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执宰大明 >

第499部分

执宰大明-第499部分

小说: 执宰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格根塔娜得知李云天的身份后顿时倍感欣喜,虽然她猜到了李云天身份显赫,但绝对没想到会显赫到如此的地步,据她所知交趾的战事结束后李云天在大明勋贵中的声望已经仅次于张辅和周政,与张昊不相上下。

尤为重要的是李云天年纪轻轻,同时又深得宣德帝的恩宠,因此仕途上无可限量,假以时日必将成为大明官场的中流砥柱。

格根塔娜心中感到非常欣慰,看来她让诺敏嫁给李云天是最正确的一个决定,有了李云天在朝中当靠山,达颜部一定能再度崛起,恢复昔日的辉煌。

第681章劝降

三月初,一件令李云天担心的事情不可避免的发生了,银州城的蒙军派来使者到开原城劝降时大肆宣扬宣德帝在饮马河被阿鲁台率领的大军击败一事,在开原城掀起了不小的波澜。

原本,开原城的百姓并不相信蒙军使者的话,认为是在胡说八道,可让军民们感到惊讶的是有几个身穿明军服饰的人出现在了劝降使者的队伍里,其中两人还身穿宦官的服饰。

尤其是那两名穿着宦官服饰的人,竟然当众脱下了裤子来证明其是宫里的内侍,这给开原城军民造成了不小的冲击。

按照蒙军使者所言,阿鲁台在饮马河全歼了宣德帝二十万北征大军,宣德帝领着数千残兵败将狼狈地逃回大同城。

不仅如此,阿鲁台二月已经集结三十万重兵南下进攻大明山西行都司,面对着蒙古大军排山倒海的压力山西行都司的治所大同城指日可下。

对于蒙军使者宣称阿鲁台率领三十万大军南侵一事李云天并不以为意,鞑靼和瓦剌如果倾尽全力的话倒是能集结三十多万人马,可辽东战场已经拖住了十余万蒙军,那么阿鲁台所率领的兵力绝对达不到三十万,很显然阿鲁台在虚张声势。

不过有一条不好的消息使得李云天感到担忧,此番前来的蒙军使者趾高气扬地宣称阿鲁台麾下的明军俘虏了宣德帝北征大军的先锋官、兴平候赵勇,正在押来辽东的途中。

李云天心中很清楚,蒙军把赵勇带来辽东肯定是为了劝降辽东的明军,而且一定还有其他的明军战俘。

宣德帝的北征大军在饮马河惨败,必然有不少明军将士成为蒙军的战俘,随着这些被俘将领被押至辽东,宣德帝北征失利的消息将再也无法再隐瞒,届时固守辽阳城等军事重镇的明军士气必将受到重创,后果不堪设想。

尤为重要的是,辽东明军进入宣德八年以来无法再从京师得到后勤补给,李云天不仅要给开原城的七万大军提供粮草,而且还要养着在西京平壤府征募的五万朝鲜兵。

按照李云天的计划,从朝鲜王国征募而来的五万朝鲜兵要在平壤府操练到宣德八年三月底,然后四月初赶来辽东参战。

除了这十二万大军外,辽东那几个被明军固守的军事重镇也没剩下多少粮草,现在都眼巴巴地等待着援军的到来。

李云天计算过,如果从朝鲜王国采购粮食的话,加上他从天津港海运来的粮草,可以支撑二十万大军的军粮到宣德八年年底。

要是在宣德八年年底前依旧无法击败辽东明军,打通被蒙古兀良哈部封锁的山海关,那么辽东的明军将遭遇粮荒的侵袭,届时很可能会不战而溃,毕竟朝鲜王国也没有多少粮食供明军采购,而朝廷的重心又集中在了山西行都司的战事上,哪里还有精力理会辽东战局,十有八九会让辽东明军撤往朝鲜王国。

宣德帝北征的失利不仅使得李云天承受了巨大的后勤压力,也迫使他不得不改变在辽东步步为营的既定打法,进而采取以守为攻的策略来主动寻找战机,以期扭转辽东战局,减轻山西行都司所承受的军事压力。

李云天在骁武军辽东朱雀大营的会客大厅里见了蒙军使者,明军的将领和女真诸部首领悉数到场。

蒙军使者颐指气使地告诉他,宣德帝的北征大军已经全军覆没,蒙古大军已然在阿鲁台的率领下南下,大同城和宣府城等山西行都司和万全都司的军镇指日可下,大明届时疲于应对阿鲁台的大军,将无暇顾及辽东,如果李云天识相的话就老老实实投降,否则城破之日鸡犬不留。

“如果随随便便找两个阉人就能吓住本官的话,蛮苏和穆都太小看本官了。”望着飞扬跋扈的蒙军使者,李云天拿出一道公文冷笑着说道,“本官刚刚接到朝廷的通报,我大明天子二月率军踏平了哈拉和林城,不日即将返回京师,何来大败一说?等我大明雄师一到,你们就等着受死吧!”

