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回到旧石器时代 >

第347部分

回到旧石器时代-第347部分

小说: 回到旧石器时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扬摇了摇头:“这个办法确实是长久之计,但远水救不了近火,如果我们处于一个平稳的时代,倒还罢了,可眼下却是派出队伍在即。”

众人听了迷糊:“派对队伍和这件事有什么联系?”

王扬解释道:“派出队伍,就意味着要建立多个城邦,便要吸纳其他人类,而其他人都是什么人?没有开化的原始人。”

“我们推行教育这么多年,尚且有那么多的问题,那其他人类不是也要经历这样一个过程?”

“那是不是说,到时候,他们的老师们,也抓着各种机会闹事?那时候,这类问题怎么解决?不可能拖吧?拖是拖不了的,难道传回来让我们来决断?时间要花多久?他们怎么可能等得住?”

“天高皇帝远,如果我要改革一项措施,激起其他地方的民变,难道还能通通都跑回来,亲自问我吗?不可能!”

“要是出了个子鼠这样的,可能还心存敬畏,只扣押官员,最后把官员们拉下台,他们当官,要是李亮这样的,就直接杀人了,到时候怎么处理?措施下不去,官员还被杀了,岂不是一片混乱?”

“所以,我不要你们讨论长远之计,而是要你们讨论是一个可以就地解决,迅速解决的方案,保证到任的官员,不会受到别有用心之人的迫害。”

这番话,才是王扬一直想尽早把各种举措推行好的根本原因,这年代不比后世,后世出了问题,拿起手机就打,或者上网发个邮件或者用通讯软件沟通。

联络相当方便,这年代的问题就在于,信息传递极其落后,两地沟通极其困难。

现在三地之间距离很近,沟通很快,但也要花至少七天的时间。

以后肯定要花更多时间,这种时间的消耗,是许多突发事件面临的最大问题。

百官听了后恍然大悟,原来王扬考虑的也是长远之计,但不是三地的长远未来,而是更广阔的天地的未来。

这样一来就很麻烦了,那些老师们的情况一直是尾大不掉,想彻底解决,很难。

他们也考虑过,不过思考了几天,就没思考了,一来他们不知道怎么找突破口,二来他们没有太放在心上。

李四出来表示:“此事难治,我认为在一件事上解决不好。”

百官看向他,王扬道:“说。”

李四点点头:“其实是因为,老师的数量太多了,每一年都会多那么多老师,如果只有一批的话,只要闹事,或者像李亮那样杀掉,或者像子鼠一样抓起来,就没事了。”

许多官员点点头,由于每一年都会选拔一批精英,而那批精英,又肩负着老师的职务,教导低一年纪的学生,所以老师们络绎不绝,逐年增多,怎么都无法杜绝。(未完待续。。)

第五百六十七章对口专业

若是只有一批,老师的位置就固定下来了,不听话,统统拉去劳动改造。

但这里又有一个问题,如果只有一批老师的话,当年就不会有越来越多的文官,王扬就不用触动文官们的利益,也就不会出现这两次的李亮和子鼠事件。

所以就这个问题,根本不能假设,假设是什么时候干的事?没办法和还没实践的时候才假设。

就像王扬经常想,我如果穿越回去,应该怎么做才能混得风声水起,恩,拍荒野求生的节目很不错。

这就是没办法,首先没办法穿越回去,就像一般人会想我有个一亿会怎样。

同时,也是还没实践,因为他有计划,拍荒野求生,但他还没去做,代用到一般人,就是我要怎么样才能拥有一亿。

很显然,目前的情况是没办法,已经有了这么多老师,已经有了这么多“高级知识分子”,还假设这类问题,就没意义了。

要假设,应该假设还没实践,想实践,就要有个计划。

就算是李四的这句话,同样也是问题多多,守仓就看出来了。

他站出来写道:“就算是一批,也不行,因为杀了一批,还要有一批来顶替。再杀,还要有一批人来顶替,差别不大。很像我们户部,支出一部分,不能说我的仓库就永远了,少了,还会补充。”

“咦?也对!”李四点点头,表示认同。

王扬站起身来,也发表自己的观点:“而且。你的观点有问题,这方面。不是老师们的原因,而是那一批批培养出来的‘精英’。”

