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食王传 >

第484部分

食王传-第484部分

小说: 食王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魏小五的人这回是情急了,眼见到自己要找的黄大郎就跟在皇帝身边,所以只好顾不得身份的暴露而找上了富来客栈,找到了邝老大。

也幸亏这事情非常的紧急,魏小五将王况留给他的那一半艾叶绿给他当信物用,而邝老大是见过艾叶绿这种田黄的,普天之下,拥有艾叶绿的人不超过十个,都是和王况有着非常深的关系的人,而邝大因为当年献上番薯有大功,也得了鸡子大小的一块艾叶绿,被邝大当做了传家宝,供在家里,时不时的拿出来把玩一下,所以邝老大是知道艾叶绿的,也是知道持有艾叶绿的人都和小东家关系密切的,因此一见到艾叶绿,也甭管来人是谁派来的,反正跟小东家绝对有大关系,就信了他的话,匆匆忙忙的赶来找王况。

“二郎你为嘛不让某家沐浴来着?”徐国绪是聪明,但再聪明的人从睡梦中猛k的被惊醒了,然后就是手忙脚乱的更衣,怎么地也来不及脑子转过弯来,所以,他才有这么一问。

“圣人是微服出巡。”王况只说了这一句,徐国绪就明白过来了,不再吭声,而是转头吩咐自己那几个闻讯赶来的护卫:“你们把刀兵都解下,放在房内,跟某家去。”圣人既然是微服出来,带的人绝对不多,所以自己的护卫就不能带刀兵,只能是由圣人自己的护卫带刀兵的。

王况不怕李世民来,相反的,王况还是更希望李世民能有空多出来转转,多看看多听听,这样就可以了解到许多他在宫里面了解不到的情况,百闻不如一见,许多事情,传来传去,其起因,其转承就会因为一些细节的东西在传的过程中被遗忘而导致最后会有可能得出截然不同的结论来。

魏小五的人能赶在李世民到东治前就报到王况这里,已经是难能可贵,就算是他们晚李世民半天一天到东治港,王况也都不会惊讶。原因很简单,魏小五手下的人并不能认得李世民,就算是有曾经跟李世民出征的老兵,那也都是远远的见过几次,而且那时候李世民年轻,现在年纪大了,体形外貌等都变化了许多,除非是曾经亲近之人,否则是很难认出来的,可李世民曾经的亲兵,如今也都是富贵人家,哪里可能是魏小五招揽得来的。

这还是李世民这次带了李治小子出来,有那曾经去长安,在建安侯府见过李治的手下看到了,再看李治对李世民的恭敬样子,这才猜了出来,然后是上报,然后是着人去长安探听个究竟,这一来一回就驼′误不少时间,再接着就是要确认皇帝这是要去哪,这中间又要去掉不少时间。

事实上,魏小五也没想到皇帝会一路向南,而且是行进得很快的,因此他原来并没有打算报告给王况知道,皇帝出巡,本是常事,只消得事在每旬的例行上报中说下就是了,但当李世民一行人过了大江之后,魏小五这才意识到皇帝可能就是奔建安或者东治港而去了,只因这些年里,整个江南最为夺人眼球的地方就只有这两处。所以,这又耽误了不少时间。这些都是王况能猜测到的,就换做是王况自己,也未必能有魏小五这样的反应速度。

再者,魏小五的手中,还是以马车居多,拉马车的马自然不可能是多好的马,就算是单骑的马,不要说和李世民的大宛良马比,就是和王况家里的几匹五花马也是没的比的,李世民所骑者,可以日行千里,而普通的马,就算是健马,能日行五六百里就已经非常的难得。所以这几下里一综合下,留给魏小五手下人的时间就非常的紧,还得亏李世民毕竟是九五之尊,不可能总这么一路上策马狂奔,还是要休息的,就算是他身强力壮,他的护卫也不敢让皇帝如此的劳累了。

所以这才给魏小五的人追上并且赶在李世民到东治港口创造了可能。

李世民的出巡既然是微服,自然是对目的地有保密的,好在他们这一行人很是醒目,一路上打探下有没这么一行人路过,魏小五的人这才能在最后关头,追上了李世民,并且也不敢就这么超越过去,而是绕小道提前到东治港来。

同样的,也正是李世民的微服是秘密的,所以王况和徐国绪也都不能着官服,不过总不能邋里邋遢的去见李世民,所以王况才用了“更衣”一词,以提醒徐国绪这事的重要性,一句更衣就能说明很多问题,若要是跟他说皇帝来了,现在在哪等等,又是要费一番唇舌,王况才懒得费这个力气,一句话就能说明的事情,非要说一大堆,累不累啊。

