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都市生活电子书 > 反转人生 >

第536部分

反转人生-第536部分

小说: 反转人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786破败的工厂

姐夫的一番话,让李逸帆听明白了个大致的情况,当初说起这个特殊金属冶炼公司的时候,杨玉河一口答应,可以把这个公司交给他们家,而后来他就直接去了日本,整个的收购过程,并没有全程的参与,所以对于那家工厂他了解的并不多。

“那好,明天我过去看看,怎么个情况。”

“那也成,正好我们明天都没什么事,就和你一起过去看看。”

老爸和姐夫一起说道。

第二天一早,几个人就早早的起来,从酒店这边出发去那个特殊金属冶炼公司了。

这滨城市特殊金属冶炼公司,虽然挂着的是滨城的名头,可是其实厂区并没有设立在滨城,而是设立在了滨城下属的瓦店市。

这瓦店市是滨城下属的最为重要的两个区之一,滨城作为副省级城市,下辖五个市八个区,其中就包括瓦店市,普点市,应城市,滨河市,庄东市,这几个市以前都是县,最近几年才在行政划分上改成了市,而且经济状况也是各有千秋。

普点市以苹果,葡萄,桃子的种植产业而闻名,是滨城辖区里著名的水果盛产地,而应城市则是靠海产品而闻名,庄东市因为靠近和北韩的边境,是少数民族聚居区,靠着旅游和进出口而闻名,而滨河市则是几个下辖市里面最不出彩的,李逸帆家里搞得蓝莓种植基地,还有那个温泉度假村,就都是在滨河市的管辖区域之内。

而瓦店市则是这几个滨城下辖的市区里面。经济实力最强劲的一个。因为这里有着非常好的工业基础。

挂名在滨城的滨城机车厂。还有一些机械制造企业,比如滨城机床厂等等都在这个市设立了厂区,而这个瓦店市之所以能够吸引这么多的企业入驻,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这里是全国最著名的两家轴承生产企业之一,和另外一家洛轴可以说是共和国生产产品质量最过硬的两家轴承企业,一南一北是遥相呼应。

这家企业又着多年的轴承生产经验,在轴承生产方面很是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尽管他们生产的轴承,和国际级别的产品还有着很大的差距,但是拿到国内来说,他们的生产能力,还要算是独一号的。

轴承这种东西,在国内的很多大型工业项目上都必须要用到,对于国家的工业和军事安全,都有着很重要的意义,所以即便是国家经济转型期间,国家放弃了北方的重工业基地。大力扶植南方的中小企业的时候,也不曾放松过对这里的关注。

正是因为这样得天独厚的条件。再加上国家的大力扶植,这么多年来的国企变卖转制的风潮中,瓦店的轴承企业,却一直是一枝独秀,并且靠着国家的大力拨款,一直活得是有滋有味。

所以围绕着这家企业,瓦店市陆陆续续的又引进的其他的许多工业企业,也就渐渐的有了成为一个工业城市的味道。

在上辈子的时候,李逸帆曾经来过瓦店市多次,对这个城市的印象还非常不错。

瓦店市在滨城的东北边,也濒临黄海,市区面积不大,常住人口也三十多万,大多是在这里的各大工业企业里工作,整个城市的经济情况一直不错。

当初那家滨城特殊金属冶炼公司,把生产总部设立在这里,也是有着围绕瓦店轴承厂做文章的想法。

当年瓦店轴承厂的产品层次还不算高的时候,他们还能够从瓦店轴承这边接到不少订单,可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外来工业舶来品的冲击,和国家对瓦店轴承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的时候,滨城特殊金属冶炼公司所能够给瓦店轴承提供的材料,就有点跟不上瓦轴的需求了。

最后瓦轴不得不改变方针,开始向国外的企业下订单,从日本和德国的钢铁企业那里购买符合规格的特种金属,这样一来本来规模就不大的滨城特殊金属冶炼公司生意就迅速的一落千丈了。

再加上他们本身的创新能力严重不足,这就导致他们的市场份额是越来越小,外来的产品冲击,再加上南方的一些灵活的私营中小企业的冲击,很快就让这个曾经辉煌一时的企业是一落千丈。

再加上这么多年来国内造船行业的萎靡状态,这也就断了滨城特殊金属冶炼公司的另外一条活路,很快这家企业,就从九十年代中期的明星企业,迅速的陨落到现在资不抵债的地步了。

当初李家人拿下这家工厂的时候,只不过花了五百万,其中三百万是还银行的贷款,而另外的二百万是解决退休工人的工资,再加上杨玉河答应的市政府承担了一部分这家工厂的债务问题,就这样就顺利的拿下了这家工厂。

可是当李逸帆开着车,进入到这家工厂的内部的时候,还是被工厂里面的情况给震得有点发懵,这还是一家工厂吗?

