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华夏海权 >

第62部分

华夏海权-第62部分

小说: 华夏海权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了防止明天在有事;作者决定今天就双更~~;大家多推荐多收藏啊~~~

第一百二十三章 陆军改革

“济世啊;今天这次校阅感觉如何啊?”李鸿章笑眯眯的问道。此次徐杰回来后;老李特地拉着徐杰一起参加了北洋盛军的一次校阅。并学习西方;进行一次演习。其中步枪三排迭射和大军冲锋看的老李着实满意。密集的弹雨;还有冲锋的气势让这位淮军老大又有了当年战场上的感觉;而随后的防御作战中;盛军显然也是有肖进的。知道用手中的工兵铲挖单兵掩体了。这点也让老李十分满意。

“不咋地。”徐杰说道。

“后生;过于狂妄了吧?”老李剃了徐杰一眼有些气愤的说道。

“中堂大人;徐先生所言虽然逆耳;但是实情确实如此。如此密集的冲锋队形和方阵排兵在火炮和机枪面前就是送死啊。”一旁的张文宣连忙说道。

“你小子去红毛子哪走了一趟长见识了?”李鸿章戏谑道。

“中堂大人;您知道什么叫杀一胡同人吗?”张文宣坏笑道。

“什么意思?”李鸿章摸不着头脑。

“一个叫孙德胜的伙长和部下带着一挺马克辛机枪;挡住了几百名暴徒的冲锋;射杀一百多人;尸体都把街道堵满了;所以叫一胡同人。”张文宣坏笑着说。李鸿章听后没怎么说话;只是皱了皱眉头。

“中堂大人;在火炮和自动武器的攻击下;无论是过去的步枪叠射还是密集冲锋;在战场上都已经不适用;现在欧洲各国都强调发扬火力和灵活性的散兵线性战术;并强调正面进攻和侧面迂回相结合。而向北洋这种死板教条的战术根本不适合现在战争。既然我们要向洋人学习;就不仅仅是要洋枪洋炮;更重要的是学习洋人的制度;战术和训练方法。“徐杰一边看李鸿章的脸上一边说道。

“这进攻不行;防御总算说得过去吧?”李鸿章没有正面回应徐杰的建议。

“形似而已。”徐杰撇撇嘴继续“打击”道。

“你倒是说说如何一个形似而已!!你要说不出一个所以然来;看老夫怎么收拾你。”李鸿章终于忍不住了;跳着脚说道。

“中堂大人您看;这仅仅是单兵掩体;掩体之间并没有交通壕链接;非常孤立;而且把绝大部分兵力布置在一线;整个阵地没有纵深;也没有足够的预备队;一旦被突破;整个战线将趋于崩溃;士兵既无法增援又无法向后退却重新战斗。而且阵地两翼布置薄弱;很容易被包抄。比起清法战争中;老将冯将军的布置也是远远不如的。”徐杰严肃的说道。

“你还对冯将军有所了解?”李鸿章好奇道。

“略知一二。在镇南关之战中。冯老将军将主力分成两个梯队进行纵深不知;而且在两翼有较强的部队防备法军迂回。而在阵地之后还有大量的预备队可供调度增援。在防御工事构筑上;用砖石和石灰构筑的胸墙和地营相结合。并且在地营之间有战壕相连。构成一个有纵深而且相互支援的防御体系。并且在关键位置设置堡垒作为支撑点;即使单点被突破;只要支撑点还在;整个战线就不会动摇。此种防御阵地布置;与欧洲列强的部队相比也毫不逊色。”徐杰颇为中肯的说道。

“为何济世如此专注防御呢?难道打仗就等着人家来攻吗?”李鸿章听到徐杰的话不便在这个问题上发作;于是也开始使用“迂回”战术。想在别的方面找点茬;来敲打一下自己这个门生。

“我北洋军不足5万;而日本军队即使可以派驻朝鲜的都不会少于15万。”徐杰心里想;y的能守住旅顺口就不错了;你还进攻?野战情况下一个清军对3个本子;你真当淮军个个都是凹凸曼??当然了;这话是不能说出来的;看着老李阴沉的脸上;徐杰心里也发憷啊。但是有邪现在不说;以后说就晚了!!

