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宋之安居乐业 >

第178部分

大宋之安居乐业-第178部分

小说: 大宋之安居乐业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算了,管它宋国去死,我现在可是堂堂大明朝枢密大臣。赵栻甩甩头抛开这些想法,很久没会东京了,先去逛逛。

第六卷二十载征战四方第十四章 岳家军?

虽然现在的大宋叛乱四起,割据称王者、啸傲山林者不知繁几,但东京毕竟是天子脚下,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完全感受不到天下的局势是如何的复杂,贩夫走卒依然是为一日三餐而奔波劳苦,士子文人照样流连于青楼楚馆,与赵栻印象中的东京城别无二致。
醉生梦死啊!赵栻大发了一阵感慨,其实他是很羡慕这些人的生活,虽然糜烂而腐朽,但他找某人想糜烂想腐朽都不可得——大明的民风以务实为要,若是他赵某人整天不干正经事,估计早被人骂得体无完肤。
宋人骨子里都是贪图安逸享乐而远离辛劳的,赵栻可是做了足足十几年的宋人。
古代没有太多的娱乐,一般来说,如果是要找乐子的话,青楼是个好所在,还能搏个风流的雅名,若是不顾面皮的话,去妓寨也是可以的,但后一个地方赵栻是不敢去,前一个则是没兴趣。
其实宋朝还有一种这个时代特有的娱乐场所:勾栏。勾栏不是青楼,也不是妓寨,简单的说,宋代的勾栏相当于后世的大剧院之类的地方。有宋一代经济极度发达,人们富裕了自然就贪图娱乐上的享受,听曲,观舞,看戏,这些娱乐活动在勾栏里都能找到。东京是大宋国都,很有一些舞乐团、戏班子和杂耍艺人常驻东京大勾栏,这些人的技艺在整个大宋朝的艺人之中都是出类拔萃的,上至士大夫,下至贩夫走卒,很多人都愿意去捧场,用后世的话说就是有很多的明星和fans。
听曲之类的赵栻不怎么感兴趣,他独好一个蹴鞠,许多年没回来了,也不知道以前大名鼎鼎的柳三脚现在还在不在。
巧了,再有半个多月就是一年一度的九龙金鼎杯蹴鞠大赛,这个时候勾栏里的蹴鞠场可是大腕云集啊,全国各路各府的蹴鞠高手基本上都到齐了,这段时间正是初赛阶段,赵栻倒是赶了个巧。
场上人山人海,挤都挤不进去,旁边的那些高台也都被人占了,赵栻费了半天劲却硬是还没挤进十几步的距离。赵栻火了,卫士上场。
当当当当,五大三粗不算什么,赵栻的卫士可都是大明精锐,都是从战场上下来的,这些黑甲军士只需要往那儿一站,连话都不需要说,精兵的气势和百战带来的杀气就让这些柔弱的宋人承受不住,很快就给赵栻清出了一条路。
宋人不敢阻拦这些一看就不好惹的甲士,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赵栻这个其貌不扬的家伙被簇拥着大摇大摆地跑到前面去。
不过等赵栻走远了就热闹了。懦弱点的宋人就当什么都没发生过,继续看球,而有的人则是破口大骂,反正人多,那些甲士也不可能找到是谁骂的,一时间各种方言的骂声不绝于耳。
某文士更是摇头晃脑的,满脸不屑:“仗势欺人之徒,有辱斯文。”
不过赵栻可不管这些,他是激动啊,哇,柳三脚居然还没退役,他现在应该差不多有四十岁了吧,这个年纪还在踢球?而且看他的脚法,一点都没退步呀,好球!
“好球!柳三脚果然名不虚传,这一趟来得值了。”
显然,赵栻是遇到球友了。
回头望去,只见一个面白无须的英俊小生,哦,穿着一身短褂角衣而不是袍服,只见这家伙一脸激动地盯着场中,眼睛都不带转眼的。旁边还有几个同样穿着年轻人,不过那几个人之中可没这个英俊小生这么激动的。
赵栻撇撇嘴,也没怎么在意,不过扭头的时候这个年轻人正好高举双手准备欢呼,赵栻不经意间发现,这个年轻人的右手满是厚茧,左手也有,但没右手的看起来那么厚。
咦,这样的情况好像是常年练习长兵器。赵栻再仔细观察了一下其他的几个年轻人,右手都是一手的老茧,而且,这些年轻人的气度跟周围的宋人明显不同,应该是常年习武而带来的彪悍之气,赵栻常年在武风鼎盛的大明呆着,对这种气息十分熟悉。
