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执宰大明 >

第634部分

执宰大明-第634部分

小说: 执宰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望着张氏说道,“太皇太后,皇上需要能分忧的皇族子弟,不需要沉迷享乐的皇族子弟,望太皇太后三思。”

“忠武王,你觉得此事该如何实行?”张氏再度点了点头,不得不说李云天关于“藩屏中央”的解释确实很有道理,是一种巩固皇权的有效措施,可以使得那些懒散淫逸皇族子弟振作起来为国效力。

尤为重要的是,李云天不仅巩固了皇权,而且还采取减等袭爵和消减特权的方式消弱了地方皇族对皇权的威胁,使得地方皇族更加依赖皇上,可谓一举两得。

况且,李云天让辅政大臣们出面收回朝廷对地方皇族的俸禄,而正统帝再对那些地方皇族降下恩旨,如此一来那些地方皇族即便要恨也是恨辅政大臣,对正统帝唯有感恩戴德。

这件事情说起来挺简单,可要真正去实施的话就非常不容易,里面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因素,太皇太后自然要问李云天行事的方法。

“禀太皇太后,臣近日在都察院看到多封地方官吏举报皇族子弟违法乱纪事宜,觉得可让监察御史前往一查,待掌握真凭实据后再交由辅政大臣们商议。”李云天既然提出了针对皇族的建议,那么自然有解决之法,有条不紊地向张氏答道。

“忠武王,此事哀家就交给你了,如能顺利办成将造福大明江山社稷。”张氏闻言嘴角流露出了一丝笑意,她现在深刻感受李云天为何深受宣德帝的信赖,相对于别的只会提出问题让宣德帝解决的臣子,李云天在提出问题的时候已经找到了稳妥的解决办法。

“臣谨遵懿旨,一定竭力而为。”李云天闻言连忙起身,向张氏躬身说道。

“忠武王请留步。”离开慈宁宫后,李云天低头边走边想着如何布置对付地方皇族子弟事宜的时候,身后传来了一个有些尖细的声音。

“金总管。”李云天听到声音后知道是谁,停下脚步后笑着转身向快步赶过来的金英说道。

“王爷,今日之事多谢王爷施以援手,杂家记在心里了,以后如果有用到杂家的地方王爷尽快开口。”金英来到李云天身旁一躬身,低声道谢,李云天先前在太皇太后面前支持保留除十三布政使司镇守太监以外的镇守中官和镇守太监,这份人情金英以后肯定要还。

“金总管言重了,大家都是给皇上效力,举手之劳何足挂齿。”李云天闻言不以为意地笑了笑,丝毫也没有居功的意思,这使得金英不由得对他好感大增,所谓患难见真情,现在内廷所处局势困顿李云天此事加以援助无异于雪中送炭。

“后会有期。”金英并没有跟李云天多聊,随后向李云天一拱手,领着身后的内侍急匆匆离开了,免得与李云天过多接触后召来非议。

李云天自然清楚其中的道理,不动声色地快步向宫门行去,由于临近南下平定倭寇因此现在他有很多的事情要做,忙得可谓不亦乐乎。

第861章爱才之心

“禀王爷,据锦衣卫北镇抚司传来的消息,鲁天行逃了!”回到讲武堂后没多久,李云天正在翻阅一份公文的时候,一名讲武堂的武官快步走来沉声禀告道。

“什么?”李云天闻言不由得怔了一下,双目流露出惊讶的神色,要知道鲁天行可是朝廷的重犯,是锦衣卫北镇抚司重点看管的对象,竟然能从戒备森严的北镇抚司诏狱中逃出,实在是匪夷所思。

“王爷,鲁天行今天上午用瓦片割腕自杀,锦衣卫北镇抚司的人担心他的安危将他送到医馆诊治,谁知鲁天行的同伙在医馆接应,趁着看守的锦衣卫不备将其从后窗带走。”

那名武官向李云天一躬身,将事情的大略情形做了禀报,“据锦衣卫对医馆大夫的审问,鲁天行的同伙绑架了他的妻儿,为此他不得不配合那些人救走鲁天行,锦衣卫已经加紧了对京城进出城门的盘查,并会同顺天府和五城兵马司对城里进行搜查。”

李云天的眉头不由得皱了皱,挥手让那名武官退下,他可以肯定鲁天行肯定已经出了城,锦衣卫那帮人看来要在京城里白折腾一番了。

“古辰!”良久,李云天的眉头舒展开来,如果他没有猜错的话,此次把鲁天行救走的一定是文勇伯古辰,只有古辰这种智勇双全又对京城情形熟悉的人才能策划出如此大胆的越狱计划,使得李满山吃了一个闷亏。

