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代宫廷电子书 > 盛世为后by就爱嗑瓜子 >

第38部分

盛世为后by就爱嗑瓜子-第38部分

小说: 盛世为后by就爱嗑瓜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太皇太后当着他的面,笑眯眯地夸他越来越有孝心了,不但知道心疼祖母,还知道心疼祖母的花了。私底下却在琢磨赫舍里,是不是上回有什么地方没看清楚?明明在自己跟前是个敬小慎微的性子。按理说,玄烨应该是讨厌这种性子的,怎么她就能让宝贝孙子一下子变了这么多?
除了赫舍里,另外一个人也引起了她的注意,这个人就是汤若望,卸了朝廷差事的他,全身心地扑到了他的传教事业上。经过顺治出家事件的教训,他放弃了收玄烨做教子的想法。本来,玄烨一口一个汤玛法叫得他非常舒服,他也真心把他当自己孙辈那么喜爱。但是,他是一名传教士,脑子里能有的念头都和传教有关。
他当然有想过把玄烨收作教子、因为玄烨出身不高,也不受顺治的重视,这样的份量不轻不重的皇室成员入教的可能性大。他是这么打算的,可是事情却是一百八十度大翻盘,首辅大臣索尼亲自登门要求他协助说服顺治立玄烨为皇太子,继承大统。
后来,太皇太后又找他,含蓄却坚定地表达了这个立场,汤若望在中国经历了明末和清初政局最动荡的几年,到了这个时候,自然也就打消了原先的念头,并且辞官修养,放弃了再为皇室服务的念头,转而把这个任务交给了徒弟南怀仁。
这位外国老人的想法执着而简单,他希望自己剩下来的时间能够全部用在发展京城,乃至全国的天主教,让尽量多的人,信奉天主。因此,离职以后的汤若望搬出了职工宿舍,搬到了教堂里住。所以,玄烨没能找到他。
对这种情况,太皇太后本是默许的,毕竟她也怕汤若望像鳌拜那样,借从龙保驾之功,向朝廷向朝廷狮子大开口,对方主动退避她也乐得放行。对于孙子要出宫探访,她也放行了。
可是,孙子回来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她隐隐约约从苏麻喇姑那儿得到一些天主教大肆扩张,教民和教徒以几何数倍增长的传闻,这让开始忧心起来。
大清的国教是满人信奉的萨满教,虽然在内地几乎五信徒,但是国家政策是这么定的。其次是佛教,佛教又有分档,密宗排在禅宗的前面,再次是道教,至于那些少数民族宗教不知道要排到排到哪个角落里。
现在,外来一个天主教,大肆扩张,而且还是在皇城根下,掠夺信徒,掠夺资源,敏锐的太皇太后自然产生了危机意识。玄烨第二次出宫之后,没有机会再出去。他再提出要去拜访汤玛法。都被太皇太后挡回去了,甚至她宁愿以内务府的名义给汤若望送去慰问视频和药物,都不让孙子再去见他。
玄烨很无奈,虽然他出宫,实际上也没到外面逛过,两次都是在索家逗留。但是,宫外截然不同的自由气息时时诱惑着他,虽然他和师傅的关系改善许多,但是,在这座紫禁城里,他的权威依然这么渺小。
他为什么羡慕赫舍里,一直惦记着要素索家?就是因为从她的身上,他总能看到看到自己渴望而不得的东西,上位者的绝对权威,奴才们从行为到心理完全臣服。他做不到。
两次于赫舍里近距离相处,玄烨能感受到她身上传递的气场,让他自然地想去亲近她,她说的话,在他听来即便和他的意见相左,他也兴不起生气的念头,这个女孩表满上对谁都和颜悦色,对自己低声下气。他却从这种表象下,看到了另外四个字:“毋庸置疑”
这种气质,太皇太后身上也有,但她通常都会板着脸训斥玄烨,或者用失望的眼神看着他,让他意识到自己是错的。只要祖母眼神一暗,他就算再有道理,也要跪下认错。
和设计却完全不同,在她的眼里,玄烨是皇帝,皇帝无论说什么,首先是正确的,只不过他的思路有局限性,她帮他考虑得更周详罢了。玄烨这么想着,越发觉得赫舍里是个可以交往的“好朋友”
不管他说什么,她都会赞同,都会帮他一起参详出更稳妥的办法,她甚至会帮他擦眼泪,伺候他吃饭喝汤,烫了冷了都细心惦记着。祖母虽然关心他,但是祖孙代沟,加上皇帝和太皇太后的大帽子扣着,有些细节的缺失,更让他觉得宫外的赫舍里是值得期待的。
然而,这种期待在后来的很长时间内,都没有得到实现,他出不去,她进不来。他又不敢违抗祖母的命令,又说不动索额图和佟国维。没法子,他只能拼命读书,在太皇太后面前表现得很乖乖越来越乖。
出不了宫,让玄烨遗憾,生母的病情更让他恐慌不已,母亲越来越孱弱,每次他去请安,都能闻到室内浓重的药味,母亲的脸苍白如雪,躺在床上有气无力地说话,来来回回都是要他好好孝顺太皇太后,尊敬嫡母任宪皇太后,好好读书学本事,将来做一位贤明的君主。
 