赵栻的兴趣来了,不经意地凑了过去,也同样对着场中大喊大叫,同样的欢呼雀跃。
找着一个机会,赵栻不在意地问:“兄台也喜欢柳三脚?”
那英俊小生正看得目不转睛,闻言头也没回,只是随口答道:“是啊,四年前柳三脚还在大名府的时候我就喜欢他的蹴鞠了,我就是看了柳三脚踢球才喜欢上蹴鞠的……兄台也喜欢柳三脚?”
赵栻找着机会那还不连连点头,“那是。十年前柳三脚在东京大勾栏的时候某常在此厮混,那时候某就很喜欢他的球。不过兄台刚才说柳三脚四年前去了大名府,某却是未曾听闻。”
年轻人惊讶地回过头来看了赵栻一眼,诧异地道:“五年前柳三脚遭小人算计伤了脚,以致被东家解雇,柳三脚在东京遍访蹴鞠队而不得入,不得已去了大名府。此事虽不是什么大事,但兄台既是喜欢同好此道之人,理应听说过才是。”
赵栻忙解释:“某十年前就去了江东,后来更是少回中原,此事竟是未曾听闻,不如,兄台详细说说?”
年轻人诧异地看了赵栻一眼,旁边那几个年轻人本来对他们的谈话不怎么早已的,听了赵栻的这番话也是十分的惊讶,不过这些人显然不是什么人来熟,虽然惊讶却也没问出来。
那英俊小生也没问,只是说道:“原来如此。若兄台不嫌某呱噪,某便说与兄台听听。”
“说起此事,某不得不对那柳三脚说一声佩服。在五年前,柳三脚在东京城那可是满城皆闻,其于蹴鞠上的名声盖过了很多的蹴鞠高手,一时无两,不过也因此而遭人忌。在一次蹴鞠比赛的时候,柳三脚遭人算计,被人恶意踢伤了脚,将养了几个月都没见好,其东家自然是将他解雇了,而后东京城其它的蹴鞠队也没一个愿意收他,柳三脚无法可想之下只得去了大名府。本来么,大家都以为柳三脚算是完了,大家都说他这一世是没可能再蹴鞠了。的确,柳三脚养好伤之后发现右脚虽未致残却受不得力,蹴鞠更是不行,可不曾想,柳三脚其人竟是个有大毅力的人,右脚残了他就苦练左脚,为此他不知道吃了多少苦头,更是受尽白眼……四年苦练,加上以前的底子还在,竟是被他练成了左脚蹴鞠……兄台且看,柳三脚现在可是在用左脚蹴鞠?”
赵栻忙往场上看过去,柳三脚的球踢的非常好,但他用的的确是左脚,赵栻刚才还没注意到这一点,现下发现了,却是愕然,乃叹:“果真是有大毅力之人,换作常人废了右脚之后怕是整个人都没了志气,柳三脚,果然名不虚传。”
那年轻人也是深以为然,颇为赞同地道:“谁说不是,我岳飞最佩服的就是有毅力有恒心之人。那柳三脚虽说只是伶人之流,但他的左脚蹴鞠就是能让人佩服。”
岳飞!
但是赵栻显然不知道岳飞是哪根葱,不过么,他和岳飞至少都是球友,就目前看来尚谈得来,而且,赵栻觉得这个岳飞的脾性颇合自己的意,于是有心结识一番。
从蹴鞠谈起,慢慢的谈到各自的情况。
赵栻见岳飞一行都是常年习武之人,不禁说道:“赵某观岳兄乃是习武之人,俗话说‘学成文武艺,卖与帝王家,兄何不投到军中,也好谋个功名?”
一说起这个,岳飞一脸的郁闷,“飞何尝不想建功立业,奈何河北禁军多年来对着契丹人皆是避战不出,任由契丹人掳我百姓,飞实在看不过去。飞听闻关西老钟将军与党项人征战有年,颇有将名,飞合同乡好友准备去关西碰碰运气。”
赵栻的心里顿时活动开了,这岳飞有没有本领现在还不知道,但就看这身子骨,至少也有些勇力,是人才就不应该错过,而且,这可不只是一个人,岳飞和他身边的同乡可是一大帮子人呢,要不要拉回辽东去?
对于怎么拉一个宋人到大明去,赵栻一时间想不到什么好办法,先混个脸熟再说。
“未知这几位是……”
岳飞一旁的那几个年轻人纷纷自我介绍了一番。还真是同乡,都是河北相州人,一共四个人,王贵,张宪,徐庆,姚政。最引人瞩目的是张宪,这家伙年纪也不大,面白无须,不过双眼灵动目光深邃,看来是个智谋之士;王贵显得有些老成,而徐庆就是一个黑大汉,一看就是做猛将的货;姚政则普普通通,一时间看不出有什么特别的。很明显,这五个人是以岳飞为主的,这从他们的言语和进退之间就可以看出来。
赵栻是越来越惊讶,这五个人……再添加几个后勤和参谋人员,基本上用这几个人就可以组建一军了,主帅、副帅、猛将、守将再加一个比较中庸的,再配几个谋士和主管后勤辎重的文官,一军建制基本就齐了。
难道是天意?

