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食王传 >

第336部分

食王传-第336部分

小说: 食王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他也只在收到信后查了一段时间就放弃了,为何?那信上的纸是出自河洛一带倒是能确认下来,但却是普通的很,随便哪家纸笔店都能买到,并不是那些个世家豪mén定制的纸张,信封也是如此,这个时代又没什么高科技手段可以从墨上查出来一点蛛丝马迹,即便有这样的手段,王况也是不会,侦探学,可是一mén非常高深的学问,也是属于禁忌的学问,不是那一行的,mō都别想mō一下。

那四个字王况不会不记得,“邢侯之姨”,这句话出自于《诗。卫风。硕人》,在刑候之姨的前一句就是:“东宫之妹”。当初刚收到那封信的时候,王况的书桌上恰好摊了这本书,恰好就在这一篇上,或许就是天意,如果让王况只看那四个字,是绝对猜测不到的,当年那个喜欢文言文的老头,从来没有教过这一篇,就是教了,王况也记不住。而有了那一篇,王况就是再傻也知道其意所指了。会这么的巧合,王况都有点诧异,那书是王冼读的,王况翻都没去翻过,他摆几册书,无非就是充充mén面罢了。

而王冼之所以会去看那本书,正是柳老夫子jiāo代的,说是第二天要考较于他,不然的话,王况怎么会在后来对柳老夫子那么的提携,在王况看来,柳老夫子是无意中帮自己一个大忙,也算是一员福将了,而且后来的许多事情也证明了,柳老夫子真的是员福将,有他出马,一个顶俩,当然顶的是普通人的俩,和黄大比,还是没得比的。

这些年,王况并没有刻意的去寻找写信之人,此人既然要如此的神秘,不外就两种情况,一种是因当时情况不乐观,他不想暴lù了自己,想等到事情解决了之后再出面;另一种就是他是个真正的不图报答的,不想王况因为这个而对自己感恩戴德。15

如果是前者,那么等到太子被贬,自然就会自己找上mén来,或者说放出风声来;而如果是后者,既然如此的做,王况就是要找,也是非常的艰难。因此上,当王况想通了这一层后,就不在费神了,他要考虑的事情多着呢,再加一样,还不得累死?人生在世,还是享受为先要紧。

虽然说那长安王县令在这事情上其实没起到多大的真正作用,当李老2套出自己那句话之后,王况就知道太子没跑了,即便现在不惩戒,那么也已经开始在李老2的心中失去了作用,这比起真实的历史来说,起码提前了一两年,而王县令抓住张大不放,不过就是给揭盖子增加了一点点的力量而已,有他没他,太子的命运没什么差别。但好歹,要没有张大的事情做引子,李世民恐怕还下不了决心,长孙无忌可能还会帮着遮掩一二的。所以,王况让人给王县令送去了一块建林酒楼的铜牌,这让王县令大是欢喜,太原王家,还从来没人得到过铜牌的,只有那个并不是正房出生的王霖泊得了块可以打七折的铁牌。

就那铁牌,就已经让王家上下眼红的要死,如果不是整个王家只有王霖泊一人懂得水军cào练的话,恐怕早就使了力气的把他给换了下来了,一个和建安县伯能够近距离接触的位置,以前他们是不怎么看在眼里,但随着王况的崛起,王冼在长安的声名大噪之后,再没一个王家人敢轻视了,甚至王家已经有声音说当下的族长应该让贤,让王霖泊的那一房上位才对,正是因为当年王家决策人的失误,使得王家错失了一个和建安县伯打好关系的良机。

王家人看重的不是那铁牌可以打七折,钱财对于太原王家,尤其是嫡系子弟而言,都不是很看在眼里,有哪个嫡系子弟的月钱不是以百贯计的?打七折能省得了哪里去?他们看中的是这铁牌代表的含义,因为铁牌最低的折扣就是七折,这就是铁牌里面最重要的一块,据说富来客栈加上建林酒楼所有的分号加一块,七折铁牌才发出了十几块,更多的是八折和九折的,这铁牌,也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持有人和建安王家的关系。

王县令作为太原王家真正的嫡系子弟,如今能得了一块铜牌,那就重新的确立了嫡系子弟的地位是牢不可破的,太原王家没有变天也将不可能变天,自己这一支,至少在近年内,还是王氏一族的话语人呢,因此,他第一时间就将自己得了块建林酒楼铜牌的消息快马报送了回去。

