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诡墓谜情 >

第193部分

诡墓谜情-第193部分

小说: 诡墓谜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幕修深深吐了一口气。而后又接着说道:“等这次回去,一定要想办法通知国家有关部门,这可都是国宝啊。”

幕修说这话的时候我突然发现眼前的这个幕修已然不是那个冷漠淡然的幕修了好像已然多了一丝热度,但是紧接着我就知道我错了,看着我死死的盯着他看,幕修突然看了我一眼,然后脸上立马恢复了他一贯有的淡然,与平静。

气得我忍不住在他背后挥舞了几下小拳头,要不是看在你没有什么灵魂的份儿上,我一定会揍死他的。

“你们快看,这块石碑上面太有意思了吧,上面居然记载了几乎所有三国时期牛掰人物对诸葛亮的评语诶,我是不是把这个拿回去给上一发布,立马就能成红啊,估计这诸葛亮就相当于当时的红吧,死后居然有这么多人给他评语。”

听见安翔飞一阵大呼小叫,一个人自言自语的在一块石碑面前,我和幕修还以为他又中邪了, 还没等我和幕修走到近前,就听见安翔飞嘴里什么红什么粉丝的胡言乱语开了,而当我和幕修走到那块墓碑前一看,也不免感到一丝滑稽。上面整块石碑之上记载了三国时期各路牛掰大家对于诸葛亮的评价,这也不免让我察觉了历史不一定是严肃的,也有可能是逗逼欢乐的。

看着石碑上对诸葛亮的评语,也不禁让我在此对于这个中国古代传奇的人物又多了几份敬佩,要知道这上面留下评语而且对于诸葛亮评价很高的人,居然还有一直和诸葛亮对着干的司马懿。不免感到这古人的豁达与对于诸葛亮人格魅力的钦佩。

本书首发于

();

第四百零七章 野史传说

再说说上面的内容,每一个当世名家的评语作为现代人看来具是神来之笔,独到有神,而我想这块石碑相对于《出师表》来说对于千年之前的人文社会的历史研究价值可谓是绝对有的一拼的。

但是越往下看越觉得好像越有问题,原来这石碑之上立碑的时间乃是康熙年那就说明在康熙年间之前这里还是有人踏足的。但是为什么至此之后就再也没有了人烟呢,我把我发现的给幕修看了看,幕修刚开始也是一阵纳闷,而后突然像是想到了什么,嘴里喃喃说道:“难道传说是真的。”

“什么。什么传说啊?”安翔飞问道。

幕修抬头四望,而后清了清嗓子说道:“这个是我在一本清宫野史上看到的,据说在康熙年间,康熙皇帝对于诸葛武侯 非常的钦佩,于是曾派人络天下风水名仕,最终在这都江堰附近,找到了诸葛亮的守墓之人,而这一族人常年居住与深山之中自称是蜀国遗留下来的守墓人,在康熙派的人找到这些人打听诸葛亮具体墓穴的时候,这些人是据称不知,但是最终在康熙的授意之下,对这些不肯张口的蜀地守墓人进行了严刑拷打,最终那些守墓人还是松了口,于是康熙带领着满朝文物,在守墓人的带领之下,便找到了这武侯之墓,而且在墓前立了一块石碑记录了古今对于诸葛亮的评价。

但是康熙并不满足,他在找到了诸葛亮的墓穴之后,居然痴迷的想得到诸葛亮所谓的八阵图与传说中的兵法。

所以就不顾那些风水名仕的劝阻,便执意要开挖这诸葛亮的墓穴,但是哪里知道,刚刚开完没几下,突然天空乌云密布,开挖的士兵居然各个口吐鲜血倒地而亡,而一直跪在一旁的守墓人,居然全体一下子凭空消失不见了。

而康熙见此也是骇然,遂在侍卫的护送下快速向着这盆地外面跑去,哪知道刚刚跑出去,就看见一团白雾直直的额从天而降只见轮罩在了墓穴周围,而帮他找墓的那些风水名仕却再也没有出来,而此时康熙身边也就剩下几个护卫了,其他的则都没有出来,康熙当即下跪磕头。