第六卷二十载征战四方第十五章 我是来找岳飞的

这样的一群人不可能随随便便就能碰到,既然碰到了就不能错过。赵栻当下热情起来,不住地拉着岳飞五人谈东论西,也不管别人还要看球。
不过好在岳飞等人也不是非要看蹴鞠不可,对赵栻的热情倒也不怎么反感,而且,岳飞对赵栻身后的卫士更感兴趣,话题也渐渐引到这上面来。
张宪和徐庆都悄悄研究这些卫士有一会儿了,闻言,徐庆不禁道:“赵兄,你身后的卫士可是不同寻常啊!在大名府、太原府乃至东京城,某也曾见识过不少达官显贵的护从,其中有些人,比如说童太师的护卫的甲胄可是比你这些卫士的精致多了,可那些人的气势却是远远不如你的这些护卫。”
张宪却以一种奇怪的目光看着赵栻,“按说童太师位高权重,且其身边护从多为禁军之中的精锐,那些人应该是我大宋最出类拔萃的军士才是,可某观赵兄的这些护从比那些禁军精锐更为彪悍,而赵兄又是赵姓,莫非……”
岳飞等人顿时迟疑起来,不知道是不是应该来个跪拜之类的,毕竟他们目前的人极有可能是王公皇子之流,对皇室不敬可是大罪。
赵栻摆摆手,笑道:“某这些卫士的甲胄都是战甲,而童太师的护从穿的铠甲虽然更为精美,但于沙场之上却不顶什么用,那些都是装饰用的甲胄,穿的是一个脸面,用途不同,两者之间没有可比性。”
禁军精锐?赵栻不是没看过宋军挑选精锐,大手,大脚丫子,粗脖子,有一把子力气,再要能耍弄几下刀枪,这就是精兵了,再打上几仗——不论大仗小仗胜仗败仗,也不管怎么打的,只要能从战场上活下来——就能称为百战精兵。
切,这要都是精兵那大明铁甲又该叫什么?所谓的禁军精锐不过是矮子里面拔高罢了,拿那些所谓的精锐放到大明去,绝大部分的人估计连入伍参军的资格都勉强。大明选兵可都是实打实的十里挑一(人口太少),弓马娴熟,善技击,这才有参军吃皇粮的资格,宿卫军的挑选则更恐怖。
不过宋人崇文厌武民风羸弱,这么选兵也是没办法,而且中原王朝一千多年来都是这么选的。
听了赵栻的解释,岳飞等人都点头表示明白,战甲?装饰品?这些没上过战场的菜鸟还无法区分开来,姑且赵栻怎么说他们就怎么信了。
不过张宪的问题赵栻可没躲过去。王贵纠着刚才的问题不放,追问道:“即便如此,即使甲胄有别,但人的差别也错不了,童太师的那些护从确实不如赵兄的这些卫士,我等常年习武,这一点还是能看出来的。兄又是赵姓,观兄之年龄,莫非是哪位皇子当面?”
见忽悠不过去,也没什么好隐瞒的,赵栻直接点头,道:“某赵栻,于大宋列为皇子之中行十七。”
“原来是十七皇子当面……”岳飞等正准备大礼参见,不过马上就愣在那儿,徐庆更是喃喃道:“十七皇子,怎么这么耳熟?”
王贵连忙拉住这厮的衣袖,低声道:“大明三公之一,枢密大臣,燕侯,你说耳熟不?”
徐庆恍然大悟,点头道:“原来是那个背宋投明的不孝皇子啊,我说怎么这么……”
王贵、张宪、姚政三个人三只手都伸了过来,两只手去捂徐庆的嘴巴,一只手直接就将这厮往后一扯——这厮的声音也忒大了点,即使环境这么嘈杂恐怕听道的人都不少,更别说就站在他们对面的赵栻了。人家皇子背不背宋孝还是不孝那都是皇子,可不是他们这些升斗小民能随便非议的。
在这一点上赵栻虽然被人不止说过一次两次,但每次听别人这么说都让他感到非常的尴尬。但也只是尴尬而已,羞耻倒谈不上,人各有志,他不认为自己的选择是错误的。
可惜别人可不这么想。
不说王贵四人了,周围听到徐庆的话的人不少,个个为之侧目,虽然也都不敢说什么,却惊讶之声四起,看看众人的目光,那叫一个鄙夷,赵栻都觉得这些目光刺得他背脊生寒。
主辱臣死。
赵栻身后的卫士一声大喝,齐齐拔刀出鞘怒目环视四周,凛冽的杀气磅礴而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