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执宰大明 >

第319部分

执宰大明-第319部分

小说: 执宰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在李云天暗自思索着如何解决难民事宜的时候,城门楼上忽然一阵骚动,抬头一看嘴角不由得流露出了一丝笑意,原来是李清正赶来了,站在护墙后与赵卫德在那里说着话,赵卫德边说边指向了那名假定南将军。

李云天见状,双腿一夹马腹,向城门处行去,十几名骑兵紧紧地尾随在后面。

“李大人,下面那个人是不是定南将军?”赵卫德指着城下的假定南将军,关切地问向身旁眯着眼睛张望的李清正。

由于距离有些远,再加上李清正的视力也不好,毕竟寒窗苦读过的学子或多或少都近视,故而他看不清那名假定南将军的样子,一时间也无法做出判断。

正当李清正准备让人喊话,让那名假定南将军到城下一叙时,忽然看见十几名黑衣骑兵离开了队伍,迎着城门奔来。

“李大人,我家大人让下官问大人,可否记得昔日京城一别时我家大人曾说过,三年之内来交趾看望大人。”李云天在城门前十几米的地方停住,望着城门楼上的李清正高声喊道。

李清正原本没有在意这十几名黑衣骑兵,以为他们是来喊话的,可听见城下传来的声音后不由得微微一怔,这个声音他太熟悉不过了,当年让他可是在太和殿上颜面尽失。

随后,李清正连忙望向了城下喊话的那个黑衣骑兵,等看清对方的容貌脸上满是震惊的神色,他一眼就认出这名留着胡子的年轻黑衣骑兵正是李云天。

“李大人,下面的人究竟是不是定南将军?”赵卫德见李清正怔在了那里,双目满是惊愕的神色,以为他看出了什么,不由得开口问道。

“是……是定南将军!”李清正闻言回过神来,连忙向赵卫德说道,“赵大人,快,打开城门,迎接定南将军入城。”

说完,情绪显得有些激动的李清正急匆匆地下了城门楼,赵卫德见状怔了怔,随后快步追了上去,他万万没想到李云天竟然真的来了交趾。

宣化城紧闭的南门很快就打开了,李清正和赵卫德将那名假定南将军迎了进去。

由于李清正已经从李云天先前的那番话中知道他使用替身的事情,因此途中与假定南将军相聊甚欢,而对李云天则视若无睹,。

在李云天的示意下,骁武军的人进城后立刻派出了几拨骑兵,在城内大力宣扬他已经来宣化城一事,并且夸大其词地告诉沿途的居民,明年将有十万骁武军抵达交趾,届时将彻底平定交趾的叛军。

随着那些骑兵穿过宣化城的大街小巷,李云天来宣化城的消息旋风般传遍了全城,犹如一阵劲风吹散了连日来笼罩在宣化城上空的阴霾,令居民们无不欢欣鼓舞,精神为之一震。

宣化府知府衙门后堂,会客厅。

“你们都下去吧,没有本官的传唤,任何人不得靠近。”等侍女们上完茶后,李清正冲着她们挥了挥手,于是那些侍女就躬身离开,将大厅的房门关上。

此时,大厅里有四个人,坐在上首处座位的假定南将军,立在假定南将军身后的李云天,以及分坐下首处左右座位的李清正和赵卫德。

“下官宣化府知府李清正,拜见定南将军。”等房门关上后,李清正从座位上起身,冲着站在那里的李云天郑重其事地一拱手,躬身说道。

自从李云天出人意料地出现在宣化城外,李清正对他的看法就已经完全改变,很显然,李云天不辞辛苦,冒险前来交趾并不是为了游山玩水,单凭这一点就足以令李清正钦佩。

“卑职宣化卫指挥使赵卫德,拜见定南将军。”坐在对面的赵卫德不由得怔了一下,双目中流露出了疑惑的神色,有些不明白李清正此时的举动,不过随后他就反应了过来,意识到立在那儿的黑衣军士才是真正的定南将军,连忙跟着李清正向李云天行礼。

“两位大人毋须多礼。”那名假定南将军将军见状,随即站起身退向了一旁,李云天走过去在座位上坐下,微笑着向李清正和赵卫德说道。

“谢大人。”李清正和赵卫德闻言坐回了座位,神情狐疑地望着李云天,不清楚李云天为何来得如此之早。!^!

第435章当务之急(二更)

“两位大人,现在宣化府有多少灾民?”

