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食王传 >

第4部分

食王传-第4部分

小说: 食王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却听见个有写稚嫩的声音说到:“我可以试试么?”

转头望去,却见两个乞儿,一个约摸着十岁出头,另一个小的只有五岁的样子,说话的是大点的那个。正是王况。

“去去去,你们两个来捣什么乱!要吃食等会我给你端些来,现在先一边等着,我这忙着呢。”不是小二势利眼,他也没瞧不起王况的意思,这年头,天下刚太平没两年,就早几年间,别说其他地方,光建安就有多少人沦落到外出乞讨的地步,因此小二也没真赶王况走,只是不相信一个才十岁出头的乞儿会做吃食,再退一万步来说,就算会做吃食,可我招的是掌勺的师傅啊,你个小乞儿,个头才到灶台高,如何会做?

“我说的是真的,不管红案白案,我都会做。”王况有些急,他不了解内情,眼见一个月五吊的月钱,围观人又不少,还真怕轮不到他来。他倒是忘了自己现在这付身子,才十岁,怨不得小二不信。

“什么红案白案的,你当这是公堂呢?还案?”小二有些糊涂了:“你倒是说说,什么叫红案,什么叫白案?”

王况这才猛然省起,敢情这时候还没有红白案的说法。于是简单解释说:“红案就是做肉食和其他吃食的,白案就是做面点的。这是原先我们村里的说法。”

小二的好奇心被钓了起来:“你这说法倒也新鲜,肉食见血,自然是红的,面食自然是白的,不错啊,倒有点见识。”

便有那好起哄的,叫道:既然这小乞儿有见识,就让他试试又何妨?大不了浪费三道菜的食材了。

“好好好,既然大家这么说,你先来过我这关,只需答对我一个问题即可,那就是你知道吃食的做法都有哪些?”小二见围观人群都在帮腔,再者刚才王况很简单的一句话就把肉食和面点分成什么红案白案,虽然说是第一次听说,但那意思却是简单明了,很容易理解。说不定这乞儿还真有两手。于是便又拿出东家教的问题问王况。这也是应聘者应走的一步,接下来还会有个步骤,如若不然,所有来应聘的都直接去做那三道菜,估计没等招到掌勺师傅,客栈光提供那三道菜的食材都是一大笔钱。

“汆,煎,炒,熘,炸,焖,煮,烤,炖,爆,这几种是最常见的,还有其他不是很常用的:酥,烩,扒,烫等等。”王况自然是张口就来。说完突然后悔了,他并不知道唐代倒底被人们开发出了多少种烹饪方法,或者说开发出来了叫法是不是一致。反正可以肯定的就是,他说的烹饪方法,不用说建安,就是放到皇宫的御厨那,估计也有人会不明白。

小二直接就呆了,别说他,就是原来那个掌勺师傅也就会几手,更何况王况说的里面有几种他听都没听说过。他小二没听过,就更别说围观的人群了,一般住家,能偶尔炖个鸡鸭,炒两个青菜就已经很不错了,却从不知道烹饪方法竟然还有这么多。他们原本看热闹的心思一下转成了好奇心。

唐时交通并不发达,信息沟通也是不顺畅,因此也没人怀疑王况说的是真是假,大多在想:原来有这么多的做吃食方法,天下之大,无奇不有啊。

最新最快章节;请登陆;阅读是一种享受;建议您收藏。

第六章力有不逮(上)

更新时间:2011…9…152:18:26本章字数:4443

“既然你能说出这么些烹饪方法来,这关就算你过了。”小二侧身让出条路来,让王况进去。

其实东家只告诉了小二,能答出炒、煮、烩、蒸、烤这五种之中的任意四种,这第一关就过了。唐时的烹饪方法其实也就主要是这五种,至于煎、炸那都是宋时出现的了。唐及唐以前,猪很少有人吃的,传统上都认为猪天天在泥里滚,很脏,也只有农户人家这些所谓的贱民才会吃,而唐代的食用油主要由植物油构成;其中麻油占了主导地位。因此,也没那么多的油用来炸食品。到了宋时,猪的养殖才普及起来,猪油也渐渐走上士大夫阶层的餐桌,食用油的来源也愈加广泛,才可能在南宋末出现“油炸傀”(即油条的前身)这样的小吃来。这些王况目前还不了解。

“不能太过锋芒了。”王况意识到今后的言行都要谨慎,仔细想想,从一个十来岁的乞丐嘴里蹦出那么些个现下闻所未闻的词来,少了还可以说是自己所创或道听途说,要多了,指不定被人当成妖孽了。好在到目前为止还没引起多大的意外。