“看来你的朝廷骗了你,我北元大军去年在胪朐河杀了你们明军一个片甲不留,你们的皇帝被我勇猛的骑兵追得落荒而逃,根本不可能来救你们了。”蒙古使者闻言嘴角流露出不屑的冷笑,扭头望向了那几名垂头丧气地立在身后的明军俘虏,“你们告诉他,我北元大军是否在胪朐河全歼你们明军?”

蒙古使者口中的胪朐河就是饮马河,也就是现在的克鲁伦河,位于鞑靼重城忽兰忽失温的东南部,永乐帝第一次北征的时候率军至此将其更名为“饮马河”,故而大明就称其为饮马河,而蒙古人依旧称其胪朐河。

“你认为本官会相信你?”不等那几名明军战俘开口,李云天冷笑了一声,沉声向蒙军使者说道,“你回去告诉蛮苏和穆都,这种雕虫小技对本官没用,三个月内本官会拿下银州城,届时本官会在银州城与他们把酒言欢!”

说着,李云天起身扬长而去,懒得再与蒙军使者多费唇舌。

“可恶!”现场的明军将领和女真诸部首领见状纷纷跟着李云天离开了会客大厅,将蒙军使者晾在了那里,这使得蒙军使者的脸上青一阵白一阵,口中恶狠狠地吐出来两个字,他还从没有见过如此狂妄的明军将领,竟敢大言不惭地开口宣称三个月内拿下银州城,这件事就是痴人做梦。

原因很简单,辽东的蒙军准备四月下旬攻打开原城,届时辽东蒙军将领将抽调三万蒙古士兵增援银州城的蒙军,这样一来银州城就有了七万蒙军,再加上准备好的攻城器械,足以拿下开原城。

蒙军使者回到银州城将见到李云天的场面添油加醋地讲给了蛮苏和穆都,把李云天描绘成了一个蛮横无理、自大狂妄的勋贵子弟。

虽然蒙军使者并不知道李云天的身份,但是却清楚明军的军事体系,李云天年纪轻轻就能统掌开原城的军政大权,很显然是勋贵子弟。

对于李云天三个月内拿下银州城一事,蛮苏和穆都没有放在心上,认为李云天不过是逞口舌之快而已,等到蒙军的援兵一到开原城必破,届时可以好好羞辱一下不识好歹的李云天。

李云天放言三个月内攻破银州城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开原城,这使得因为蒙古使者散播宣德帝北征失利消息而产生恐慌情绪的开原城军民随之士气大振,很显然他们更相信口出豪言的李云天,要是宣德帝北征失利的话李云天岂会踌躇满志地要攻打银州城?

虽然开原城的局势被李云天稳了下来,但顾礼裕和裴俊终于意识到出了大事,因为两人从没有听李云天说起过朝廷那份关于宣德帝凯旋的公文,这可是鼓舞军心的好消息,要是李云天真的接到朝廷的这道公文的话岂会不告知两人?

李云天知道瞒不住顾礼裕和裴俊,因此在会客大厅见了蒙军使者后把两人喊进了办公的厢房,不动声色地把军阁送来的公文递给了顾礼裕。

“侯爷,咱们该如何做?”顾礼裕打开一看脸色顿时就是一变,神情惊愕地望向了李云天。

他实在难以想象原本顺顺利利的北征为何忽然之间会失败,十九万大军几乎全军覆没,这意味着朝廷将顾不上辽东的明军,将重心放在应对阿鲁台的南侵上。

“拿下银州城,然后增援沈阳城,迫使蒙古军队与我军在沈阳城和辽阳城之间决战!”李云天沉吟了一下,来到一旁墙上挂着的辽东地形图前,伸手指了一下银州城和银州城南方的沈阳城,不动声色地说道。

