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一个人的抗日2 >

第427部分

一个人的抗日2-第427部分

小说: 一个人的抗日2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假避暑胜地。

大叻以空气清新以及湖泊、瀑布、松林众多而闻名,这里风光明媚,四季如春,百花盛开时如诗如画。众多的美丽湖泊,如春香湖、叹息湖、多姜湖、万劫湖、迷玲湖等,又有甘利瀑布、波姻瀑布、连江瀑布、波北瀑布、古加瀑布等。松林则无处不在,人们在这里就象融进了大自然。

为了让黄历玩得尽兴,也为了保障安全,越南王国政府想得很周到,将人工开挖的五平方公里的春香湖封闭了一小半,与一所湖边别墅一起作为黄历夫妇的下榻地。清晨,从湖中升起迷雾,朦朦胧胧,别有一番风趣。

就在这隔起了小湖内,黄历和何梦雨可以让保安远离,尽情地享受阳光、湖水、迷雾、鲜花,不必担心媒体记者,不必担心批评和置疑。

躺在湖边的树荫下,黄历拉着爱妻的小手,对尼克松在拉美的遭遇感到万分同情。显然,从低调这方面来讲,黄历做得很好,比美国人要更懂得亚洲人的心理。尽管南洋联邦在亚洲是首屈一指的富裕国家,民众的生活水平相当高。但黄历在与亚共体内相对贫困的成员国打交道时,还是力争保持着尊重,也很少拿南洋联邦取得的成就来进行炫耀。并且在经济技术援助时,并不是以施舍,或者以大恩人的面目来对待接受援助的对象,很少提附加的政治条件。

而这一点对于新中国来说尤为重要,尽管新中国还是一个不发达的国家,人口过剩,失业普遍,但绝不能让新中国误认为南洋联邦把他们看作是一个廉价的劳动力来源。事实是事实,但中国的领导人会认为这种看法是带有侮辱性质的,因为在很多历史上的列强国家是这么看的,包括现在的西方国家也是这么看的,这是相关民族自尊心的问题。

赫鲁晓夫便是不懂这一点,曾向新中国提出能否派大量的中国工人到西伯利亚帮助苏联开发巨大的森林资源,却遭到了难堪似的拒绝。中国领导人答复苏联说: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如果也是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持有相同的看法,那是很令人遗憾的,如果采纳了苏联人的建议,别人就会对苏中两国关系得出误的看法。

显然,赫鲁晓夫听到这样的回答会感到很不愉快,尤其是把苏联同资本主义国家相提并论。他们认为的出发点是好的,并没有绕着圈子,而是直截了当地提出了一个衷心认为符合中国人利益的建议,可以帮助新中国解决一部分人的吃饭问题。

而当南洋联邦向越南王国、菲律宾、缅甸等国提出相似的建议时,却得到了与苏联人的遭遇相反的结果。特别是越南王国,从政府到民众都非常欢迎并乐于接受这样的建议。

“我去赚钱好给家里买两头大水牛,给家里多添置几亩地,或者购买收音机、缝纫机、自行车,让家里人穿上新衣服……”当一个越南王国的民众被批准参加劳务输出时,他会兴高采烈地这样说。

而对越南王国的政府来说,输出劳力缓解了国内就业的紧张,缓解了社会矛盾的激化。想想吧,一个小小的南越,竟然有近三千万的人口,在国家建设达到一定程度之前,如果不是靠着外来援助,吃饭问题就足以拖垮这个政府。

正视并坦承自身的不足,在这方面,新中国政府的思路转变还需要相当长的。这种比较脆弱生怕别人嘲笑的心理,显然是有其历史和现实的复杂因素。

不得不说,国际天然橡胶联合会的成立,在某种程度上打破了南洋联邦和中国大使级会谈的僵局。出于现实的考虑,新中国领导层还没有头脑发昏,为了北越有可能发生的战争,使的地位更孤立,使经济建设的难度更为加大。虽然以前锡兰(斯里兰卡)不理会禁运和封锁,向中国出口橡胶,但现在情况不同了,锡兰加入了橡胶联合会,而橡胶联合会是以南洋联邦为主导的。即便是苏联,不也减弱了对印尼共和国的援助吗,为了一个扶不起来的阿斗,断绝天然橡胶的供应,显然是得不偿失的。

