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代宫廷电子书 > 盛世为后by就爱嗑瓜子 >

第4部分

盛世为后by就爱嗑瓜子-第4部分

小说: 盛世为后by就爱嗑瓜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完摘下腰间的配饰就往赫舍里手里塞,赫舍里退后一步,双手乱咬:“不姑妈,这不行。”赫舍里氏眼睛一瞪:“姑妈叫你收下,你就收下,不然姑妈不高兴了!”夫人连忙出来打圆场:“哎,好了,既然是姑妈送的,你就收了。”
赫舍里这才将玉佩接到手里:“谢谢姑妈,等以后妹妹长大了,我也送她礼物。”两位夫人闻言大笑:“好啊,等以后妹妹长大了,你一定要挑好的送她,不然姑妈可是不依的。”赫舍里心想,怎么不是好东西,未来,康熙那个小屁孩,还要封你女儿做贵妃呢!
送走了客人,赫舍里跟母亲说了几句,就回书房去了,姑妈送的玉她留给了母亲,只说自己小孩子家家的,带不得这么贵重的东西,要是磕碰了,反而不好。
回到书房,重新翻开书本,她却无心看书了,刚才见到了佟国维的妻子,以及未来胤禛的养母佟佳氏皇贵妃。她的心情忽然沉重起来。掰着手指盘算一下,康熙初年的后,宫。除了自己这个外臣女,还有孝昭仁皇后纽钴禄氏,她是鳌拜的义女,遏必隆的女儿,也是政治杠杆,可自己一样。
其他能入眼的,就是现在襁褓里的佟佳氏了,康熙的表妹,现在看起来还是自己的表妹。她的妈妈是自己的姑姑,大家都是亲戚。偏偏还嫁给了同一个男人。这放在现代真是无法想象的事情。联想到孝康章皇后死了以后,佟家不多久就会崛起,佟国纲,佟国维,加上自己的二叔索额图,还有康熙的伴读曹寅,这些人很快就要浮出水面。
这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既然自己来了,没选择地卷了进去,那么首先要保证不死,然后才有其他的后续报道,只不过皇帝登基时才八岁,大方向在孝庄皇后手里,自己的角色,不过就是个幼稚园老师,把小玄烨哄好了。别让他乱说乱动,也别养成像他爹那样的坏脾气,安安稳稳的。
想到这里,她又傻笑了,怎么好像是康熙养成计划呢?苦笑着摇头,别做梦了,到现在人家方的园的都没见着,说不定也是个早慧的可怕人物,自己还是按部就班,该怎么就怎么。抓紧最后的两年时间。
正翻书呢,那边丫鬟来请,说是爷爷叫她到东书房说话。赫舍里愣了半秒,合上书本跟着丫鬟到东书房:“爷爷您找我?”索尼见到孙女,一脸慈祥:“哎,你来啦,坐。爷爷叫你来,是想给你一样东西。”
赫舍里不明就里,今天是什么好日子,都赶着给她送礼?不过对象是索尼,她连忙起身:“爷爷要送孙女儿礼物么?不知道是什么东西?”索尼摆摆手示意她坐下,从书架上抽了一本书:“这个给你!”赫舍里接过一看,一滴汗滑落《三国演义》,还是个手抄本。
“爷爷,这书二叔的书房里有啊!”赫舍里不解,为什么索尼要送她《三国演义》。索尼点点头:“我知道书房里有,你看过么?”赫舍里摇摇头:“还没有,最近一直琢磨《新列国志》呢!但是三国的故事,孙女儿却是知道一些的。”
“哦?你都知道什么?”索尼笑眯眯地看着她。“孙女儿知道桃园三结义,还有三顾茅庐……”“知道得真不少,那你觉得,三国里最喜欢谁?”索尼问。“一个都不喜欢,书是人写的,多少都带一些写书人自己的意见,就算是《三国志》也难免偏颇。再说,三国都是打打杀杀的,不是为了认字,孙女儿才不读它!”
索尼这下是真的吃惊了:“你是因为它不是正史所以才不喜欢?你可知什么是正史?”“像是《左传》《春秋》《战国策》《史记》《汉书》这样的都是正史,《三国演义》不过是前人闲来无事的杜撰罢了。据孙女儿所知,还没入关的时候,太宗皇帝就曾向汉人求取这本书,并且奉为国书,想必爷爷也觉得这里面的故事是值得研究的吧?”
“你觉得不值得研究?”索尼瞪着眼看着眼前侃侃而谈的孙女,这女娃怎么知道这么多事儿的?难道是他爹和二叔没事在她耳边闲话的?不会啊,他们怎么会跟她说这些?
“孙女儿只是觉得,《三国演义》的个人倾向太明显,不利于读者了解事情的真相。”“真相,这个世界上,哪儿有那么多的真相,小孩子家家,莫要太较真才好。”索尼叹了一声:“罢了,你一个姑娘家,让你读三国,确实有点艰深了。你若不喜欢,不读也罢。”
“爷爷送的,孙女儿当然会悉心研读,对了,爷爷,刚才在额娘房里见着姑母,说了好些奇怪的话。”赫舍里试探着说。
索尼目光一闪:“好了,小孩子切忌学舌,这样不好!出去吧!”赫舍里闻言立刻见好就收:“孙女儿知错,孙女儿告退。”
索尼看着小小的孩子非常淡定地抱着《三国演义》走人,嘴里辨着刚才孙女的话,个人倾向来明显会掩盖事情的真相。是啊,这句话一点都没错的,六岁的孩子就有如此见地,这个孙女,长大了可了不得,可惜,她只是个女娃娃。
不能了解事情的真相和全貌,就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现在宫里的那位小主子,可不就是被片面之词迷了心窍,一意孤行么?这个时候,只希望有人能站出来,稳住他的情绪才好。还好,宫里还有一位皇太后,还是她靠谱一点儿啊!只是不知道,我这把老骨头,还有多少斤可以拿来折腾……