第六十章 母子

 玄烨从小缺少父爱,佟氏对于这个生活唯一的希望自然是视若性命,关怀备至。加上时值清初,皇子公主们虽然各自配了乳母,但是并没有像后世那样和生母隔了,换养什么的都是后来康熙发现新生儿死亡率太高,而想出来的办法。
佟氏生下玄烨之后,整颗心的放在了他的身上,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丢了。奈何随着玄烨长大,佟氏的身体却以为过早开发而显露了衰弱的迹象,十四岁,正式生长发育的初期阶段,她却已经做了母亲。身体上承受的伤害可以想见,后期又因为担心儿子前途日日焦虑不能好好保养,到现在这个时候,她的生命已经进入了倒计时。
还好玄烨现在有的是时间,不用上朝,不能出门,除了上学,其他时间都用在了请安上。仁宪太后住在偏远的宁寿宫里,玄烨并不是每天去请安,而他也并不喜欢去那里请安。仁宪太后以前做皇后的时候,就是角落里积灰的皇后,收养了端敏之后,更是隐形到无形,平日里深居简出,出入坤宁宫最多的,反而是端敏公主。
后来顺治死了,太皇太后做主给她搬了家,还搬在了荒废已久的宁寿宫。她就更加明白自己的定位了。她的定位是什么?两个字“多余”沾了正宫的名份,她是小皇帝的嫡母,但小皇帝的婆婆和生母一起带大的,和他一点关系都没有,先皇在时玄烨甚至都没有到坤宁宫请安过。反倒要她这个嫡母到慈宁宫请安的时候顺便探望他。
她和玄烨,名义上是母子,实际却根本没有亲情。加上对面生母还健在,养大他的祖母也还健在,她根本就不能指望小皇帝的亲情,更不能对小皇帝表示亲近。不然那边就会以为自己有企图。所以,仁宪太后的路人生活依然在继续。
仁宪太后扮路人,可她的养女端敏却是个出挑的。仗着自己双重“嫡出”的身份实打实地摆着公主的谱儿,到太皇太后那里请安的时候,偶尔遇见玄烨,正眼都不带看的,公式化的请安之便扬长而去。
自尊心受挫的玄烨更加不愿意搭理他。所以看到赫舍里穿旗装一本正经的模样,直接就想到了嫡母身边一直标榜自己血统纯正连皇帝都比不上她的刁蛮公主,谁让玄烨是满蒙汉三族混血呢!
太皇太后对自己的侄孙女十分怜惜,却又怕她抢了自己的孙子,因此给了她母后皇太后的位置,加倍的日常生活规格,却把她扔在了宁寿宫里。
这天,玄烨又来到母亲的病榻前,隔着幔帐给母亲行礼:儿子给皇额娘请安,皇额娘今日可好些?”
佟氏柔弱的声音从幔帐里透出来:“皇帝来了?来人,把幔帐拢了,哀家许久没见着亲儿了。”只这一句话,把玄烨的心说得酸楚起来:“都是儿子不好,忽略了额娘,请额娘恕罪。”宫人进来,给皇帝请安后把太后床前的幔帐打起,把太后扶着坐起,垫好枕头被褥,再退出去。
不等佟氏说话,玄烨立刻过去,坐到床沿上,拉住她的手:“额娘……”佟氏听着儿子略带撒娇意味的呼唤,恨不能搂着他好好疼爱,伸手想要去摸他的头发,手却抬不到那么高,只好微笑着说了一句:“不知不觉的,我儿又长高了。”
玄烨慌忙把头凑过去,脸贴上母亲的手心:“儿子很快就要过八岁生辰了,儿子长大了。”“是啊,我儿长大了,告诉额娘,今儿读了什么书?”“今儿读了《孟子》师傅们夸儿子聪慧呢!”玄烨笑眯眯的。
佟氏也笑了:“我儿是皇帝,自然是天下第一聪明的,额娘且问你,听说你连着两趟出宫,都去了索家?”“嗯,是啊。舅舅陪着一道去的。”玄烨在佟氏面前从来不藏着掖着:“额娘,索家有个赫舍里,就是儿子登基大典那天,额娘也见过的,穿小姑姑的衣服的。她比儿子聪明,比儿子能干,多亏了她的主意才让师傅们对儿子宽容了许多.”
佟氏听儿子提起赫舍里,禁不住一阵晃神,难道当初太皇太后让赫舍里氏和纽钴禄氏两位外官的女儿入宫朝贺,真的是为了人才储备?
佟氏虽不懂政治,但也知道眼下朝局是辅政大臣比皇帝大的局面,太皇太后此举,大约是给玄烨相亲的吧?她不禁想起了顺治在立现在的仁宪太后为正宫之前,曾经斩钉截铁地对当时的太后现在的太皇太后说:“这将是额大清最后一个博尔济吉特氏的皇后!”
高兴么?一点也不,他只是对静妃厌恶而已,有没有博尔济吉特氏的皇后,对她来说都是一样的,她只是因为佟家世代皇亲的关系才被纳入宫中的。以前庆幸自己不姓博尔济吉特,丈夫不喜欢她也不至于讨厌她,自己还有一个儿子,还可以安安静静地守在景仁宫里。
可是现在,她不得不考虑这句话的可信度,太皇太后会退让吗?蒙古亲贵们会退让吗?想到丈夫废后的前车之鉴,她不能不对儿子再三叮嘱:“皇儿啊,额娘眼看着身子骨一天不如一天了,照顾不了你了。你要记得,一定要听太皇太后的话,无论她要你做什么,你都要不折不扣地照做,绝不能忤逆她,知道么?”
“儿子明白的,额娘你会好起来的,儿子不但要孝顺皇玛嬷,还要孝顺额娘呢!”玄烨如是说。佟氏欣慰地捏了捏他的脸:“告诉额娘,那位索家的二小姐,对你好吗?额娘可是听说,她是敢跟康亲王妃翻脸的厉害姑娘呢!”
“嗯,她很厉害的,索家上下全都听她的,就连索额图也不例外呢!不过,她对我很好。”“是吗?不愧是额娘的儿子。”看着儿子的笑脸,佟氏叹气:不愧是爱新觉罗家的种,八岁就会跟母亲介绍小女友了。
不过,这位索家的二小姐,倒不是不可以接触的。毕竟太皇太后都迫不及待地要去接触她,自己儿子跟她走得近些,不算违规吧?
 