不过,由此一来的话鲁天行和古辰在京城乃至京畿地区经营的情报网络将全部暴露,以后要想再在京城翻云覆雨的话可就没有那么容易。

虽说鲁天行已经无法对京城构成什么威胁,可李云天并没有小觑他,鲁天行现在身为北元枢密院三大知院之一,只要北元的残余势力不被消灭那么依旧对大明构成威胁。

李云天相信,鲁天行绝对不会就这么认输了,肯定会继续筹划对付大明的阴谋,这使得他不得不加以提防,当年宣德帝北征可差一点就栽在了鲁天行的手里,现在鲁天行的心理已经发生了严重扭曲,将报仇视为了第一要务。

果然,正如李云天所料想的那样,第二天早晨忠武王府的门卒在门前发现了一封信,信封上写着“忠武王亲启”五个大字。

这封信是鲁天行写给李云天的,里面的内容只有四个杀气腾腾的大字“决胜关西”,署名是“阿仇”。

“西北!”李云天看了信后不由得皱着眉头吐出了两个字,鲁天行还真是不让人省心,想方设法地给大明找麻烦。

如今北元残部被大明牢牢压制在漠北,近些年来已经无力南侵,那么鲁天行唯有借助外力来对付大明,整个北方的局势唯有西北是他下手的地方,那里局势复杂不少国家与北元都有渊源,正好被鲁天行利用。

李云天并没有过多纠结鲁天行的挑衅,让绿萼把信收起来后就赶去了都察院,他现在可没有精力顾得上西北的事情。

因为李云天官复原职故而依然是都察院的右副都御史,这是李云天所拥有的最高文职。

由于有了“太子太傅”的加衔,李云天的品阶得以提升,现在已经是不折不扣的大明从一品大员,连都察院左右都御史见了他都要率先行礼。

毕竟,内阁首辅杨士奇也不过才是太子太师而已,而六部尚书中资历最老的胡滢只是太子太傅,论官阶的话排在李云天之后。

与都察院的一众熟人闲聊了一阵后,李云天去了他在都察院的公房,虽然他现在很少来都察院但房间里打扫得干干净净,收拾得井井有条。

“下官山西道监察御史柳明升见过右副都御史大人。”就在李云天慢条斯理地坐在座位上品着茶的时候,一名身材消瘦的七品官员大步走了进来,来到李云天面前后神情严肃地躬身行礼。

“柳御史,知道本官为何要把你传来?”李云天放下茶杯,不动声色地望着柳明升,说实话他并不喜欢喝茶,但品茶有时候并不是为了解渴,而是营造一种高雅的氛围。

值得一提的是,像以前一样,虽然李云天已经贵为忠武王,但以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的身份办差时,还是喜欢使用文职身份,否则的话会有“以武压文”的嫌疑。

“右副都御史大人可是为了下官年前的那道让大人协助彻查刘仁一案的奏章?”柳明升的眉头皱了一下,望着李云天的眼睛问道,嘴角闪过一丝轻蔑的神色,看来李云天也是一个睚眦必报的人。

“柳御史,如果本官真的在意那道奏章的话,你认为你还能安然无恙地待在这里?”李云天敏锐地注意到了柳明升眼神中的蔑视,于是笑了笑,开口沉声反问道。

“这……”柳明升闻言顿时一时间有些语塞。

当李云天在太和殿的朝会上力挽狂澜击败越王和鲁天行的阴谋后,朝中的一些官员为了讨好李云天就开始清算那些在刘仁一案和八方货栈火绳枪一案中对李云天“落井下石”的人。

柳明升当时可是曾经给宣德帝上奏章让李云天协助朝廷彻查刘仁一案,进而逼得李云天不得不去参与堂审,因此是那些官员重点攻击的对象。

值得一提的是,曾经在大殿上公开弹劾李云天贪赃枉法、侵吞国帑的原都察院浙江道监察御史吴欣被锦衣卫拿下,罪名是方良的同党。

吴欣当时正是受到了方良的鼓动,想要“扳倒”李云天扬名立万,结果因为他的污蔑之言,再加上与方良来往密切最终锒铛入狱。

柳明升已经准备好被锦衣卫抓去北镇抚司的诏狱,为此已经把后事安排妥当,可是令他感到疑惑的是左等右等就不见锦衣卫来抓他,因此唯有按时去都察院当值。

因为那道让李云天协助彻查刘仁一案的奏章,柳明升在都察院受到了同僚的孤立,要知道李云天不仅在都察院有着崇高的威望而且与监察御史们关系和睦,柳明升不知天高地厚竟然质疑李云天的为人,使得李云天不得不去参与堂审,在众人看来这是对李云天极大的羞辱,自然要孤立和排挤柳明升。

