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代宫廷电子书 > 盛世为后by就爱嗑瓜子 >

第283部分

盛世为后by就爱嗑瓜子-第283部分

小说: 盛世为后by就爱嗑瓜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菩萨保佑,醒了就好,咱家这就去给主子回话去。”小魏子的声音里透着明显的喜悦。脚步声渐行渐远,明显是兴高采烈地去给玄烨汇报了。

赫舍里默默叹气,只好把原本的心思收藏起来,被动等待事态的后续发展。玄烨在听说赫舍里醒了之后,立刻就来了精神,仿佛百无聊赖了很久一下子找到事情做了一样。

几乎是马上就下令传膳,让御膳房把昨天看过的膳单取消,特别让药膳师傅做几样适合风寒病人吃的膳食,尽快端上来。

自己则撇下政务亲自进寝宫去慰问了。赫舍里在宫人的搀扶下半坐半靠,背后垫了枕头。玄烨一进来就皱眉:“怎么不躺着,刚喝了药,有点儿起色你就躺不住了?来人,扶皇后躺下。”

赫舍里明知地选择了闭嘴,默默地躺倒,眼巴巴地看着他不说话。玄烨见她躺好了才继续数落道:“知道自己正在发烧,还穿那么少出去吹风。”

“皇上突然驾临坤宁宫,臣妾心里高兴,就多迎了几步。”赫舍里轻声说。玄烨根本就不相信,脸上也没了笑容:“你这般瞻前不顾后,闹得整个紫禁城都知道你病了,被你闹得鸡飞狗跳,你倒好,轻描淡写一句话,把责任推到了朕的身上。”

“臣妾不敢!”赫舍里挣扎了一下,想要坐起来。玄烨近在咫尺却没伸手去扶,而是静静地看着她:“你都已经这样做了,还不敢什么呀?”

赫舍里无语凝噎,明知道玄烨是故意找茬,不该和他计较,但还是不可抑制地皱起了眉:“朕让御膳房做了些药膳,一会儿就会送来,给你当午膳用。”

“臣妾……”赫舍里刚想开口说不用那么麻烦,只要你走了,我这心里踏实了,比吃什么药膳效果都好。

但是,玄烨玫没给她这个机会,而是先一步打断了她:“这是圣旨,你想抗旨?”“说得一本正经,一点都不像开玩笑。赫舍里显然没想到他会认真到这种程度,微眯着眼看着他的下巴,这孩子又受什么刺激了还是怎么了?这种事情也用得着动用“圣旨”这两个字?

“臣妾领旨,午膳时间到,还请皇上回宫用膳吧。臣妾没事了。”赫舍里只好退而求其次,圣旨两个字太过强大,我只能领旨,但求你也会去吃饭吧,我这儿也不是食堂啊!

不过,玄烨却没同意:“你没事,朕有事,朕有很多事等着处理,折子堆成了山,等事务告一段落朕自然会用膳,你先管好你自己吧。”

说完,不给赫舍里辩白的机会,某人直接就往外走了。赫舍里被他严肃的样子弄得摸不着头脑,他怎么了?一点都不像平时的他了。

倒有些退回到鳌拜执政时期,他要命令别人,必须很严肃,音调很高对面人一本三正经:“你必须照我的意思做,因为我是皇帝,我说的话就是圣旨。”

他从未用这种口气和她说话,从来都没有。今天怎么突然那么强势了,一连串命令之后,居然黑不给我反驳的机会,把我的路全都堵死了。玄烨什么时候来的魄力啊?

赫舍里决定不去细想,既然皇上下了死命令一定要吃饭,那就吃吧!反正皇帝千叮咛万嘱咐的事情,御膳房的人绝对会用心用力把它做好。这药膳,应该不难吃。

走到外面的玄烨觉得今天特别有成就感,因为看到赫舍里傻傻地看着他,想说话就被自己掐住,直到最后无奈俯首称臣。能把她逼到这种境地,也只有趁她生病打不起精神的时候才可能实现。