一圈红砖墙,圈起来的面积倒是着实不小,足足有五万多平米,但是这么大的院子里,居然也就是有那么几幢还能看得着的建筑。

前面是一层青灰色的三层办公小楼,也不知道是什么年代盖得,一楼的玻璃,都碎了不少,就用纸皮箱的纸板挡着。

后面的冶炼区的厂房倒是不少,可是同样是破败不堪,地上更是长满了杂草,更可甚的是后面的几间仓库,简直就和遭了灾一般,甚至有的仓库,都已经塌了半边,连掉在地上的那些红砖头都被人给搬走了,这哪里还想是一间工厂,这简直就是一个破烂基地。

一行人三辆车驶入了工厂,李逸帆站在办公小楼的前面是感慨万千,怪不得当杨玉河听说自己要拿下这家工厂的时候,乐成那副德行呢,还很罕见的所市政府可以承担一部分工厂的债务,感情人家那不是让自己占便宜,人家那完全是在甩包袱呢啊?

果然是买的没有卖的精啊!不成下次,一定得从别的地方把这个场子给找回来,要不然这次可是亏大了。

原本还以为,这里再不济,好歹也会剩下点什么呢,可是看着这厂子的德行,根本就不用想了,恐怕就算剩下一些冶炼设备什么的,也被当初的工人给拆走拿去卖废铁了吧。

陪同他们一起查看工厂的就是看门的那个老头,老头对这个工厂很熟悉,很多地方说起来居然还头头是道,在仔细一问,原来这老头可不得了,和他们还是本家,姓李,名叫李本初,当年还是共和国成立最早的时候派去苏联深造过的特殊金属冶炼专家,在这个工厂里当了二十来年的厂长。

几年前刚退休,后来厂子倒闭了,他看不下去,就自愿回来当打更的,没想到就这么一溜达,还遇到了一个能人。

“哎!当年要不是工人们饭都吃不上,工厂也不至于破败成这样。”

走入了冶炼车间,看着那被拆的七零八落的炼钢炉,出了大件的拿不走,其他的一些小零件,什么小轴承,甚至是螺丝什么的都被人拆走拿去给卖废铁了,这位老李厂长不由得感叹着说道。

李逸帆也是模糊的回应了一声,确实如果不是把人给逼急了,谁愿意这样缺德,把谋生的家伙事都给裁掉了啊?

“这座炼钢炉,还是当年咱们和苏联关系好的时候,他们支援咱们的呢,这可是好东西,有了这玩意,咱们才炼出第一锅刚,当年年产量是五万吨,后来有陆陆续续的添了不少设备,咱们的年产量提高到八十到一百二十万吨”

老李对这个工厂很有感情,说起来也是头头是道,指着其中一个炼钢炉对李逸帆说道,李逸帆一听这话,走到这个炼钢炉的铭牌哪里用手把铁锈刮了刮好好看了看。

草,老毛子果然是没安好心,这个破钢炉,居然还是日本人当年的产品,看年代还是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当年老毛子帮忙解放东北的时候,可没少从这里拆东西,好东西全都特么的拿到他们哪里去了。

后来这玩意肯定是被老毛子淘汰之后,转手在给咱们当卖好的,只可怜咱们那时候什么都缺,就是这个破玩意,咱们还当宝呢。

也难为了这家企业,这么一个历史文物,他们居然一直用到了上世纪的九十年代,李逸帆的心里是唏嘘不已

“李先生,你可能是对这些东西看不上吧?不过咱们也有不少好东西呢,当年xxx工程咱们厂可是参与了的,后来那个项目没能成型,但是很多设备却留下了,那些设备,我都好好的存放着呢,走,我带你们去看看。”

李逸帆一听这话,顿时有点激动了,xxx工程,那可是当年国内著名的大工程,原本是要自己搞打飞机的,可惜后来某位鼠目寸光的领导一句话,造不如买,直接就把工程给废了,现在想想实在是太可惜了。

787高级顾问

“哦?是吗?当年李老还参与了那个工程呢吗?”