可以说,自从上了那道奏章后,柳明升在都察院的日子就不好过,等李云天进封为忠武王后境况更是糟糕,不少御史弹劾他是方良的同党。

柳明升一直有些不明白,据他所知有众多文武官员上奏章弹劾他但他却始终安然无恙,这使得他不由得有些心浮气躁,弄不清锦衣卫的人在搞什么名堂,这种暴风雨来临前的等待对他来说简直就是一种煎熬,心情异常压抑。

如今,李云天将他喊来了公房,柳明升自然而然地认为李云天想要亲自羞辱他,然后再以胜利者的姿态将他投入到锦衣卫北镇抚司的诏狱。

不过李云天的一句反问使得柳明升陷入了困惑,李云天身为堂堂的忠武王和太子太师,好像没有必要来羞辱他这个小小的七品御史,同样身为监察御史的吴欣可是早就被抓进了诏狱。

“柳御史,本官查过了,你是宣德五年庚戌科二榜进士,为人耿直,因此没少得罪人,而且在都察院的人缘也不好。”

李云天见柳明升哑口无言,知道他已经意识到误解了自己的来意,于是不动声色地望着他说道,“本官知道你是因为刘仁妻子的哭诉心中同情,故而给先帝上了那道奏章,这是你的职责本无可厚非,可你想过为何都察院那么多的御史刘仁妻子单单找到了你?”

柳明升闻言脸色顿时就是一变,当时刘仁的妻子刘张氏带着两个儿子到他们跪着哭诉不公,这引起了他的恻隐之心,最终决定介入刘仁的案子上了那道致使李云天前去参与堂审的奏章,根本没想到得罪李云天的下场,也没有意识到这是一个别人设下的陷阱,只想帮刘仁一家讨一个公道。

“本官知道你心系百姓,正是如此以后遇事不能鲁莽要三思而行,因为只有你保护好了自己才能更多地为百姓做事,否则只能昙花一现,被人疏远成为孤家寡人。”

李云天知道柳明升心里感到懊恼,自从方良老老实实交代了罪行后柳明升就知道自己被利用了,因此苦口婆心地教导道,“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等你真成了人人避之唯恐不及的孤家寡人,那么以后在仕途上将寸步难行,更何谈为百姓谋福?”

柳明升的双目流露出若有所思的神色,他没有想到李云天会亲自教导他,得到李云天的提点他的心境也随之开阔了许多。

虽然以前也有朋友劝过柳明升要在官场上学会明哲保身,但恃才傲物的柳明升对此是不屑一顾,一心想要学着前辈圣贤那样高风亮节的气节,为了百姓而不惜得罪朝堂上的高官。

可李云天不一样,李云天能在短短十年间从一个御史一跃成为大明的忠武王和太子太师,将讲武堂和交趾、广西治理得井井有条,使得百姓们安居乐业,可谓是柳明升在仕途上追逐的目标。

如今李云天语重心长地教导柳明升,柳明升的心境自然会受到冲击,进而无形中心态就发生了改变。

“本官决定推荐你去巡按湖广,切记遇事三思而后行,希望一年的时间不会白白浪费。”李云天知道一时间让柳明升很难从先前的习性中改变过来,于是沉声向柳明升说道。

“下官谢过大人。”柳明升闻言顿时吃了一惊,连忙向李云天道谢。

监察御史要想巡按地方并不简单,不仅要看资历更要看在都察院的人缘,以柳明升的处境很难获得这种外放的“肥差”,可李云天却推荐他去富庶的湖广,很显然是想要历练他,这使得他又惊又喜,心情不由得激动起来。

李云天见状笑了笑,在他看来柳明升与杨云贵一样,都是那种才华横溢但是思想有些偏激的人,一旦使得他们转变了偏激的念头,那么将会是非常难得的人才,故而起了爱才之意准备帮柳明升一把,想要看看他究竟能否被自己点醒,在湖广干出一番作为出来。

第862章赐婚皇族

四月初,李云天起身离开京城,乘官船顺大运河南下,前往南直隶与水师汇合,准备拉开清剿倭寇的大幕。

李云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