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康熙国策顾问 >

第71部分

康熙国策顾问-第71部分

小说: 康熙国策顾问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开刀,彻底铲除耿精忠。

秦有福当然是知道的,当初三藩作乱,全国各地总兵、总督多有响应者,狼黑龙江井俊都举起了反旗,康熙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历时将近二十年才彻底打败吴三桂。这一仗打下来,打得康熙伤筋动骨,好悬没把大清给打破产了。秦有福可不愿意乱哄哄的穷折腾,在他看来,康熙有那个时间和精力让全国打得乱七八糟的,还不如老老实实的发展经济和科技,增强国力,省得错过了最好的发展阶段,到时候让八国联军给打得一塌糊涂的。

若是康熙不对秦有福的目的性产生怀疑,或许真的就会按照秦有福的思路去实施了,但是有了猜忌以后,康熙觉得还是得对秦有福提出的想法好好考虑考虑,再说了,若是撤藩,且不说安抚几位藩王需要大量的钱财,最关键的(也是做保险的)还是得将原来隶属三藩的部队进行裁撤。康熙考虑过了,若是按照秦有福的意见,直接将三藩的部队全部接管过来并不是不行,但是他们一直都是汉军,若是让一个满人区党主将,是否能压制的住且不说,关键是撤藩以后根本就用不着在南方驻留那么多的部队了,那么多余的这些兵勇就得想办法安置。南方肯定是没办法安置那么多退役的兵勇的,只能想办法将这些人按照到北方地区。可是北方地区一贯就是八旗老兵退役后安置的地方,一下来了那么多南方人,肯定就会挤占八旗退役兵勇的利益,说不定就乱起来了,再说按清朝的规矩,退役老兵不但可以获得一定土地耕作以外,是不需要缴纳赋税的,这样算起来,安置三藩这些退役兵勇以及安抚几位藩王的费用是相当大的,而且需要不断的花钱,用长远的眼光来看,这是得不偿失的。

康熙为了撤藩花钱,也不想让自己的子子孙孙都背上这笔债务。康熙综合了秦有福的推断和朝廷中几位忠臣的判断,大家都认为,若是此次撤藩不成,则三藩必反。按照目前的兵力部署情况和三藩的战斗力来分析,即使三藩反了,凭三藩的兵力和能力,最多也就是形成划江而治的局面,终是不可能全面打败大清的。

在康熙看来,江南之地炎热多雨,除湖南以外,粮食产量和物产都不多,即使大清与三藩形成划江而治的局面,对大清来说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毕竟诺大的版图都是满人从汉人手里夺过来的,少了江南之地对大清的损失并不大,再说了,就算不能短时间打败三藩,无非是将一部分钱财存在了将年,等大清完成了兵力部署,再打回来就是,到时候大清还可以借口江南之地民众资敌反清,趁机将民间财物收刮一番,两下一比较,倒是三藩反了打一仗比不打来得更好些。

上次纳兰明珠跟康熙分析了是战还是撤的时候,纳兰明珠的态度就很明确了,他也认为三藩反了更好,一次性解决总比撤藩来得划算。康熙有点拿不准主意,于是将索额图和康亲王叫到了御书房商量到底该怎么办。

对索额图和康亲王,康熙也没有什么好隐瞒的,直接将自己的想法和纳兰明珠的意见托盘而出,让康亲王和索额图帮着拿个主意。

“皇上,若是依老臣的意见,撤藩还是要撤的,毕竟南方现在太平了,根本无需如此多的兵力镇守南方,再说三藩兵将多是北地之人,理当让这些征战了多年的老兵落叶归根,返回故里。皇上一直信守诺言将三藩属地交由三藩自治,每年封赏无数,先皇顺治甚至破满汉不通婚的规矩,将御妹建宁公主许配给了平西王吴三桂的世子吴应熊,此等优待对于一个降将而言可谓前无古人了,但是三藩治理封地多年,不但不朝不贡,还大肆练兵,为朝廷添了不少负担,长此以往,三藩之地便只知有王、不知有皇了,是以尽管有违当年太祖之承诺,但为了大清长治久安之计,这藩是必撤的。”别看康亲王平时不太过问朝政,也甚少发表什么意见,但是毕竟是玩政治的老手,眼光独到不说,心狠手辣也是够的。