李云天望了一眼李清正和赵卫德,不动声色地开口问道,在他看来现在的当务之急是安顿好那些前来避难的灾民,否则将引发一连串的治安问题和社会问题。。

“禀大人,宣化府的灾民基本上都在宣化城,下官统计过,城内有灾民五万余人,城外的灾民人数在二十万上下。”

李清正闻言向李云天一拱手,神情严肃地说道,“大人,下官手上已无余粮赈济那些灾民,恳请大人下令开宣化仓放粮,救百姓于饥苦,防患于未然。”

“这也是本官所想。”李云天点了点头,望着李清正说道,“不过,宣化城灾民众多,长期无所事事的话必会引发事端,故而要想解决好此事不能单靠赈济,本官觉得不如以工代赈,既使得灾民有事可做,又能给宣化府出力。”

“以工代赈!”李清正和赵卫德闻言不由得对视了一眼,脸上流露出诧异的神色,这个主意虽好,可是要那些灾民干些什么呢?

“兴修水利,开荒拓田。”李云天微微一笑,有条不紊地向两人解释道,“本官已经请了皇上的恩旨,灾民凡是在宣化府开垦两亩田地,等平定叛乱后可回乡换取一亩荒地,每名成年男丁最多换取五亩荒地,两年之内免去田赋和徭役。”

“免去田赋和徭役?”李清正和赵卫德顿时大吃了一惊,通常来说朝廷免的都是田赋,而徭役属于丁税不在免除的行列,否则各地方衙门就无人可差遣,运作将陷入停顿,可李云天竟然让宣德帝同意免除徭役,这可着实不简单。

“李大人,你安排一下,将灾民每两千人分为一组,划片安置。”李云天微微颔首,肯定了两人的说法,沉声向李清正说道,“另外,从灾民中选出若干名管事者前去管理每组的事务,每个月能领到一份薪俸。”

“大人,如何选取那些管事者?”李清正闻言点了一下头,觉得李云天这个主意不错,虽然实行起来有些麻烦但确实是管理灾民的最佳方式,如此一来那些管事者的作用将至关重要。

“先考核,考核通过者进行培训,培训合格后即成为管事者,本官会给他们颁发任命书。”李云天早有准备,有条不紊地说道,“以后这些管事者,本官将优先考虑成为交趾的地方官吏。”

“此法甚好!”李清正闻言眼前顿时一亮,连连点着头,随后冷笑了一声,一脸不满地望向了李云天,“不瞒大人,下官对朝廷委派来的那些官吏甚为失望,尤其是镇守中官马骐,简直为所欲为,下官已经上了多道奏章弹劾他,可是都如泥牛入海,杳无音讯。”

交趾布政使司成立后,管辖十五个府,四十一个州,二百一十个县。

按理说,原本与邻国时常爆发战争的交趾在归入大明的疆土版图后应告别战乱的年代才对,因为中南半岛的国家都是大明的藩属,谁也不敢对交趾不利。

可惜的是,交趾之所以走到今天这一步并不是外部因素造成的,而是当时朝廷的官员们并没有真正意识到交趾形势的复杂,结果导致危机从交趾内部迸发,终成燎原之势。

究其原因,朝廷在处理交趾仪式上有两大失误之处,一是地方官员的选拔太过简单,导致地方官员不仅难堪大任,而且贪腐成风,二是本应替皇家镇守交趾的中官马骐欺上瞒下,为所欲为,大肆搜刮民财。

由于交趾地处偏远,是人们眼中尚未开化的蛮荒之地,故而朝廷的官员对其并不重视,按照常理交趾的地方官应该由吏部调集官员前去赴任才对。

不过,因为官员们都不愿意去交趾任职,因此朝廷就对交趾官员的任免采用了另外一种形式:除了重要的官员由吏部调任外,其余的官员从邻近交趾的广西、云南和广东读书人中委派。

结果可想而知,那些寒窗苦读想要博得功名的读书人自然不会前来交趾为官,而那些被委派来交趾当官的官员素质也就可想而知了,很多都只不过略识文字而已,他们冒险深入交趾这样的蛮荒之地当官,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发财。

在这些官员的治理下,交趾百姓的生活可想而知了,当黎利等人造反的时候,他们前去归附也就成为了顺理成章的事情。

而交趾镇守中官马骐的盘剥,使得原本就被那些地方官员压榨的百姓生活更加困苦,仅孔雀尾一项马骐每年即要一万只,如果数目不足就下令将办理此事之人逮捕严刑拷打。

在这种情形下,最终使得交趾叛变纷起,遍地战斗。

值得一提的是,叛军首领黎利本是清化府俄乐县的一名巡检,朝廷任命的土官,当他最开始举兵造反时,交趾布政司左右参政冯贵、侯保立刻知会了交趾都司,让交趾都司调集兵力跟两人前去围剿,而当时黎利势弱本可以被轻松剿灭。

