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血腥的盛唐 >

第38部分

血腥的盛唐-第38部分

小说: 血腥的盛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了打破对方的联盟,李子通采纳了谋士毛文深的离间计,招募江南勇士化装成沈纶的军队,于深夜攻击杜伏威大营。杜伏威大怒,也出兵反击沈纶,双方的联盟就此破裂,遂各自按兵不动,谁也不愿率先进攻李子通。李子通趁势集结精锐,一举攻陷江都。陈棱逃出一命,投奔了杜伏威。李子通占据江都后,马上又出兵击败了沈纶,杜伏威势单力薄,只好引兵而退。李子通随即在江都登基,自称吴帝,改元明政。数日后,丹阳(今江苏南京市)变民首领乐伯通率部众一万余人归附了李子通。
李子通势力迅速壮大,杜伏威时刻担心被吞并,几经犹豫之后,终于率部归降唐朝。九月十二日,杜伏威被李唐朝廷任命为淮南安抚大使兼和州(历阳郡改)总管。
武德三年十二月,就在李世民与王世充大战于东都时,李子通也渡长江南下,大举进攻沈法兴,占领京口(今江苏镇江市)。沈法兴命仆射蒋元超在庱亭(今江苏常州市西北)阻击李子通,结果战败阵亡。沈法兴遂放弃毗陵,亡奔吴郡(今江苏苏州市)。此后,丹阳、毗陵等郡全部被李子通占据。
其时杜伏威已被唐朝封为东南道行台尚书令、上柱国、吴王,并赐姓李,宠遇甚隆,自然负有平定一方之责。为了遏制李子通的扩张势头,杜伏威命行台左仆射辅公祏、大将阚棱、王雄诞率数千精锐渡过长江,攻克了丹阳,并在溧(lì)水(今江苏溧水县)与李子通展开会战。唐军起先取得了优势,在追击时却遭到李子通反扑,结果失利。当天夜里,勇将王雄诞率数百名亲兵袭击吴军大营,大破李子通,俘虏数千人;李子通狼狈逃回江都。
不久,李子通粮草告罄,只好放弃江都,退守京口。于是和州以西全部被杜伏威占据。杜伏威将总部迁至丹阳,步步进逼李子通。李子通再次放弃京口,转而攻击退守吴郡的沈法兴,并将其彻底击溃。沈法兴仅带着数百人逃亡,最后身陷绝境,投江而死。
消灭沈法兴后,吴帝李子通声势复振,于是迁都余杭(今浙江杭州市),将沈法兴原有地盘全部吞并,其势力范围北至太湖、南到仙霞岭、东至会稽(今浙江绍兴市)、西到宣城(今安徽宣州市),成为与梁帝萧铣、楚帝林士弘鼎足而立的南方三大割据政权之一。
武德四年十一月初,亦即李孝恭和李靖扫平萧梁的半个月后,杜伏威派遣麾下猛将王雄诞率部进攻余杭,李子通亲率精锐驻防独松岭(今浙江安吉县南)。王雄诞命部下在独松岭上遍插唐军军旗,并在夜晚燃起大量火把绑在树上;于是不管白天黑夜,只要李子通从营寨中向外望,似乎漫山遍野都是唐军。李子通大为恐惧,遂焚烧大营,退守余杭。王雄诞挥师追击,在余杭城下大败李子通。
十一月七日,走投无路的李子通不得不向唐军投降。随后,王雄诞又接连逼降当地的变民首领汪华、闻人遂安等人,于是彻底平定江表。王雄诞因功被李唐朝廷擢为歙(shè)州(今安徽歙县)总管,封宜春郡公。
至此,帝国的南方只剩下据守余干(今江西余干县)及附近几个州县(约今江西省大部)的楚帝林士弘了。
在所向披靡的唐军面前,这最后一个割据政权还能苟活多久?
答案可想而知。
武德五年(公元622年)十月,林士弘命其弟林药师进攻循州(今广东惠州市),结果战败身亡。随后林士弘的大将王戎又以南昌州(今江西永修县)降唐。林士弘在四面唐军的强大压力下放弃余干,带着残部逃到安成(今江西安福县)的一个山洞里,最后又被唐军击败。林士弘忧惧而亡,其部众作鸟兽散。
至此,林士弘的割据政权前后历六年而亡,帝国南部的半壁江山宣告平定。
【掌握时代的话语权】
自从武德四年五月平定窦建德与王世充后,李世民就成了大唐王朝独一无二的中流砥柱。
光是如何对他进行封赏,天子李渊就大伤了一番脑筋。
朝廷现有的职位显然都与李世民的盖世功劳不相匹配。为此李渊绞尽脑汁地想了两个多月,终于在武德四年十月挖空心思地创造出了一个前无古人的官衔——天策上将,将它隆重授予了李世民。
这个官衔位在所有王公之上,极尽尊宠。此外李世民还兼任司徒、陕东道行台尚书令,并且增加食邑二万户,与前共计三万户;同时李渊还特许他开设天策府,给予他任命各级官属之权。
至此,李世民可谓威震朝野、势倾天下,成为大唐帝国除了天子李渊和太子李建成之外的第三号人物。
然而,李世民绝不满足于当这个“二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第三号人物。
因为他的心中装着一个东西——天下。
他现在所取得的一切都是通往这个终极目标的一道桥梁。
如何取得天下?
