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康熙国策顾问 >

第80部分

康熙国策顾问-第80部分

小说: 康熙国策顾问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记录朕的事迟一点再说,倒是可以多写一些前线将士的事,这个你可以与兵部联系一下,好好写写。”康熙想了好一会,还是觉得不能写自己,起码不能现在写,倒是前线的将士是有必要写一写的。

“臣明白了。”秦有福只能老老实实的答应着。他已经打算好了,搞一帮战地记者出来,专门记录前线作战勇敢的英雄,怎么也得树立几个榜样出来,也算为自己拉点人缘。

吴三桂现在到了最困难的时候。原来以为只要牢牢的困住长沙城的十几万八旗兵,一切的事情就好办了,毕竟再占下了长沙,整个江南就已经成了自己的囊中之物,可是谁也没有想到,康熙居然有那么大的魄力,居然会毅然放弃了长沙,让长沙城里的十几万八旗兵退往武汉,这一招一下打在了吴三桂的软肋上。若是继续追击,别人无非是退过长江,与岳乐的大军遥相呼应,打过江去根本就是笑话,若是不追,那么那十几万大军就地据守,成了一根钉子,早晚得找自己的麻烦。现在唯一的办法就是将八旗兵先逼过江去再说。

如果说只是这点麻烦也还罢了,康熙玩了一个花活,他知道尚可喜不愿意打仗,耿精忠本就是三藩之中实力最弱的一个,于是这边拖住了自己,那边纠集起了大队人马猛打耿精忠,按照目前的情况来看,耿精忠已经是坚持不了多久了。

“孙儿,你说爷爷该怎么办?若是再这样下去,只要耿精忠完了,康熙就能腾出手来专门对付我们了。”吴三桂跟吴应熊的儿子吴斯番道“孙儿以为,目前的情况的确岌岌可危,如今之计,唯有将康熙那十万八旗兵先逼过长江,而后我军凭借长江天险与康熙划江而治,为了让天下汉人同仇敌忾,孙儿以为爷爷该尽快称帝,这样一来,爷爷就是汉人的正统,全天下的汉人都会起来拥护爷爷,满清鞑子则变得举步维艰,只要能守住长江一两年,江南之地则可稳定下来,剩下的我们可以徐徐图之,鞑子总不是我们对手的。”吴斯番分析着吴三桂想了一会,觉得吴斯番说得有道理。这天底下汉人还是多数,前明已经完了,就剩下一个台湾的郑氏还算有点前明的味道,这个时候自己再抱着反清复明不放,反而落入了下层,摆明了就是胡弄人的,还不如直接说自己要当皇帝,怎么说自己还是汉人,比鞑子当皇帝要强一点。问题是那个大清报太可恨了,瞎编乱造不说,还把自己说得那么不堪,若是再让他这么说下去,还不知道会把自己给说成什么了。

“你说得有道理,传令下去,大军徐徐推进,将清狗逼过江去爷爷要在长沙登基另外安排人去一趟北京,想办法把那个秦有福给处理了,那个人太讨厌,根本就是个无赖,本王要杀一儆百”吴三桂恶狠狠的说道。

吴三桂实在是受不了一天到晚给秦有福在报纸上攻击了。如果说确有其事也都还认了,毕竟不可能所有的东西都瞒得住人的,可是秦有福一天到晚搞些什么戏说不戏说的,编得有眉有眼的,还时不时来上两句什么专家分析什么的。什么叫专家?能猜能想就是专家?还是能把故事编圆了就叫专家?要是这样的就叫专家,天底下就没有不叫专家的了。自己不过让厨子去买了两斤羊肉,秦有福手底下的专家居然就能推理出来自己肾亏,还把陈圆圆给扯了进去,愣是说如果不是因为自己肾亏,陈圆圆就不会跟了李自成。天底下谁不知道陈圆圆是给李自成抢走的?那些个专家也太缺德了,居然拿自己子嗣少来说事,考证的一大堆以后居然分析出吴应熊很可能是自己老婆红杏出墙的结果,龌龊的人不是没有见过,可龌龊到秦有福和他手底下那帮专家这个程度的实在罕见。吴三桂甚至都替康熙脸红,就秦有福这样的一个小人,居然就成了皇家顾问了,说起来都丢脸“孙儿已经给北京那边去了信了,秦有福蹦跶不了几天的”吴斯番早就发现这个大清报的威力了,现在爷爷已经让大清报给说得一钱不值,成了笑柄,若再这么下去,早晚得出问题。铲除秦有福势在必行。

