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窑窕淑女 作者:油偶娃娃(起点vip2012-10-18完结) >

第59部分

窑窕淑女 作者:油偶娃娃(起点vip2012-10-18完结)-第5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林子娘用脚踢了踢,见是一根树枝,以为是烧柴用的,没在意,一双眼睛在灶间溜溜地转来转去,鼻子比狗还灵,顺着酸辣味寻去,往前走了几步,眼看就要走到米糠缸跟前了。

    萧玉翠心里捏了一把汗,想走过去用衣裳护住缸,反倒会落了怀疑,急得不知如何是好。

    萧玉珠在院子里见林子娘一眨眼的功夫就进了灶间,丢下手里的活计过来,见林子娘抄家似的翻家底找凉粉。走进灶间来,从缸里端出盆来,盛出一碗来,脸上笑着问林子娘喜欢吃甜的还是咸的。

    林子娘满陪着笑脸,就咸的吧,大热天的甜的太腻,她不爱吃。

    林子娘吃着凉粉,连连说好吃,吃完后在灶间赖着不走,一双眼睛看了个十遍八遍,心里纳闷,这大热天的,这凉粉怎么嫩滑得大冬天冻的冻肉汤似的,也不化。

    萧玉珠站在门口,细声细气道,“婶子,咱家这地小,容不了那么多人,这灶间锅灰油烟的,怕是弄脏了你的衣裳。”

    被萧玉珠这么一说,林子娘回过头来,“咯咯咯”捂嘴笑着,“瞧这玉珠,是要赶婶子走?”

    萧玉珠站在门口,让出路来,笑着说,“这灶间巴掌大的地,里边闷热,外头风大,我是叫婶子出来吹风咧。”

    林子娘走出来,小声问,“玉珠啊,那做凉粉的方子和婶子说说。”

    果真是来讨方子的,告诉她了,那自家的生意还做不做,用脚趾头想想都知道!“这凉粉方子,镇上店掌柜说了是秘方,不能外传,这两家是签了契约的,要是传出去,店里的生意也做不成了,掌柜的会怪罪的,严重的拉去见官,你也不想让我爹娘吃官司吧。”

    林子娘见萧玉珠拿官大的压人,她也不是吃素的,满脸堆笑地说,“就偷偷地告诉婶子,婶子又不告诉他人,那镇上掌柜怎么会知晓?”

    萧玉珠想起林子娘在娘家学的做魔芋豆腐的手艺,无论别人怎么套她的话,她是死咬着不说。想到这,萧玉珠轻松地笑笑,“那婶子把那做魔芋豆腐的手艺告诉我,我也不说出去。”

    林子娘气得半死,这做魔芋豆腐的手艺告诉你了,她喝西边风去,这独门生意好做,谁不知道!见吃了个瘪,自讨没趣,脸面上挂不住,很快溜了。

第八十六章 收到请柬





    转眼到了丰收的季节,收了早稻又插秧忙活了近个把月,范家几个舅舅过来帮衬,赶着牛车过来,割稻犁田插秧,帮衬了好几天,赶在立秋前把晚稻插上。

    范大和得知大姐家要盖房打砖,要过来搭把手。范氏心想,打砖正是需要劳力的时候,家里人手不够,多个人多个帮手,忙完这阵子晒完稻子就开工。

    学里放了稻收假,萧玉涵这段时日不用上学,早上赶了牛出去放,下午便在家练大字,进了学堂一个月下来,他的成绩没有很大进步,但性子收敛许多,往日调皮捣蛋的痕迹在他身上慢慢褪去,陀螺鞭子和弹弓等孩童时的玩物放在角落里落了厚厚一层灰,好久没有动过了,偶尔有村里的小孩子结伴在院子门口叫他出去玩耍,他会去耍上一会儿便回来,在家里写字。

    萧玉珠陪着萧玉涵在堂屋里临帖,他刚学会写几个简单的字,握笔不是太稳,经常手一抖把字写得歪歪斜斜,拉长得像鸡肠子。萧玉珠指着纸上拉得老长的一撇,笑话他,“比村头的羊肠小道还扭得欢。”

    萧玉涵咧嘴笑看她一眼,继续站在凳子上临帖。

    范氏在院子里喊,“远哥儿来了。”

    萧玉涵一听木头哥哥来了,放下手中的笔,一个激灵从凳子上下来,还未等萧玉珠反应过来,已不见了人影。

    “木头哥哥你来了。”萧玉涵奔到篱笆前,打开院门,一双黑亮的眼睛打量着赵弘远后面的陌生人。

    赵弘远皱着眉头,摸了摸萧玉涵的小脑袋,在心里叹了口气,看来他是摆脱不了木头哥哥这个称号了。

    小六子跟在后面,一想到堂堂少爷被一个小奶娃子称做木头哥哥。心里忍不住发笑,抿着嘴角尽量别让自己笑出声来,可却忍不住。

    “后面跟着的人是谁?”萧玉涵站在篱笆门中央,手指着小六子问。

    小六子偷笑的表情僵在脸上,这小奶娃子一脸的敌意写在脸上,分明是不想让他进去。跟在赵弘远后面发牢骚,“少爷,我说了先来知会一声再来。也不会弄得如此唐突。”