徐国绪这回也回过味来,李世民的到来,将黄大不能及时回来等等事情的原因全都解释得一清二楚明明白白的了,不过他也想不出来,为什么皇帝会毫无征兆的就突然杀过来,难道是不放心二郎?或者说对二郎起了防备之心了?不过这个念头也只在他脑中闪过一下而已,皇帝对王况的信任程度并没有作伪的地方,他曾经也跟在李世民身边多时,对皇帝的心性了解比那些相公还要深,就连破口大骂皇帝的魏征魏老头都得到那么的重用,何况王况这个不栈恋权位,又对大唐天下有这么大贡献的人呢?

最新最快章节;请登陆;阅读是一种享受;建议您收藏。

第五七四章换个握刀的人

更新时间:2012…9…160:05:51本章字数:4024

还是二郎聪明,只贪钱,但这贪钱却又没有做那违法乱纪的行为,都是光明正大的一厘一厘的赚来,可以说,二郎身的最大缺点就是贪图钱财了,嗯,还有那么一点点的好色,不过在好色这关,还能把持得住,迄今为止还没见过二郎乱来的。有缺点的人,那就是有软肋,可二郎这个软肋谁能捅得动呢?送钱财?想都别想二郎动心,二郎只要愿意,不要说日进斗金,就是日进万金那也是勾勾手的力就可以做到。徐国绪左想右想,给王况下了这么个评论。

王况并不想装,他也犯不着装,但是李世民到来,以王况目前的衣着打扮实在是不太合适,不管李世民再是微服,自己太过随便也是对皇帝的不尊敬,王况可是有过惨痛教训的,有的老板,他就只看你的外表,也不管是什么时间,什么场合。所以,即使王况认为李世民不是这样的人,但总归是小心为妙,万一李老二突然心血来潮,对臣子的穿着打扮起心来了呢?

兄弟俩个,并着徐国绪的护卫出了客栈,王况这次除了让黄泽楷三人去跟那帮棒子外,为了减小目标,就把其他的护卫都留在了建安,万一棒子在建安还留有人,那几个护卫也可以遮遮耳目,拖延些时日,这也是以防万一,这一次,王况对新罗那是志在必得,而且还不止一个新罗,在王况的计划里。撬动东北方向的杠杆,就看这一次了。

“二郎,就这么迎出去?”徐国绪有点惴惴的,既然圣人是一路快马加鞭的赶过来,那么按道理王况应该不知道的才是,可现在王况知道了,而且是提前知道,那么怎么解释,怎么跟圣人解释?

“想什么呢?大郎这会应该在圣人身边,大郎自有大郎的办法。还不快走,磨磨蹭蹭的,真的该减减肥了,你那肚皮也太大了些,嗯,估计这次出海回来,能瘦下不少,要真瘦不下来,我就让黄大郎将你关在黑屋子里。一天只给俩馍一碗水,看你瘦得下来瘦不下来。”看徐国绪紧张得腿肚子都有点打颤了。王况就开起了玩笑,想帮徐国绪轻松轻松。

一听一天只给俩馍一碗水,徐国绪就不干了:“俩馍哪够?起码得一斤水饺,十个烤牡蛎,两只煎蟹,一坛酒,还要剑蛏,海带骨头汤,还要鱼。要虾,哦,对了,天气太热,还得来只西瓜,嗯,羊汤也是一定要的,起码每餐得给某个十道八道的菜才行。”徐国绪是边想边说。断断续续的,好吃的东西,他喜欢吃的东西实在太多,一时半会的想不了那么多。

“还要不要再来点什么呀?”一个声音问道。

“没了,暂时就这么多,等想起来再说,十道八道的。某就呆黑屋里老老实实的减肥,要没这么多。某就……”徐国绪突然的呆住了,嘴巴张成一个大大的“”型。两眼直楞楞的看着对面那个笑吟吟的看着自己的骑在马背的人,突然间双腿一软,卟通一下就瘫倒在地。

“真没出息,某家看你是越活胆子越小了,以前在某面前那鬼机灵样跑哪去了?二郎说得倒是没错,你呀,是该好好的减减你那肚子了,给你个任务,明年春之前,你不把你大肚子消了一半去,就别出海了,起来,别装了!”李世民一个翻身就下了马,身手还矫健得很,他一下马就走前两步,轻轻踹了徐国绪的屁股一脚。