第八十九章刺杀…1

第八十九章刺杀…1

“这都是垃圾,名气再大又怎么样?你去试一试把这篇文章读给门房听,看看他听不听得懂?我跟你们说,咱们这份报纸就不是给上面大人物看的,他们想看让他们看米老头的文言文版区,那个写得好,名家大家一抓一把,随便拿一片文章出来都是传世之作,谁懂欣赏谁欣赏去,反正我是欣赏不来,我再告诉你们一次,咱们的这个白话文版的报纸不是用来当范文,也不是让别人学习写作的,怎么着不是什么圣人文章,得焚香沐浴以后才能阅读,这玩意就是让人在茶余饭后或者上厕所蹲坑的时候看的,你们搞些这么文绉绉的东西来干嘛?是那些贩夫走卒能看懂还是那些刀尖上舔血的大兵哥能看懂?你们给我记住了,就算是有什么名家大家投过来的稿件,要么是白话文的,要么他就得同意我们把它给改成白话文,否则一概不用,我才不管它是谁写的呢”秦有福拍着桌上的稿件,训斥着手底下的几个编辑道,好容易手底下有几个可以管的人了,而且最差的都是进士出身,秦有福当然得拿出点官老爷的威风来。

陈克是康熙三年的一甲进士,当事就入了翰林的,别看还不到三十岁,可是应经是正五品的衔了,在大清报白话文编辑中算是职位比较高的,这份稿件就是他拿来的。

“秦顾问,此稿乃是穆亲王所投,这”陈克不再说什么了。当了那么多年官,陈克已经明白什么话该说到什么程度了。

“穆亲王写的又怎么了?老”秦有福都快给气糊涂了,差一点就说出些不合适的东西来,好在这些年来也已经习惯了,说话的时候时刻警惕着,总算在关键的时候停了下来:“穆亲王的文采当然是好的,只是他的这篇文章跟我们这一期的主题有点冲突,我估计十有八九是穆亲王府的下人送稿件的时候送错了地方,这样的文章该送到米大人他们那边的。你们想想,我们一直是以白话文为主的,现如今头版上又没有位置了,剩下的版面若是登一份这个样的东西,好像显得有些突兀了点。这篇稿子既然是陈大人接的,还是有劳陈大人跑一趟,将稿子给米大人他们送过去,告诉他们是穆亲王府将稿件送错了地方了。”秦有福一边说一遍将稿件塞到陈克的手上,一边交代着。

这样的事不是一次两次了,自从有了大清报以后,自觉得文采还行的谁不写上两笔?那么多的文章,别说是四版了,就是八版米思涵他们也登不完,于是有的人就将稿件投到了秦有福他们这边。一般情况下,只要是分量够的,而且头版上有位置,秦有福自然会尽量安排,可是头版上没有位置就没有办法了。好歹这份大清报白话文版是秦有福的心血,他可不想让它变成四不像。别看秦有福没有读过多少书,但是总还是希望历史上能记上一笔,说他秦有福乃是开白话文写作之鼻祖。其实为了这个,秦有福都不知道多少次做梦的时候笑醒了,他倒想看看,再这么过个十几二十年的,还有人敢说他没文化么?恐怕当大学教授都够格了。

李克哭笑不得的拿着穆亲王的文稿出了文学馆,心里嘀咕着这倒霉的事这么又轮到自己干了?也难怪李克不舒服,别人怎么说都是正儿八经的进士出身,跟秦有福那个同进士根本就是两回事,再说了,别人原来可是在翰林院上班的,翰林院是什么地方?那是全天下读书人的圣地为皇上的经筵日讲的侍读学士基本上都是翰林院出来的,看看朝堂上站着的文臣,少有不是翰林院出来的人。更不要说什么南书房行走及上书房行走了,这习惯上就是有翰林官干的事,别看这会级别不高,可是随便放一个出去,地方上的官员谁不得小心点?别人再不济也是见过皇上的,更不要说还有那么多旧同僚什么的,若真的得罪了,谁也不好受。

不过这事也得看跟谁,就比方说这次办大清报的事,翰林院一家伙抽调出来了六七个翰林来,可见皇上对这份大清报的重视。当然了,有能力有本事都希望到米大人的文言文版编辑部那边,毕竟米大人可是正儿八经的一品大员、礼部尚书,可秦有福呢?除了一个巴图鲁的称号以外也就挂了个不清不楚的皇家顾问,连他儿子的品衔都比他高,若是见官行礼,就连那些不入流的八品、九品也都有个品衔吧?

