魏博,魏博牙兵的名声可不是吹出来的,没有优质的军甲和装备,一旦和他们发生冲突,自己旗下的保安们完全讨不了好。

在虞侯司内部,统战处是这次“军事软渗透”计划的责任者,也是这笔特别费的使用者。统战处副都虞候李怠墨虽然主要精力不在本处事务之上,但也提前获悉了相关计划。正是因为有此把握,拿捏住了李小喜换装这个软肋,才提出如此苛刻的条件。

但令郭炳呈和李怠墨没有想到的是,李小喜云谈风轻的拒绝了营州社会发展福利基金入股的条件,只是单纯讨论一应军甲兵刃和战马的价格。

“五百套轻甲、两百套重甲,这是八千贯;一千杆带铁刃的木枪、五百柄横刀、两百张弓、五百根牛筋弦、两千匣三羽箭、两百杆骑枪、五百柄厚背刀,这是一万两千七百贯:战马五百匹、驽马五百匹、驮马一千匹,这是四万另一千五百贯;战袄、棉裤各三千,这是一千五百贯;后勤司最新验收通过的定制军粮九万盒,这是一千八百贯;草料一千车,这是两百贯……上述总计为六万五千七百贯……”

李怠墨熟练的接过李小喜递来的采购清单,飞快的拨弄算盘,像个账房先生一般很快算出了价钱,然后抬头看了看李小喜,不敢置信的道:“李总,你确定要订购那么多货?”

李小喜点了点头,道:“不错。”

李怠墨皱眉道:“就算看在贵公司开业,给你打个折,抹掉七百贯的零头……六万五千贯,李总,你确定?你也知道,如今后勤司正在大量采购各工坊生产的货物,各家工坊是无力应对赊购的……”又劝道:“李总,其实各位东家入股贵公司,统共只占四成股子,绝不会干涉贵公司的事务,参逢军务——这是各位东家绝不敢做的,我们要的只是红利而已……”

李小喜淡定一笑:“不赊购,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可以给你们铜钱,但这恐怕要拉数百车,你们也不方便,咱们可以用金裸子付账。”

“李总……有这笔余钱?可否容某等观瞧?不是信不过贵公司,实在是数量太大,见不到钱,各家工坊绝不敢轻易开工啊……”

不等李怠墨说完,李小喜从怀中掏出一份文契,放到桌案上,然后轻轻推到李怠墨和郭炳呈眼前。

薄薄的文契只有一页,以牛皮制成,上书“借贷文契”四个字,下面是“贷主:幽燕联合钱庄;借主:幽燕保安总公司;天复二年六月一日”,落款上分别盖着两个红红的油墨印章。以及几个拇指印和签名。在下面是几行字,写的是:

甲款:贷主放本八万贯与借主,约期三年,年利三分半

乙款:该本存于贷主,借主可随时支应,若为金,每两约价九贯三,若为银,每两约价一贯二

丙款:借主于次年给付钱息,半年一结。三年后还本

丁款:借主以如下文契为质——天复二年节度判官署商通联字子丑、子寅、子卯、子辰、子巳、子午、子未、子申、子酉,欠息则抵丑、寅、卯、辰之护路权进益,欠本则其余尽抵

戊款:本契经幽州高等法院公证,三分文本,各方惠存

郭炳呈和李怠墨埋着头仔细看完文契,眼中俱是无奈之色,两人地位远高于李小喜,但在这一刻,却都无计可施。

尤其是李怠墨。拍了拍自己的额头,暗道“失算”,心中恼怒不已。幽燕联合钱庄是上个月幽州城内刚冒出来的新生事物,他曾经打听过。说这个钱庄是放贷利钱的商铺,虽说听起来很新,但在他想来,不过是个市井间的典当铺子而已。可如今一看,却远非自己所想。

这家名为钱庄的典当铺,竟然拥有如此雄厚的实力。居然能一次放贷八万贯,光是这个规模,就令人不敢小觑。而让人吃惊的是,这份文契典当的竟非实物,而是幽燕保安总公司从节度判官署获得的护路权!

护路权也能典当?仔细琢磨之后,李怠墨忽有所悟,这份文契的内容似乎向他敞开了一片新的天空!原来营生之道,还有那么多花样!

李怠墨正在思索间,郭炳呈开口了:“李总,却不知这幽燕联合钱庄东主是谁,如此大量典钱……”

李小喜恭恭敬敬接茬道:“是放贷。”

“好吧,如此巨额放贷,这钱庄的东主,李总信得过?”

李小喜笑了一笑,道:“某打听过,此号为高、王、李、韩、元等十数家幽州豪门联合所创,区区八万贯,他们还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