“康亲王言之有理。”对康亲王,康熙一贯是很尊敬的,特别是他已经从老家伙的话里听出了什么。

果然,康亲王接下来又说开了:“皇上撤藩是不得已而为之,且允诺了三藩许多条件和给了大量财物以为撤藩之费用,且破例答应了尚可喜退养辽东,由世子尚志信袭爵之事,优待不可谓不重,条件亦以破例了,本希望让三位藩王明白皇上的苦心和朝廷的决心,以使得撤藩之事顺利进行,然三藩不为所动,一而再再而三的步步紧逼,三番五次以撤藩所需费用不足、事物繁琐为名拒不撤离封地,反而大肆招兵买马,购置和抢夺大量武器装备,意图不轨,皇上反复劝说,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甚至不惜动用大量人力物力沿途安排,全力保障撤藩之顺利进行,三藩见皇上如此动作,误认为吾皇年少可欺,终于举起反旗意图忘我大清。皇上震怒,下旨平叛”老家伙用演绎的手法将整个步骤都说了出来,不愧是多年官场历练出来的,政治手段玩得滚瓜烂熟,将自己全摆在了正义的立场上,任谁都挑不出毛病来,可又说是滴水不漏了。

康熙一听,顿时站了起来,手端茶杯,双手将茶递给了康亲王:“康亲王大才,如此一来,我大清算是出师有名了,请康亲王用茶。”

康亲王的这段演绎的故事算是让康熙找好了铲除三藩的理由,现在的关键就是这么操作了。康熙很庆幸,朝中能有像康亲王这样的老臣,关键的时候他们会义无反顾的站出来,无条件的支持自己这个年轻的皇帝,若不是有他们,康熙或许还得自己摸索许多年才能真正玩转这些政治问题。

康亲王也不客气,伸手接过康熙双手递上来的茶喝了一口,接着便道:“谢谢皇上所赐,老臣年纪大了,出出主意还成,若是真到了舞刀弄棒的时候就力不从心了。来皇上这也聊了半天了,老臣有些累了,就先回去歇着去了。”康亲王的意思很明显,他只是指了一条路,具体该怎么实施,还得康熙自己动手,他这样的老臣是不方便插手了。

康熙也知道,康亲王能说到这一步已经是不容易了,他毕竟是铁帽子王,按律是不摄政的,到了这会,老头子提出告辞正是为了避嫌,这也是康亲王能成为诸王之首的原因。

“恭送康亲王。”看到康亲王要走了,索额图连忙站了起来,规规矩矩的行礼道。

“正如皇上所言,撤藩不如平了三藩,适才康亲王所言极是,若是我等按照康亲王演绎的安排一番,不愁三藩不反。臣以为,三藩若是反了,不出三年,我大清必定可以平定三番,永诀后患。”索额图细细想了一下康亲王演绎的路线,认为没有什么不妥的地方,若是当真按在这个思路走,三藩必将陷入两难之地,逼得他们不反都不行了。

“那么你认为具体该怎么实施?”康熙知道,要想办成这件事,其中一定是需要做一定安排的。

“臣以为,康亲王的路线图应该分几步走。首先要做的就是准了尚可喜的折子,让尚可喜先行抵达辽东退养,将之爵位交给尚可喜世子尚志信承袭。我料那尚可喜不敢不尊皇上的旨意,必定会老老实实的至辽东退养。从广东只辽东何止千万里,尚可喜又是前明叛臣,这一路上,难免会有些前明反贼试图诛杀叛臣以儆效尤。皇上当然异常关心尚可喜至辽东的安全问题,当然数次在第一时间将前明反贼擒拿剿灭,到时候不管尚可喜死不死,皇上以为尚志信会不会认为这些反贼是皇上安排的?若是他认为是皇上安排的,意图不过是想在路途上将平南王一脉彻底铲除以绝后患,我想那尚志信就算再笨,也断不肯老老实实的同意撤藩离开两广封地了。如此一来,皇上就可派一队火器兵至广东,监督尚志信撤藩。”索额图开始剖析逼反三藩的手段。

康熙笑着点了点头,接着说道:“可是三藩为了抢夺我最先进之武器居然冒充乱党将整个火器部队全部杀光,而后开始大量仿制,试图用先进之火气与我大清八旗劲旅对抗。”

索额图接着说道:“皇上为了顺利完成撤藩事宜,不得以只好哑巴吃黄连,只认作是前明乱党所为,并给予三藩大量赏赐以定军心,当然了,皇上觉得三藩乃王侯之家,金银之类的自然是见得多了,若是赏下这些东西,并不足以显示皇上的诚意,所以赏赐之物多以奇珍异宝、珊瑚玛瑙以及异域之奇珍异兽赐下,以示皇上的诚意。”

