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汉末卫公子 >

第261部分

汉末卫公子-第261部分

小说: 汉末卫公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卫宁收到卫凯书信的时候,却是有些哭笑不得。这个年代的人,对于名分上的看重,卫宁虽然知道,却也没料到自己的举动竟然让所有人都闻风而动,而自己的那个堂兄也是会错了意思。从卫凯的家书上,还能看出对卫的不舍和期望,卫宁自然也没有这个时代的人的固有观念,对于他来说,有了卫娴,已经是足够了……至于那个才一岁的卫韶,卫宁却也更没夺来的意思。
收到卫凯的书信,卫宁当下也便回复,只让卫凯不必多心便是,而事实上……书中也隐隐透露出,培养卫日后成为卫门一族的接班人的意思,倒让卫凯一阵心惊,莫不准卫宁的意思。
而在书信末尾处,卫宁隐隐也透露出了不少自己的想法,甚至还有一些不容置疑的味道,却还是让卫凯从卫的事情上跳脱了出来。
卫凯毕竟是根深蒂固的旧士族,卫宁的激进想法不出意料的让他心中有些抵触。士族高人一等,卫凯虽不至于与那些鼠目寸光的家伙一样,但却也是坚持这个理念。
卫宁要将士族和平民的差距缩小,却便是触犯到了大部分人的利益。
事实上,卫氏一族已经是这个时代的大士族了。卫宁,卫凯两兄弟,自然而然,便是这天下四分之一仕宦的领导人,卫凯瞠目结舌,从没想到,卫宁竟然会走到自己身份的对立面上去为了所谓大义抵挡鲜卑蛮夷一般,这样的决策,又一次让人不敢置信。
不等卫凯强烈反弹劝谏,安邑早已经下达了一系列的调动。
要以重力变革天下,自需要强兵以镇四方,卫宁能够做得,自然便是用手上至高无上的军权来作为筹码震慑四方。
黄忠受命镇守雍州,卫五安凉州,赵云控司隶,还未公政令,便已经有些凝重。
卫宁自然知道,自己的决策必然会在治下掀起滔天大浪,而将场面铺张开来,却也是为了等待讨价还价。
谢谢大家的关心,谢谢大家的谅解……能在发病的时候,看到大家关怀的留言,真的觉得心里也暖和了不少。鞠躬,谢谢……
今天先只一更,几天没写,没多少感觉,明天开始还债……   

