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浪漫言情电子书 > 食色春光 >

第23部分

食色春光-第23部分

小说: 食色春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林贞娘也不理他,只是转身叫李安。李安抬头,手里仍捏着书卷,脸上带着茫然之色,似乎不知道林贞娘叫他做什么。

“都快看进去了!”林贞娘撇了撇嘴角,招手道:“你过来,要写契约了。”

李安应了声,把手中的书合上,又抚了抚才平平整整地放在小马扎上。

刘原挑起眉毛,“李安,你不会就为那么本书就让她收买了吧?可不能那样,咱们兄弟俩……”

“一边去……”林贞娘白了他一眼,直接看着走过来的李安,沉声道:“李安,这蜂窝煤能做出来,也有你一功。我也不多谢你什么的话,我那五成干股里,分你两成!”虽然有些肉疼,可如果没有李安,她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弄成这蜂窝煤呢!分了两成干股给李安,也算是还了这情。

突然听到干股的事,李安有些呆怔,“我又没做什么,分我干股做什么呢?这可不成,林小娘子,无功不受禄,此事万万不可。”

“有什么不可的?本来就是你应得的——再说,也不花我……”把后半截话咽回肚里,林贞娘偷瞧了眼刘原。生怕这半句话刺激了刘原。

“可是,不花你半分钱……”刘原睨着林贞娘,又是好气又是好笑,“不过,你能这么爽快就分给李兄弟两成干股,倒是少见的爽快——得,我也不能让你一个小女子比下去。就这样好了,我出一成半,你再收回半成。你我一人出一成半,就给李兄弟三成干股——你看可好?”

听两人说得热闹,李安忙摇手,“真的使不得,之前说好的了,我帮忙,小娘子允我读你家的藏书。现在我书也读了,怎么还能再分干股呢?受之有愧!”

“不过是几本书,你看不看还不都是那样?”林贞娘把纸笔往桌上一放,“快写契约,一个男人,别婆婆妈妈的……”

她这么一说,刘原立刻吃吃笑起来:“就是就是,男人嘛,咱们都爽快点——不能让贞娘一个女的比下去。”

强拉了李安坐下写契约,两人一左一右夹着李安,硬盯着李安在契约上添了他自己的名字。

三个少年人,虽说是在做生意,可是却到底没有那么重的商人气,反倒说说笑笑的更似玩闹。

刘原是个爽利的人,签了契约的第二天,就开始着手准备。也是定陶的老人,刘大官人又有些人脉,没两天,就让刘原在城外租了一座大院子做煤场,又雇了两个半大小子帮手。借着李安去学堂的空儿,刘原强拉了他去看过煤场。林贞娘却是没那心思去看煤场,如今蜂窝煤也做出来了,她那煎饼摊也开摆出来了。

第一卷春色渐至第三十三章煎饼摊

士家工商,虽说从古至今,商都是排在最末的。可是在大宋,这商却是与别朝不同的。经济繁荣,百业兴旺,举目大宋,就少有不做生意的人。

上至王公贵族,下至贩夫走卒,大的小的,明的暗的生意,造就了如斯昌盛的大宋,那迷人的别样风情……

听说,东京汴梁城里举目皆商,不说全国各地的商贾,甚至还有远度重洋,跋涉而来的异国商旅。

听刘原说起地些不知真假的故事,林贞娘很是向往。不过,汴梁城再繁华,总是很远,她如今全部的注意力只集中在定陶这座小县城里。

定陶城开店的多,摆摊的也多,这年月,还没有城管,只要在税官过来时缴了每日的税银,就可以摆摊子。不过,在瓦肆里摆摊,却又多了一样,那就是摊位费。

瓦肆内的街道虽然都是没主的,可是约定成俗,摊子摆在哪座勾栏前就要给勾栏老板摊位费。倒是不多,可一般这里的摊子一旦定下哪儿了,以后就多半都是在同一个地方摆。

林贞娘头一天出摊,却是不晓得这个规矩。在瓦肆里转来转去,竟不知道让东伯帮她把担子放在哪里才好。还好那卖馄饨的老板是个热心肠,瞧着林贞娘的担子不大,直接就招手道:“小娘子,你就在我这左边摆着好了,反正看你这模样,这吃食是买了就走的,也不耽误我的事儿。”

说着话,又对左边卖包子的小哥儿叫道:“小六子,往那边去点儿,给这小娘子让块地方,都是混口饭吃,一个小娘子,大家包涵些……”

