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代宫廷电子书 > 苏小妹种田记 >

第35部分

苏小妹种田记-第35部分

小说: 苏小妹种田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苏然心想那可不一定,粮食一多人口自然就多,宋朝时期占城稻引进中原,大大提高了粮食的产量,可人口也史无前例的突破了一亿大关,虽然带来了不少人口红利,可当耕地逐渐开垦殆尽,再高产的粮食也会达到极限,这时再出现个天灾人祸的,还是民不聊生。
不过天下兴亡这些事情不是她一个女子该操心的,眼下她能把自己种出来的东西惠及更多人,也是好事一桩。
“过几日我便要回俞州了,你在这里一切小心,生意好了难免招人妒忌,和左邻右里打好关系,若是遇到难处了,就带着这枚扳指,去王府求助,我会和长史官交待好的,总之要低调行事,勿出风头。”
说完他把手上的扳指拿下,套进她的大拇指上,上面还残留着他身体的余温,苏然将它拿了下来,贴在自己的眼睛前,透过小圆洞对着他莞尔一笑。
诚王见此,不自禁地把她抱进怀里,抚摸着她柔顺的发丝,在头顶印下一个轻吻:“若是……想我了,写信与我,陈鹏知道如何联系上我。”
苏然把脸埋进他的胸口,使劲儿蹭了蹭。
诚王走后,日子一切照常,新收的小麦苏然留下了几百斤,一直闲置的石碾子终于派上了用场。
小院里,麦粒被石碾子压得吱咯响,没有牲口拉磨,小陈管事推得满脑袋汗水,汗珠子流进嘴里,又苦又咸。白花花的面粉刚被磨出,就被扫落进筛子里,防止面粉到处飞扬,苏然把筛子套入麻袋里,捏着袋子的边角用力筛了起来,被过滤后的面粉就直接落到了麻袋中。
刚筛好几斤面,苏然就迫不及待的倒水和面,第一次和面还掌握不好水和面的比例,她只好慢慢摸索,经过反复的加水加面的实验,最后揉出来的面团才算勉强过关,却比预料的多出一大团。
她没有拉面条的高超技艺,但她知道一个简单的做面方法。
先把面团擀成薄薄的面皮,撒上面粉防止粘黏,再折叠成一掌宽的面卷,用刀切成一条一条的宽面,就成了一种地方特色面条。
最后煮出了一大锅鲜汤面,光凭他们几人是肯定吃不完的,她想起应该和邻居搞好关系,就索性拿出了所有碗筷,给这条街上的每户邻居都准备了一碗,还极有诚意地挨家挨户送面,除了对面的方三娘不在家外,街面上的家家户户都喝上了燃记鲜汤面,好几人都竖起了大拇指,这个傍晚比燃记刚开张那会儿还热闹。
作者有话要说:

、第47章 赏赐

一处低矮的砖瓦房内,两三件旧家具散发出陈腐的气味,纸糊的窗户关的严严实实,挡住了晴好的日光,院子里摆满了花花草草,绿叶葱葱,在夏日的早晨,一眼望去格外怡人。堂屋门口的小炉子上烧着热水,蒸汽顶起了壶盖,发出了刺耳的尖鸣声。

常婶疾步跨出门槛,吊着眉梢左右打量了一会儿,见没什么人走动,自己拿起了水壶进了屋。不一会儿,常叔剪完了一盆盆景,从花草后走了出来,他蹲在小炉子前,封上了通风口,拿着铁钳子在炭渣子中扒拉了几下,夹出几只没烧透的炭,丢尽了旁边的炭篮子里。

屋内的炕床上,架着一只小几子,上面摆着一只小托盘,用红布盖着,只隐隐透出轮廓,常婶心不在焉地倒着茶水,视线总是不由自主地往上面瞟。

炕上还坐着另一妇人,梳着高挑的发髻,眉毛修的极细,轻轻靠着小几坐着,身为王府体面的管事娘子,她每到这些小门小户里,总是习惯地摆布摆布自己的威风,她看似懒散地歪着身子,摩挲着自己身上穿的上好的绸缎衣摆,眼神里流出掩藏不住的自得。她见常婶投来打量的目光,侧过头用帕子擦了擦嘴角,清了清嗓子。

“您先喝口水,这是我姑娘带回来的好茶,叫什么春的,我也忘了,嗨,反正我是喝不惯。”常婶也没闲着,倒完了茶水又拿出点心,恨不得把家里所有好东西都翻出来,才不叫人小看了去。

“别介,甭忙活了,我才喝了碗鸡汤出的门,现在身上还燥着呢,咱们接着说话儿。你瞧,这是王爷赏给你们家的,说你们家男人种花种的狠好,合他心意,叫他往后接着好好干呢!”说着一把掀开了红布,盘子上整整齐齐地码着四排明晃晃的白银锭,两角翘起,中间圆凸,刻着四方的印章,成色上好。