辽东明军所据守的几座军事重镇中,以辽东都司的治所辽阳城以及沈阳中卫的治所沈阳城的城防最为坚固,所聚集的明军兵力最多。

一旦李云天率军进驻沈阳城,那么将迫使围攻辽阳城的蒙古军队作出一个两难的选择,一是躲避李云天所率明军的兵锋从辽阳城撤退,二是集中兵力与李云天所率领的明军进行决战。

毫无疑问,蒙古军的将领不会让李云天与辽阳城的明军接触,因此他们要想与李云天决战的话肯定会选择辽阳城与沈阳城之间的地方。

“侯爷,银州城有四万蒙古军队,我军虽然兵力占优但不一定是他们的对手。”听闻此言裴俊不由得大吃了一惊,连忙开口提醒李云天。

顾礼裕年前之所以击败了蒙古军队,是因为在夜间采用了突袭的策略,这使得蒙古军队中的骑兵无法发挥效力,趁乱取得了一场胜利。

可以想象的是,银州城的蒙古军队要是知道明军前来攻城,恐怕会倾巢而出在野外与明军交战,蒙古骑兵自然不必说,一旦冲锋起来势不可挡,即便是蒙古的步兵其单兵素质也异常强悍。

倘若双方的战局陷入僵持,那么能与蒙古兵抗衡的唯有骁武军,虽然开原城的辽东明军操练了数月有余士气高涨,而且战斗力提升了不少,但无法与骁武军相提并论,面对这种激战时会心有余而力不足,十有八九会在战斗中崩盘。

女真诸部的士兵倒是能硬撼蒙古兵,可他们心中并没有真正地认同大明,就如同大明依旧把他们当做蛮夷一样,除了建州卫的女真兵可能会进行一番顽抗外,海西部和东海部的女真兵绝对会撤走,他们怎么可能为了大明与蒙古兵死战到底?

顾礼裕也意识到了辽东明军和女真兵无法打硬仗,不过他并没有像裴俊那样感到焦急,而是饶有兴致地望着李云天。

与裴俊不同,顾礼裕是李云天的老部下,因此知道李云天做事向来都是谋定而后动,既然提出攻打银州城那么肯定已经考虑到了辽东明军和女真兵的因素,并且想好了应对的办法,否则绝对不会贸然出兵。

第682章主动出击

“扬长避短!”

果然,正如顾礼裕所料想的那样,李云天早已经想好了对策,伸手指着银州城南方一个名叫“清风谷”的地方有条不紊地向他和裴俊说道:“这里是一条夹在两座大山之间的斜长山谷,如果能将北元兵堵在这里的话他们的骑兵无法发挥出优势,步卒也会随之受到限制。”

“侯爷,你是想要在这里伏击北元的援兵?”裴俊注意到清风谷位于银州城的南方,在银州城和沈阳城之间,双目顿时流露出了愕然的神色,李云天要在这里打伏击的话其目标唯有蒙古军队派来的援兵了。

“本侯已经得到了情报,北元将会增兵银州城,本侯决定在这里消灭他们的援兵,既是给北元一个下马威同时也鼓舞我军士气,进而趁势一鼓作气攻下银州城!”李云天闻言微微一笑,既然连裴俊都没有想到他会在清风谷伏击蒙古军队的援兵,那么蒙古军队的将领更不会想到。

“侯爷,北元的援兵何时会前来?兵力如何?”顾礼裕闻言面色顿时就是一喜,他知道李云天善于对敌军进行奇袭,要是能在清风谷取得一场大捷的话无疑会使得据守在几个军事重镇的辽东明军士气大振,大明现在在辽东战场上太需要一场胜利了,而且也能震慑北元将领,使得他们不敢轻举妄动。

“下个月中旬左右,兵力暂时还不清楚,不过北元在辽东的兵力有限,能抽调两万人前来已经是最大的极限。”

李云天摇了摇头,沉吟了一下后伸手一指地图上的清风谷,神情严肃地向顾礼裕和裴俊说道,“本侯已经决定,届时集中兵力在此设伏,务必要将增援的北元兵全歼,在此之前两位要督促手下将士加紧操练,只有在操练时多流汗那么才能在战场上少流血。”

“谨遵侯爷军令。”顾礼裕和裴俊知道事态紧急,于是纷纷向李云天一拱手,神情严肃地躬身回答。

李云天的视线随后落在了地图上的清风谷处,眉头微微皱着,能否扭转辽东战局关键就要看这一战。

只要能在清风谷取得一场大胜,那么开原城的辽东明军和女真诸部士兵的战斗信念将得以大幅提升,这样一来对攻打银州城大有裨益,毕竟银州城里有四万多蒙古兵,单凭两万多骁武军很难将其击溃,即便是获得也将是一场惨胜,必须需要辽东明军和女真兵来分担压力。

开原城的骁武军虽然有两万三千人左右,包括李云天从朝鲜王国带来的三千人以及朱雀大营的两万余人,但能参与攻打银州城的只有一万四千人左右。

其中,火枪营的三千火枪兵和与之配属的三千长枪兵不会参与攻城作战,李云天的身边也要留下三千人的护卫部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