“此计甚好”康熙不由得拍案叫绝:“朕若是赏下大量金银,三藩难免用于购买兵甲、粮食和征招军士,赏下一堆换不得钱的东西,朝廷的面子有了,三藩也就无话可说了,更何况,这些东西不过是寄放于三藩之处,假以时日,待朕平定了三藩,这些东西当然还得拿回来的。”

索额图这会也说到了兴头上,于是接着说下去:“为了撤藩所需,皇上甚至抽调了西北大军之粮草给养供给三藩,然粮草运至长江北岸之时,北方军情紧急,沙俄入侵我大清领地,是以这批粮草只能先转运北方用于战争。一时间难以接济三藩。不过皇上已经下令,着沿途各州、府、县就地征粮,确保撤藩及三藩大军调动之粮草供给,圣命难为,各地官员只得照办,然而一些贪官污吏借此机会中饱私囊,勾结不法商贩倒卖撤藩之用之粮草,皇上查实之后雷霆震怒,派下钦差一路查访,斩数位不法封疆大吏于刀下以定三藩之心。由于粮草准备不足,皇上只能下令三藩兵马分批裁撤,逐步撤离三藩封地返回故里或抵达辽东退养。”说到这,索额图停了一下,见康熙听得正津津有味,只能继续说下去:“若是此时三藩都能忍下来,并将手中兵马逐步遣散,那么我大清养几位藩王也还是养得起的,只要他们最后能到辽东,皇上自然优抚有加,否则”说到这,整个计划已经轮廓清晰,只需按部就班即可。

康熙点了点头:“朕也不愿意违背太祖皇帝的诺言,若是三藩当真能如此抵达辽东,朕当然会优待于彼等。此时只看三藩是否忠心了。”

其实有一句话康熙和索额图都没有说出来,如果当真三藩的养心功夫到了这个程度,等他们抵达辽东退养之地以后,手里头大概也就剩下点奇珍异宝之类的东西了。如果他们今后能老老实实的当他们的平安王爷,那么大清也不会介意每年发点俸禄爵禄什么,反正也不差那点钱了。如果他们在辽东有什么不安分的,那么即使是将他们满门抄斩,相信也没有谁会说什么了。

第八十章吴应熊回京

秦有福当然不知道康熙的打算,这会他根本就没空管这些了。秦府超市非常成功,原本还持观望态度的几个商家现在后悔得不行,可惜他们再也没有当初第一批加盟的客商那么好的又会条件了。现在秦府超市剩下的柜面是僧多饭少,大把的客商想抢下最后一块肥肉,秦有福可不是什么善男信女,有钱不挣就是王八蛋是他的信条。一看出现了争抢的情况,秦有福差一点没高兴得跳了起来,当场拍板出台了应对的手段——拍卖会剩下的所有柜面和货架全部上拍,价高者得经过一轮紧张的拍卖以后,秦府超市剩下四分之一的柜面和货架居然拍出了之前加盟商一年的管理费,这还只是准入许可,是不包含管理费有的。顿时,超市在零售行业的领头羊地位凸显了出来。秦有福当机立断,马上套用秦府超市的模式让秦大将确山的秦府超市先开起来,然后在京城的南面出资又收购了一块地皮,搞起了连锁店来。当秦有福在京城的第二家大型超市开张以后,不少商家发现,他们的客源被秦有福这两家超市拉走了不少,一些紧贴着两家超市附近的商家更是难过,街面上的人流量是多了起来,可是别人都是进超市购物的,谁愿意还跑小店?

不少商家发现了秦有福搞的这个超市简直就是个吞金兽,当然不甘心被秦有福抢占了制高点,于是一些资本雄厚的商家也开始学着秦有福搞起了超市来。可惜的是,他们哪有秦有福的那么多促销手段?再说了,秦有福的两家大型超市几乎将京城里有名的店铺一网打尽,而且还签订了专卖协议,根据专卖协议,进入秦府超市的商家除了本店或分店以外,只能够在秦府超市设立卖场,不得擅自进去其它超市销售,否者就等着交罚金吧。一来二去,不过两年的时间,秦府超市便遍地开花,长江以北的各州府重镇几乎都有了秦府超市的连锁店,秦有福真正成了商业巨人。秦大和秦二两个这回可神气起来了,一天到晚四处巡视,手里大把的流动资金。秦有福也待他们不薄,除了还扣着他们的卖身契以外,房子帮他们买下了,媳妇也帮他们娶上了,两个下人也一时间成了人上人,手里管着好几个大区经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