第三百九十八章 刘晔
“我闻先生乃是汉室宗亲,光武皇帝子,阜陵王之后吧?”卫宁轻轻的抿了一口茶水,淡笑着看着眼前那个儒雅贤士道。
刘晔心中微微一紧,暗中闪出一丝悲哀,勉强正了正身子,道,“在下却是……帝室之后……”
刘晔虽然是出身汉室,但实际上却也看出了天下大势所趋,他从没将自己的身份看得太高贵,大汉的腐朽也早亡了他拯救的意愿。他所求者,只是希望能够寻得一处足够他施展一身所学才华的舞台,希望用自己的双手开拓出一个新的安定局面。
但他却知道,偏偏是那一身血脉,才是制衡束缚住他才华释放的根由,没有任何一个诸侯不会忌惮他汉室宗亲的名分,即便他根本就没有挽救现在这个腐朽朝廷的意思。
本在卫宁礼贤下士,知遇相待,让刘晔喜出望外,但在此刻,被卫宁点了出来,却让他心如死灰。
那一丝忧伤,自然没有逃出卫宁的眼睛,看着眼前这个三国时代被埋没了大半才华的贤才,卫宁也是唏嘘不已。即便刘晔鞠躬尽瘁,也并没有换来曹魏的信任,事实上,就算刘晔并非投身到曹氏一族,其余诸侯恐怕,除了刘备外,再没人能容纳于他。
历史证明了,眼前这个文人的忠心,卫宁又岂会让他继续蒙尘。以他如今的威望在此。天下,敢反者已经是屈指可数,而用刘晔,并非不可能地事情。
卫宁轻轻的放下茶盏,不由笑道,“先生以为如今大汉声威如何?”
刘晔侧过头,看着卫宁炯炯有神的眼睛。却是不知道如何回答。卫宁这一问,却是让他左右为难,既不可能明目张胆的诋毁朝廷,也不知道卫宁是否是真的野心勃勃。
半晌刘晔只能苦笑一声,却似是顾左右而言他,回道,“如今大汉自然是比不了汉武,光武二帝之时……我虽为宗室。但也是于心无力,心灰意冷……”
这话,也当算是暗中对卫宁表明了态度。
“先生高才。宁有早闻。昔日南阳许邵公曾赞先生乃是佐世之才,在河东,政绩斐然,有先生之助,方使我河东安定许多。先生大功,还请受我一拜!”卫宁一正脸色,却是铿锵赞道,当即俯首低下半个脑袋。诚恳出声。
刘晔大慌,却是真不知道卫宁到底是打得什么算盘了。连忙起身虚避一个席位,连连道,“卫侯知遇提拔之恩,晔深感于心,此乃分内之事,卫侯何须如此!”
刘晔避开身子,不敢受礼,卫宁也便不再强求,顿了顿。这才道。“实不相瞒,宁请先生来。不为别事,正有一政令,需求先生协助!”
刘晔微微一愣,道,“卫侯既有政令,下官自然愿效犬马之劳……”
刚说完,刘晔不禁想起了,河东前几日调度的兵马大将,显然是有重要之事,而卫宁将他请来,神色严肃,定然便是与前日异常有所关联。刘晔不禁疑惑的看了卫宁一眼,道,“却是不知卫侯有何吩咐……?”
卫宁淡淡一笑,这才摆手向后,卫五当即取出一卷书帛恭敬递交到卫宁手中。
将书帛微微展开,卫宁从头到尾再看了一遍,终究微微犹豫了一下,还是让卫五递了过去,“先生请看……!”
刘晔不敢怠慢,老老实实地接过书帛,见卫宁和卫五就神色肃然,便知道这书帛中所写,必然分量不轻,打起精神,凝神细读,却随着字里行间,眉头皱起不禁越发凝重,神色也是慌乱无比。
刘晔抬起头来,惊愕的看着卫宁,语气急促结结巴巴道,“这……卫侯……这……”
“却如先生所观,我意削士族权柄,擢拔寒门,使天下不为权贵所把持。”卫宁语气平淡,却是铿锵有力道,“自大汉开国以来,朝廷皆为名门贵胄所持,地方政令也皆为当地士族,州郡太守举荐茂才,孝廉大多名不副实,尸位素餐之辈,而寒门真有才学者,无名无望,无父辈庇荫,难跻身上位成就功名一展所学。且看,世家大族把持良田土地,豢养私兵,私营盐铁,目无王法者何其之多,正是士族权柄太大,以至于尾大不掉,成祸国毒瘤,若不除之,必为后患无穷!先生以为然否?”
刘晔瞳孔不禁微微一缩,他却是从没想到过卫宁竟然能够有这番见解,事实上,卫宁所说,天下深明其理者多,但大多也就是卫宁所说毒瘤中的一员,大汉如今州郡不听朝廷号令,兀自割据为政,不正是因为世家大族的权利太过膨胀的缘故?
可最让刘晔吃惊的便是,卫宁本身便是这士族坐大的最大受益者,代表的本身就是士族地利益,而他书中所写,便是站在了对立面上,这怎会不让刘晔吃惊?
“先生为帝室之后,非世家大族出身,我与此书与先生,便是求先生能够为我参详……”卫宁眯了眯眼睛,低声道。
刘晔的手已经有些颤抖了。
卫宁能够将这书帛放在他手中,便已经是代表正式将他引入心腹行列,刘晔身体不禁有些一热,能得到卫宁的认可,或许别人会觉得兴奋雀跃,但刘晔因为那层身份,更感到来之不易和激动。
他地心愿不过是凭借自己的才学能够全力施为,本是对刘姓血脉而束手束脚,而如今却是没料到,卫宁竟然早已经站在了另外一个位子上,从这方面看待,他那层刘姓身份便没有了多少关系,反而还让卫宁少了许多忌讳。
刘晔也不是甘于寂寞的人,自然能从书帛中看出分量,卫宁这样一表态,实际上,不论如何,他也没了抽身而退的机会。
深深的吸了口气,刘晔似乎也已经想明了其中的要害关节之处,不由得心中苦笑连连。
没想到,他这层刘氏血脉,反而还成了卫宁的助力。
刘晔顿了顿,这才道,“卫侯若能有此决心,天下社稷自然将是一番全新气象,但这其中阻力不少,正如同卫侯所言,天下世家大族把持权柄已积弱已久,若骤然推行此令,必然牵一发而动全身。河东初掌三州,固然是收拢权柄的大好时机,但却也是河东不稳之时,若稍有不慎,必然酿成大祸,还请卫三三思而行!”
卫宁点了点头,刘晔看待问题地眼光自然是不差的,一席话却正是戳到了卫宁最为担忧地地方上来。正是蛇吞三州,还为消纳稳固,若骤然推行必然带动人心不稳,这个时代毕竟还是士族说话的时候,权利的稳固也正是有这错综复杂的关系一同构成,引起了人心不满,一个处理不好,轻则阶层动荡,重则势力瓦解。历史上曹操行为过激,至使陈宫,张邈引吕布入濮阳,正是士族力量反抗的最为直接证据。
卫宁自然是不会不注意这方面,而看刘晔渐渐平淡的脸色,卫宁却也知道他已经约莫知道了自己请他的来意,不由再拜道,“敢请先生助我一臂之力!”
刘晔连忙回礼,事已至此,也不得不走下去了。大汉消亡不过是大势所趋,刘晔也没有多汉室多少忠诚,而眼前这个柔弱少侯却正是天下最有机会问鼎江山的人,既然要建新朝,痛痛快快的来个大革新也未必不好。
身为刘姓,一个注定没落地姓氏,刘晔也是孑然一身,他又何尝不能放手一搏?
“卫侯竟如此信赖下官,下官自然不敢有所怠慢!但我人微言轻,恐与卫侯大计未有多少助益……”刘晔俯首,低声道。
“子扬先生既为光武皇帝子,阜陵王之后,却不知道论及宗谱,该与当今圣上辈分何当?”卫宁眯了眯眼睛,这才笑道。
“圣上尊崇,下官不过没落宗亲,不敢擅自相认……若要查证,还需宗正校典,方能可知……”刘晔只能回道。
“朝中新定,前宗正幽州牧刘虞大人为公孙瓒所害,如今早空缺多时,我正意明日请朝,为先生以正身份!”卫宁摆了摆袖口,当即道。
“谢过卫侯!”宗正一职历来为汉室血脉所担当,权利可大可小,管理地自然便是皇室事务,算得上是当朝刘姓一族的首领了。自然,在现在这个职位可没什么用处,但却足够将刘晔地声望拔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而刘晔这个代表皇室宗正的身份为卫宁摇旗呐喊助威,自然便使得卫宁站住了大义上的脚跟,再凭借自己手上的军权,必然便能与士族大军有了叫劲的优势。
呃,今天还是一章,还没找到感觉。欠的债一定会在近期内还完,抱歉……   

