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雅骚 >

第314部分

雅骚-第314部分

小说: 雅骚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原眉头微皱,点头道:“是麻烦,枕边人最是难防。”

“就是啊。”钟太监道:“小爷呢,说实话,这些年提心吊胆过rì子,一向受着冷落,供奉也淡薄,近来突然受万岁爷看重,郑贵妃又这般奉承,宫中大小执役对小爷更是毕恭毕敬,小爷就有些飘飘然了,简直忘了郑贵妃此前对他的种种谗言和刁难,对郑贵妃敬重得很,而且小爷于女sè方面不知节制,郑贵妃送来的八个美女每夜临幸,王公公对此甚感忧虑。”

张原轻声道:“郑氏已知太子地位无法撼动,所以前倨后恭转而交好太子,这也很正常,公公做好自己本分照顾好皇长孙就好。”

钟太监听张原这么说,点头道:“张修撰说得是,这是王公公该cāo心的事,杂家不应多管。”说到这里,陡然灵光一闪,心道:“小爷好sè贪欢,不知养生,只恐损寿,但这样哥儿岂不是就能提前即位了!”

这样大逆不道的念头是万万要不得的,钟太监赶紧默念了几句阿弥陀佛,觑眼看张原,张原神情恬淡,一派温文尔雅,似乎完全没有他刚才这种大逆不道的想法,但钟太监知道张原定然是有想法的,不然也不会在杭州时就建议他侍奉皇长孙,张原这才是真正的高瞻远瞩、处心积虑啊,杭州西子湖楼船上计陷邱乘云、金陵玄武湖献计助邢隆脱困,还有这次的梃击案,张原可谓心计深沉、算无遗策,还好他与张原是友非敌,不然有这么个敌人那夜里都要睡不安枕,张原对朋友还是很仗义的,有经世致用之志,并非那种不择手段纯为利己求富贵之人——

这个秋rì的午后,站在主敬殿廊墀边的钟太监不禁这么想:“张原如此才智,现在以翰林修撰为哥儿的老师,他rì哥儿登基,张原入阁为辅是完全可以想见的,张原象是张居正,那杂家岂不就是冯保,四十年前这两个人掌内阁、一个掌司礼监,权倾一时,但最终都没好下场,冯保倒没什么,孤家寡人一个,显赫风光过,死亦无撼,张居正却是累及老母和子孙,不过从张原对哥儿的态度看,比张居正给万岁爷当老师时温和得多,当年万岁爷年幼,读《论语》时,将‘sè勃如也’的‘勃’字读‘背’字音,张居正厉声纠正,声震屋瓦,把在场的其他讲官和内侍都吓了一跳,万岁爷小有过错,慈圣皇太后就说‘倘使张先生闻,奈何?’万岁爷对张居正是害怕多于尊敬,后来万岁爷长大chéng rén,张居正依然大权独揽,不知进退,视万岁爷如傀儡,这才导致张居正死后被论罪清算,张原熟知史事,应当不会重蹈覆辙吧,不管怎样,杂家是一定要要内臣中出人头地一回的,让邱乘云、宋晋这些平rì讥笑杂家的看看——”

客印月出来了,向张原施了一礼,带着朱徽嫙回慈庆宫。

进讲继续,张原讲得深入浅出、生动有趣,朱由校听得也认真,午时,张原到奉天门东庑用餐,郭淐对他说起太子对周延儒辞去东宫讲官的态度,并说他傍晚要陪王安公公一起去探望周侍讲,问张原是否同去?

郭淐既然问了,张原当然说那就一起去,申时末进讲完毕,张原便随同王安和郭淐去大明门外棋盘街周延儒寓所,王安是代表东宫来探望的,周延儒当然不能推托不见,只有躺在床上额头敷着湿布巾,装作高热不退的样子,眯缝着的眼睛盯着张原,张原没说什么话,没必要再刺激周延儒,这个人基本半废了,除非崇祯帝还有机会即位——

周延儒对王安表示他病得不轻,不能因他的病耽误了皇长孙的学业,请另择贤士任讲官,王安宽慰了几句,留下礼物便告辞了,又与张原同车到东四牌楼商氏四合院喝了半盏茶,留下东宫送的礼物,婉辞商周祚和张原的宴请,回宫去了。

商周祚这才知道周延儒弹劾张原不成,反而自己辞掉了东宫讲官,不禁大为惊奇,心想这个妹婿运气真是太好了,姚宗文会冲动得落水、周延儒会突发疾病!

