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代宫廷电子书 > 盛世为后by就爱嗑瓜子 >

第189部分

盛世为后by就爱嗑瓜子-第189部分

小说: 盛世为后by就爱嗑瓜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兀磕闶俏业牡诙龆樱绻钦罚憔褪秦返i啊!

想到这里,她狠狠地鄙视了自己一把:“想什么呢!儿子,我一定把你教得通晓数理化,还有语文外语历史地理,政治就算了,那个留给你哥。”赫舍里在儿子耳朵边上轻声说。

承琬这会儿才十个月多点儿,正是流口水的时候,见母亲把脸凑过来,他很不客气的在赫舍里的脸上乱蹭。赫舍里乐不可支:“知道额娘疼你,你这是回报我吗?你小子以后要有良心,要永远记得额娘对你好,听见没有!”

承琬当然有听没懂,但外面的奴才们都听懂了,心说娘娘啊,您这教育得太早了吧!现在说,他哪儿能听得懂!赫舍里一本正经给小儿子上“二十四孝”课,却不知眼下紫禁城内外,风声正紧。

送去的信,玄烨一直都没给回音。赫舍里在坤宁宫数着日子,这家伙有半个月没有踏足后,宫了。天气渐渐转凉,太皇太后的喘症变得间歇性发作,整宿整宿地睡不着觉,只有正午那几个小时能睡一下。

这样的她没什么时间找赫舍里喝茶也没什么力气找玄烨职责他不去后,宫播种。赫舍里每天都去看她,内务府每隔两三天就会送来加急进贡的特级雪蛤和川贝,用来给太皇太后治病。赫舍里的任务,除了每天带领属下去慈宁门磕头以外,偶尔也要替玄烨问候一下,送个汤什么的。

眼见她逐渐老去,赫舍里默默计算着她的年龄,差不多了,差不多就快要路过她了。因为晚上不能好好休息,她的精神看起来很亢奋,眼睛里却布满了血丝。

这段时间,赫舍里隔三差五送羹汤,从来都是由苏嘛拉姑转交。自己不吩咐,她从来都不踏入内室一步,每次都只在外面和苏麻说话。说的无非就是太医每天叮嘱的那些话。从睡觉的姿势,到食物的冷热,她一件件地交代,苏麻一句句地转告给她听。

有很多次,她在外面说话的声音其实很清楚地传到了里面,自己也几次想叫她进来说话,可是最终都作罢。很不甘心呢!怎么偏偏在这个时候犯病了,这是个危险的时间点,自己却只能袖手旁观了。

这天太皇太后仰面躺在床上,耳边又传来赫舍里和苏麻拉姑的对话:“嬷嬷,天气越来越凉了,皇上已经让内务府给祖母准备纯羊绒的孺子了。夜间风凉,窗户自然是要关严实的,虽说薄荷和柠檬有缓释作用,可是早晨还是以通风为佳。”

“奴婢记住了,皇上那边,还请娘娘禀告皇上,太皇太后的病情正在好转当中,请皇上不必担心。”苏嘛拉姑的声音永远是慢悠悠的,带着谁都无法企及的淡定和从容。

太皇太后的嘴角勾起,不用了,不用叫她进来了,能和苏嘛拉姑这么平静地交谈,语气淡淡,不惜不怒,这孩子的心性,又提升了不少。

也许真不该挑剔她吧?太皇太后看着天花板感叹,她对谁都是淡淡的。不关心也不疏远。以前以为她是亲近佟佳氏的,后来也被证实消息错误。她的反应,总是那么出乎意料。

也许,一开始就该听格格的话,不那么怀疑她,没有试图去控制她,她就能自己跨过这道门槛,进到里面来了吧?听着赫舍里的声音,太皇太后的眼睛忽然湿润了。

她想起了远在蒙古草原的女儿,阿图,西北就要打仗了。你和外孙们都好吗?额娘想见你们,但现在还不行,等吧,等这场战争结束了,额娘把你们接回来。

其实,赫舍里早就从苏嘛拉姑口中得知,自从太皇太后喘症日渐严重的时候,她就开始思念远在草原的女儿。赫舍里对阿图的名字熟得不能再熟。小时候还穿过她的衣服呢!