    赵弘远拉过萧玉涵的手。抿着嘴笑,“他啊是小六子,往后就叫小六子哥哥。”

    萧玉珠走出来,见老袁没有跟来,倒是上回见的那个话唠的小六子来了。

    范氏让萧玉翠去烧茶水,把人迎进屋里坐。又问远哥儿今儿学里放常假?来这里来有没有和家里大人说一声,家里大人知道不知道他出来。

    还没等赵弘远说话,小六子抢在前面答话。“婶子放心,今日是学里常休,少爷出来时。家里老爷和太太都是知晓的。临走时,老爷还嘱咐我,看着点少爷就是了。”

    范氏笑着说,“既是家里大人都知晓,那婶子就放心了。”又说。萧玉涵天天念叨着远哥儿,这不远哥儿就来了。

    赵弘远见桌上摆着笔墨,上面写了几个字,一看就是萧玉涵写的,看了微微一笑。

    萧玉涵捞功似的举起他写的大字,问写得好不好。

    赵弘远笑而不语,萧玉涵笑嘻嘻地收拾好笔墨,今儿的字不练了,他要和木头哥哥去菜园子里摘李子去。

    菜园子里有几棵李子树,今年结的李子是又大又多,这时节正熟了,前阵子收稻的时候摘了一些,剩下的估摸着都快熟了,范氏拿了篮子,让萧玉珠也跟上去。

    小六子跟在后面,萧玉涵却好像不喜欢小六子似的,不让他跟着去,小六子只好退了回来,留在院子里。

    菜园子里结的李子是青皮李子,个头大,好些熟了的表皮微微泛点黄,这李子看着青,吃起来甜。

    赵弘远个高,伸手摘了两个带点黄的李子,用衣袖轻轻的摸了摸上面的灰,给萧玉珠萧玉涵递过来。

    萧玉珠毫不客气地接过,咬了一口,甜呐放了蜜糖似的,叫远哥儿自己也摘着吃。

    这边,小六子在院子里溜达,看了看鸡舍,瞧了瞧旁边的菜地里的黄瓜芸豆,又拿搅猪食的大木棒子戳戳躺着的三头猪,用手拉来了牛绳拉着牛圈里栓着的牛,最后眼神定格在黄瓜藤上的一只蜜蜂上,蜜蜂正采着黄花上的花蜜。

    范氏以为他想吃黄瓜却不好意思啃声,拿了刀从藤上割了个还没长全的黄瓜。

    小六子拿过黄瓜就吃,咬着说好吃,跟在范氏后面,唧唧歪歪地说了一路,见了菜地种着的蕹菜,说蕹菜长得好;路上遇到一只见了人侧着身子走路的鸡,说婶子厉害喂了这么多鸡;见了院一角的大槐树,说树大好乘凉……一路上说个没停。

    一听就是个话多的,范氏笑着想搭腔搭不上来,见时辰早让萧玉翠去屠户家割块肉,顺便去腊梅家打两斤豆腐,一边准备午饭。范氏舀了一碗凉粉,淋上方糖水端出来给小六子解解暑。

    “这吃食比饭庄做的莲子银耳羹还好看,看起来像是冰块,咬下去……”小六子嘴里一边吃着,一边说话,一刻也没闲着,吃完了凉粉帮着范氏择菜,在一旁说着有些没的。

    从小六子口里得知,赵掌柜八月里就要过寿,三十七岁寿辰,赵掌柜想操办一番,说是想在自家的饭庄千山雪大摆宴席,赵家刚在石雨县落稳脚跟,借机拉拢好人脉关系。赵太太面上领了命令下去操办,却不想大费周章,这亲戚朋友大部分不在这,反倒显得冷清,说是在家里摆上几桌,找平日里来往得密切的几家聚聚。两人意见不统一,还为这事吵了起来,这寿宴怎么个摆法还没定。

    小六子那日路过东院,隐隐听到两人争吵时好像提到了萧家,看来这萧家就是这家了,小六子的后半截话咽在肚子里,没说出口。

    范氏心想,赵掌柜给自家做了好几回生意,可是自家的大贵人,赵掌柜过寿,这礼是一定要送到的,至于赵家请不请萧景土去,这再说吧,心里开始琢磨起送什么礼合适。

    小六子正说着,一行人打了李子从外边回来。小六子见了李子,丢开手里的菜叶子,去抓李子吃。

    赵弘远蹙着眉头看了他一眼,小六子连忙停下手里的动作。

    “小六子,你吃你的,咱这庄户人家,哪来那么多少爷公子的。”萧玉珠见小六子的欣喜的脸色很快僵住了,估计是看了主子的脸色,抓了一把李子放在小六子手里,让他自个洗着吃。