“哎呀呀,秦郎君呀,您可冤枉了某了,您别听二郎在那瞎嚷嚷,某哪胖了,不就是肚皮大了点么,一样可以骑马,一样是健步如飞的,再说,再说了,在那船,又不消得走动什么的,哪需要减肚子呀?”见自己装晕被识破,徐国绪也不敢赖在地,一个嗗噜就爬了起来,连声叫屈。他以前跟着李世民那么长时间,也有过微服出巡的时候,都是叫皇帝为秦郎君的,就是取的李世民以前当秦王的意思。

“王璃你倒真能猜,怎地就猜出了黄大郎跟着某呢?还有,你的护卫呢?跑哪去了?某不是说过不许你孤身一人的么?”李世民不去理会徐国绪的叫屈,抬眼看了看,就问王况。

王况没想到李世民的速度竟然如此之快,比魏小五的人所说的足足快了半个时辰,看来这最后的一段路程,李世民肯定是加快了速度的了,而魏小五的人则是以他之前的速度来判断,因此才会说再有一个多时辰就到,得亏自己真没把这当一回事,这要是按了徐国绪先前的想法,还要沐浴,还要熏香,再更衣,那可就来不及了,就得让皇帝等自己了。

“秦郎君多虑了,某在其他地方不敢说,在建州在福州,那可没几个人能动得了某的,带的人多了,反而眼杂,不好做事,不信您瞧,某证明给你看。”王况一见李世民一见面就问起他的护卫来,心里直腹诽,黄大和黄泽楷这不正杵在您后头的么,您自己把我的两个护卫给征用了,现在倒回过头来说我不带护卫?

这时候王况已经是接近港口小镇子的西边,也就是在入口处不远了,这里离码头有一段距离,而且店铺也比较少,人自然也就少。但王况还是抬起手来,对着两个行路的商人招了招手。

那俩客商就颠颠的跑了过来:“小东家有什么吩咐?”这俩商人一个正是扬六郎,也就是第一次大比的时候打赌输了的那个,每过几个月,他都要来东治港进些干货运到建安,批发给那些外地来的客商的,建安人在东治港的进货价都要低过其他地方的人,这也是建州和福州两地联合起来的一个小同盟,同样的,福州商人去建州进货也能比其他地方的人便宜许多,如此的互补下,倒是能分流不少的人,不然每到季节的时候,两个地方的人都多,都有点吃不消,尤其是东治港,现在的接待能力还差了许多。

杨六郎自然是得徐国绪,现在见这个曾经的天使要对一个陌生的中年大汉毕恭毕敬的,而小东家也是如此,他自然也就清楚知道,这个大汉,来头肯定不小,所以王况一叫他,他过来也就没必要装做不认识王况了。

“也没什么事,就是这位秦郎君不相信某在这东治港是安全的,所以把你叫过来证明一下。”王况微微一笑,右手的大拇指扶了扶头的幞头。

杨六郎见了一惊,顿时毛孔大张,娘咧,圣人来了哇,小东家这是要某回建安给使君报信呢,当下也就小心的陪着笑道:“秦郎君多虑了,先不说这离水军大营这么近,水军里又有诸多的建安子弟,小东家要是遇到什么危险,恐怕那几百的建安子弟都没脸回家见阿爹阿娘。您瞧,就这街,十个人里,起码有那么两三个就是建州来的,哪个不认得小东家?岂能让小东家陷于险地去?别人不敢说,就说某,要没小东家这些年的帮助,某家也是穷困破落户一个,现在年景好了,某也不能忘恩哪,谁要对小东家不利,就得先从某的尸体踩过去才行。”

另一个商人也是砰砰的直拍胸脯:“就是,谁要害小东家,那就是跟咱建安人过不去,整个建安几十万人过去,淹也淹死他了。”

王况的手势正是建州官场的暗号,他原本也没抱希望杨六郎能知道这个暗号,因为知道这个的人并不多,主要还是以官员为主,至于客商,也就只有那些生意做的比较大的,为防着万一天使下来要召见他们中的谁而通知到,所以也都交代过。现在见杨六郎的表情,应该是明白了自己要他做的事了,看来这两年,自己没在建安,这个家伙的生意做得倒是很大么。既然他知道了,那么自己也就可以少费点周折了,本来李世民来也不能算是多大的事,他也会有可能去建安,王况也就是希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