饶是做好了心理准备,常婶还是被这银光闪闪的好物儿闪了眼睛。她目不转睛地瞪着,一时言语全无,手掌攒成了拳头。直到那妇人再次把红布盖上,才回过了神,她连呼吸声都变轻了,仿佛怕吓飞了这些宝贝。

“哎呦,叫我说什么好!我们家常喇子我还不清楚,一辈子都是个窝囊的,怎么会就入了殿下的眼?回来也没听他提起过啊。”

对面那妇人没再说话,挂上了神秘的微笑,只顾低头喝茶。常婶见了,心中敞亮,轻轻抿了抿嘴,亲自动手掀开了红布盖,拿出一锭银子塞给了她,见她依然无动于衷,暗骂一声,又加了一锭,赔着笑脸道:“请姐姐提点提点我。”

那妇人不动声色地将银子塞进袖口里,胳臂伏在小几子上,靠近了说:“听说还放了你们家姑娘三天假,今儿应该就能接回来了吧,这可是天大的脸面,我记得当年我们府里的倪主子,就是二百两抬举的,巧了,这回赏给你们家的也是这个数儿。”

常婶心里一惊,随即一阵狂喜,眉眼间都是掩盖不住的笑意,她兴奋的跳下炕床,在屋子里来回踱步。炕上的妇人有些看不惯她这样轻浮,带着一丝讽笑低头喝茶。

屋外传来了对话声,打断了还在喜不自禁的常婶,她第一反应是冲到银子面前,拿布盖住,而后才反应过来屋里还有别人,有些难为情地笑了。

那妇人脸上的轻笑更浓,眉梢一挑,顺势站了起来,告辞道:“好罢,眼下府里也离不得我,今儿在这儿躲了回懒,该回嘞,改明儿再找你说说话。”

常婶连连点头答应,将那妇人送到屋门口后,脚下生风折了回去,在屋里左翻右找,最后把银子一股脑儿塞进柜子里的被褥里,才算稍稍放了心。

欣喜的心情被人打断,她有些不悦,皱着眉头出了屋,见又是前两日来过的那寡妇,叫什么方三娘的,正跟自家男人说话,她脸色虽看似正经,可这人怎么都透出一股狐媚味儿,那又软又糯的腔调尤其叫她不喜,当下板着脸走来。

“这位嫂子前儿个不是来过了么,我们家妮子不在家,她如今在王府里管的事儿多,没什么工夫见闲人呢。”也许是刚刚的惊喜冲得她有些飘了,言语间都带着一股轻狂。

方三娘脸上的笑意淡了,但仍强忍着,她稍稍低下头,盯着自己的布鞋,鞋面上沾满了灰尘,她不动声色地用裙子遮挡了,抬起眼对着常叔道:“那我改日再来吧,若是她回来了就说,她托新仓街的方三娘打听的事儿,有眉目了。”

说罢冲着常叔一笑,扭着腰转身走了。常叔被她的笑弄得不知所措,看向自家婆娘的眼神有些心虚,常婶对着墙角吐出一口唾沫,轻蔑地挤了挤嘴角。

就在方三娘出门之时,刚好碰上挎着包袱独自走回家的桑霓,她们俩一对视,俱是一愣,桑霓赶紧箭步上前,拉着她的手就往自己家里拽。

“怎么青天白日的跑来,还有谁看见了你?”

“没呢,我都挑人少的地儿走,就是走的路远了,还没喝上一口水呢。”

常婶见方三娘没走多远又折了回来,还是被自家姑娘带回来的,心中先是讶异,而后气不打一处来,脸色顿时不好看了。

她一把拉过女儿,走到墙根下,悄声数落道:“你怎么跟这种女人打交道,你现在不一样了,身份尊贵,得自个儿端着些,少跟这些不正经的人来往。”

“妈你想说什么?”桑霓心烦,也没精神理会这茬,摆了摆手,先带了方三娘进屋,转头对常婶说道,“谁也别进来。”

自家女儿越来越管服不了,常婶气闷,她走到门口对巷子里张望着,见巷道里空无一人,不解地自言自语道:“抬轿子的人怎么不进来歇歇脚就走了?”

屋里,方三娘也不待主人家招呼,自己上了炕盘腿坐着,揉着酸痛的腿脚,瞥了一眼茶碗里的茶渣子,收回眼神耷拉着脑袋,自顾自地捶着腿。

桑霓走到桌边,一眼就瞧见桌上散着的茶叶,是自己带回来的碧螺春,当即翻了个白眼,拿出新碗泡了茶,端给方三娘,才坐在小几的另一边,等着她说话。

方三娘笑着接过,先喝了一口热茶,润了润嗓子,刚准备开口,却被桑霓一只手拦住了。

桑霓转头看窗子下躲着个黑影,对着窗子提高声音说道:“妈,你去做饭吧,”她瞅了一眼方三娘,加了一句,“多做几道菜。”

方三娘这才满意地笑了,眼瞧着窗口的黑影骂骂咧咧地走开了,她才靠近桑霓的耳边,耳语道:“那天我偷摸进了燃记的小院,本来只打算摸摸门道,不料……你猜叫我看见了啥?”见桑霓露出不耐烦的深情,她双手合十念了一段经,咽了口唾沫悄声说道,“那院子里住着个妖精!”