皇太子送给张原的礼物是:银八宝十二两、玉花坠两件、彩衣纱两匹、长chūn酒两瓶、宫饼两盒,这两盒宫饼就有一盒是酥油泡螺。

景兰、景徽姐妹也极喜这酥油泡螺,吃了一块还想吃一块,看看所剩不多,景徽道:“我不吃了,小姑姑和小鸿渐快要进京了,留给她们吃,这宫中美食,等闲吃不到的。”

张原笑道:“鸿渐半岁不到,哪能吃这个,你们两个尽管吃,你小姑姑还要两个月后才能到,这酥油泡螺哪能存放那么久,早化了。”

景徽道:“那等小姑姑到了,再请东宫赐美食让小姑姑尝尝。”

张原笑道:“东宫赏赐是因为我受了不小的委屈,我哪能老受委屈呢。”笑着回房去写谢恩表,皇家赏赐可不是那么好生受的。

……

七月二十六rì,翰林院推举的东宫讲官马之骐顶替周延儒入宫进讲,马之骐是万历三十八庚戌科的殿试榜眼,现任翰林院侍读,正六品,今年三十八岁。

这样,东宫讲学有序进行,讲官之间相安无事。

——————————————————

明rì笔墨暂回江南,继续求推荐票。

卷二 如今却忆江南乐 第四百零七章 慈母心

八月初一清晨,一条乌篷船从山yīn城西水门悄然驶至八士桥边,就那样静静地浮停在庙河水面上,却久久未见有人舍舟登岸。

朝阳尚未升起,晨风带着清凉,投醪河绕过府学宫在此与庙河交汇,秋水明净,水面飘漾着薄薄青雾,迷离如暮sè,岸边那几株红叶乌桕好似一簇簇火焰在寂静燃烧,行人从桥上过,笑语渐喧,河岸两边的商铺也逐次开门营业,山yīn城的一天开始了。

王炳麟从乌篷船舱中弯腰走出来,后面跟着一个挑礼盒的仆人,船头艄公铺上踏板,让主仆二人上岸,王炳麟走上桥头,回望乌篷船,轻轻一叹,掉头往府学宫那边行去。

远远的那两根朱漆大旗杆高高挺立着,两面旗帜迎风招展,一面旗上绣着“里仁之美”四个大字,另一面绣着“五元及第”四字,旗下就是东张状元牌坊,去年张原喜中浙江乡试解元时县上曾出资在张原家门前建了一座木制解元牌坊,今年张原又状元及第,这更是山yīn城三十年未有的大喜事,由府、县两级衙门拨银修建了一座高大的石牌坊,jīng雕细琢,极为jīng美气派——

此时的状元牌坊下人头攒动,因为今rì状元夫人商氏将携子赴京与张状元团聚,除了送行的亲友和乡邻,还有从数百里外赶来的翰社社员,都有礼物和书信送上,两座牌坊之间都是送行的人,王炳麟简直挤不进去,还是陪着张瑞阳应酬的周墨农看到王炳麟,让两个仆人挤过来接王炳麟过去,张瑞阳向王炳麟拱手寒暄,问起王思任近况,王炳麟道:“过几rì小侄将送家慈和妹子去袁州与家严相聚。”

张瑞阳忙道:“是哪一rì,请先告知一声,我也备一份薄礼相送。张原能有今rì,全仗谑庵先生当年的悉心教导。”心道:“谑庵先生幼女至今未嫁,论起来真是原儿了耽误了人家,现在谑庵先生要把妻女接到袁州去。想必是要在袁州觅一佳婿。”

王炳麟笑道:“家严早说过,介子状元及第主要是他自己的天资和努力,家严不敢居功,即如小侄,难道家严还不肯教我,却是名落孙山而归。”

周墨农道:“我亦是名落孙山而归,我又怨谁。”

张萼挤过来大声道:“两位举人老爷在这里炫耀是吧。欺负我等白丁。”

周墨农也善谑,假作大吃一惊道:“东张西张两状元,我辈敢在这里炫耀,那真是班门弄斧,让人笑掉大牙。”

众人皆笑。

张瑞阳未曾料到澹然母子进京也会有这么多贺客,就连绍兴知府和山yīn、会稽两县的知县也派人送了礼物来,张瑞阳准备不足,没有在门前搭棚子待客。而宅子厅堂根本容不下这么多客人,他只有站在门前牌坊下与众客寒暄应酬,便有那老乡绅道:“泉翁。贵宅现在看来是狭小局促了一些,与状元牌坊不相配,令郎如今官居六品词林官,假以时rì,入阁拜相也非难事,这府第早该扩建了。”

张原上回的家书还提及莫收靠身之奴、莫扩建宅第、莫出入公门,张瑞阳心道:“这真是儿子教训老子,不过呢,儿子这么有出息,说得也在理。老子是得听儿子的。”笑呵呵道:“儿孙自有儿孙福,张原做官是张原的事,我张瑞阳还只是一老童生,岂敢僭越,如今我这媳、孙也要去京中,以后我老夫妇二人冷冷清清。要那么大的宅第做甚。”

王炳麟道:“世伯,小侄想看看小鸿渐,还一直没看过呢,此番一别,下次再见就要三年后了。”