吸纳人才。
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竞争归根结底都是人才的竞争。
李世民深谙此道。
通过几年来的南征北战,天下的英雄豪杰已悉数入其彀中,包括享有时誉的众多文人学士也陆续归附了李世民。此刻的秦王麾下可谓精英荟萃、人才济济。李世民知道,如今虽然海内大抵平定,金戈铁马的征战生涯也已告一段落,但是等待他的将是另一种更为残酷的战争。
那就是,秦王集团与东宫集团之间的政治博弈。
为了迎接这场博弈,李世民决定把这些文人学士凝聚到自己身边,将他们打造成一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智囊团。
武德四年冬天,李世民在宫城西侧开辟了一个文学馆,遴选了十八位满腹经纶的学者作为自己的高级幕僚,号称“十八学士”。其中的首席成员就是贞观初年与房玄龄共掌朝政的一代名相、贞观之治的主要缔造者之一——杜如晦。
杜如晦是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市长安区)人,世代官宦,曾祖父杜皎为北周开府仪同大将军、遂州刺史,祖父杜果官至隋工部尚书、封义兴公,父亲杜吒任隋昌州长史。杜如晦从小聪明颖悟,好谈文史;大业年间,隋吏部侍郎高孝基对他深为赏识,称其“有应变之才,当为栋梁之用”(《旧唐书·杜如晦传》)。随即任其为滏(fǔ)阳(今河北磁县)县尉。几年后,天下渐乱,杜如晦知道自己在隋朝官场上已经不能有所作为,遂弃官归家。李渊父子攻克长安后,杜如晦投秦王麾下,任兵曹参军,不久后被朝廷擢升为陕州(今河南三门峡市)长史。
作为秦王李世民的心腹谋臣,杜如晦表面上是被朝廷擢升外调,事实上是李渊有意剪除秦王日渐丰满的羽翼。因为当时秦王府上的很多官属被外放,不止是杜如晦一个,李世民为此深为忧虑。就在杜如晦即将赴任时,房玄龄及时地对李世民说:“府僚去者虽多,盖不足惜。但是杜如晦此人聪明识达,乃王佐之才!大王若只愿当一个藩王,诚然无所用之;若必欲经营四方,非此人不可。”李世民深以为然,随即上奏李渊,终于把杜如晦留了下来。
杜如晦从此跟随李世民东征西讨,一直参与各种机要及军国事务,史称其“剖断如流,深为时辈所服”。就这样,杜如晦与房玄龄一同成为李世民最为得力的左膀右臂。他们同心协力、配合默契,成为中国历史上极负盛名的一对政治搭档。《旧唐书》称:“房知杜之能断大事,杜知房之善建嘉谋。”
后人将其总结为四个字——房谋杜断!
秦王府十八学士除了杜如晦外,其余人物也都是一时之选,他们是:房玄龄、虞世南、褚亮、姚思廉、李玄道、蔡允恭、薛元敬、颜相时、苏勖、于志宁、苏世长、薛收、李守素、陆德明、孔颖达、盖文达、许敬宗,皆以本官兼文学馆学士。
李世民把他们分为三班,轮流到文学馆值宿,供给他们佳肴美膳,礼遇十分优厚。李世民每当处理完当天政务,便立刻来到文学馆,和学士们纵论古今、讨论文史典籍,时常畅谈至深夜才上床就寝。李世民又让着名画家阎立本为十八学士画像,让褚亮题写像赞,极尽尊崇之能事。一时间,秦王府的此番盛举在朝野上下传为美谈,文学馆更是成为满朝士大夫和天下士人衷心向往的学术圣地。欣羡之余,人们都把有幸入选文学馆的学士称为“登瀛洲”。
李世民后来之所以能成功夺嫡,并且最终君临天下,应该说与这个智囊团的出谋划策息息相关。虽然这十八学士并不全是政治家,其中有些人应该算是比较纯粹的学者,但是知识精英恰恰能引导一个时代的思想潮流和社会舆论,尤其是在古代那种意识形态一元化的社会中更是如此。所以,李世民的文学馆事实上就是那个时代“先进文化”的代表,也是那个时代政治宣传的制高点、舆论导向的策源地。换句话说,掌握了文学馆和精英知识分子,也就等于掌握了那个时代的话语权。
试问,一个既能在军事上征服天下,又能在思想上领袖群伦的人,不当皇帝可能吗?