“呃;照你看来;我北洋陆师就一无是处?直接解散了算了。”李鸿章大怒道;随后一甩袖子自己走了。

“徐先生;这话虽然对;但是也要注意方法啊。”张文宣拉拉徐杰的袖子说道。

“我也想好好说话;但是怎奈北洋陆师弊端太多了。”徐杰摇摇头道。

气归气;但是有一句谚语怎么说来着;叫良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老李这个人可不是蔡桓公。讳疾忌医的事情还是不至于的。于是回到府邸;喝了点菊花茶;又吃了两个冻梨。总算把火消下去了。而此时;徐杰和张文宣已经在门外等了2小时了。看着冻的直打哆嗦的徐杰和张文宣;李鸿章也不能在说啥了;于是吩咐下人让这两人进来。

“后生;今天有什么话;全都说出来吧。”李鸿章说道。

“这训练;编制;装备等方面汉纳根已经全部整理好了。学生也是十分赞同;今日只想和老师说两点;一是扩军;二是战斗意志。”徐杰稳定了一下情绪说道。

“你是说要冷我北洋陆师?”李鸿章皱了皱眉头说道。

“今天在校场上;学生已经说明了;这不到5万之众是如何也挡不住10+万虎狼之师的。而除北洋陆军外;八旗绿营已经腐朽不堪;不能大用;湘军又远在南方;而我大清铁路稀少;兵力也无法快速集结。基本上也不用指望了。而这4万多人;其中能够野战的也仅仅只有一半而已。剩下的都是要塞守备部队或者地方驻军。如果照此下去;即使海军胜了;陆军一旦溃败到不可收拾的境地;我大清依然是个失败的结局啊。”徐杰言语中带有一丝悲凉。

“说下去。”李鸿章沉着脸不答话。

“现在我北洋钱已经有了;在海外华人的支援下;这军火和资金是不会缺的;再加上汉纳根从德国聘请的教员以及计划从克虏伯订购的新式火炮。应该能支持北洋扩军;现在唯一缺少的就是人了。”徐杰顿了顿说道。

“说说你所谓的战斗意志吧。”李鸿章心里很明白;这回徐杰依然是想让老李挑战中枢;强行扩军;虽然老李心里也想扩军;但是这种明目张胆的行为必然会遭到中枢强烈的反弹。这点可是这位学生想不到的。

“这战斗意志就是我大清常说的决死之心和士气。而我北洋军队中最缺乏的恰恰是士气和在困境中继续作战的勇气。”徐杰说道。

“当年;老师执掌湘军之时以忠君来笼络军心。以同乡亲属等团结部将和士卒。而今淮军部将还有些老人;但是这士卒都是当地招募。这同乡之情算是彻底没了。”说到这里;李鸿章不由的又怀念起老淮军了。

“学生以为;这治军关键在于利和义。这利吗;除了金钱以外;对于士卒的尊重;本身也是十分重要的。过去湘军和淮军待士卒如兄弟;而现在这种情况在北洋陆师中已经很少见了。而地位上;民间有句俗话;叫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可见士兵这个身份在民间的地位如何了。在百姓眼里;士兵成了扛枪混饭吃的代名词。在某些地方;当兵的甚至比土匪还要让人厌恶。古语有言;得民心者的天下。如此种种;军队士气何在?在战斗中又如何指望得到百姓帮助?”说到这里;徐杰满脸涨红。

“那你如何处置?老夫何尝不知。但是已经尾大不掉了。想改也不容易了。”李鸿章也颇为无奈的说道。

“中堂大人何不另起炉灶重整淮军?以西洋战术和纪律锤炼军队;以南洋华人和民间受过教育有爱国之心的青年为骨干。以重金招募民间勇者。同时在北洋各工厂建立起来后;优先吸收军人家属入厂做工。而军队在训练之余;也可以投入一部分精力放到地方建设中去;缓和军队和百姓之间的关系。如此一来何愁兵员素质不高?”徐杰说道。

“那所谓的义呢?”李鸿章眼中射出一道寒光问道。

“我北洋对部属做到问心无愧;自然部属会拼死相报。没了北洋;不但官兵们没有了高薪和地位;家里的亲戚怕也是找不到一份好的工作了吧?”徐杰避重就轻的说道。

“难道大清和朝廷在尔等心中如此没有分量吗?”李鸿章看见徐杰只字不提清朝和皇帝;不由的大声说道。徐杰作为一个化外之人;自然对皇帝没什么感情。但是李鸿章不行;作为3朝元老的他要说对清廷没有感情是不可能的。

“就算学生对朝廷有感情;但是中堂大人可以去问问;北洋陆师的官兵何曾获得朝廷半分恩泽?除了少量朝廷供养的;绝大部分练军和淮军都是我北洋自筹粮饷。而这北洋舰队算是我大清柱石了吧?先别说每年区区200万两银子是否够用;就这200万两银子能给100万就不错;而这还要上下打点。我北洋水陆二师拼死拼活换来什么?中堂大人为大清江山辛苦数十载;又换来了什么?不还是猜疑和暗算?”徐杰激动的说道。徐杰也是兵行险招。北洋如若想冷陆军;不强硬是绝对不行的。而北洋的态度就是李鸿章的态度。