桑霓气得一拍桌子,茶碗哐当一声,茶水洒出了一半儿。

方三娘啧了一声,急了:“我若骗你,叫我烂了舌根子嚼碎了自己往肚子里咽,肠子里长蛆不得好死!”

她拿出一个绢帕裹着的小包裹,一层层展开,露出两块干瘪的瓜皮,说道:“你看,这就是妖果……”

这天,桑霓和方三娘一直呆在屋里叽叽咕咕,直到日头最毒辣的时候,方三娘才出了屋门,顶着一头烈日,匆匆离开了。

常家东屋里,桑霓咬着指甲沉思着,她的呼吸越来越重,猛然一跺脚站起了身子,捏着的拳头不住地颤抖着,她绕着屋子走了两圈又回到原地,缓缓坐下,手指无意识地将洒落在几上的茶渣搓成了小球儿。

燃记的小厨房里,靠墙的位置多了一座铁制的烤炉,这个烤炉是苏然仿烤鸭炉特别定制的,除了可以挂烤鸭子以外,两边还多了几排槽,可以放入铁架烘培一些其他东西。

此时烧的旺旺的灶上蒸着一笼红薯,苏然极快地掀笼,用手指戳了戳,还有些硬,但已经起了皮,容易剥了,她便撤了柴火,减小了火势,将蒸好的红薯全部收入竹筐中晾凉。

一刻钟后,她将已经冷却的红薯剥了皮,切成小长条,一条条码放在铁盘上,四四方方的铁盘被插|进烤炉的槽中,一把推了进去,一筐红薯足足摆了四盘,苏然再次点燃了干柴,码放在炉底,又加了一些碎木炭,关上炉门,慢慢烘着。

她要做的其实是前世很常见的红薯条,工艺不算复杂,经过前几次的失败后,她才慢慢烤成了型,为了尽善尽美,她还花了不少钱定做了个烤炉,虽然目前投入产出比例不太划算,但等第二家铺子开业了,烤炉就能大大利用起来了。

随着要卖的东西越来越多,凭她那些三脚猫的功夫越来越不够用了,之前她不过是仗着春草园里的特产本就高出一等,所以做出了一些简单、新颖又可口的东西卖了出去,但是一家店不能推陈出新,就会陷入固步自封的险地,光吃老本也不行,她最近就在绞尽脑汁地想着办法,希望能尽快走出这个瓶颈。

到底要不要招个厨师进来呢?苏然又陷入了这个问题。


、第48章 赚钱好购物

这几日天公不作美,接连十日都是阴雨连连,迟了尽一个月的梅雨季节终于姗姗来迟,虽然赶走了暑日里的燥热,但潮乎乎的空气也实在叫人烦闷。
这糟糕的天气里传开来的消息也叫人心情低落。
南方战事愈演愈烈,大批难民开始往北边逃,一时之间乱了套,分不清谁是民谁是匪,还有北上燎原之势。乌塔人也卷土重来,上万兵马逼近俞州,诚王率领奎狼营众将士严阵以待,形式一触即发。而且这样一来,就形成了南北夹势,凌州城在风雨飘摇的世道里,难得的成了一处平静安宁的所在,城中的百姓也不惊慌,谈起这些事情,像说书一样热闹。但这份平静究竟能持续多久,没有人能预测。
雨还在淅淅沥沥地下着,苏然打着油纸伞,刚从外面回来,发丝肩头都被水气染湿了。她收起伞斜放在墙根边,残留的雨水顺着伞架流淌了下来。
“你说怪不怪,这几天对面的方家娘子,见了我像见了鬼似的,一个劲儿的往屋里躲。”
“家里这么多事儿,你还有心思管旁人呐,”晴枝抱着小世子,坐在堂屋门口看雨,她指着天空掉落下来的雨线,教他说话道,“下雨,下雨。”
见小世子秦昭兴趣缺缺,靠在她的怀里懒洋洋的,她又把手指指向揩着雨水的苏然,接着道:“这是姑姑,你说‘姑姑’。哎,这孩子快两岁了怎么还不会说话,怪叫人担心的。”
苏然一笑,走到小世子身边,把他抱了起来,躲过他伸来拽她头发的小肥手,笑道:“这叫贵人语迟,说不定他全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