那小六子笑笑,也不多说什么,果真就把放着包子笼屉的桌子往旁边拉了拉。

林贞娘这边厢一叠声地道谢,街对面正在切卤肉的胖妇人已经扯着嗓子叫道:“小娘子莫客气,我看也甭谢他们!要不是看你小姑娘家家的长得水灵,你当他们那么痛快给你让位置?小心着点吧!这瓦肆里来去的男人可没几个好东西……”

馄饨摊老板皱眉,“杜三娘,当着小女娃的面浑说什么呢?仔细吓坏了这孩子……”说着话,他又转头对林东笑道:“老哥,你放心,你这闺女我李老四会帮你看着,一准不让她受人欺负。”

林东一怔,正待解释,林贞娘已经笑道:“多谢李大叔了!我早知道大叔是个好人——而且,做的馄饨也好吃……”

馄饨摊老板李四一愕,“小娘子吃过我的馄饨?哦,我想起来了,可不是吃过我的馄饨——怪不得那天东打听西打听的……”

“我就是想做点什么营生,也好帮衬一下家里……”林贞娘一笑,过去帮忙卸下担子,和林东一起把摊子摆起来。才笑着又和还没生意上门的左右邻居寒喧。

这馄饨摊老板李四,她那天也说过话,知道这是个热心肠。而左边的武小六却是个不大爱说话的年轻人。看他头上束发,包着方布,想是过了及冠之年,但身量却并不很高,而且极是腼腆,像极了少年人。

对面街上正对着他们的是卖卤肉的杜三娘;再往左,是卖烤青蛙的,听说到了冬天没青蛙的时候就改卖炒栗子了……

这半条街,都是卖吃食的,虽然林贞娘初来乍到,认得还不彻底,但也大半知道姓什么,卖什么了。

这个时候,时日尚早,瓦肆里的常住户还多半没有起身,自然是没得生意。林贞娘见东伯猫腰坐在小马扎上,着实闷气,索性就劝他先回去。

林东先是犹豫,后见林贞娘咬定了自己一个人就能忙得过来,也就真的回了,临走时还叮嘱林贞娘等着他,他会过来接,莫要自己挑着担子回去。

林贞娘原本只是笑,见林东不动地方竟是等着她答话,这才脆生生的应了一声。笑着送了林东走。

回头瞧见李四叔好奇的眼神,就淡淡解释道:“那是我伯伯,特意送我来的——我爹、我爹他上个月病死了……”

“呀……”李四才出了一声,就忙捂上嘴,讷讷地地道:“贞娘,你莫太急,这日子总是会越过越好的……”

知道李四误会她是家里过不下去了才出来摆摊,林贞娘笑笑,也不解释。

旁边的武小六闷头不出声,却打开笼屉拿了个热乎乎的素包子,“吃吧,一早上出来,想是还没吃东西。”

林贞娘一怔,还在迟疑,李四已经劝道:“快接着吧,小六子也是命苦,前年没了爹,家里就一瞎眼老娘……”

林贞娘瞧着不吭声的武小六,一时不知该说些什么,只是接了包子,道了声谢。

武小六虽不爱说话,可这手艺却是好。林贞娘咬了一口,只觉皮软馅香,这包子虽然没有肉,却别有一股清香,而且——

“小六哥,你这包子馅里可是搀了皮冻?”

武小六惊讶地抬头,看着林贞娘,眼神有几分怪异。林贞娘却是没有觉察,边吃边品,未了还补充道:“要是放点虾皮,这饺子馅就更鲜了。”

“怎、怎么了?”看着盯她看的武小六,林贞娘结巴了下,下意识地扭头去看。李四却已经转身招呼客人,她一时间弄不明白自己是不是说错了什么,只能看着武小六直眨眼睛。

武小六看她呆愣的模样,就笑起来,“你说得没错,还是林家妹子,以后就算尝出谁家吃食是怎么做的,也别这么说出来——不好……”

林贞娘“咦”了声,过了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

前世里,别说厨师学校遍地是,食谱哪儿都能买到,就是网络上,专门教做吃的网站也多如牛毛。所以,她对这饮食配方什么的,根本就没觉得有什么稀罕。但是,在资讯不发达的大宋,每样饮食的配方都是独家秘笈,根本就不想外传吧?说不定,她拿来交换刘原干股的那些点心方子,刘原还特意用小匣子锁起来呢!