“那你回国又为了什么?舍弃了自己在意大利的事业;回来受着我这个老头的冤枉气;还要把自己的财富都投到北洋。甚至还要参战;而参战说不定就会死。”说到这里;李鸿章眼神有些迷离。声音也有些轻飘。

“这华夏除了朝廷;还有一个国家。这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才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徐杰答道。

“罢了;你先回去吧;这件事我们还是要从长计议。”李鸿章仿佛一下衰老了。无力的摆摆手示意徐杰和张文宣离开。

今天送上一大章~~;晚些时候还有一更;大家多支持一下啊!!

第一百二十四章 淮系会议

要问淮系士卒和低级军官是否心怀大清?老李可以肯定;十有都不会。当兵吃饷是80以上士卒的目的;所以说;谁发粮饷;就听谁的;这一点从湘军淮军听调不听宣就可以看出。至于说高级将领吗?老李拿不准;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北洋水师现在已经有些离心离德的倾向了。毕竟;在经受了朝廷在经费上的吝啬后;又从南洋赚了300多万两白银;经历了如此大的反差;没点想法反而不正常!!至于陆军吗?老李还是十分有信心的。毕竟都是跟自己多年的老部下了。也享受了朝廷的恩泽。所以;老李决定召开一个淮系内部会议;来统一一下思想。强化一下淮系各位大佬脑海中的“忠君”这个思想。不过;似乎老李忘了一点;北洋缺钱的不仅仅是水师;还有陆师!!

这个会议的的人选老李可是费了一番心思的;在直隶附近的淮军高级将领自然是要来的。武毅军的聂士成;盛军的卫汝贵;北洋护军统领张文宣。北洋水师的提督丁汝昌;右翼总兵刘步蟾;再加上自己的女婿张佩纶。一共6人。至于徐杰;则被排除在了这次会议之外;不是老李还怕他搅局;而是觉得徐杰有邪要是传出去;那要是掉脑袋的。而盛宣怀等人也没邀请;因为老李更看重的是军队的态度。

看着分坐在两侧的淮系人马;李鸿章百感交集。自己辛辛苦苦数十年;打下来偌大的家业。淮系人马也分散到了大清各地;而活到现在;能在自己左右的也就这几个人了。

“过去的一年;我北洋变化颇多啊。说是翻天覆地也不为过。各位说说看过去的一年有什么收获吧。”李鸿章捋了捋胡子笑呵呵的说道。

“我北洋水师这一年可谓是经历了大惊;大喜。这大惊吗?自然是没想到日本人居然如此备战。照此以往;我北洋必然难免一败。而这大喜吗?一则是在徐先生的帮助下从意大利国订购了新式战舰;二则是从南洋获得大量资金。这钱有了;战舰也有了;我北洋今后作战底气也足了。”刘步蟾笑着说道。

“如果刘大人说水师有大惊大喜之事;那我陆师恐怕就只有大惊了。”聂士成冷哼哼的说道。

“聂大人多虑了;此次南洋之行也多仰赖聂大人的武毅军。这好处我水师自然不会独吞。而徐先生接管天津机械局并引来大量华商设厂后;相信我北洋陆师也会更新装备。”丁汝昌宽慰道。

“丁大人的好意在下心领了。但是如徐先生所言;北洋舰队至少和日本舰队是一个级别的对手;但我北洋陆师无论是人数;装备;素质;编制;战术和日本陆军都不是一个档次的;更重要的是;我陆师却没有机会像水师那样冷军备啊。”马玉昆叹了口气说道。

“济世精通海事;在陆军方面也是粗通皮毛。马大人不用过于担心。”听到马玉昆也想扩军;李鸿章有些不悦的说道。这徐杰和马玉昆接触的不算多吧?最近更是没有直接联系;这马玉昆为何也支持整军呢?老李心里很纳闷啊。

“济世不但精通海事;对陆军也颇有研究;当初济世展示意大利武器的时候;在下仅仅是感到装备犀利。但是随后在下私下里和意大利使馆卫队对练了那么几次;才发现这西人厉害的不仅仅是武器。”马玉昆颇为惭愧的说道。

“聂某人也想对练一番;没想到马兄走到我前面了;快说说到底如何?”聂士成催促道。

“说来惭愧啊;第一局;我北洋进攻;意大利人防守;我方本欲效仿原来对抗捻军的战术;三排叠射;但谁知意大利人藏在壕沟之中;子弹很难命中;而且在我军进攻侧翼预设阵地;当我军冲锋之时;对方侧翼突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