金銮殿上那张金光闪闪的御座,终究要向李世民敞开怀抱。
尽管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甚至包括天子李渊都要迫不及待地站出来说——我反对,但是他们最终只能听见历史老儿从鼻孔里重重地哼一声——
反对无效!
是的,反对无效。
因为李世民是无人可以取代的。
他注定要创造一个光芒万丈的时代,也注定要书写一段彪炳千秋的历史。
尽管此刻的天下烽烟未熄,这个新生的大唐帝国还要经受许多战火的洗礼;尽管在未来的道路上,年轻的李世民还要迎接一连串惊心动魄的危险和考验。可是,一个无比瑰丽的帝王梦想早已埋藏在他的心中,一个独步古今的辉煌时代,也已经像喷薄欲出的旭日一样——在远方的地平线上勃勃涌动。
这片饱经战乱、历尽沧桑的土地,终将被新时代的曙光照亮。
即将来临的这个时代,有着黄金般的色泽,也有着比黄金更璀璨的名字。
它的名字叫做——贞观。
《血腥的盛唐II》
第二卷 三权分立下的贞观之治
第一章 李唐王朝统一海内
【李世民:李渊的尴尬王牌】
武德五年(公元622年)正月初,在河北打造了一个不败神话的刘黑闼终于顺理成章地迈上了他的人生巅峰。
他自称汉东王,定都洺州,改元天造,以范愿为左仆射、董康买为兵部尚书、高雅贤为右领军;同时让旧夏朝的文武百官全部在他的新朝廷中官复原职。
对李唐王朝而言,这个继窦建德之后崛起的河北政权显然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势。因为刘黑闼在司法、行政等一系列政治举措上全部效法窦建德,而在军事上则比窦建德更为强悍,“攻战勇决过之”(《资治通鉴》卷一九○)。
刘黑闼之所以能一帆风顺地走到这一步,实际上应该感谢一个人。
李渊。
因为李渊客观上给了他时间——发展壮大的宝贵时间。
在刘黑闼纵横河北的半年间,其实李渊随时可以把李世民这张王牌打出去,可他就是迟迟没有打。因为李渊觉得,李世民的尾巴已经翘得太高了,不能再让他以朝廷栋梁自居了!之所以挖空心思地封给他一个所谓的天策上将,就是希望把他的虚荣心一步到位地封死,让他的权力欲望和政治野心从此冷却,夹起尾巴做人,老老实实当他李渊的好儿子、李建成的好弟弟、李唐朝廷的好臣子!
所以,不到万不得已,李渊不会让李世民再以舍我其谁、力挽狂澜的姿态去平定刘黑闼,去建立更大的功勋。因此,李渊自然就把平定刘黑闼的希望寄托在了李神通、罗艺和李世积他们身上,然而,结果却让李渊大失所望。
这些人居然没有一个是刘黑闼的对手!
到了武德四年十二月末,眼看刘黑闼和徐圆朗重新点燃的战火在大河两岸已成燎原之势,李渊才不得不再度起用李世民这张一度被冷藏的王牌,把他从谈玄论道、吟诗作赋的文学馆中请出来,任他为主帅,任李元吉为副帅,让李世民再度出征。
武德五年正月初八,李世民率领东征大军浩浩荡荡地进抵获嘉(今河南获嘉县)。刘黑闼采取避敌锋芒的战略,撤出相州(今河南安阳市)守军,全力据守洺州(今河北永年县)。正月十四,李世民收复相州,挺进肥乡(今河北肥乡县),在洺水(流经洺州城南)南岸扎营,威逼洺州。
与此同时,幽州罗艺也率数万兵马南下,意图对刘黑闼形成南北夹击之势。刘黑闼接获战报,决定先行北上击败罗艺,回头再与李世民决战。他留给了范愿一万人,命他保卫洺州,然后亲率大军北上,迅速进抵沙河(今河北沙河市北)。
为了迫使刘黑闼回军,李世民决定对洺州施加压力。他派遣部将程名振带小队人马和六十面战鼓渡过洺水,在距洺州城西二里的河堤上猛烈擂击,对范愿发动心理战。一时间,整座洺州城都在震天的鼓声中摇撼,范愿吓破了胆,以为唐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