“本来这些人读书就没有物资获得。几年下来,又比不过其他工作的人熟练,结果还考不上最终目标,当官。”

“这样下来,他们想不抱怨都难,处处不得意,对于这些平日里远超常人的人来说,一时间很难接受,更重要的原因。则是他们没有归属感,在哪处都不能发挥自己的能力,几年的读书感觉白读了,所以呢,他们一有机会,就闹事,渴望当官。”

王扬给众人提供了新的思路,凡事不要看表面,表面上是老师们作祟。实际他们的真实身份,是不得志的“秀才”。

酸秀才的特点很清晰,老觉得朝廷暗箱操作,打雅贤良。常常跟人发牢骚,偶尔写几首酸诗。

要是在平时倒也罢了,百姓不会往心里去。一旦国家有大变故,这些秀才们就是散播反动言论的中坚力量。

他们没有造反的能力。但是他们不一定要自己反啊,舆论散播之后。想造反的人就会借势而为,一呼百应,百姓们就加入了造反大队。

要么,他们这些百姓军被镇压,要么,他们去攻打城池,杀害其他的百姓。

有点像苍蝇,平时就是恶心一下,等你身体虚弱,苍蝇身上带的病菌就可以致人于死地。

如果固定一批老师们,表面上看是把问题解决了,其实还是有问题。

因为“酸秀才”还是很多,还是在其他方面很难有所作为,还是一群中二愤青。

所以,就要解决这些“酸秀才”的问题。

有一点可以明确,数量是不可能解决的,那就只能从其他方面解决。

哪方面?王扬说得很清楚,归属方面,或者说,就业方面。

他们有知识,那就要让他们用到知识,他们习惯用头脑,就要让他们找到用头脑的工作。

百官们开始推理,慢慢的想到了这点,然后,傻眼了。

“这个,国家里没有这方面的空缺啊,唯一需要用到头脑的工作,全都是官员啊,要不就是文官,要么就是各部门作统计工作的官员,还是要做官啊。”

百官们把死胡同的问题说了出来,像李四这类,早就已经想到了,所以没说。

但他也有自己的提议,他道:“其实,我们可以给这些在校学生也发物资,毕竟他们也是为了国家的发展而努力,虽然干的是陪太子读书,但也确实花费了大量时间和努力,我们连商业都承认,为什么不承认他们的脑力劳动呢?”

这个点子实际上就是在说,把读书当成一种职业,也发物资,这样他们既有归属感,又能拿到物资,不是两方面都解决了吗?

等到他们毕业了,也就没那么大怨气了。

可惜一说出来,所有人都一个劲的摇头,态度非常坚决。

“商业还好说,是为了解决便利,而且还得交税,也算是为国家做贡献了,可他们什么都没做啊,一不提供便利,二不事生产,难道也能向他们收税?”

百官一致反对,而王扬考虑的虽然不一样,但目标也是一样的。

一个能够带来便利,满足众人的商业,都遭到那么多人的排斥。

现在这个办法虽然好,但肯定遭到更多人的排斥。

其他人才不管那些“秀才们”陪太子读书的辛苦,谁叫你要读?你可以不读,早早就做工嘛。

为什么要读?还不是你们想通过那种途径做官?那途径累吗?不算太累吧?雨淋不到,太阳晒不着,求几个数列就行了,天下还有比这更轻松的事吗?

既然已经这么轻松了,还拿物资?

王扬也不赞同,在现代,考公务员的人也不少,他们读书的年头更多,但他们不考就没出路了吗?还是有很多选择的。

为什么有很多选择还要考?因为回报大啊,一考上,那就是国家在编人员,说不定飞黄腾达,就在此日。

反过来说,回报越高,风险越大,想什么风险都没有,那是不可能的。

那现在就有一个问题了,为什么现代的落榜弟子们,没有转化变成愤青?没有转化成散播反动言论的不安分子?

为什么古代那些落榜弟子,就肯定会转化成不安分子?