果然里面这位老太太还是有慈母的一面的,只可惜这份慈爱,估计顺治都没怎么尝到过:“请您代为禀告,就说淑惠姑姑已经在路上了,请祖母耐心等待一阵子。”

“娘娘,您说什么?淑惠长公主她,她来京了?”苏嘛拉姑的声音提升了一个八度。“是啊,皇上让恭亲王带着亲笔信去接的人,眼下恭亲王的信鸽回来了,说公主和世子已经在路上了。

皇上知道祖母一直惦念着姑姑,即便祖母不说,皇上也会去接人的。皇上公务再忙,也还是把祖母放在心上最重要的位置。还请祖母安心养病,以便尽早恢复健康。”

 第一百四十六章半

出了慈宁宫,含烟在外面等她:“娘娘,内务府总管求见。”“是送人来了吗?”赫舍里沉吟道。“回娘娘的话,是的。”被玄烨嫌弃想太多之后,赫舍里才意识到十年的时间,她的坤宁宫这次要大换血了。

当初刚进宫的时候,不管是她带进来的,还是太皇太后皇太后塞给她的,普遍年龄都在十三四岁左右,有了承瑞和后面的三个孩子之后,宫里嬷嬷的数量开始多了起来。含烟她们也都成了大宫女。她就一直在理层中断还是嫡系连同非嫡系不分亲疏只看制度该换就换之间纠结。

受宫廷剧荼毒太多,她认定亲信这种东西,是越老越好,嬷嬷奶娘什么的,是家里带出来的好,大宫女什么的应该是前人大宫女调教好了之后再推荐给她才是。

所以,她自己一直都没真正把换宫女这件事放在重要的位置。直到之前问了含烟等人的年龄,才惊觉这件事已经迫在眉睫。

她已经决定了不让含烟连璧等留在宫里束发做嬷嬷,当然就要仔细看看她们的继任者,将来贴身服侍自己的人,要仔细看清楚。

回到坤宁宫,内务府总管已经等候多时了,因此一上来就是一套早已经准备好的说辞:“启禀娘娘,奴才已经根据娘娘的吩咐,今天送来的,是今年小选刚进来的宫女。”

“名册和图容呢?”赫舍里问道。这是她的故居,但凡被选进宫的宫女太监,都有自己的画像,图像下面写着姓氏,籍贯,年龄,身高体重等基本数据。有点类似于新员工入职前上呈的体检表格。所不同的是。宫女太监是选上了才会建立这样的档案。

她一问,那总管从袖中取出一沓纸,双手奉上:“图容在此,请娘娘审阅。”玲儿伸手接过,赫舍里示意放一边,转而又问道:“皇上近日可安好?可有按时用膳食和点心?”

“回娘娘的话,皇上……安好。”声音明显底气不足。赫舍里心知肚明:“你以为,本宫是不知道情况才来问你的吗?”

“奴才不敢,请娘娘恕罪。”对方直接就跪下了。“本宫问你话,是让你想好。一会儿祖母问同样的话时,你怎么奏对!祖母现在病中。对皇上的惦念日深,你一个不小心露了行迹……”赫舍里修得光亮的指甲在矮桌上轻轻地磕着。

“谢娘娘提点。奴才懂得。”总管一头汗。“懂得就好,皇上孝敬祖母的东西,准备的如何了?”赫舍里的声音不咸不淡。“正在筹备,请娘娘放心,奴才们一定严格执行娘娘的旨意。”这句话回答得和你顺溜。赫舍里这才露出了笑容。

打发了内务府总管,赫舍里这才开始翻阅那叠“档案”,可她的心思却完全不在这上面。眼神飘忽,时不常的叹息,边上站着的宫人们全都低着头。

他们知道自家娘娘烦恼什么,不就是大半月不见皇上了吗?娘娘啊。您在这儿烦恼还不如去乾清宫求见呢!没准儿皇上就等着您去见他呢!

说起来,最近皇上和太皇太后都很奇怪,连带自家娘娘一起奇怪了。太皇太后病着。皇上每天去慈宁宫请安却是来去匆匆,太皇太后一句“好多了,不必挂怀。”就把皇上打发走了。而皇上也是丝毫不顾太皇太后病体的样子,听到她说好多了之后,也不多问。直接离开。

所以,现在最关心太皇太后的人。反倒成了皇后娘娘。为了太皇太后,她甚至亲自翻阅一竖,变着法儿让小厨房做出各种各样的药膳试验品,有时还亲自试吃,觉得可以了才把做法写给御膳房,让他们以皇上孝敬的名义给太皇太后食补。

娘娘做这些事,皇上也许完全不知情,太皇太后更是被蒙在鼓里,宫人们都看不懂为什么,皇后却坚持这样做。到今天为止,已经整整一个半月了。

赫舍里这些天确实做了很多看起来很无聊的事情,关心孝庄皇太后,这在以前是打死她也不会做的。可这几天却越做越顺手。而且越做,她心里的无奈就更添一层:这就是位高权重的好处,底下人不管是不是出于诚心;哪怕虚情假意也会去讨好你。