不过,马骐与冯贵和侯保平日有隙,不愿看到两人剿灭叛匪成功,故而以镇守中官的身份阻挠交趾都司派兵,使得冯贵和侯保仅仅带了数百名老弱残兵前往围剿,结果二人战死,黎利的势力自此一发不可收拾,终于成为了交趾最大的叛军首领。

这些事情李云天都知道,不过他也对马骐无可奈何,说到底马骐是内侍,归皇家管理,他实在是不便于插手,这才让宣德帝派司礼监首席秉笔太监、东厂厂督王瑾前来处理此事。

不仅如此,李云天还知道一些李清正他们所不知道的事情,马骐在交趾所搜刮的珍奇异物大部分都送到了宫里。

例如孔雀羽,就被永乐帝、洪熙帝和宣德帝用来赏给皇族勋贵和文武大臣。

因此,马骐所做之事虽然该死,但是他却并不怕,毕竟向宫里进贡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这也是他为何能在交趾屹立不倒的一个潜在的重要因素。

说到底,马骐不过是皇家的一个家奴而已,他尽心尽力给皇家办事,皇家自然也不会亏待了他。

尤为重要的是,皇家对马骐十分信任,有他在交趾当耳目非常放心。

由此一来,无形中也就助长了马骐的嚣张气焰,成为了交趾不折不扣的太上皇,交趾三司被他牢牢地压住,连交趾布政使黄福也被他赶走。

可惜的是,马骐有些太过得意忘形,不仅大肆收敛钱财,给自己捞取了不少好处,还干涉了交趾的军政事务,犯了皇家的一个大忌,终将成为一枚被皇家所抛弃的弃子。

“马中官之事,皇上自有安排,李大人稍安勿躁。”李云天知道李清正对马骐的不满,于是笑着安慰道。

作为宣化府知府,李清正不可避免地与马骐有过冲突,马骐曾经打着向皇家进贡的旗号向他索要钱财和物品,结果被李清正拒绝。

李清正可与交趾的那些官员不一样,是从京城里下来的,而且还是堂堂的翰林学士,自然没有将马骐这个阉人看在眼里。

马骐也知道李清正在京城根基深厚,在官场上有着不少同僚和门人,是个不好招惹的人物,故而也不敢明着招惹李清正,要知道这个倔老头可是连洪熙帝的面子都敢不给。

因此,马骐私下里给李清正下了不少绊子,两人之间逐渐势如水火。

“皇上已经准备查处马骐?”李清正闻言眼前顿时一亮,不由得惊喜地望着李云天,他在官场磨砺多年,自然能听出李云天话里的含义。

“赵大人,宣化府有多少兵力?”李云天微笑着点了点头,随后望向了坐在一旁的赵卫德。

“禀大人,自从交趾那些暴民闹事起,卑职和李知府就征召了各县民壮,现有兵卒一万二千余人、土兵三千余人。”赵卫德向李云天微微一躬身,沉声回答。

“赵大人,本官准备从这些兵卒中挑选五千人加入骁武军,你安排一下,届时骁武军的人会对他们进行检测。”

李云天闻言沉吟了一下,宏声下达了命令,“告诉府里的土司,本官不白用他们的人,每个人本官每月给他们一两银子,如果战死的话本官给他们五两的抚恤!”

“遵命。”赵卫德闻言微微怔了一下,显得有些意外,向李云天一抱拳应承了下来,随后有些不解地问道,“大人,为何要让他们加入骁武军?”

“本官也不瞒你们了,本官这次只带了三千骁武军前来。”李云天不由得苦笑了一声,“我军交趾惨败的消息传来,朝野震惊,京城流言四起,百姓们无不视交趾叛军如洪水猛兽,为了平复京城的局势,捍卫我大明的威严,故而本官匆忙出征,哪里有时间准备平叛的大军。”

“三千人!不是十万人?”李清正和赵卫德闻言不由得大惊失色,神情愕然地望着李云天。

如果两人没有记错的话,现在骁武军的那些骑兵还在宣化城里沿街大肆宣扬骁武军这次要来十万大军平叛,三千人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