跟在这个老头的身后,往里面走去,李逸帆忍不住问了一句。

“可不是,当年全国多少专家和工厂都在为了那个工程是摩拳擦掌呢?那时候我还是这个工厂的厂长呢,一年到头可是没少跑京城,和浦海去参加会议,当初为了解决一些特殊金属材料的冶炼问题,国家还特批了全国各地的几家企业一笔资金,从国外采买了一批特殊金属冶炼的设备。当年为了准备这个项目,我还特地去了德国几次,采买回来不少机械设备呢,只可惜后来这些机械设备都没能用上,项目就黄了。再后来我退休了,这些设备,因为特殊性,也就没用上,毕竟使用这样设备冶炼出来的产品,国内的很多企业都用不上,出口咱们又没有优势,后来哎不说了”

李本初老人刚开始说起那些往年的事迹的时候,还是带着那么一股精气神,可是当后来说道工厂逐步的走向没落的时候,他也只能是长出一口气,神情也逐步的从最开始的兴奋,走向了落寞了。

他这样的心情,李逸帆还是能够理解的,一行人之后也没怎么说话,直接就转到了这冶炼车间后面的一个车间里,然后就看到了摆放在车间中央的几台大型机械。

这些机械都是用土办法保存的,外面包着厚厚的稻草防潮,里面的机械里的老远还都能够闻到一股机油的味道。

“这是当初我废了牛劲。从德国克虏伯哪里引进的二手中频真空炉。你们别看他是二手的。可是保养的很好,用起来这是我从日本新日铁哪里引进的低频真空炉,也是二手。。”

前面摆放着三四台保养的很好的真空炉,都是为了生产各种特殊金属而专门准备的,李本初老人在介绍这些真空炉设备的时候,也来了精神,不再像之前那样的态度萎靡,在解说起这些设备的产能和用途的时候。更是精神奕奕,好像在说自己的孩子一般。

“这些设备,就目前国内的状况而言,即便是现在也并不落后,现在国内的特殊金属冶炼情况,可以说是一团糟。目前我国的特殊金属,基本都是在靠进口,而国内自己的特殊金属冶炼能力,几乎为零,国家对这方面也不重视。毕竟自己在搞研发的话。这需要很大的投入,成本太高。目前国内的企业,大多不愿意在这方面加大投入,毕竟进口来的特殊钢材价格其实也不贵,而我国的特殊金属型材,现在国内的市场需要也就是每年二三百万吨,如果年景好的时候,也就是四百万吨左右,数量实在是不大,所以大家都不太愿意搞这个。尤其是鞍钢,宝钢那些企业,可是在我看来,这些企业啊,真是鼠目寸光,他们光是看到这个市场的份额太小了,可是却没关注到这个市场里的高利润。人家日本人光是每年靠卖给你的那些特殊钢,就能够赚到他们每年生产几倍量的粗胚钢的产值了”

老头子在最开始介绍的时候语气还很是平和的,可是说道后来这情绪就有点激动了,甚至还带着几分恨铁不成钢的意思。

而李逸帆也是被这个老人的知识面给震住了,老头是九十年代中期退休了,现在看来身子骨还特别的硬朗,不过这年纪怎么也得六十多了吧,可是人家说起话来依旧是口齿清晰,最关键的是人家到了这个岁数,却还一直在关注着国内的特殊金属市场。

而且还了解颇为的详细,确实这年头国内的造船行业,和房地产行业,以及汽车产业的大潮还没有爆炸开来的时候,国内对特殊金属钢材的需求量确实不是很大。

但是当几年之后,我国的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房地产大潮,造船狂潮,以及汽车行业的狂潮到来之际,人们才会木然发现,原来我国的特殊金属冶炼行业,居然这么差?

别的暂且不需说了,光是一个汽车用的防潮防锈的镀锌钢板,我们和人家差的就不止十万八千里,别说和日本的技术比,就是和韩国产的钢板比,我们都比不过。

其他的什么汽车用的变速轴承,还有特殊笼架式的车身结构上使用到特殊钢,就更别提了,咱们几乎是没有一样能够自己生产的出来的。

以至于到后来,别人玩烂了几十年的航空母舰,咱们国内偷偷摸摸的搞来人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