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食王传 >

第12部分

食王传-第12部分

小说: 食王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每天有闲工夫来听人拉家常。毕竟人家现在可是个小东家,虽然说商贾地位不高,可在这建安城里,孙铭前那也是号人物,因此上,这些熟客也都会捡王况感兴趣的来说,说得好了,能得王况一块小木牌,凭这小木牌,去富来客栈能白换得一壶酒吃吃呢。瞧人家混的,我怎么没这么好的运气捏?

分割线-----------------------------------------------------------------------------------------------

您的收藏或推荐,都是对新人新书的极大鼓励,有什么能投的票票都投些给我吧,谢谢大家!!

最新最快章节;请登陆;阅读是一种享受;建议您收藏。

第十七章友粉面世

更新时间:2011…9…152:18:35本章字数:3810

三天后,番薯共长出了四颗芽出来,王况已经很满意了,有这四颗芽,种好了秋天就能收到好几斤的番薯了,到明年如果提早培芽的话,将番薯腾分段剪下做无性培育,那么应该科研种上一亩地了,这样至少可以收个几百斤番薯。不过今年虽然时间晚了,王况也不准备放弃剪藤来做无性培育的方法,只不过都要等到番薯藤有了分岔后才能做。到时候能培育最好,就是不能培育也没什么损失。

又过得几天,番薯苗都已经长了好几片叶子出来,而孙二早就将院里的地给拾缀完毕。王况挑了个傍晚,将发了芽的番薯切成几块,每块上都带一颗苗,给种到了地里,稍稍压实苗四周的泥,浇了点水。他心里总下意识的觉得,如果白天移苗的话,搞不好苗会被晒死。傍晚移没太阳,又有光线,也能进行光合作用,应该比较保险吧。

担心第二天的太阳太大把番薯苗晒死了。王况想了想,觉得还是要保险点,就又把孙二叫去砍了几根竹子,在番薯苗上搭了个架子,万一日头太大,就盖上草席。

此后的几天,王况吃完饭就几乎都呆在客栈里,时不时的回到院里看下番薯,心里盼着快快生根长大,孙二他们几个见王况对这几株小苗这么上心,心里隐隐明白,这是个宝贝,因此得空时也常来帮王况看看,毕竟都是穷苦人家出身,对地里的事比王况懂得许多,虽然没见过也没种过这番薯,但是再神奇它也是作物不是?再众人的看护下,四株番薯都长得很好,不几天就都分了岔。

就连王冼现在一下学也都早早的回到院里看那番薯,而不是往常那样下了学后还要在学堂里写上一篇字。把个老先生给失望得直说顽劣心性不改。这情况一直持续到老先生忍无可忍把状告到孙掌柜面前,被王况知道后训了王冼几句才有所改观。

一直等到番薯分岔多了后,王况才着手分芽,他剪了二十多段带芽的藤,分别埋到地里,还是小心看护着,这一举动得到了客栈众人的一致反对,没见过这么整的,万一要把那四株母藤也给整死了咋办?大家都是看着番薯长大的,心里已经隐隐把番薯放到了一个很重要的位置上,说是当成自家孩子看也不为过。不过大家也都知道王况很是有能耐的,他要这么做自然有他的道理,只能心里嘀咕。

没想到,几天后,分出的二十多段番薯藤竟然活了大半,且个个长得不错的样子,大伙可都是啧啧称奇,王大郎真能,也不知道他怎么就这么笃定。看来他天天坐堂前听食客吹牛没白听啊。

王况见活了十多株也是开心,从此就更是尽心的看护。虽然他知道番薯很好种,但是这可是建安第一批啊,要是万一出什么变故,那损失可就大了,至少时间上就要多等一年。期间孙铭前也来看过几次,他也很想知道,这番薯若是种成了,王大郎口中的山粉究竟有多神奇。他还把选出来明年专门种番薯的那个庄户给叫了过来,跟王况打下手,锄锄草浇浇水什么的,这样明年种的时候就熟悉了。

王况这边忙着照顾番薯,那边也没断了听食客吹牛,在外人看来,富来客栈除了生意一天比一天红火外,其他几乎没什么变化,却不知道一场轰轰烈烈的饮食革命即将到来,而且是这个经常微笑着听他们吹牛,偶尔送一壶酒的小少年一手导演。