都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陈克也想往高处走,可是没办法,放出来这么多翰林里面,他的资历最低,又没有什么靠山,结果跟两个五十多岁,已经没有什么能力的老翰林被发配到了秦有福的手下,算是成了大清报白话文版的主编人员。

初来的时候,陈克还打算卖弄一下自己的学问,让那个挂着同进士的总编见识一下自己的水平的,可是没想到,连写了几篇稿子都没有被选上,头两期的报纸根本就是秦有福口述,他们几个人记录下来的。想起当时的情形,陈克到现在都忍不住想笑,实在是太有意思了。

要知道,在陈克他们看来,秦有福口授的那个东西在出口他们看来根本就文理不通,若是平常讲话还行,那样的东西怎么能付诸笔墨呢?再说了,那个戏说吴三桂,干本就是瞎编乱造,想起来了就瞎说一气,连时间什么的都对不上号,可就是这样的东西,秦有福居然敢拿去给皇上御览,居然还就通过了。陈克想不明白了,他也是给康熙上过课的,当然知道康熙的水平,别看康熙年纪不大,但是对经史子集的理解绝对不会弱于一般的读书人,照理来说,康熙该是看不上秦有福这些离经叛道的东西才是,可是偏偏还就同意了。每每想到这里,陈克就不由得摇了摇头。

可是事实证明,别看秦有福的报纸乱七八糟不成个样子,偏还就他这份报纸真的就办成了现在大清报白话文版甚至用不着再补贴什么钱,连带着这些办报纸的每旬都能拿到一笔“奖金”,算起来不俸禄都不少。这还没算上白白送给九城兵马司和御林军的报纸,要是把那些都算成钱,这办报纸都能办发财了再看看当初争着抢着要到米大人那边的几个翰林,现在都不知道多后悔,为了能调过来,甚至都闹到皇上那里去了,还好秦大人这边扛得住,反正除了皇上以外,他用不着卖谁的面子,只是跟皇上说了一句再见手底下的这些人都用惯了,皇上居然一声不吭就回了那几个想调换过来的翰林。每每想到这里,陈克就觉得自己还算是幸运的,亏得自己当初根基不够,否则现在求爷爷告奶奶的就是自己了。虽说皇上从来都没说过两份大清报孰强孰弱,毕竟这个白话文的东西不是很能让人接受,但是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皇上是很看好秦有福编撰的这个大清报的。用秦有福的话说,他们几个翰林再在京城呆上一两年,估计就能外放出去到别的地方办报了。按照秦有福的意思,以后对地方政务和官员的监督会有两条线,一条是现在的考绩制度,另一个就是舆论监督,也就是他们这些办报的来监督,若是真有了这个权利,那还不见官大三极?反正陈克的心情挺好,对自己的前途也非常有信心,他觉得自己算是跟对领导了。

文学馆位于礼部和翰林院之间,平时是翰林们用来读书学习的地方,有点类似于小型图书馆的味道,环境很优雅,也很安静,平时不太有人来。到是个很合适办报的地方。不过这也就意味着这个地方的安保工作不是太好做。

毕竟这里属于皇家园林的范畴之内,平时有御林军负责外围保卫工作的,除非是皇上来了,平时谁也不愿意进到院子里面陪着那些老学究,,再说了,也没有有这个必要。

陈克一边想着心事,一边拿着文稿往礼部报馆的方向走。办报不比平时上班,毕竟长时间案头工作,穿着官服很不舒服,再说秦有福没有品衔,属于没有办法穿官服,这些当下属的要是连这点眼力劲都没有就该去上吊了。于是秦有福这边的人一般到了办公室以后第一件事就是换衣服,平时都穿便服上班,现在陈克也一样,穿着一身的便装正往礼部报馆走。

“是他么?”假山旁,一名手持弓箭的劲装大汉挟持着一个御林军的小校问道。

秦有福也算是名人了,更何况跟纳兰性德的关系非常好,御林军的小校怎么会不认识?但是到了这个时候,如果说不是,等一会秦顾问出来的时候就得送命。看看现在正走在路上的这个年轻人,小校眼睛一闭,咬着牙答应道:“是他,就是秦有福。”但凡有机会,这个小校也不会指认秦有福的,现在他是一点办法都没有,弓箭手的功夫他是见识过了,别人根本就不用出手,保准一脚一个跟头,还是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