第六章 坐不住了

 赫舍里看不到朝堂上的乱象,也不知道究竟所谓的南边儿打起来了是多么严重的事情,郑成功挥师北上,眼看就要攻破南京度过长江了,你叫顺治怎么不急,当然,急了以后,他的第一个想法就是回盛京。皇帝动了这个心思,京城里跟着皇帝一起入关的这些个达官显贵当然也坐不住了,所以才有佟国维上门讨主意。
然而,索尼是什么人物,一看就知道只有小皇帝一人沉不住气,因此他一早让两个儿子避走盛京,京里这么多老牌贵族,那都是一路陪着皇太极多为滚从关外打到关内的,哪儿愿意说退走就退走,这可是老祖宗们抛头颅洒热血打下的江山,这才短短十六年就拱手还给人家了?哪儿有这样的道理。
可是眼下叛军来势凶猛,咱们做臣子的,能做什么补救呢?索尼在书房里纠结。赫舍里是完全不知道的。她把爷爷送的《三国演义》放在一边,继续翻看《新列国志》。因为这是明末的初稿,保留了最原始的模样,因此赫舍里看得津津有味。
日子内松外紧,没多久,南边儿郑成功攻占南京,消息传到金銮殿上,顺治气得直接拿天子佩剑砍了桌子,群臣一片哗然。索尼更是把头低得快埋到胸口去了。听着顺治心急火燎地问户部催钱粮,问兵部八旗兵在京的部署。搞了半天,天子要御驾亲征了。这一下,群臣全部站出来劝阻,说去不得啊,一定去不得啊!然后是各种理由,各种磕头。
索尼站在人堆里,只觉得乏味。跟着这样脱线的主子,一会儿这样一会儿那样的,真是太累了。再下去,他都想递辞呈退休了。早朝过后,索尼甩甩袖子想走人,却被一群文武官员围着,各种问询,各种殷情。老爷子不胜其烦,所有请托一概拒绝,正想着回转家宅关门闭户,却不知内廷来了旨意,说是皇上召见。
索尼擦擦额上的汗水,到了乾清宫。顺治自然是没什么好脸色给他,劈头就问他为什么不站出来支持他亲征。索尼又不能说我本来就不支持,话到嘴边转了个弯,说这事儿不需要亲征就能解决。
顺治压根儿就不相信,索尼就跟他说,现在御驾亲征,劳师动众,加上那边气势正旺,现在并不是最好的时机。而且,现在安亲王在东北和少数民族部落打仗,也在用兵,朝廷负担不起南北两边的兵事,这也是事实,所以,一定要想一个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办法,把战事就在长江以南解决掉。
好不容易把小主子哄住了,老爷子保证十天之内,汇同诸位大臣,一定给皇帝一个满意的答复,这才被放回家。顺治也无心和爱妃相处了,直接去了慈宁宫。皇太后见到儿子,真是又爱又恨,自己怎么生了这么一个性格怪癖只能顺毛一点儿受不得气的儿子。一点都没有人君该有的沉稳气度。
但是,再怎么说总是自己儿子,看他这两天愁眉不展精神恍惚,做妈的也心疼,所以见儿子来请安,她还是摆出一副笑脸:“今儿怎么来的这样早,这是刚散朝吧?”太后一边喝茶,一边看着儿子。顺治强作笑脸:“儿子给皇额娘请安来了。”
老太太一见儿子的丧尸脸,心里不喜,却只能放软语调:“如今,朝臣们怎么说?”顺治几乎是几乎是哭丧着脸:“儿子要北上,他们不允,儿子要亲征,他们还是不允,理由都比儿子多,眼看人家就要打过江了,这也不行那也不行,难道要儿子学那崇祯么?”
“闭嘴!”太后怒了:“你说的这是什么丧气话,什么崇祯?你是我大清入关的第一代君主,你怎么能说出这种话!实在是有辱我列祖列宗的颜面!”福临惨笑:“皇额娘,颜面是什么东西?现在我大清南北战事并起,朝臣们前日还说脱不了多久,今儿又不准儿子亲征?难道坐困愁城就能解决问题吗?如果能,儿子愿青灯古佛,天天诵经!”