王况自己是知道山粉的重要性的,可以说,在后世的饮食中,山粉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它在中华饮食中的地位远远不是后来出现的土豆淀粉和绿豆淀粉能替代的。有了山粉,才能给肉上浆,才能勾芡让汤汁更好的挂在菜上,而山粉的挂浆等效果远比土豆淀粉要好得多;同时,番薯做的粉条远比土豆粉条要好吃得多,所以在闽北话里,山粉又叫友粉,取菜肴之友的意思。到了后世,以讹传讹,山粉叫成了生粉,也变成了包括土豆淀粉在内的其他淀粉。但友粉这一词永远指的是番薯淀粉。

在这里王况倒是很感激后世的闽北话,保留了非常多的古老词汇,比如说闽北话里叫媳妇为“新妇”,叫女婿为“细郎”,叫父亲做“大”,叫母亲为“奶”,还有不少人叫父母“阿哥,阿姐”的。

(说到闽北话,灰雀这里要腹诽下那些所谓的语言学家,他们把闽北话定义为以福州话为代表的一大语系。但是闽北人都知道,福州话和闽北白话绝对是天壤之别,根本没有半点的相通之处,反而是福州话离闽南话的距离比离闽北话的距离更为接近,真不知道他们当初是怎么“研究”的。在灰雀看来,福州话应是自成一系,归到闽东语系里去,如果真要非得归到其他类,也该是归到闽南语系里比归到闽北语系里更为合理。)

贞观二年的秋天,注定要在饮食历史上留下重重的一笔,王况在这年收获了第一批番薯共一百多斤,虽然不是大唐第一批种出的番薯,但是王况是第一个用番薯做了了友粉的人(从现在开始,以后山粉都称为友粉)。

除了留下十几斤储存起来做为明年育芽外,王况把其余的番薯让祝四娘子帮忙捣碎加水磨成了浆,然后用麻布滤去渣沉淀和自然蒸发几天后所得就是友粉了,一百多斤的番薯做得的友粉也有四十多斤。好在王况小时候亲眼见过大表哥做过一次友粉,心里还是有点印象,否则他也挠头。

友粉做成后的当天晚上,王况亲自下厨,用友粉为大家炒了一盘合头肉,并用友粉勾芡做了碗豆腐水芹菜汤。尝了这两道菜后,邝大才明白为什么小东家见到番薯是两眼放光。还真别说,用友粉上过浆的合头肉是又滑又脆,那第一次吃到这道菜时的口感直到老了,也很是让邝大怀念不已。

这年的秋天,来富来客栈进食的食客发现,富来客栈的吃食很多都变了模样,汤羹是又浓又稠,不像以前那样清汤挂水了,吃到嘴里,唏溜有声,那炒羊片和鱼片外也不知道裹了层什么事物,晶莹剔透,煞是好看,吃到嘴里又滑又软。一传十,十传百,不几天,整个建安城都知道了富来客栈的吃食是别有一番滋味,口感好,卖相也好。其他几家客栈也都偷偷派了人来瞧,研究来研究去,一直以为是用面粉裹的,回去怎么试也做不成,只好眼巴巴的看着富来客栈大把大把的铜子往里搂。

幸好王况并没有藏私的打算,他可是知道后世某个胶卷企业发明了傻瓜相机后,把傻瓜相机的技术传了出去,自己专门做胶卷闷声发大财的例子。在他的解释下,孙铭前决定第二年把菜式的做法公布出去,只不过把持着友粉的供应。但今年的友粉也只够自己客栈用的,不可能卖给别人,带番薯来的邝大也被他用一大笔的财务封了口。外人没人知道这被富来客栈称做友粉的东西是怎么做来的。

见识到友粉的神奇后,孙铭前觉得之前的安排太不安全,又把明年准备种番薯的地四周的围墙夯高了,平常人经过根本看不到里面种的什么,又养了只大黄狗栓在门前,还特地把本族中的子弟挑了两个忠心并且机灵的到地里去看护。祝四娘子住的院子也扩了规模加高围墙,以后友粉就专门由祝四娘子和孙二来制作。王况知道总归有一天,友粉的制作方法还是会被有心人研究出来,但现在能保密一天就是一天的垄断,孙铭前也明白这点。

从秋末开始一直到第二年秋天,整整一年的时间,富来客栈可以说是一个月变一个样,闻名上门的食客越来越多,甚至邻近州县的食客都有为了一尝味道专门赶来的。

如今,富来客栈的占地面积已经扩了两倍不止,在王况的建议下,客栈的案几和门板都用桐油刷了一遍,看起来铮亮铮亮的,就连铺地砖上坐的草席也全用桐油泡了,不再似以前那样,一到阴雨天就潮潮的坐着难受。

富来客栈里的一干人个个都守口如瓶,整个建安城都在传说富来客栈的东家得了高人指点,但却都不知道,那高人就是成天坐在客栈角落微笑着听人天南地北的吹牛的小小少年。

分割线----

(您的推荐收藏都是对新人新书的极大支持,又什么能投给灰雀的票票就投来吧,谢谢大家!)