然而,就在朝野上下还没将太子被禁足的消息消化干净的时候,又一个惊天消息传到了长安,建州水军,只用了一艘小楼船,以羽林军史黄大为主将,四百余人,只出兵二百余便将东瀛近江氏打了下来,近江氏族长已经在押解到长安的途中,而且,不光是将这个族打下来了,还顺带着收伏了周围几个氏族,那些东瀛人,如今都听命于黄军史,正前往其他地方。据说,黄军史原本是想着捞满一楼船的白银就回来的,哪曾想,那近江氏虽是强悍,但却并不产银,整个族中的白银加一块,也不过万两左右。

结果,黄军史打探明白了整个东瀛最大的银矿在近江氏的西北边,另一个强族出云氏的西边的时候,当下就直接带了二百多号强悍的兵士,并着在海上收降的海贼及那些归附的东瀛人,以东瀛人为头阵,杀向出云去了,因为怕建安县伯担心,所以先使人用小船将近江族长及族中主要人物给送到建安,没想才回到东治港,就听说朝廷的讨贼诏早就下来了,建安县伯也到了长安,于是么,干脆就直接的将俘虏押解到长安来了,听说是已经过了樊口,很快就到长安了。

额滴个神咧?只靠两百多号人,就已经可以横扫东瀛了?大唐军队什么时候有这么强悍了?要知道当初的东瀛人可是傲慢得很那,竟然敢用日出之国皇帝问候日落之国皇帝这样的口气。在几乎不会大吹大擂的大唐百姓及那些世家豪mén的心中,敢用这样口气的,虽然有夸大嫌疑,但至少,国力也应该差不到哪去的吧?要知道,就连安息大食及北面的回鹘都不敢如此呢。

若东瀛真的是如此不堪一击的话,那么之前朝廷说的只让建州水军出兵倒也是在情理之中,二百多号人就可以如此大捷,又何必要举了全国之力呢?只是,这建州水军也太过那个了些?

没人去关注黄大带的水军,基本都是建州出身,个个都是野外生存能力强过其他大唐军士甚多的,尤其是王冼带过的童子军,一直保留着每年上山实行野外求生训练的传统,所以他们一上岸,那是个个活蹦luàn跳的,身上带的干粮也是只带了必须的琥珀糖之类的,更多的吃的还是就地取材为主,要不是打下近江后发现他们连个大米也没有,又让人回去取了大米,每人背了点在身上的话,这帮家伙的行军速度就会更加惊人。

按照塘报上所说的估计,现在黄大应该是已经将出云氏给打了下来了,对于黄大的安危,王况并不担心,别人不知道东瀛人的实际情况,王况可是一清二楚,两百多武装到了牙齿的建州兵,对上只有十几把钢刀的原始人,如果还能败,那黄大也就不配是黄大了。王况好奇的是,那个曾经号称世界三大银矿之一的矿,究竟能有多少的银子产出?那个银矿,可是足足开采了一千多年还没采完的。

当然前期因为开采技术的落后,产量不高,但是倭人在最后的一百多年的时间里,可是号称世界强国,其技术和实力那是一日千里的跳跃前进,就那样,一百多年还没开采完,足见这个矿有多大了。王况不知道黄大自作主张的跑去打近江了,不然的话,他一定会让黄大多带几艘空船去,至于说银矿所处的位置,王况只知道那地方后世叫石见,但不知道具体位置,也不知道这时候的近江氏在什么位置,自然也无法告诉黄大。

不过王况心中还是有个疑问的,他曾经在网上听说过倭国是金多银少的言论,也搜索过相关资料,但没见到有哪个大型金矿的报道,难道说,东瀛的金矿都是砂金?但这个猜测的证实,只能靠以后了,等到按王况的设想,将整个东瀛全部囊括到大唐的版图之下并且安定下来后,才有可能huā费人力物力去寻砂金,在近期还是不大可能的,要是在东瀛发现金矿,恐怕那些个东瀛人就不会那么老实了。

想要让东瀛彻底的变成大唐的疆域,有两种办法,一是将东瀛人全杀个干干净净,一个不留,如果在王况刚穿过来的时候,他骨子里存留的对倭人刻骨的仇恨会让他毫不犹豫的选择这个办法,但经历了这么些年,王况骨子里的杀心也淡了不少,本来他就不是个狂人,同样的,一个种族再坏,也不是所有人都坏,所以现在的王况不会采用这个办法,而且,如今朝廷已经正式的参与进来了,王况就是想杀也不杀不成。