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即便是意识形态不同的两个阵营,外交、经贸和交流也不完全是各自封闭的。苏联正在切实执行着赫鲁晓夫的“三和”路线,与南洋联邦建交的外交谈判已经确定了日期,这也是赫鲁晓夫展现政策成功的一个亮点。

南洋联邦和中国的大使级会谈有了成果,双方发表了新闻公告,因为没有外交关系,所以不可能签署书面的协议。新闻公告当然是冠冕堂皇的官话,维护亚洲和平,加深互相的了解,促进经贸发展等等。但实际上,双方都透露了的底线,也都表示了认可。至于大使何家诚在会谈之后以个人身份访问北京的故居,与新中国的最高层是否进行了秘密会谈,是否达成了秘密协议,却不为外人所知了。

第二百二十三章无题

第二百二十三章无题。。。

第二百二十四章防止渗透的战略战术

更新时间:2012…5…621:17:24本章字数:2783

第二百二十四章防止渗透的战略战术

美好的时光总是溜走的特别迅速,黄历携妻结束了大叻的惬意享受,再次回到了西贡,稍作停留后,他将乘军舰返回国内。而就在抵达西贡的当天,黄历参观了西贡军校,并与派驻越南王国的南洋联邦军事顾问团及越南王国的国防部长杨文明进行了秘密商议。

事实上,要想完全封锁北纬十七度线以南的越南王国和老挝的边界是很困难的。一百多公里的连绵的长山山脉,被丛林覆盖的群峰,倾斜的巨崖和无底的深沟,想使渗透在边境地带被遏制,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也就是历史上美国人搅尽脑汁也无法切断“胡志明小道”的重要原因。在空中你根本看不到汽车、牛车、自行车、板车、手推车的行列,也看不到民工们肩扛背驮,甚至看不到生命的迹象,但无数人员和物资却正是沿着一千多公里的山间小道渗透到南方,与美国人展开了持久的消耗战。

“我们首先设想在长山山脉的几个山头上,建立起几座炮垒,可是,根据空中侦察和测算,它无法对山沟里的运输队进行拦截sè击,就象房顶上的高炮,打不到nòn堂里的行人,炮弹不会越过山崖垂直地落到山谷里。而且,我们无法侦知运输队会从哪条山谷里行走,这需要侦察机来给炮兵指示目标,在漆黑的夜间,在大雾弥漫的晨昏,在大雨滂沦的时候,便会遇到极大的困难。后,要保证高山炮垒的安全将是很困难的事情,如果派部队驻进这万山丛中保护炮垒,那就要建立一个基地,有基地就要有供应,很可能正好成了越共袭击的目标,炮垒不但不起作用,反而成了越共口中的一块问团团长孙络不到四十岁,却是抗日时期就参加军队,经过战斗洗礼而成长起来的老手了,对着沙盘侃侃而谈。

“是的,情况就是这样。”黄历对此表示赞成。

“从目前来看,用飞机轰炸并且辅以特种作战,是切实可行的措施”孙络后做了结论。

“我们是否可以建立一条东方马奇诺防线?”杨文明的脸上竟流lù出某种矜持得意之sè,“长山山脉不就是一条界山吗?从峰腰部横断,顶多也不过十公里,中国不是有一条万里长城吗?”

黄历抿了抿嘴角,对这种可笑的,还自鸣得意的建议实在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这个——”孙络皱了皱眉,尽量用温和的口ěn说道:“沿着山脊可以修筑长城,但横断山脉就非常难了,不仅耗资过于巨大,而且山脉中间有许多不可逾越的大裂谷和湍急的溪涧,施工难度太大了。”

“这倒是个问题。”杨文明面呈沮丧之sè,声调也有些低沉了。

“当然了,杨部长所提的也不失为一种独辟蹋径的设想,低限度有它的理论上的价值。”黄历不想进一步打击杨文明的情绪,隐而不lù地笑道:“在进一步勘察地形时,可以带着这样的构想,到长山长脉去考察一下它的可行xìn嘛”

“是啊,是啊,”杨文明又高兴起来,笑道:“世上有很多事情是出人意料的,就象许多认定成功的计划结果全都失败了,有些看来不可能实现的计划却意外地成功了。”

黄历附和着连连点头,然后伸手指着沙盘上的一个地方,说道:“这里,对,溪山,要加强并巩固,使之成为扼守通往老挝的九号公路和警戒北纬十七度分界线的要塞。如果有第一流的火力点,再有第一流的空军支援,那是一个难以攻克的塞瓦斯托bō尔。”

溪山离老挝边境只有六英里,离军事分界线十四英里,这块长一英里宽半英里的孤立高原,原来是法国殖民军的一个要塞式的据点。

“重兵固守吗?”孙络迟疑着问道,溪山此时并不引人注目,黄历的选择让他感到有些边ò,“这会不会被越共当成第二个奠边府而遭到围困和攻击?”