最新最快章节;请登陆;阅读是一种享受;建议您收藏。

第十八章贞观三年

更新时间:2011…9…152:18:36本章字数:3802

闽北的冬天还是很冷的,尤其在唐时,一是没有温室效应,二是建筑不够密集高大,都是低矮楼房,形成不了城市热岛效应,总的来说,贞观三年十一月的冬天比后世要冷许多。许多树木已经落完了叶,但还是有不少树木依旧是郁郁葱葱的。

去找辣椒的李大胆还没回来,从建安到岭南,取道延平坐船到福州马尾乘海船去岭南,大约需要十几天的时间。算起来李大胆已经走了快一年半了,难道说辣椒还没传进大唐么?或者说路上出了什么意外?王况有些忐忑不安。这大冬天的,要是有辣椒,做上一锅火锅,大家围坐着吃,那该多惬意。

现在的富来客栈已经稳坐江南两道第一客栈的交椅,不说其他的,光供应友粉给其他客栈和邻近州县的客栈食肆就大赚特赚了。从九月份公布友粉的用法及开始供应友粉以来,客栈的收入就翻了一番。但要和淮南道的扬州的大酒楼比又是相差悬殊,更别提和天子脚下的长安比了。但就是如此,如今富来客栈已经是名声在外,偶尔还能有一两个来自苏扬之地的食客。

富来客栈名声越大,王况就越不敢再推出什么新吃食了,目标太大了就不是好事。得想法子引开大家的视线才是。本来王况是想帮遏跃跟搞出点东西来,但那样一来,有心人就能猜到是他王况在背后搞的。太明显了,他天天去遏跃跟的羊摊那坐,而本身有是富来客栈的人,聪明的稍微一想就能怀疑到他头上。

孙铭前最近也比较担心,一年来先后在客栈里发现了新招来的伙计中有几个心怀叵测的人,幸好都发现得早撵了出去,这其中还主要是孙二的功劳,孙二机灵,加上对前景是充满希望,所以他比起孙掌柜来对客栈的保密更是上心,几个心怀鬼胎的都是被他发现的。后来查出来,几个中有的是建安城里另外两家客栈派来的,还有一个竟然是从扬州来的。事后孙铭前找上另外两家的客栈理论,通渠客栈的东家倒也干脆,直接承认了,并登门道歉;而另一家和记客栈则是矢口否认,孙铭前也没什么办法。倒是王况出了个主意,供应友粉时,对和记实行限量供应,算是出了口气。

去年底,孙铭前给王况包了五十两银子,算是客栈的利钱,一两就是一贯一千文,五十两就已经有五万了。其实从王况到客栈后,客栈多赚的钱也没五十两,何况王况和王冼还是吃住在客栈里,一应用的都是客栈出钱。但孙铭前有眼光,知道王况带来的新吃食和将对外销售的友粉是一份长年的买卖,给他带来的利益将不可估量,所以就多包了些。王况也没推辞,收下了。他现在正需要攒钱,为将来上长安做准备。他后世常年看穿越小说,记得最牢的一句话就是:京都居不易。

现在还不是上长安的时候,一是自己年纪小,撑不住;二是隐太子之乱还没平息,去年王村被屠就是村里有人参加了隐太子的叛军,若是到了长安,有那有权势的多方探查,保不定王况的家世就要漏了,必须等隐太子之祸的影响消失了才行;三是王况打算攒到五千两银子再去长安,或者说,如果孙铭前愿意去长安的话,那倒是可以提前跟着去,继续隐身在富来客栈的幕后。

总的来说,这一年,王况过得很平静。在外人看来,这个富来客栈的小东家就是个纨绔子弟,也不去上学,成天就东逛逛西逛逛,要么就坐在客栈里或是那胡人的羊摊上听人吹牛,真不知道东家是怎么想的?怎么这么宠着这个侄儿。好在这个纨绔子弟倒也不闹事,那举止还很像个成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