这么一想,林贞娘倒是一机灵。

还想再说点什么,可看包子摊前来了客,她也只好收了声,转回自己摊上。

天将近午,瓦肆里的人多了起来。不过,这会儿来吃饭却是吃的早饭。人来人往,去的多半都是相熟的、吃惯的摊子。虽然也有人拿眼瞧林贞娘,打量着她面前的铁鏊,可却没一个人打听价格的。

林贞娘站在摊后,看着摊前过往的人,再看左右两边生意火红的摊子,心里直发慌。咳了两声,她张嘴叫卖:“煎饼、煎饼,曹州大煎饼哩……”这会儿山东还都叫曹州,这山东煎饼自然也就成了曹州煎饼。

她才叫了两声,对面街上杜三娘已经扯了嗓子大声叫卖:“卤肉卤肉,新鲜的卤肉!熏的羊腿,酱的牛肉,卤的黑皮白花小猪头,耳朵脆,五花香,一口一口香掉牙咧——”

声音洪亮,似乎还很是压韵,竟是在瞬间压下了林贞娘那几声叫。

李四嘿嘿笑了几声,转过头来同听得愣神的林贞娘道:“这条街上,论唱卖功夫,没一个比得过这大嗓门,贞娘,你还是未要和她比这个了……”

她——不是要比啊!

傻站着,看到对面杜三娘抬眼看过来,似乎还特意冲着她笑了笑,林贞娘只觉得舌尖泛苦。

这半条街,就她一个还没开张呢!这头一天做买卖,可不能这么着。

抿了抿嘴角,林贞娘弯腰打开火门。风一窜进炉里,炉里已就生起的蜂窝煤立刻火苗直窜。

林贞娘也不言语,把另一只篓筐里的用料一样一样摆好了。又伸手在那鏊上晃了下,试了看温度合适,就用小刷子在熬上刷了薄薄的一层油。

花生油,用来烙饼最好,烙出来的饼亮亮的,颜色也好看。

拿出装了面糊的小桶,用勺子舀了面糊,摊在鏊上,又用竹子做的子轻轻一转一刮,让面糊更均匀。

火力正旺,不过瞬间,面糊已经微干。从小篮里取了鸡蛋,利落地一碰一磕,一只手就已经把鸡蛋打在了面饼上。另一只手,那只子照旧一转一刮,同时,把手里的鸡蛋壳丢进速写为的小篓里。抓起铁做的铲子,贴着铁鏊铲过……

虽然还没抹酱,没放其他调料,可是这旺火哄出来的面香蛋香已飘了出去。停在旁边摊子的人就有转头看的。

林贞娘却好似根本没有留意到有人看她,开了酱罐,用刷子抹酱,撒葱花、荽芜、放脆饼,两手操铲,把一张煎饼卷起,又在当中切了一刀。

自己嗅嗅,也觉喷香。勾起嘴角,她用早就备好的油纸把分成两半的煎饼包好,递过去,“小六哥,李四叔,请你们吃啊!谢谢你们照顾我。”

正忙乎着,哪有工夫吃这个。李四笑着应了一声,接过煎饼,顺手把煎饼放在馄饨灶前。

另一头,武小六接过煎饼,等面前的客人转身才往嘴里塞。咬了一口,武小六眉毛一掀,扭头看着盯着他的林贞娘,笑着赞了一句,“好吃!这个什么煎饼是好吃……”

“好吃啊!”李四刚把一碗馄饨送上桌,直起身回头笑道:“我还没……呀!你个臭小子,居然偷吃我的煎饼!”

莫小三挣着身子避着李四的手,抻着脖子叫:“这什么东西?我再来一份——嗯,好吃,这个味还真没尝过……”

第一卷春色渐至第三十四章瓦肆里的那些人

有一就有二,有了莫小三打头,来试吃新吃食的还真就有了。卖了两张煎饼,那头,沈墨亭就慢悠悠地走了过来。

原本是奔着馄饨摊的,可半途中瞧见林贞娘的煎饼摊,沈墨亭就停下了脚步。拿眼睨着林贞娘,他笑道:“没想到小娘子居然也来瓦肆摆摊了,却是巧了。卖的是什么?”

“煎饼,沈师傅来一张?刚才莫三哥也买了。”林贞娘不避嫌地自荐,虽然觉得沈墨亭生得一双桃花眼,嘴上也太油,可是仍是笑脸相迎。

“来一个?多少钱啊?”沈墨亭笑问,见林贞娘晃晃手掌,他就挑起眉来,“要五文一张?你这煎饼太贵了,李老板那鸡汤馄饨,才五文钱。”

“一点都不贵,”林贞娘笑着应道:“沈师傅看,我这煎饼里可是放着一个鸡蛋呢!一个鸡蛋现在还一文钱一个的,再说这薄脆,可是上好的油酥炸的,还有这新鲜的菜,可谓是营养美味都正合适,沈师傅尝一个,绝对不会后悔的。”

“什么营养?”沈墨亭挑起眉,虽然不太明白这词,可是却也大概知道是什么意思,“就是说这饼补身子是吧?也罢,就尝一个,就算不好吃,可是小娘子费那般口舌,我怎么也要给面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