唐时的社会,虽然说民风淳朴,但保不定有那居心叵测的人,假如自己太过锋芒毕露,必定会引起某些人的觊觎,以自己一个小小乞儿的身份,到时候怎么死的都不知道。所以,在没有自保能力的前提下,慎言慎行很有必要。

给自己定下了今后行事的基调,今后在人前都按此基调做事,尽量不出什么毗漏才好。

思量间,已经来到了店内,王况好奇此时的客栈布局,便四处打量。却也和前世影视作品上无多大区别:进门左手边是个木制柜台,略约比王况高出一个头的样子,大概有一米二高吧。柜台后面一个老者模样的正低头不知道忙着什么,不时间传来吡啪声,大概是在拨弄算盘算着什么。柜台后面是个木柜子,上面摆着几个大黑铀的陶罐,想必是盛酒的了。其他就再没什么摆设了。堂前右边摆着几张桌子,桌子是长方形的,两边铺了不知名的草席。看来高脚胡桌和胡床还没传到建安来。有食客正跪坐着喝酒,下酒菜简简单单的,一碟不知道什么肉片,一碟约摸是煮出来的青菜,那颜色不敢恭唯,菜都煮黄了,食客还吃的津津有味。整个堂前地上铺着青色的方砖,看来这富来客栈的东家有些做生意的头脑,知道环境的重要性,不似王况前两日去看过的城北的通渠客栈,还是建安第一大客栈呢,地面只是夯实的泥地。再往里就是右边一个楼梯通到二楼。楼梯的边上还有一道门,上面挂着草帘挡住了,不知道门后是什么地方,大约是通到厨房和后院了。

店里另有小二早就跑去向东家通报了,王况进来不一会的工夫,富来客栈的东家便来到了堂前,随行的还有厨房里的另两名帮厨,毕竟在富来客栈干了几年,眼力是有些的,因此来做评判最合适不过。东家听说招人告贴才摆出不到一天,竟然就有人前来应聘,而且轻松过了第一关,自然很是欢喜,便匆忙带着帮厨赶到堂前来。

“是你通过了第一关?”堂前仅两桌有食客正在喝酒,站着的除了店小二就王况一个,所以东家第一眼就看到了王况,刚刚的高兴劲一下冰凉透顶,才个十来岁的孩子,身上穿的衣服是又破又烂,看不出本来颜色了,脚上光着,一手拄个弯弯扭扭的木棍,看模样还是个乞儿。一个乞儿能有多大能耐?见过的吃食肯定还不如我吃过的十之一二多。

见到有人问话,王况收回因好奇唐时客栈的布局而四处打量的目光,却见一个矮胖的中年男子正眯着一双小眼问自己话。男子穿着件褐色圆领袍衫,不知道什么布料做成,头戴青色幞头。一张和气生财的脸,留一山羊胡子,有一种讨喜的感觉。

“正是小子,因小子从小一直好吃,村里来货郎总会说些天南地北的,又总说些南北的吃食趣事,小子就记下了些许。”王况回答。

“哦?那你叫甚么?”东家心道,“原来是听来的,会说不一定会做,看来今天要白欢喜了。不过这乞儿记性倒是好,是个当堂前小二的料。”不等王况回答,便扭过头冲柜台大声说到:“孙掌柜,我看这孩子口齿伶俐,记性不错,倒是可以在堂前跑腿。你看如何?”

柜台后的老者抬起头来,眯眼看了会,拱手道:“原来是东家来了,您说让这孩童做什么?”

敢情这孙掌柜是老眼昏花耳又背。怎么这样的人当掌柜的呢?王况乐了。其时自汉以降,几乎所有商贾人家,但凡重要位置,均是选知根知底又可靠的人担当,这孙掌柜自爷爷辈起,就一直做着这客栈的掌柜,算得是东家的心腹家人了。只是他儿子木讷内向,当不得此任,孙子年纪尚幼,还在跟着学,这帐房算学又是人家家传之术,不愿传与外人,东家一时又没合适人选,就只能将就让老掌柜再干几年,等老掌柜他孙子成人能独当一面了再来接班。

知道老掌柜耳背,这东家倒也不恼,向柜台前几步,大声又复述了一遍。老掌柜这才上下打量了王况一会儿。点点头:“我看当得,瞧这孩子眼神有光,是个机灵角色,不用多少时日,便能是个跑堂好手。”

王况在一旁可不乐意了,拱手问东家道:“敢问东家,您这聘掌勺可有规定年纪?”