 第三百四十七章 要你命

所幸的是,玄烨只是在外面批了会儿折子,吃了顿午饭,下午的时候就离开了。赫舍里躺在床上,听见边上人说皇上去慈宁宫给太皇太后请安了。

去了慈宁宫,应该就不会回来了吧?赫舍里默默地想着。翻了个身,继续睡觉。有了玄烨的命令,属下们都不会来打扰她,她以为自己能安静地躺一会儿了。

没想到这只是她的美好想象,玄烨走后没多久,孩子们来了。承瑞带着承琬和两个丫头风风火火地赶过来,说是来探病,不如说是来闹腾。

承瑞还好些,中规中矩地在幔帐外头磕头请安,然后就站在一边低头垂手作乖宝宝状。承琬和两个丫头乍听到额娘生病的消息,二话不说拖着各自的嬷嬷就说要去坤宁宫。

嬷嬷们劝他们,怎么都劝不住,皇阿玛去得,我们为什么去不得?承琬跑出毓庆宫去找承瑞,两人再一同约上差点和嬷嬷干架的语嫣语婷姐妹,直接就杀过来了。

到了门口,宫女们说皇上有命,娘娘需要安静休养。承瑞想打退堂鼓,奈何两个丫头雄赳赳气昂昂地推开拦阻直接就奔了进去。没奈何,他和承琬只能跟上。

赫舍里吃了午饭,正在半梦半醒之间,外面一阵吵嚷,听出来是孩子们的声音,赫舍里无碍吩咐落下幔帐。

自己睡眼惺忪的,浑身上下都散发着一股难闻的中药味,怎么能见人呢?只能这样隔着一道幔帐和孩子们说话了。

不多时,就听见四个孩子磕头请安的声音,赫舍里勾唇,古人最重孝道,这种磕头请安的事儿虽然刻板了些,但被别人请安总是一件很是受用的事情。

“回皇额娘的话。儿子向师傅告了假,师傅准了假儿子才能从南书房出来的。”刚过完十一岁生日的小大人承瑞,在母亲面前总是一板一眼,丝毫不敢怠慢。

赫舍里在里面听得仔细,微微一笑:“你们皇阿玛离开好一会儿了,你们在这儿陪我说说话儿。”

“皇额娘,为什么不把幔帐收起来呢?这样说话怪费事的。”语婷怨念地盯着眼前的明黄帐子。“我得的是风寒,若是你们离得我近了被我传染了,可不是闹着玩儿的。”虽然知道外面看不见,但赫舍里还是下意识地理了理头发回答道。

语嫣却是无所谓:“皇额娘。您躺在床上起不来一定闷坏了,让哥哥说故事给您听吧。”说完一手拉着弟弟一手拉着妹妹,三人很快抢占了有利地形。宫人们送上茶点,三人六双眼睛直勾勾地盯着承瑞。

承瑞一下子尴尬了,红着脸小声嗫喏:“我,我不会说故事。”承琬年龄最小,听见有故事听。乐得手舞足蹈。可是左等右等承瑞都没开口,某人自作聪明,抓起一块点心跳下榻子走到承瑞面前:“哥哥吃点心,吃了讲故事。”

里面的赫舍里扑哧一声笑了出来:“瑞儿,你就讲一段吧,小五连报酬都付好了。”承瑞平时在弟弟妹妹们面前能保持的那点儿年龄和心理优势。在赫舍里面前完全不好使,即便是隔了一道幔帐,他都紧张得不行。

“儿子。儿子不会说故事。”憋了半天,声音都抖了。语婷直接翻了个白眼给他:“哥哥你用得着这么怕皇额娘吗?她又不会吃了你。”

“我,我不是……我是……”他们越是撺掇,承瑞就越是紧张,话都说不完整了。赫舍里听在耳里。心里不住地叹气,这孩子。畏自己如畏虎,实在是有点对不住他。

“瑞儿,既然你不想说故事,那就给皇额娘说说,今儿南书房的老师上了什么课吧。”赫舍里有心替儿子解围。另外三个小的同时低头,哥哥见了皇额娘总像耗子见了猫,平时满肚子野史典故,常能说得绘声绘色的,到了皇额娘跟前,就只剩下汇报学习内容了。真是无趣得紧。

果然,承瑞比较能适应赫舍里问他功课,立刻整理了一下思路向组织汇报起学习成果来:“回皇额娘的话,今儿师傅讲了《论语》。

说起海外有岛国,向天朝派遣使者学习礼仪的事情。高师傅说,钦天监的师傅们也是仰慕我泱泱大国,礼仪之邦才到大清来的。”

“是啊,海外有岛,很大,能活民几千万,其人生来矮小,且欺软怕硬。前唐的时候,我天朝国力强盛,那个国家就派遣了一批又一批的遣唐使进中原来学习我们的先进文化,在唐朝,很多倭人还入朝做了官。”赫舍里娓娓道来。

孩子们听得入了神,语婷第一个忍不住发问:“那里的人是不是有鼻子眼睛?”“有啊?除了身高比我们矮点儿之外,外表都和我们一样,就连他们的文字,也是用汉字改良的。”赫舍里耐心解释着。

“他们和我们,只有一点不一样。他们啊,都是些没有良心的人,尤其是对外族人。”赫舍里叹了一口气,唐朝的时候,是我们比他们强,不管是武力方面还是文化方面。所以,他们才卑躬屈膝地向我们求指导。