而后在护卫的护送之下匆忙跑回了北京,而在野史上记载之所以康熙没事是因为康熙是当世天子,有真龙护身所以才免于灾难,而其他人自然就没有逃过了,至于回到北京的几个护卫没在几天里就死了,有人说是康熙为了封锁秘密所以派人处决了几个护卫,也有人说是一天夜里突然晴空霹雳劈死了几个护卫,反正自此之后康熙再也没有让人探寻过诸葛亮的墓了。”

听幕修这么一说,我的整个后背都冒出了冷汗,这么说来这诸葛亮的墓是碰不得了。再看眼前这石碑之上刻满了后世的评语。

而安翔飞此时不由得就边看边读出了声音“陈寿: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练,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 之内,咸畏 而爱之,刑政虽峻 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 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

《袁子》:行法严而国人悦服,用民尽其力而下不怨。及其兵出入如宾,行不寇,刍荛者不猎,如在国中。其用兵也,止如山,进退如风,兵出之日,天下震动,而人心不忧。亮死至今数十年,国人歌思,如周人之思召公也,孔子曰“雍也可使南面”,诸葛亮有焉。

刘备:“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 “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司马徽:“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卧龙、凤雏。”

孟获:“公,天威也,南人不复反矣。”

贾诩:“诸葛亮善治国。”

刘晔:“诸葛亮明于治而为相。”

徐庶:“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诸葛孔明者,卧龙也,”

杨洪:“西土咸服诸葛亮能尽时人之器用也。”

马良:“尊兄应期赞世,配业光国,魄兆远矣。夫变用雅虑,审贵垂明,于以简才,宜适其时。若乃和光悦远,迈德天壤,使时闭于听,世服于道,齐高妙之音,正郑、卫之声,并利于事,无相夺伦,此乃管弦之至,牙、旷之调也。”

樊建:“闻恶必改,而不矜过,赏罚之信诅感神明。”

张温:“然诸葛亮达见计数,必知神虑屈申之宜,加受朝廷天覆之惠,推亮之心,必无疑贰。”

司马懿:“真乃天下奇才也!”“亮虑多决少。”“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虽提卒十万,已堕吾画中,破之必矣。”

杨戏的《季汉辅臣赞》中赞诸葛丞相:“忠武英高,献策江滨,攀吴连蜀,权我世真。受遗阿衡,整武齐文,敷陈德教,理物移风,贤愚竞心,佥忘其身。诞静邦内,四裔以绥,屡临敌庭,实耀其威,研精大国,恨于未夷。”

习隆、向充:“况亮德范遐迩,勋盖季世。”

司马炎:“善哉,使我得此人以自辅,岂有今日之劳乎!”

傅干:“诸葛亮达治知变,正而有谋,而为之相。”

郭冲:“金城郭冲以为亮权智英略,有逾管﹑晏,功业未济,论者惑焉,条亮五事隐没不闻于世者,宝等亦不能复难。扶风慨然善冲。”

刘禅:“惟君体资文武,明睿笃诚,受遗托孤,匡辅朕躬,继绝兴微,志存靖乱;爰整六师,无岁不征,神武赫然,威镇八荒,将建殊功于季汉,参伊、周之巨勋。如何不吊,事临垂克,遘疾陨丧!朕用伤悼,肝心若裂。夫崇德序功,纪行命谥,所以光昭将来,刊载不朽。今使使持节左中郎将杜琼,赠君丞相武乡侯印绶,谥君为忠武侯。魂而有灵,嘉兹**荣。呜呼哀哉!”

常璩:“治国以礼民无怨声,不滥用私刑,没尚有余泣。”

本文来自

();

第四百零七章 诸葛书信

崔浩:“夫亮之相刘备,当九州鼎沸之会,英雄奋发之时,君臣相得,鱼水为喻,而不能与曹氏争天下,委弃荆州,退入巴蜀,诱夺刘璋,伪连孙氏,守穷踦?区之地,僣号边夷之间。此策之下者,可与赵他为偶,而以为管萧之亚匹,不亦过乎?谓寿贬亮非为失实。且亮既据蜀,恃山崄之固,不达时宜,弗量势力。严威切法,控勒蜀人;矜才负能,高自矫举。欲以边夷之众抗衡上国。出兵陇右,再攻祁山,一攻陈仓,疏迟失会,摧衄而反;后入秦川,不复攻城,更求野战。魏人知其意,闭垒坚守,以不战屈之。知穷势尽,愤结攻中,发病而死。由是言之,岂合古之善将见可而进,知难而退者乎?”诸葛亮