第六十一章 又中枪了

 其实佟氏想多了,八岁的孩子哪里懂得男女朋友,玄烨只不过觉得赫舍里值得信赖和依赖罢了。赫舍里的实际年龄上比他大三个月,心理年龄却足够做他的母后大人了。但是,佟氏的默许并没有促成玄烨的第三次出宫,顺治十八年眼看着就要进入尾声了。
十一月的某天,被孙子磨得没了办法的太皇太后把汤若望招进了慈宁宫,就在茶室里让玄烨见了他,脱去了官服的汤若望一身黑色的牧师袍,胸前挂着硕大的木制十字架,稀疏的灰色头发耷拉着,勉强用水沾湿,吸附在头皮上,玄烨仅仅几个月没见到汤玛法而已,再见到时,竟觉得对方老得不能看了。
汤若望却一点都没有介意自己的老态,太皇太后和皇上免了他的跪,他就安心坐在垫了软垫的凳子上,等着见皇帝,因为皇帝迟迟不出现,汤若望眼角的余光开始打量整间茶室,刚才进来的时候,他是低着头看着地砖数着步子进来的,现在趁着大人物不在,偷眼看着屋内陈设。却让他看到了一样心跳加速的东西。
他见到了那盆长在仙人球上的蟹爪兰,因为苏麻喇姑和玄烨的双重照顾,加上茶室内气温适宜。这盆蟹爪兰这个时候又开出了红白的花。汤若望那个激动啊!目不转眼地看着那盆花,要不是顾忌着仙人球的尖刺,老头儿恨不得伸手把它抱在怀里细看。
守在门外的宫人们此刻提心吊胆,也目不转睛地盯着室内的汤若望看。她们知道这盆花是小主子的心爱之物,小主子每天都要来看一眼,摆弄一下,这老头要是一个激动把花弄坏了,小主子降罪下来,她们可吃罪不起。
汤若望为什么会看到蟹爪兰那么激动?因为蟹爪兰原产于西方,因为花期和圣诞节相吻合,颜色又红得喜庆白的晶莹,因此在西方被称为圣诞花。而且,蟹爪兰既难种又难活,一不小心就会枯萎,他从澳门带来的蟹爪兰幼苗一进内地就死了。来了北京几十年,今天还是头回在大清看到祖国的花朵,要知道按照西方历,距离圣诞夜没几天了。
这个时候看到开得正旺的圣诞花老爷子激动得眼泪模糊,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这花是哪里来的,又是谁种活的。就在这个时候,玄烨下课了,知道汤玛法进宫,小娃娃迫不及待地奔进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