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新秩序 >

第206部分

大唐新秩序-第206部分

小说: 大唐新秩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关外营州的支持。

今日的军议主要是为了修改入关作战计划,原来营州军准备出榆关后直扑幽州的东线方案已经行不通了,计划需要做出新的调整。但具体将战场定在哪里,是同意刘守光所提的石城,还是自主选择战场,都需要仔细斟酌一番。

韩延徽的建议一出,就获得了包括张兴重、姜苗、周坎、钟韶等绝大多数军中重将们的一致赞同。避免与敌在敌方选定的战场交战,是李城中当年在白狼山军校讲课时提出来的军事作战准则之一,早已成为了营州军上下的一致共识。当然,这一准则并非绝对,很多时候,战场的选定其实是双方共同的抉择,比如饶乐山决战就是如此。

就着韩延徽的建议,营州军众将都纷纷开口,各抒己见,如何以平州城、榆关为依托作战,如何保持两处要地的畅通,如何遮护侧翼,等等等等。很快,一份大略的作战计划便几乎成型。

李诚中一直认真倾听着部下们的建议,却始终没有表态。等部下们的议论声渐渐消停之后,他转向一旁同样不曾发言的冯道,问询道:“可道,你有什么想法?说来听听。”

冯道很少在军议中就作战方面的事情发表看法,作为营州文官的第一人,他非常自觉地将自己的精力和注意力集中在治理政务上,从白狼山时期起,就尽量避免参与和干涉军务,不仅自己不参与和干涉,也尽量压制下面文官们参与和干涉。就算是和李诚中私下的交谈中,也基本不对军事指手画脚,如果谈到与军事有关的事务,也更侧重于政务方面,比如后勤支持,或是生产动员等。

可以说,冯道对自己的角色把握相当谨慎,也相当准确,正是因为这样,他赢得了营州武将们的一致尊重,与李诚中的关系相处也极为融洽。同样因为如此,每一次冯道的观点,也更能引起营州武将们的重视。

听了李诚中的询问,冯道犹豫片刻,终于还是决定将自己的想法出来。他点了点头,见堂上军将们都将目光齐刷刷注视到自己身上,于是开口道:“某虽然不晓军事,却也能听得出来,藏明所说的应对方略,无疑当属上策。但某以为,咱们似乎忽略了一个问题,关于人心的问题。

老王爷的暴毙非常蹊跷,他的死因究竟是什么,某认为与那悖逆子必然有极深的瓜葛。故此,咱们营州发出了详查死因的檄文,此乃大义之所在,此为人心之所在。那悖逆子不得不正面应答,同意召集各州大议事,以稳定人心,以安抚士气。

但咱们都知道,那悖逆子是绝不敢真正详查死因的,他来石城的目的,必定是要与咱们营州军决战,他打的主意,定然是以雷霆之势,行犁庭扫穴之实,以兵威压制一切不同意见。详查死因的檄文是咱们发出的,那悖逆子如今也同意就此商议,如果咱们不去石城,岂不是说明咱们心虚了?岂不是反而衬得那悖逆子理直气壮了?

都督曾言,将来的卢龙不会再有那么多军头,将来幽州的将门世家,会与如今有绝大不同。在座各位都会建立新的将门世家,原有的幽州豪门,也不会再如今日一般山头林立。咱们要整合卢龙的一切力量,合力对外,将来咱们还要与河东、宣武争雄,与天下争雄,不仔细处理如今的各州军头,这一切都很难实现。

幽州的几大将门世家已为那悖逆子压制住了,但这还远远不够,还有更多的将门、武人,仍遍处各州、满布军中——尤其是义儿军、蓟州兵、霸都骑这些军队。这一次,不仅三军齐至,其他各州的大小军将们也都会聚于石城。如果咱们能够堂堂正正应邀参与,直斥其非,并以强硬应对强硬,彻底击败悖逆子,让各州都能见识到咱们实力,那么不仅此次幽州唾手可得,将来整合卢龙、扫除军头的难题也可迎刃而解。

当然,某不知能否在石城应对义儿军、蓟州兵和霸都骑三军合击,这一点仍然需要都督和各位的斟酌。某只是将所思所虑道出,究竟应该如何做,还需都督决策。”

冯道说完后,大堂上一片默然,众人都在仔细思索冯道的意思。

实际上,冯道的建言和韩延徽的策略都有道理,不能简单的以谁对谁错来区分。韩延徽的策略是从纯军事角度来考虑战事的,选择在平州城与刘守光决战,在军事上有天然的优势,在作战时的把握性要更大一些。

