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汉末卫公子 >

第334部分

汉末卫公子-第334部分

小说: 汉末卫公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答应了贾逵的要求。
议事大殿上,霎时便仿佛弥漫了一股悲观气氛,只有张鲁还庆幸没有得罪河东的打算,事实上,即便河东勒令他献城投降,恐怕他也并没有多少敢于反抗的勇气。
同样,还有杨松,杨任两兄弟毫不在于那一抹抹愤怒的眼光,只要能够紧紧抱住河东这棵大树,这些反抗者迟早都会成为刀下亡魂,届时,他们这批“功臣”还会在乎一群亡灵的愤怒?
张卫,阎圃等人却是对于张鲁的命令而无比愤怒,如今的局势,当河东这个喂不饱的饿狼消化掉了现在的要挟,日后又将会提出什么更加无理的要求?而蜀道一开,还要花费汉中之民去修缮,这样荒天下之大谬的东西都已经被河东争取到了,下次会不会便直接开拔大军兵临城下!?
张卫怒气冲冲的返回了府邸,而大多数主战派也义愤填膺不肯离去,张卫便是他们的主心骨,作为张鲁的亲弟弟,地位,声望都已经足够成为这些人的领袖,而这些人自然而然便是希望张卫拿出一个结论!
他们这些主张决战的人,大多都在汉中享受着绝对的高位,一想到日后河东有可能入主汉中,一身傲然人上的资本便回丧失干净,沦落为普通凡人,自然而然求战之心便强烈了。加上蜀道天险本身就是他们最安全的屏障,蜀道一开,危机感便格外强烈。
当一个个怒气勃勃的家伙叫嚷着要将杨松,杨柏当场格杀的时候,终究是有阎圃和杨任两个威望所及的领头人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请求!
一个懦弱的君主已经不适合再领导他们,将他们现在万人之上的地位拱手交出,也决然不是他们所愿。
杨任的提议,乃是兵变!就算不杀张鲁,也必须将他手中的权势所剥夺下来。
而阎圃却是全心全意为汉中着想,当即反对了杨任的提议,主张离开汉中到阳平关,握军抗命而抵御张鲁的决断。
张鲁毕竟是五斗米教现在的领袖,不提百姓,便是军中也多是信教者,自然不可能兵变反他,更别提张鲁是张卫的亲兄长了。
对于杨任的提议,张卫当然不愿意,而自然而然,阎圃的主意让张卫颇为心动……   