因此,现在只剩了一种办法,那就是把所有的倭人都移居他处,而且不能让他们有聚居的机会,而是要将他们打散了开来,这样一来,经过几代十几代,倭人就将从此在地球上消失。

第三八五章四

更新时间:2012…8…2623:22:18本章字数:6360

第三八五章四

若是要严格追溯起来的话,倭人还应该是从中原移居过去的,至于传说是徐福所带的童男童nv的后代什么的,王况倒是有点不信的,在他看来,倭人的先辈移居过去比徐福出海寻仙山应该还要早些,恐怕是chūn秋时期或者更早就已经过去了,若是从秦时移居过去,到现在也还不到千年,几百年的时间,语言再怎么变化,总归是能找到些影子的。e^看

后世bāng子的语言上,从发音上就可以依稀的看到中原汉化的影子,哪怕他们后来竭力的去汉化,但如果看bāng子的影视作品,里面说话声音慢一点,再加上字幕,就可以发现,许多读音是和中原汉话近似的(大家可以试试,绝对可以找到许多读音极为相近的许多词,当然意思也是一样,没任何变化。)。

而倭奴的语言和中原汉话的差距就非常的大,这不是几百年之功可以做到的,起码需要上千年的演变才能有这样的效果,就如同建东人的语言和中原汉话的语言,如今只剩下了几个词大概和中原相近。

应该让倭奴怎么样分散开来呢?王况有点头疼,好在这起码是几年以后的事情了,而且要移居也是要慢慢来,一个部族一个部族的来,如此就不会引起剧烈的反弹,最好的结果就是倭奴他们自己主动要求到大陆来定居,这个倒是好办,你们不是贪图大陆的富裕么?就用大陆的生活来吸引他们就是。当然,各族族长那是肯定不能留的,蛮夷之辈,大多都对本族首领有着盲目的崇拜,只有将崇拜的根源给铲除了,才是一劳永逸的办法。

塘报上并没说黄大的出兵时间,究竟是《讨贼诏》发布之后出兵的呢,还是之前就出兵的呢?一句也没提,因此,虽然有不少人从时间上推敲出了不对劲来,却也大多都以为这是皇帝行了兵之诡计,暗中命建州先出兵,算着时间差不多了,再发布《讨贼诏》,以达到出奇不意的效果。

甚至连程老魔王和尉迟老黑也是这么认为的,只有李靖心知肚明,建州是出兵在先,朝廷的《讨贼诏》发布在后,而且建州出兵前,皇帝没有任何的密旨,如果有,那定是要照会兵部一声的,这个谎,该怎么圆?

李世民听到东瀛大捷的消息,那个心情也是一bō三折,他心里清楚得很,这场仗是在自己没有发布任何的命令情况下打起来的,从情理上说,他很乐意见到这样的结果,但从法理上来说,这又是国法难容的,如果每个带兵的将领都如此,那么置帝王的威严何在?置朝廷的脸面何在?

王况被李靖连夜的找了过去后,也不免为黄大担心起来,如果李世民要处罚他王况,他并不怕的,大不了,从头来过就是,自己如今已非昔日吴下阿méng,再怎么处罚他,顶多也就是将他一撸到底,还他原本的白身身份而已,李世民不是个嗜杀的人,或者说,对外,李世民或许有着他血xìng的一面,但对内,他却是个相对其他人来说仁慈许多的帝王,连魏老头这个当年建成太子的死党,在他夺位之后将他骂了个狗血淋头都能够不计较而加以重用的人,怎么地也不会将自己怎么样。

自己被撸到底是不怕,不用多久就又能站起来,但黄大不同,李世民或许不会动自己,但动一动黄大,借此来警告自己也是极有可能的,甚至他都能给黄大来个“永不录用”。如此一来,黄家又少了个支柱了,黄良曾经跟王况讨论过黄家的问题,黄家就是苦于后继无人,黄良的儿子,当年也是因为他黄良之功而被封个小校尉的,却不是个人才,这么多年,才爬了这么一点级别,当不起一族重任,而黄大,却是黄良已经内定了要接替他的位置的最佳人选,原本,他这个黄家族长的位置,就应该是黄大他父亲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