而冯道的建言,则完全是从政治角度来考量的,重点在于争夺人心、争取大义,同时为下一步李诚中在军队扩张上的纯军事化建设扫除障碍。但相应的,在军事作战上要面临幽州方面很可能发起的三面合击,战术上处于劣势。

二者都有道理,就看怎么权衡。(未完待续。手机用户请到阅读。)

第三十六章卢龙节度(五)

ps:感谢黑布仑橙、书友1211080的打赏,以及plantrees的月票鼓励。本周会正常一些了,不会像上周一样总断更。

李诚中沉吟良久,不得不承认,还是那句老话(实际上是后话)说得好,军事是政治的延续,任何军事斗争,都必须服务于政治。

如果单就军事作战而言,无疑将战场摆在更靠近榆关和营州的平州城要好很多,不仅可以最大可能的摆脱被三面夹击的战场劣势,还能与榆关起到更良好的军事互动。但正如冯道所言,当初要求追究老王爷刘仁恭的死因,号召卢龙各方共查真凶的檄文是营州发出的,现在刘守光正面应允了这一要求,不管他打的是什么主意,但如果营州方面不坦然面对,而是表现得畏畏缩缩,在卢龙各军、各州面前,将是个什么印象?

当然,李诚中和营州军将们或许可以很硬气的表示,他们不在乎那些大大小小的军头们到底怎么想,以营州军的实力,他们完全有能力将卢龙各州一一推平。别说这些军头们已经被刘守光等人扫除了一大半了,剩下的也没什么实力可以对营州说不,只要打掉现在尚存的义儿军、蓟州兵、霸都骑三大军头团体,整个卢龙在营州军面前就将再无抗手。

但人心这个东西,是很奇妙的事情,大义这杆旗帜,也相当玄虚。在这个武人当道的时代,维系卢龙割据政权存在的基础,只有军队,而军队组成的基石,则是大大小小的武人团体。李诚中的营州军是不允许小团体和小山头出现的,这与卢龙的传统不符,也与卢龙的基石相抵触,要想掌控卢龙各州。就必然面临如何应对山头主义这一卢龙传统的大问题。

冯道的话里,还有很多未竟之意,也许其他军将们听不出来,但已经久居上位的李诚中却听得相当清楚。要想不被人心干扰,只有两条途径,要么争夺人心,要么消灭人心。换句话说,要么争取武人们的支持,要么将他们全部从**上消除。后者显然是不太可能的,不仅技术角度上比较困难。而且也很可惜,这些有着丰富战斗经验和技巧的武人团体,如果吸收和运用得当,将是卢龙军一笔极大的财富。

实际上冯道的重点也在争夺人心上,所争的,就是这些武人。但因为营州军不容山头主义思想存在的特性,他提出来的解决之道其实就是两手抓:一手抓大义名分,声讨刘守光以子弑父的大逆不道,一手抓军事打击。以强硬手段正面硬撼敌人中强硬势力,让这些武人们畏威,然后再慢慢吸收和消化他们。

所谓吸收和消化,在作训司雄心勃勃的整练计划中。也说得非常透彻——通过新兵训练和白狼山军校培训,这些战斗经验丰富的武人团体将被拆散和训练,争取到天复三年末,为营州军提供不低于一万的精锐兵员。

说直白一些。你刘守光不是号称愿意和我们一起清查老王爷的死因,很好,我们来了。我们来到你指定的地方,不怕任何危险。你要动用三军之力攻打我们,很好,我们应战,我们不仅应战,而且还要堂堂正正击败你!我们营州军以这样的方式登上卢龙军的最高舞台,你们还有谁能不服?

所以,冯道的建言又与韩延徽等军方重将有所不同,他所考虑的敌人,并不真正是刘守光、赵敬乃至赵霸,他的建言,针对的是卢龙军中大大小小的武人团体。

就着这番争论,李诚中想得则要更加深入一些。他不仅仅是从政治需要来考量是否率军前出至石城这一问题的,抛开政治因素而言,单论军事作战,他的内心中其实并不觉得将战场摆放在平州城要比摆放在石城更好。韩延徽的分析更偏重于战术或者战场角度,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平州城要比石城好,但如果放在整个卢龙来看,就不一定了。

将军队屯于平州城,和榆关相互应援,这套方案只看到了平州战场本身。虽然营州军从战术角度来说变强了,但也正因为看上去更难啃,反而会让幽州方面畏首畏尾。一旦幽州方面觉得啃不动这块骨头,他们还会不会坚持不懈的将重兵囤积在平州城下?他们会不会在作战决心上首鼠两端、摇摆不定?