第四百六十二章 烽烟大起,全面动军威
  
兴平五年,六月,张鲁宣臣服河东,但不没军政,开斜谷,下辨,略阳,阳平关一带蜀道往来连接雍州关中之地。又遵河东之请,发民修补通路,繁荣两地之来往。
河东卫宁求圣令,拜张鲁为镇夷中郎将,汉宁太守,都督东川,至此,张鲁和刘璋分益州两川而治之,算是真正有了大义上的名分。
张鲁都作出了这样的让步,卫宁的封赐自然而然不会太过吝啬,而这毕竟都只是口头上的程诺,又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损失,卫宁倒也不会心疼。反正这毕竟就是乱世,只要战事一开,拥有皇帝在手,大义永远便会被他握在手中。
张鲁等软弱派在对卫宁的封赏却是感到诧异,继而是惊喜,自然是没有料到河东还有这样的补偿。从其父开始,张鲁便知道他们能够盘踞在汉中根深蒂固,靠的一是五斗米教的蛊惑,二也便是刘璋有意的纵容,归咎起来,实则也是他们张家民不正言不顺的关系罢了。
而如今,可以大摇大摆的摆脱和西川益州牧刘璋的关系,张鲁又如何不欢喜?更何况……刘璋身上还背负着一桩让他和张卫两兄弟咬牙切齿的血债,杀母之仇却是不能不报的。
本以为,河东既然已经有了满足,也来了封赏,给了大义名分,张鲁等求和派好不容易送了口气。又或是准备趁着如今还有余力,不如起兵西进为了母亲报仇雪恨。
可是这个时候,一道让张鲁震惊恼怒无比得消息。却是阳平关传了回来。
他地亲弟弟张卫,赫然领了汉中大半的武将,求战派赶回了阳平关。数万兵马竟将蜀道封锁的严密不透,不提张鲁地政令被生硬的抵触了回来,更纵容兵卒强抢肆虐来自雍州的客商百姓!
从略阳一带到下辨,甚至到斜谷谷口一带,不仅没有半分按照张鲁地意思削弱防御,反而更加封锁的密不透风!
等第一批哭天喊地被赶回来的文官在张鲁面前诉苦的时候,张鲁终于察觉到了事态恶化如此严重。
张鲁修书怒斥张卫不顾大局,不知体统,勒令他立刻退兵回来,却反而被张卫联合数十员汉中战将。十来上得了品级的文官联名抵触,抗命不尊。
而张鲁心悸,几道书信政令下去,竟是落得石沉大海,了无回应,已经是将亲兄弟之间的情谊都已经被怒火烧溃,当即便让杨柏领兵一万,前往阳平关捉拿张卫回汉中城来。
现在最让他担忧的便是张卫这个莽撞兄弟的自作主张已经过去了一个月时,就算再慢也该传回了河东。若便是因为这个缘故。而使得河东震怒,提大兵压境,将该当如何?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越不想听到什么噩耗。便偏偏来了他的耳中。
张卫的所作所为。自然是无法遮掩下来地,尤其当他私下纵容兵卒封锁蜀道。抢劫来自雍州的商旅,甚至还公然与雍州楣城驻军对峙。显然是激怒了河东这个强邻。
而当张鲁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赫然又传出了张卫私下扣留来自雍州的使者的消息,已经让张鲁心惊胆战。
早前派遣杨柏领兵一万前去将张卫押回,却连阳平关都走不过去,反而是送来了一封张卫措辞严恳的书函,字里行间充满了不甘和倔强,甚至将高祖张陵,父亲张衡搬了出来,直指张鲁如今懦弱,竟将祖辈,父辈留下的基业拱手让人。
在这样一个乱世之中,创业的兄弟之间,永远都是有一层不会磨灭的羁绊,相同地血液只会加深彼此的认同。
面对张卫的质疑和反抗,张鲁不由得沉默了。而事实上,张卫的不甘,何尝他就会如此甘于低头认输?只是形势逼人强,不得不为之而已。
只是,如今被张卫搞出了这样的事端出来,又如何能够轻易收场?张鲁已经可以预见,在张卫封锁蜀道,私囚雍州来使,甚至公然挑衅河东权威地情况下,河东地怒火将很快燃烧了起来。
被张卫一番声貌并起的书函泣血而告,张鲁不由得也开始动摇了。
或许,能够凭借蜀道地艰险,可以和河东周旋一二?而只要能够纠缠住河东,抵挡住河东,那么在河东的南面,不还有两头凶猛地猛虎,届时,战事胶着了起来,曹操和孙坚又怎么会放过这样的机会!?
张鲁的心中,终究是多了那么几分侥幸。
兴平五年,八月,张鲁出尔反尔,起兵封锁蜀道,抵制关中之民的流通。
河东震怒!
卫宁以大将赵云为帅,马超,张颌为副将,陈宫,田丰为军师,贾逵,华歆为司马,起马步七万,出长安,,逼近斜谷关,当即宣战汉中!
而后,沉寂了两年的河东,似乎也开始发挥出了这两年休养生息所积累的部分实力。两年的时间,并没有让这头可怕的怪物从兵戈的烽火中彻底的退却下来!
黄忠早前奉旨防御青州,驻兵五万于临淄,在汉中兵动,当即也是严令防备动员来下来,加强了和曹操接壤的青州边界。
同时,在冀州黄河以南,由太史慈,张辽所率领的七万大军,也开播前线,和黄忠成犄角之势,严防兖州曹操的进犯。
徐荣领兵五万,自洛阳驻防虎牢关,都督豫州事务,自荥阳,中牟,长社形成一条狭长防线,自西面威逼曹操不敢轻动。
而河东军号一起,皆又沉寂在一片肃杀氛围之中。
北,东,西,三面合共十七万大军,便仿佛捅了蜂窝一般,当即便让曹操的眉梢浮起了无数阴影。
两年的时间进步的自然不可能是河东一家而已,曹操在看着河东严格限制世家大族而加强国家实力的时候,同样不甘寂寞,大胆采取了陈群的九品中正制,虽不如卫宁的强压来得奏效,但因为根基不稳又有外地作祟的情况下,却也只能采取这个相对来说效果微微弱小一些的政策。
但,得到了利益,自然也差不了多少。徐,兖,青,豫州,在曹操治下的全部,或者部分四洲领土,当即便提拔出了不少有才的寒门子弟,为曹氏领土提供了大批新鲜的血液。曹操毕竟没有皇帝来作为尚方宝剑,处理事情也比较低调,但终究,剪除了大批不法而贪婪的本土士族,尤其徐州这个类江东氏族异常做大的地方被当初一战而灭了不少,本就富庶的土地,已经成为了支撑曹操根基的重要后方。
九品中正制的出现,自然也就是缓解了曹操的燃眉之急,同样也是他实力增强最为有效的武器。
而相对来说,曹操和卫宁都是选择的打压,在江东孙坚那里,便显然不行了。江东的士族,并不可能是孙家一言而动的,几乎将触手伸到了任何一个地方,而当权效命的也几乎都是本土氏族出身的贤才,孙坚就算有心要做改变,但也不敢去效法河东,以及兖州的手段。
好在江东历来富庶,两年的发展,也并不显得落后多少,只是这样的差距以及政治上士族把权的弊端,在危机的时候必然将会如同喷井一般爆发出来。
只是,现在首先需要面对的自然而然便应该是卫宁的十七万雄兵的威胁。
而这十七万大军的背后,将会是整个河东作为强横的依仗,一个统一了整个黄河以北,并,幽,冀,凉,司隶,豫州,青州半部的庞然怪物。
没有人能知道,若战争真的打响,那么河东将会在后续投入的兵力将会是多少?二十万,五十万,又或是更多?
但是,河东已经表现出了如此强势的猖狂,曹操和孙坚早就已经做好紧密抱在一起反抗河东的联盟,自然也不会束手就擒。
孙坚先以韩当,程普为主将,先领兵两万,水军战船数十,巩固江东河道,自水陆两地防备荆州这个已经标榜上河东走狗的势力。陆路以韩当防御黄州,水陆以程普坐镇三江口。
而后,孙坚又以长子孙策为主帅,周瑜,鲁肃,周泰,凌操,黄盖等人副之,起兵六万星夜自淮南寿春出兵,过颍上,南顿威逼颍川。而自己在后面坐镇都督,整点兵马,随时也将赶赴前线。
曹操又以夏侯,夏侯渊两兄弟,先行以五万兵马屯兵东平,上防备太史慈,张辽,东防黄忠威胁,又以青州还未换防归来的于禁都督全青州防务,牵制黄忠。而后,自领兵三万,随后压阵而来。
两家出兵,同样威势不小,总共加起来,却也有十数万之多,仿佛大战一触即发。
而这个时候,来自东川的消息,这才送了回来,却反而让曹操,孙坚两人捉摸不透。
到底哪一路才是卫宁真正的攻势?又或是卫宁搞了这么一出,就只是为了虚惊一场?甚至……这个疯子,竟然不顾一切准备开启全面战争!?   