第三百九十九章 召回
次日,卫宁入朝,查族谱,刘晔辈分为献帝皇叔,请为宗
朝廷新定,宗正掌管皇族事务,宗庙祭祀不可缺少,事实上,如今皇室在朝之中能拿得出手的人却也实在没有,宗正之位空缺许久,如今验明校对了刘晔的身份,以他的名望,担当这个位子也并非不可。
算起来,刘晔没落旁支皇室,如今一跃枝头,成了刘姓一族炙手可热的人物,也少不得引起朝堂不大不小的震动了。以卫宁如今的身份敏感程度,竟然会去提携一个汉室之后,这到让许多人觉得匪夷所思,其中事出蹊跷,纷纷暗自揣摩起来。
但自从这一次上朝过后,卫宁又再一次蛰伏称病不出,又让所有人摸不清其中的一些关节处。倒是一些朝廷所谓的忠臣,有意向着刘晔试探了起来。而各方面势力,惶恐谨慎的结交刘晔,妄图从他口中探出些微口风,后者却是口舌密不透风,让大多数人无不遗憾归去。
这样一来,卫宁请封刘晔为宗正的消息,却更加让人不明所以了。
就在卫宁称病不出的时候,反而正是刘晔活跃表现,仿佛一个新的帝室代言人一般,在朝堂上积极争取皇室的利益,而卫宁集团赫然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步步退让了起来。伏完,董承皆为国舅,自然算是皇室一系,刘晔的表现,便是让他们喜出望外,虽然还有顾忌和猜疑不敢表露心迹,但也不妨碍他们对刘晔的试探和交好。
而在各方面的默许下,隐隐然,刘晔的一举一动,仿佛都代表了汉室的一定威信,不论如何,在伏完。董承看来,毕竟是一件好事,虽然他们并不知道,为什么卫宁独掌大局会做出这样的退让。
在这几位老臣眼中,卫宁一直是他们不能看清楚的一个矛盾综合体。要说他是佞臣,所做的事情,一切皆是为社稷为重,对皇帝也颇为尊崇,未有半分逾越之处。而要说他是忠臣,但整个朝堂又一手掌握在他手中,法令不出他口。难以布告施用,更别提他一直牢牢把持着那数十万河东军的军权了。
前翻,有卫宁调度赵云,黄忠,卫三坐镇三州,还让几个老家伙心惊肉跳不已,但现在看来。却迟迟不见有什么动静,更见疑神疑鬼。如今又出了刘晔这么一出事情,更显得扑朔迷离让人摸不清楚头脑,即便各方势力跳上跳下,也不能从他处打听到丝毫风声,最能无奈地静观事态变化。
没有人会认为卫宁先前调度心腹整顿兵马坐镇三州,又有刘晔横空出世。会就这么平静下去。他们很清楚,那个看似弱不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