已经将眼光放大到了整个卢龙战略上的李诚中所最希望的是,这三支军队能够尽遣主力,尤其是义儿军,李诚中热烈盼望刘守光将这支军队的全部都带到平州来,如果真的如他所愿,就意味着幽州空虚,而幽州空虚,则意味着双向战略的成功。要知道,扩充后的怀约联军已经在妫州方向陆续集结完毕了!

李诚中还担心,如果不成功的制造出一个肥美的诱饵出来,恐怕蓟州兵和霸都骑都不会尽全力配合刘守光,尤其是蓟州赵敬,如果自己将主力屯在更安全的地方,赵敬甚至不一定有胆子过来趟这滩浑水。很显然,对于赵敬来说,石城和平州是完全不同的,石城就在赵敬的嘴边上,更好下口!

李诚中打破了大堂上的沉默,他抛出来一个问题——营州军有没有能力单独应对义儿军、蓟州军和霸都骑三方的合击?他甚至不要求营州军能够在主力决战中取胜,只要将战事拖延下去即可。在李诚中的心里,决定胜负的一战并不在石城,而是在幽州。

这个问题一出,以张兴重为首的营州军将们便明白了李诚中的打算,于是众人飞快的开始合计各种胜负条件。当然,仍有一些军将坚持将战场放在平州城下的意见,但李诚中无法将真正的原因在如此规模的军议上公布,他只是出言安抚和粗略解释了一番——怀约联军在妫州方向的集结属于高度机密,只有张兴重等寥寥几人知晓,制定双向战略的虞侯司几名关键虞侯已经被下达了严厉的封口令。

李诚中所指的“营州军”是夏秋之际军制改革后的营州军,即狭义上的营州军,不包括怀约联军,也不包括各城预备营。营州军含左右两厢及老营,左右两厢各有五营,分别编制两千六百余人,老营即中军,为五都双编制,有一千余人,全军共计六千四百余人,是李诚中最嫡系、装备最好、训练最全、战力最佳的部队。

在饶乐山下,营州军左厢并老营,外带五都后勤兵,抵挡了两万契丹战兵一个多月的围困,虽说在外线有右厢和怀约联军的牵制配合,但其战力已经相当可观了。

这次李诚中打算以营州军支撑石城的正面军事作战,在营州军将们看来,这是没有问题的。他们认为,营州军完全具备与敌军抗衡的实力,就算不能战而胜之,但要做到自保也毫无问题,当然,究竟行不行,营州军将们谁也没和自家卢龙军真正打过,一切考虑和分析都不乏想象和揣测。

军议到此,实际上大的方略便已敲定,剩下的是完善和安排细节,这些工作则由虞侯司的虞侯参谋们来具体完成。按照刘守光提出正月十五石城大会的时间,营州方面还有不到二十天来准备。时间虽然短,但却不是什么问题,营州的战争准备已经相当充分了。

年关来临的时候,李诚中给营州文武们放了四天假——休沐四日,自大年三十到正月初三。他本来还想多放几天,甚至干脆放到正月十五,但可惜幽州方面不给李诚中时间,所以李诚中也不敢给部下们时间。

大年二十九的晚上,李诚中大集东事会成员,让四十八名东事们各携家眷,参加了在都督府后宅——自家府上举办的“迎新春联欢晚会”。

这场中国历史上的头一次“春晚”在李诚中看来相当不规范,也十分不严谨。“春晚”会场是在后宅空地上临时搭建的大棚,相当简陋和空旷,一切只为足够的容纳空间。虽说临时搭就的戏台上也安排了延续两个时辰的演出,但节目略显单调,舞蹈和曲唱相对偏多,语言类节目稀少,杂艺类表演只有钻火圈、吞火吞剑、睡钉板等几样“烂大街”的节目,但仍旧吸引了东事及家眷们的目光。

整台“春晚”由婉枝娘子编导,渤海国敬献的女娘们成为了演出主力,当然也有中南海警卫局的游侠儿在里面客串。东事及家眷们在台下吃着烧烤、喝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