“你!你这个……”太后被气到了:“你怎么不想想,你去是打仗,换别人去一样是打仗,现在北边的战事悬而未决,我大清有三分之二的兵力都在北边儿,不是皇额娘小看你,你一个人,能当千军万马使唤?再说了,来的是南边儿的水匪,人家仗着前明的人气兴风作乱,咱们要是大兵压境地镇压,以后有的是麻烦,平时让你多用点儿心,南边儿人容易有情绪,凡有新政,要斟酌再斟酌。你都听哪儿去了?现在出了事,还没弄清楚来龙去脉就今天想这样,明天想那样!稍遇阻挠就一副天塌下来的样子,你说你……你真是……”
太后看着儿子灰败的脸色,终是不忍心往下说,叹了一口气:“罢了,你也累了,先回吧!”送走儿子,老太太转身看着炉子上正在煮的开水:“格格,你看咱们这位皇帝,他改得好吗?”一直在边上侍奉的苏麻喇姑闻言,轻轻地说了一句:“皇上只是太年轻了,过几年就会好的。”
“过几年?这些年都过下来了,自打那人死后,他就一直手舞足蹈到现在,我什么都依了他,以为这样他就能心平气和的,却没想到这样只是让他的脾气更坏而已!”“太后也别太过自责,皇上只是年轻气盛,不碍事的。”苏麻喇姑依然是那么轻声细语。
不多时,太后召见了顺治的随侍太监,也是当天的值殿太监吴良辅:“盛京那边,可有消息?”
“回太后的话,盛京的老王爷们都已经在路上了,想来也就这几日功夫就要到的。”
“嗯,对了,今儿个朝上,都是反对亲征的吗?就没有别的?”
“回太后的话,鳌少傅是主张亲征的,还说愿意做马前卒呢!还有殿上的几位值殿将军,他们也主张亲征……”
“还有呢?”
“回太后的话,索大人在殿上一言不发,可下朝之后就被皇上招去了乾清宫,说的什么,奴才就不知道了。”
“哦?你说他,单独召见了索尼?然后呢?还有什么?”
“索大人走后,皇上就摆驾慈宁宫了。”
“你是说,他下朝之后召见了索尼,然后就直接上我这儿来了?”
“回太后的话,是这样没错。”
太后闻言,挥退吴良辅:“格格,你说这索大人一把年纪了,当是个稳妥的,怎么两三句话,就撺掇的皇上灰心丧志了?皇上连承乾宫都不去了,这可是董鄂妃进宫后的头一回啊!什么时候他记得我这个额娘比他媳妇儿重要了?“
苏麻喇姑一边斟茶一边说:“太后,奴婢知道,皇上是孝顺您的。”
“他是孝顺,可那是小时候,娘俩儿难得见一回面,还得让你在外面儿守着,偷偷摸摸的。所以呢,就觉得他特别孝顺。可现在孩子大了,有了心头好,哪儿还会惦记着我这做母亲的?所以啊,今儿这风,吹得邪行!
这索尼,别人不知道,我可知道,你要问他拿主意,半个没有,你要让他说漂亮话儿那是一等一的好听。他的主意啊,全在心里,嘴上从来没有半句牢靠话。咱们的皇上要指着他过日子,那就得像今天这样,七上八下的!”
苏麻喇姑在边上听着,也不插嘴,只把泡好的茶递给太后。“格格,这事儿,还得你给我走一趟,传个懿旨,哦不,递个信儿,就说我呀,请他来饮茶,也别今天了,三天后散朝。我请他喝茶!你呀,这就出宫去递信儿!”
索尼还不知道,就因为自己的几句万金油的话,直接把太后的肝火吊起来了,他下朝之后,直接回家,原想着给自己的两个儿子去信,让他们即刻回京。这朝局,眼看着就要不稳当了,一定要乘着太后想留下的时候,让八旗旗主进京稳一下子,千万别给主战派以可乘之机。现在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