“那倒是没有,不过你年纪尚小,也不过十来岁的样子吧?”

“小子今年正满十二岁。”由于不知道这附身前的狗子具体年龄,而这身子又是十一、二岁左右的样子。王况便说了个十二岁,说小了,以王况前世三十多岁的心理还有些别扭,且年纪小了,别人也看不上眼。但说大了别人也不信啊。不等那东家说话,王况又道:“既然没有年纪限定,东家怎地不让我继续闯关?可是怕我浪费了你的食材?”这是用上激将法了。

左手捋这山羊胡子,右手背在身后,那东家沉思了一会:“行啊,就冲你个小小孩童能有这般机智,不管你过得了过不了关,我就让你闯就是,闯不过呢也别丧气,至少堂前跑腿可以让你干的,管吃住,没有月钱,不过要干好了,碰到豪客打赏给你的也有不少哦。”

“如此多谢东家,还请东家出下一题。”王况可不想做跑堂的,心想,只要随便露一两手就行了,也不需要太多,就凭自己后世见过,吃过,做过的美食,试问这整个大唐天下,估计还没人能比得过。看来自己这辈子就只能是个厨师的命了。

“如此随我来。”见那东家点头,旁边随着来的帮厨便带着王况穿过堂前,从垂着草帘的那道门来到后面。

门后是个院子,大约百来平米的样子,院子里一只芦花母鸡正带着一群小鸡在太阳下刨食,左边应该是厨房了,因为那前面垛着几剁劈好的材火,还有个泔水缸就放在门边。院墙边有几棵树,像是桂花,只是不知道是什么品种。右边有个牛马厩,里头还有匹应该是客人的瘦马正摇头晃脑的吃着草料。牛马厩旁边一个小茅草房,当是茅房了,王况分明看见不少的绿头仓蝇嗡嗡的在茅房门边乱飞,在阳光下闪着点点绿色。厨房门边有个小水沟,通到院墙外,水沟边有几只鹅正在饮水。见帮厨带了个陌生孩童往厨房走来,欺负王况个头矮小,那几只鹅便都不饮水了,个个都伸直了脖子,头贴着地面向王况冲来,还不停的“嘎嘎”叫着,要来啄王况。把王况吓了一跳。

“去去去!”帮厨挥手赶鹅,见没效果,便抬起腿来,踢翻了两只,那鹅才散去。

领着王况进了厨房,那帮厨冲里头一个正在灶台边忙着洗碗的中年婆娘点了点头。带着王况来到灶前边的案上,指着案上的几样东西对王况说:“这第二关就是把这些食材处理下,处理成能直接下锅的就行,东家看过后,满意就算过关。”

案上摆着一根没刨皮的怀山,几根茄子,一条杀好的鲤鱼。这些对王况来说都不在话下,端了盆水,在水里将怀山刨了皮,取出斜切成半寸厚的小段,放盘里;然后换过一盆清水,将茄子拿手上,斜刀直接将茄子削块入水浸着;再将鱼放在案板上,两刀下去就片出鱼骨,在靠近鱼头处将鱼骨切断取下,然后将两片连着头的鱼身改菊花刀,再抓了少许盐,抹匀在鱼肉上,取一大碟,将鱼曲身盘在碟里。前后不过只花了王况几分钟时间。完事后,转头冲已经看呆了的帮厨说到:“好了。”

那帮厨诧异道:“你手不痒么?”

“你说这个吧?”王况指了指怀山,由于不知道唐时怀山叫什么,他也不敢说怀山二字,“我把它放水里去皮,自然就不痒了。其实,如果觉得手痒的话,拿盐水洗手或用醋抹手,也能止痒。”

“那你这茄子怎么削到水里?”

“茄子入水可防变黑。”古人并不知道茄肉在空气中会氧化导致里面的仔会变黑的道理,自然不知道用水隔绝空气。王况也不说为什么,直接说道:“这是那货郎教我的。”不等帮厨再问话,又指着鱼说道:“将鱼先去骨,抹盐入味,这样适合蒸着或其他的整条鱼上桌的做法,食客吃起来也方便。但假如要炒和煮的话,就要切成片或小块的了。”

帮厨捞起浸着的茄块看了看,发现果然没有变黑,不由啧啧称奇。竖起大拇指道:“果然有点能耐,我也学了两手。我看这关肯定过了。”

最新最快章节;请登陆;阅读是一种享受;建议您收藏。

第七章力有不逮(下)

更新时间:2011…9…152:18:27本章字数:453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