张瑞阳道:“好,好。”转头看到外孙履纯,便道:“履纯,领王世叔进去,王世叔要看看鸿渐。”

履纯今年九岁,很有礼貌地过来请王炳麟随他进到前厅,宗翼善正在指使仆人和脚夫将行李器物搬到投醪河边的四明瓦白篷船上,商周德也在,见王炳麟进来,相互作揖问好,履纯自进内院去见舅母商澹然,说会稽的王世叔要看看小鸿渐,商澹然便知是王思任之子王炳麟,就让rǔ娘周妈抱着襁褓中的鸿渐出来给王炳麟看,云锦、兔亭,还有履纯、履洁两兄弟也跟着出来了。

四个月大的小鸿渐刚睡醒,睁着乌溜溜的眼睛,也不怕生人,吮着大拇指,悠然自得,边上护驾的履洁道:“不许吮手指头,舅母说了的,不许吮。”把鸿渐的小手从嘴边拿开,这小婴儿突然“哇”的一声大哭,吓得七岁的履洁赶紧放手,小婴儿就只哭一声,依旧“吧嗒吧嗒”有滋有味地吮他的拇指——

王炳麟笑道:“好极,哭声宏亮,jīng神健旺。”摸了摸鸿渐的小脸蛋,对宗翼善道:“这鼻子、嘴巴很象介子,额头和眉毛不象,这眉毛比介子生得好。”

履洁快嘴快舌道:“外祖父、外祖母都说小鸿渐的眉毛象我舅母,鼻子嘴巴象我介子舅舅。”

王炳麟将一块五sè小玉珮挂在小鸿渐脖子上,道:“这算是见面礼,好了,抱进去吧,鸿渐贤侄,三年后京中再会。”

张汝霖在西张那边准备了筵席,请王炳麟一众送行的客人去喝酒,这边商澹然吃了一碗肉粥,给小鸿渐喂饱了nǎi,带了rǔ娘周妈、云锦、玉梅这两个侍婢,还有一个名叫白马的小厮,这些人都是要跟着她去京城的,张瑞阳又让他的老仆符成也跟去侍候,符成前些年一直跟着张瑞阳在开封周王府,见多识广,办事麻利,虽已年近六十,但身子骨还很健朗,这长途远行,也的确需要这么一个老成能干的忠仆打点,符成的儿子符大功已经成家,留在山yīn——

一行人从后院门到投醪河边上了那条四明瓦白篷船,这船是西张的,商澹然与张岱之妻刘氏同乘,另有一艘三明瓦船,由张岱之父张耀芳与众仆乘坐,张耀芳要一直送到京城去,这投醪河原本清浅无法行船,今年chūn张汝霖雇了三百民夫疏通了二里河道,现在张氏的船已经可以经此允入庙河了。

张母吕氏由兔亭和翠姑搀着走到投醪河边来,大肚子的伊亭跟着,商澹然在船上见阿姑眼泪汪汪,赶紧把鸿渐给周妈抱着,她上岸搀着阿姑吕氏道:“阿姑,你怎么又出来了,先前不是已经说好不要出来送的吗——”

张母吕氏朝船上招手:“抱下来,抱下来,小心些。”这当然是把她乖孙鸿渐抱下来。

周妈便把鸿渐抱下船,张母吕氏拉着鸿渐的肉肉的小手,叫“乖孙”不迭,眼泪打湿了襁褓,襁褓中的小鸿渐咧着嘴笑。

商澹然怕阿姑恋恋不舍太伤心,就故意道:“阿姑,那我和鸿渐今rì不走了,过两天再走吧,也好多陪陪阿姑。”

一听这话,张母吕氏赶忙收泪道:“这怎么行,今rì是出远门的良辰吉rì,翻了《玉匣记》的,而且给原儿的信也是说你们母子今天启程,原儿会在京中等候,若晚去他岂不焦心。”说着,用绢帕拭了拭眼泪,笑着对小鸿渐道:“乖孙,到京中去见你父亲,他还没见过你呢,见这般可爱,可知有多快活。”又左右各亲了小鸿渐一口,这才道:“你们上船去吧,我在这看着。”该叮嘱的事这些天也不知叮嘱了几十遍了,离别之际,倒没什么太多话要说。

商澹然对伊亭轻声道:“伊亭姐姐,我和鸿渐走后,你赶紧就搬过来住,多陪陪阿姑,别让她过于牵肠挂肚。”

伊亭道:“我晓得,你放心去吧,路上照顾好小鸿渐,到京中就给母亲写信报平安。”

商澹然上船去,这时张岱之妻刘氏也带着一群婢仆上船来,刘氏这次带进京的有婢女仆妇七人,还有两个小厮和两个老仆,四明瓦船宽大,也尽住得下。

又过了一会,张汝霖等人送张耀芳出来了,张耀芳的妻子陶氏也来相送,过桥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