希望你早死是一回事,你真的病了怕你那么早死又是回事。赫舍里现在就处在这样矛盾的情况中。玄烨龟缩在乾清宫,完全不知道他在干什么。

后,宫琐事,原本太皇太后表面上不管,私底下会插手。现在她病了,一副完全管不动的样子。内务府遇到芝麻绿豆大的事情,第一件事就是求见她这个皇后。

赫舍里因此变得好忙,甚至觉得自己比玄烨还要忙,毕竟内廷管的都是皇室成员吃喝拉撒睡的琐事。今天摔了一个碗,明天添了一副筷子。今天气温骤降,某某小主请求超出福利范围的取暖物品,诸如此类的。

太皇太后生病一月有余,内务府就好像完全瘫痪了一样。什么事都要问她,请她拿主意。赫舍里那个心烦。心说这清朝办版国务院办公厅的工作效率也太低了一点。

偏偏她觉得自己只是临时客串管一下,万一被病中的老祖宗发现自己管得太宽,将来她病好之后,自己肯定就没有好果子吃了。

所以,赫舍里烦恼中带着一点点抓狂,却是和玄烨一点关系都没有。她才不会去想他,因为虽然不见面,但他一天什么时候吃饭,什么时候批折子,什么时候召见大臣谈事情,什么时候熄灯睡觉。她都了如指掌。

她根本就没有心思去管外面发生了什么严重的事情,康熙初年的大事年表,来来去去就这么几件。一件件经过就是了,出不了大事。最大的事情,是她和孩子们都好好活着,没有难产,没有早夭,其他的都不重要。

因此; 翻了几页档案;她就百无聊赖地把东西扔到一边;转而替儿子女儿出算术题了。反正太医院里的老大夫,医德是信得过的。再说,那帮人又不知道她没有认真看,自己只要装装样子,基本上就能保证他们不敢出纰漏。

 第二百四十七章 自作自受

赫舍里的这种想法;实际是自己骗自己;她根本不是不关心;而是自以为不关心。乾清宫里的玄烨;这患儿钻进牛角尖里去了。

西北的形势比他想象得要严重得多;新任察哈尔王和他的弟弟摩擦不断;各自向外寻求援助;外藩蒙古各旗纷纷拥兵自重;成了他们最好的合作对象;原本只是兄弟间争地盘的戏码;演变成了草原群雄逐鹿的混战。

玄烨在一时冲动大规模调兵之后无奈地发现;眼下的草原已经乱成一锅粥了;如果朝廷再行干涉;很有可能发生的情况是给了那些人团结的借口;让他们联合起来对付朝廷了。

另外,这次的战争还不仅仅是国家内部的战争,边境线那边沙皇俄国正虎视眈眈。那封国书真是烫手啊!答应要求;就必须放弃将士们浴血奋战保下来的十几座城池和人口。不答应要求,正好给了沙俄进兵的理由。让国内的局势更加雪上加霜。

原本那些美好的构想在草原人的野心面前全都成了泡影。太皇太后的话,言犹在耳。每一句都是在扇他的耳光;扇他自以为是;扇他自作主张;扇他急功近利。

现在好了,他快要被即便脑袋了。南边三藩平衡的局面崩盘在即,西北的局势更是风云变色,战事一触即发。而且,不管先动南边还是先动北边;都会引发一场足以颠覆王朝的全面战争。

对此,军机处沉默了,议政王大臣会议更是把矛头直指皇上的决策。认为就是皇上的决策失误,才导致世代友好的满蒙关系出现了这样不可修复的损伤。

太皇太后生养在草原;对蒙古人彪悍的性格在了解不过;孙儿在满蒙关系的处理让她失望了。以前福临对蒙古态度厌恶,不愿意给他们任何优惠政策,觉得让蒙古人占便宜,还不如让汉人占便宜。这让她很不爽。

但现在;孙儿的一条决策;给了外藩蒙古公开屯兵的理由。这个馅饼大的离谱。直接把他们的野心给激发出来了。太皇太后无语。不能说孙儿啊,你对蒙古人太好了啊!也不能说孙儿啊;你这是给爱新觉罗家的列祖列宗添堵啊!

太皇太后失去立场;义正词严地训了孙子一场之后;病倒了。然后,玄烨就必须一个人面对自己种下的苦果。他很想现在就挥兵备上或南下;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打了再说。

可惜,没有人支持他这么做,军机处苦口婆心地劝;前一发动全身;一定要谨慎。议政王大臣会议则完全是看好戏,这娃儿,以为国家这么好治理呢!迫不及待地想要掌权;现在给你掌权了;看你怎么弄!

就这样,他一直都在纠结,一个人纠结,一个人烦躁。这个时候不像是以前打鳌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