    赵弘远见被萧玉珠误会了,心里很是不快,坐在大青石上望着篱笆上的丝瓜藤发呆。

    “远哥儿,咋了?我也就那么随口说说,你别往心里去。”萧玉珠特意挑了几个熟透的李子过来,在大青石另一头坐下,把李子塞到赵弘远的手里。

    萧玉珠这么一说,赵弘远觉得自己还真有股少爷脾气,从小被祖母爹娘骄纵惯了,什么都替他想得周全,凡事不用他操心儿,他想要什么,只有说一声立马就有人送到跟前,他不高兴了,皱着眉头马上会有人过来哄他,这皱眉头的习惯是打小就惯下的。

    一高一低两个身影在大青石两头坐着,太阳光从屋檐下投下长长的阴影,刚好在屋檐下阴了一大块。

    萧玉翠在灶间拾掇着午饭,范氏出来问远哥儿想吃什么菜,她给做去。

    赵弘远回过神来,说随意做点,不用为他专门张罗,做些家常菜就行。

    “娘做的菜团子好吃,就给远哥儿包五花肉菜团子吃。”萧玉珠大声喊道,她娘包的五花肉菜团子,又香又好吃又不腻。

    “行,就包菜团子。”

    “婶子,里边少放点肉儿。”赵弘远在后面喊道。

    范氏知道这孩子是替她省钱,赵弘远平日里啥好吃的吃不上,自家又是开饭庄的,什么山珍海味都吃过了,这农家小菜他平日里吃得少,让他尝尝农家菜,又怕招待不周,说出去让人笑话,说要杀鸡,赵弘远拦着不让。

    午饭后,萧玉涵拉着赵弘远跟着小叔到河里下鱼篓,小六子偷偷地跟了上去。

    到了傍晚才回来,范氏让萧景土赶了牛车把人送到城里去,回去晚了家里人该着急了,拿上一篮李子,把赵弘远小六子送上了牛车。

    之后便是晒了几天稻子,前阵子的一场暴雨,让田里减收不少,少收了好几石粮食。晒完了稻子就要准备打砖,萧景土做了一副打砖用的家伙什儿。

    范大和晒完家里的稻子过来帮忙,和萧景土两人挑了几天泥土,把泥踩匀了和好,开始做砖。

    八月初,老袁来了,亲自给送了请柬过来,说八月二十是赵掌柜寿辰,让萧景土一家去城里寒舍小聚。

    萧景土很是感到意外,之前范氏提过两句,他没放在心里,自家这样的人家虽是和赵家有过几回生意上的来回,但赵家是大商户人家,自家这样的小门小户,人家哪会上心。

    老袁又说上回送的李子很合赵太太的心意,太太和赵掌柜都喜欢吃,太太还特地让谢谢大妹子你哩。

    范氏说赵掌柜赵太太客气了,自家树上结的瓜果,是些野玩意儿,只是比外头卖的要新鲜。

    老袁走后,范氏每日和范大和去村头打砖,准备着盖房的事。

第八十七章 大花的心事





    天热得出奇一丝风也没有,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四周静悄悄地,只有知了一声声叫着,此起彼伏一声赛过一声。

    萧玉珠提着水壶来送水,脸上冒了密密实实一层汗,身上的衣衫很快被汗水湿透,黏糊糊地贴在身上。

    范大和站在搭好的草棚里打砖,把一团揉好的泥一股大力摔进木框里,用铁丝线飞快地沿着木框上下割一下,把木框往地上一磕,磕出块完整的砖来,做得是又快又好。

    萧玉珠倒了一碗茶水,从篮子里的盆里,拿出凉粉来,让他过来解解暑。

    范大和端了碗水一口气喝下,萧玉珠看了看头顶白花花的太阳,用手扇了扇风,叹道,“这天可真热!”

    范大和的衣裳被汗水浸湿了大半,后背映着一大块白的盐渍印迹,头上虽是戴着竹笠,一张脸却是晒得通红。

    萧玉珠拿着自个头上戴着的草帽,让范大和掂掂,是不是轻巧,又说让她爹给小舅编个草帽,仅透气又凉快。

    范大和拿过来掂掂,是比竹笠轻巧,看了看编的纹路,不算复杂,他试着编两次就会了。

    萧玉珠让范大和回去编了草帽卖,肯定能换钱,村里的林子爹是个脑筋转的快的,编了草帽去镇上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