有原因,从历史找,历史就是宝藏。

先说现代,现代为什么落榜了也没关系?两个原因。

第一,考公务员的大部分都是什么人?研究生、博士生,究极知识分子,比高级高出一大截。

他们没考上,就没出路了吗?不,他们还有出路,他们还是研究生,还是究极知识分子,还是超级学霸,身上还挂着名牌大学的身份。

就算当不了公务员,他们可以去公司应聘,对于这种拥有高学历的人才,大部分公司还是抢着要的,不管一开始的工资多少,还是有大把出人头地的机会。

第二,商业极其发达,不做官,也有大把的机会荣华富贵,他们还是用知识来证明自己的价值,有归属感。

那中国古代为什么不行呢?也有两个原因。

第一,参加科举的是什么人?首先得是童生,童生没有社会地位,他们得考秀才,秀才就有了社会地位了。

秀才属于士农工商的士,平民里的最高地位。

但是也只有社会地位,一个空壳身份,什么好处都带不来。

可是只要考上了举人,就是朝廷的候补官员,只要进士用完了,就开始用举人了。

所以每一个举人,都是潜在的官员,乡里镇里的大户,少不得要送钱送粮,结下交情。

举人,相当于现在的基层公务员,而能考上举人,就是举人老爷了,没听过什么叫做穷举人的。

如果考不上呢?那他还是秀才,秀才读书要很多钱,笔墨纸砚是钱,请名师是钱,书籍也是钱,还得花钱疏通关系。

样样都是钱,想中举,难得是钱,可秀才们不能去干别的事啊,为什么?

这就是第二个原因。

中国古代文人都有一个观念,只要是秀才了,成了平民中的士,得清高,很高贵,瞧不起做农、做工、经商的普通人。

这个思想来源于孔子,曾经有弟子请教孔子“农工商”的问题,被孔子斥走,然后孔子说了一句:“此小人也。”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句话是古代现状。

要他种田?咱是读书人!要他要工?咱是读书人!要他经商?咱是读书人!!!

做别的事,那就是侮辱了自己,自己是什么?是秀才!是士啊!士可杀,不可辱!

这就造成了一个局面,古代的商业也是五花八门,可一干秀才就算要讨生活,也只愿意干私塾先生,或者街头卖字的活儿,不能有辱斯文。

也有一小部分秀才“屈辱”的改行,但那是小数的,大部分秀才还是尽管饿肚子,科举,还得考。

所以嘛,秀才,就多了一个讥讽的“酸”字。

现在国家的“秀才们”就是没有用武之地,没有对口专业,所以要解决他们的问题,只要找到那个对口专业。

是什么?反动先锋队员?不是。

是商业!最好是繁荣的商业!商业越多,他们对口的专业就多。

而有利的一点就在于,王扬是把儒家的道德系统拿来了一部分,但没有给众人灌输士农工商的等级概念。

不存在读书人就高贵,就做不得其他活儿的观念。

所以,商业的崛起,就势在必行,商业应该推广,人人都知道,百官也知道。

问题是,在百姓这么排斥的时期,如何快速推广?(未完待续。。)

第五百六十八章打倒老师

王扬立刻把这个方案搬了出来,让百官一起讨论。

发展商业,创造更多的工作岗位,来解决那些人的用武之地,帮他们寻找一块,心仪的归属地。

百官对于商业,懵懵懂懂,不了解,于是就问:“商业能给他们提供什么工作?”

王扬表示:“很多啊,你们各部不都有精于计算之人吗?计算损耗,计算产量,计算工作效率,商业也可以。”

“就好比布十四他们,他们如果有一个专门管账的,就不用操劳此事,效率会高很多,他们也能获得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扩大产业上面。”

这个例子大家都能明白,就像他们部门中的情况一样,一部分文官,就进了其他部门,负责笔墨计算之类的事情,官名叫主事。

有了这些人,就可以让主事们发挥自己的长处,自己则避免短处,如此一来,工作也轻松了,时间也有了,精力也省了,一举多得。

“似乎,可以这么做。”众官点点头。

王扬又道:“还可以让那些退休的老师们,在某个商户,也安排类似文官作用的人,但讨论的不是国家大事,而是帮助雇主赚取更多的物资。”

百官一听,又觉得很神奇,文官集团,一直是智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