诸葛亮

通:“若诸葛亮不死,则礼乐大兴。”

孙樵:“武侯死殆五百载,迄今梁汉之民,歌道遗烈,庙而祭者如在,其爱于民如此而久也。”

陈亮:“孔明之治蜀,者之治也。”“孔明,伊周之徒也。”

陈元靓:“德图,卧龙徐起。北伐南征,渭滨泸水。周旋两朝,勤劳一纪。星堕中军,英雄巳矣 。”

《唐文粹》中记录了尚驰在《诸葛武侯庙碑铭序》所说:“至令官书庙食,成不刊之典,一山之内,每有风行草动,状带威神,若岁大旱,邦人祷之,能为云为雨,是谓存与没人皆福利,生死古今一也。死而不朽,反贵于生。”

吕温《诸葛武侯庙记》:“大勋未集,天夺其魄。至诚无忘,炳在日月,烈气不散。长为雷雨。”

康熙:“诸葛亮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人臣者,惟诸葛亮能如此耳。”

看罢这些评语,只能说诸葛亮简直是人品爆发了,但是随即而来的也是各种担忧, 但就眼下来说我们别无他法只好硬着头皮上了,顺着石碑继续往过看去,则同样一块石碑之上,刻满了诸葛亮于当世各种人物的书信言表,而落款则正是诸葛亮的徒弟姜维所刻,其中尤其有几份对我来说吸引力还是比较大的,例如:上先帝书

亮夜算太乙数,今年岁次癸巳,罡星在西方;又观乾象,太白临于雒城之分,主于将帅,多凶少吉。

则可以从中看出所传诸葛亮精通先天演卦,可测天机,所以接下来我们要盗他的墓穴不出所料应该会是一件很危险的额事情。

答关羽书

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当与翼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

再说这封诸葛亮对于关于的书信,短短几字则完全概括论述了关羽在历史形象的定位。

与刘巴论张飞书

张飞虽实武人,敬慕足下。主公今方收合文武,以定大事;足下虽天素高亮,宜少降意也。

而这封给予刘巴的书信来说,则处处体现了对于张飞的爱护之意,通过上面三封书信则完全肯定的还原里历史上的刘备关羽张飞三人铁三角的关系。对于后世与蜀国的研究具有相当的价值。 而除了这些还依次记述了诸葛亮与其他人的书信,皆为字字珠玑,字字现如今看来都是经典。

例如:与兄瑾论白帝兵书

兄嫌白帝兵非精练。到所督,则先帝帐下白眊,兵也。嫌其少也,当复部分江州兵以广益之。

与兄瑾言赵云烧赤崖阁道书

前赵子龙退军,烧坏赤崖以北阁道。缘谷一百余里,其阁梁一头入山腹,其一头立柱于水中。今水大而急,不得安柱,此其穷极,不可彊也

通过这俩份书信则完全看得出来诸葛亮对于兄长之间的关系可以谈论军事,也关心亲人的生活安排,可谓是见识了诸葛亮在历史人物印象中给人少有的温情的一面。

而接下来这俩封书信则完全可以看出了诸葛亮对于后人的教诲,以及自己一身的为人处世的价值观的体现,就算放到现代则依然可以作为家训之言交于后人也不一点不过时。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薄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静无以成学。慆慢则不能研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又诫子书

夫酒之设,合礼致情,适体归性,礼终而退,此和之至也。主意未殚,宾有余倦,可以至醉,无致于乱。

诫外生书

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qigu,弃凝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若志不彊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矣!

诫子书可谓是诸葛亮对于后人的敦敦教诲与对于后世之人的一次戒言,可谓是经典之中的经典。足以映衬了诸葛亮死时只有八百株桑树和十五顷土地,而自己穿的都是朝廷赐封,就算儿子都是自给自足,自己没有一点多余的财产。果然,诸葛亮直至死时也是如此,甚至在临死前,也吩咐了他下葬时只需要挖洞一个,棺木能够放进去便足够,自己则穿着平常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