黄历的嘴角挂上了一丝冷笑,说道:“在溪山,不可能取得奠边府那样的战果。如果北越人把溪山当成奠边府,他们就将要为此付出惨重的代价首先,奠边府是一条山谷,四周群山环绕,那是一口平底锅,四周高地一失守,必然束手就擒;而溪山却是高地,我们可以居高临下地攻击敌人;其次,当时越共可以挖地道接近奠边府的四周高地,但在溪山,他们却挖不成。我们可以设置先进的监视监听系统,随时可以引导轰炸机群和炮群,把挖掘地道者埋葬在未挖成的地道里。所以,除了围困之外,别无办法。围困是一种消耗战,我们消耗的是炮火和炸弹,北越人消耗的却是生命。如果北越军围困溪山,我们应该感到高兴,因为他们自己钻进了绞rò机。”

“万一北越军攻下某个山头呢?”孙络有些担心地问道。

“那就用轰炸机把这个山头炸平,再空运部队重占领。”黄历冷森森的话语中透出了杀气。

“明白了。”孙络眼中sè出了jīn光,到底还是那个杀伐决断的老上级啊,政治生涯没有磨灭内心的狠辣,偶尔lù峥嵘,也够越共喝一壶的了,“我看不光是溪山,还可以在十七度线附近选择合适的地点建立要塞,吸引越共来进攻。”

黄历报以赞赏的目光,轻轻地点了点头,说道:“既然不能用固定防线阻止北越的渗透,那就加紧训练越国王国的军队,使他们具备丛林潜伏游击的能力,以运动对运动。另外——”沉yín了一下,黄历摆了摆手,说道:“有些式的武器装备正在研制,今天就不说了。对于处在北越渗透地区的村庄,要加强户籍管理、治安管理和控制,还有,保甲制度是个很好的管理方式,会让北越即使渗透进来,也不能轻易落足。你们尽形成一件完整的计划,由杨部长递jā给潘首相,尽加以实施。我想,时间可能并不是太充裕了。”

………………。。。

第二百二十五章申办奥运

更新时间:2012…5…83:21:32本章字数:3794

“现在的世界已经无法承受误解与误断的风险,弱国如此,强国也一样,国与国之间即使存在分歧也必须交往。我们会逐渐发现,意识形态这种‘奢侈品’会再也用不起。毁灭性的、代价巨大的战争是谁也不想发生的,除了疯子以外,这就要求对负责任的领导人而言,不得不寻找双方共同的基础。在越南王国的访问是愉快的,是令人感到振奋的。越南王国政府在短短的时间里已经基本恢复了社会的稳定,使饱受战争之苦的越南人民享受到了和平与安定。这是一个强有力,民主的,被越南人民所拥护的政府……”

“兄弟相争,同胞相残,是最令人心痛的事情。越南王国政府和人民不希望看到战争,是期盼和平统一的,是期盼生活安定富裕的,也希望越南民主共和国的领导人不要再误导北方民众,把战争作为解决问题的手段。和平竞争,和平建设,和平统一,越南王国政府始终如一地坚持这样的信条。并将与一如既往支持我们的,亲密的伙伴国共同为此而努力奋斗……”

黄历和潘光诞在西贡发表了新闻公告,作为这次成功的、好的、颇有成效的国事访问的结束。不管南越的入联结果如何,南洋联邦和美国,以及很多国家已经承认了这个独立国家,开始抛开《日内瓦协议》大规模援助越南王国。现在,援助的重点放到了军事面,大批飞机、坦克、大炮等武器运了进去,一期期军事技术训练班开始更加大量地帮越南王国训练技术兵种。

想要真正的和平,就必须用实力作为保障。对于北越固执狂热的领导人来说,只有沉重的,使其难以忍受的军事打击,才会让他们的脑袋冷静下来。

一九五八年对黄历来说,还有一件大事需要予以关心,那就是申办一九六四的奥运会。虽然现在申办奥运会在表面肯定是个赔钱的买卖,但若从长远考虑,借助北京奥运的历史机遇,通过自主创新实现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