可是,到了后来,也就是前明的时候,他们趁着前明朝廷重文轻武,不注重边防的契机,在我边境海岸上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犯下累累血债,与我们结下了不共戴天的梁子。”

随着赫舍里语气的改变,孩子们小小的眉头也皱起来了。太严重的事情他们听不懂也接受不了,但是在这个是非观还很薄弱的年纪,她必须要把正确的判断明确地告诉他们。

黑就是黑,白就是白。在很多问题上,自认为通融一下,迁就一下就能相安无事。殊不知这样的通融和迁就,会成为野心家滋长坏心眼的温床。“这个民族就是这样厚颜无耻,前倨后恭的。”赫舍里最后总结道。

“原来,他们是坏人。”语嫣若有所思。承瑞却听出了不同的意思:“皇额娘,您是不是想说,就算现在看是好人。也许他们的儿子孙子重孙子什么的,就变成坏人了?儿子觉得钦天监的师傅都是好人。”

“他们当然都是好人,因为他们有求于我们,所以才会诚心诚意为我们所用。”赫舍里闭了闭眼。承瑞的话提醒了她。让她想起了一些血淋淋的现实。

是啊,钦天监的洋人们都是好人,他们任劳任怨,他们默默无闻,他们忍辱负重,他们智慧卓绝,好像把所有美丽的形容词放到他们身上也不足为过。但是。请不要忘记,近代有个非常憋屈的事情叫做八国联军进北平。

“说到这儿,我倒是想起了一个故事。赫舍里从床上爬了起来:“这样说话是挺费事的。来人,把幔帐收拢了,扶我起来。”

连璧和几个宫女立刻过来,收起幔帐,并且给她垫高了枕头。让她靠得舒服点儿。孩子们第一次见到病中的母亲,有些不能适应她“柔弱”的摸样:“皇额娘,您好些了么?语嫣乖巧地凑上几步。

承琬最小,也最没心没肺,见到幔帐拉开,额娘坐在床上。立刻扑上去要抱抱却被承瑞拦住了:“皇额娘病了,抱不动你。哥哥抱。”

说着勉力把他从地上提了起来,却是怎么也抱不上身。赫舍里见状轻斥了一声:“小五别闹。下来去姐姐那儿坐着!”

承琬扁扁嘴,双脚落地。连璧给在她床前不远的位置,给承瑞搬了个座位:“瑞儿,南书房的师傅有没有教你读《史记》《左传》之类的书?”

“还没有,师傅们说。要先知礼仪,而后才能明事理。师傅们给儿子讲《论语》《孝经》和《弟子规》”说到这个。承瑞有些郁闷,虽说《论语》也能引申出许多野史故事,但似乎这些故事从师傅嘴里说出来,总那么乏味。

反而钦天监的夷人师傅们,说起他们家乡的故事,总是那么引人入胜。不过,一定不能让皇额娘看出来他不喜欢学习那些,不然,她一定会生气。

事实上,赫舍里的确生气了。倒不是生承瑞的气,而是气那些老学究要把儿子教成书呆子。

没错,承瑞学的,是国学经典,渗透了上千年儒家文化的精髓,但承瑞只是个十多岁的娃娃,这些东西哪怕是嚼碎了讲给他听,他也不一定有兴趣。更不要说古人读书向来是囫囵吞枣的。

不过,转念再一想,承瑞的条件比当年他爹可差了一截儿,他爹是皇帝,想学什么自己和师傅说,师傅就会教他。但承瑞不同,如果她也像当年撺掇玄烨一样撺掇承瑞,肯定不会有什么好结果。

于是,她就把这个念头掐灭了,反而微笑道:“嗯,那些都是最基础的,你皇阿玛十一二岁偷偷参加科举考试,结果还金榜题名了。他就是从小背书,把四书五经全都吃透了的。”

玄烨十一岁的时候,为了应付考试,那叫一个勤奋啊。一转眼,他儿子都十一岁了。想到这里,赫舍里的眼神里流露出追忆。当年的他们,在乾清宫里一起生活,年幼的他时时想着黏在她身边,一有什么事就喊赫舍里。

孩子们被皇额娘开口闭口“你们皇阿玛”给弄得尴尬不已。承瑞更是首当其冲,一张脸好似番茄一般,忙不迭地起身:“儿子怎敢与皇阿玛比肩,皇阿玛在儿子心里,是,是,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赫舍里笑笑,果然,不管男孩子还是女孩子,心里都有一个伟大的父亲,尽管在外人眼里,他们的父亲自己都还是个幼稚的孩子。

“是额娘不好,说故事的时候还扯上你们的阿玛,我们还是说故事吧。”赫舍里接过连璧端上来的水杯喝了一口,润润嗓子,开始说那个是学生都学过的《邹忌讽齐王纳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