第四百六十三章 孙策,曹操的烦恼
颍上通向南顿的官道上,一列大军放眼不见头尾,密北上急赶千@载@提@供@阅@读
他们浑身的兵甲并不见多少精良,甚至许多人只身做一身粗糙褴褛的布衣,虽然人人脸上充满了掩盖不了的疲惫,但分明能从他们的眼中看到高昂的战意。
好战,不认输,不低头,渴望胜利,渴望任何一个对手,不管他有多强大,他们永远都流淌着勇士的血液!
这便是真正的江东男儿!
与后世那些几乎与懦弱挂上等号的江南子弟完全不同,
纵横天下的西楚霸王,用一身武勇打下了江东子弟赫赫武功,即便他已经早已逝去,但他留下的光芒,却还未褪尽!
而现在的江东,更有一个足够继承那剩余的霸王遗姿的人,他已经渐渐成为江东子弟们新的支柱。
而正是这样一个人的带领下,让他们有着一往无前的气势,霸道!
一骑飞跃,马上青年手握长枪,头束金冠,身披赤红战袍,内有红甲,器宇轩昂,英挺不凡。
眉宇如剑,黑瞳如鹰,纵横驰骋,不怒自威,比起那英挺的样貌,而是浑身一股浑然天成的霸道,反而掩盖住了他那并不大的年纪。
这,便是江东心中的新支柱,小霸王孙策!
“公瑾!~大军这般行军速度可不行啊!叫众将士都再加把气力!”孙策勒马飞跃。一收马缰。**乌战马立时而停。只离对方不过半臂之距。精湛骑术。尽展无疑。
孙策一指长枪。摇摇北向。跃跃欲试。“若在这样慢慢腾腾地走下去。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到得颍川。倘若曹操那家伙挡不住河东卫宁。那便难办了!”
孙策所询之人。头扎纶巾。儒袍内裹软银战甲。淡薄。随风起而动。说不出地儒雅。尤是那一脸英挺俊俏。却当真是这个天下少有地美男子了。
这便是孙策地挚友。左膀右臂。江东美周郎。周瑜了。
一文一武。正是这样一队年轻地组合。在江东南征北战。渐渐崭露头角。继而风声渐起。打下了莫大地功勋
周瑜自然知道眼前这个亦主亦友地家伙地秉性。不由白了一样。嘲笑道。“伯符哪里是在意那颍川守得住守不住。我看你分明便是想回回河东那些大将吧!这些心思。何须在我面前隐瞒。我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