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红色苏联 >

第87部分

红色苏联-第87部分

小说: 红色苏联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在,登陆北海道的军队,装备的就是t…72a这种坦克,虽然能在远距离上挡住岛国的l105毫米坦克炮的射击,近距离却不行,而且,如果换装了西方更先进的弹药的话,t…72在远距离上也挡不住。

“对,是改外面。”安德烈说道:“我们可以在t…72的外面,安装一层附加的爆炸装甲,增加坦克的防护能力。”

附加装甲!在后世的各种照片中,都可以看到t…72坦克身上披满了长方形的面包块,这东西,就是爆炸反应装甲!

“爆炸反应装甲?”卡尔采夫不由得皱眉:“这个项目,早就终止了啊。”

当对方的反坦克武器飞来的时候,己方外面放置的爆炸物发生爆炸,来将对方的武器销毁,这种爆炸反应装甲的概念,最早是在1949年由莫斯科普鲁米梯学院的拉夫列杰夫教授提出的,当时的苏联钢铁科学研究院立项,在随后的十年中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和试验,并于60年代中期安装在一辆t…64试验车上进行实弹试验。

可惜,但结果并不理想,当时就是在外面加**包而已,当试验车被击中后,的确是炸掉了那枚飞来的炮弹,但是一块装甲的爆炸,引发了相邻的反应装甲块的连锁爆炸,摧毁了外部的所有观瞄设备。

虽然后续不断改进,但是,之后的几次试验中他们还发现除了飞来的反坦克的导弹的战斗部和穿甲弹碎甲弹以外,机枪子弹和炮弹破片都能引爆反应装甲,最终的结论是让人沮丧的,问题太多,根本不能投入实战,于是,苏联只能将其转入技术储备而终止了这一项目的研究。

现在,安德烈又提出了爆炸装甲,这让卡尔采夫觉得有困难,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这玩意儿没法用啊!

“不知道您听说过没有西方有个黑尔德博士,提出了新的反应装甲的结构?”安德烈说道。

虽然前世是飞行员,但是,从小就是军迷,安德烈对这些东西都是很清楚的,苏联的爆炸反应装甲,要到82年之后才开始重新立项,当时缴获了82年黎巴嫩战争中的以色列的坦克,上面就加挂了以色列自己研制的夹克衫反应装甲,成功抵御了at…3反坦克导弹和rpg…7反坦克火箭筒的攻击。

而那些反应装甲,就是基于这个黑尔德博士提出的新理论。(未完待续。)

第一百八十五章 想法很伟大

新的反应装甲?听到安德烈的话,卡尔采夫顿时眼前一亮。

现在,苏维埃的装甲研制已经处于世界先进水平了,所以,苏联的坦克,主要是靠复合装甲来增加防护能力的,直至后世,发现己方的坦克主装甲,挡不住西方的105毫米坦克炮的先进弹药,更挡不住西方的120毫米坦克炮的时候,苏联才开始快速地研发了反应装甲,装备在己方的坦克上。

而现在,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北海道战争爆发了,这场战争中,T…72已经显示出装甲性能的劣势来,能够被岛国的105毫米坦克炮击穿!

这还是岛国的穿甲弹,如果要是更先进的英国人和美国人的弹药,就可以在更远的距离上击穿!所以,必须要增加T…72坦克的装甲防护能力!

如果采用和T…64一样的装甲结构,那会大大地增加成本,对己方的坦克的大量装备造成影响,而安德烈,则提出了新的主张,用反应装甲!

坦克还按照原来的造,造好了之后,在外面加挂上反应装甲就行了!只是以前受限制于反应装甲的性能,苏联才被迫放弃了这项技术。

现在,听到安德烈说起来,所有的技术人员的眼睛都在放光。

“可以在两层钢板中间夹装**,而且,这种**是钝感**,这样,机枪子弹和炮弹碎片,根本就无法击穿这层钢板,也就无法引爆反应装甲,而钝感**,只有遇到金属热流才会引爆。”安德烈说道:“这样,以前的反应装甲遇到的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

听得卡尔采夫点头称赞:“对,这样就可以解决反应装甲遇到的问题了!安德烈,你真是太聪明了!”

“我也是受到那个黑尔德博士提出的方案的提醒。”安德烈说道:“拿笔来,我可以画一下我设想的反应装甲的构造。”

笔和纸很快就拿来了,将纸铺在T…72的后面平整的装甲上。安德烈画了起来。

“外层,可以用3毫米的钢板制成,中间安放了两块厚度为15毫米呈夹角布置的装甲钢板,其中一块是抛板。另一块是背板,并用钝感**填充钢板之间的间隙。整体尺寸为250毫米X138毫米X103毫米,其中添加350克左右的钝感**,比如塞姆汀塑胶**。”安德烈一边画,一边解释道:“这样。当金属射流穿透外壳和抛板后,引爆位于钢板中间的钝感**,在**爆炸波的推动下,抛板向外飞出而背板向相反的方向运动,由抛板对射流进行掐头,将射流最尖锐的部分切断并消耗射流。再由背板对射流进行去尾,对射流产生极大地扰动和干扰,进一步降低射流对主装甲的穿透力。可以大大地减轻由金属射流贯穿坦克装甲的反坦克武器,比如RPG和反坦克导弹等等。”

安德烈说的这种,就是苏联八十年代正式装备部队的接触…1反应装甲。比德国人提出的技术还先进,巧妙地利用了楔形放置的钢板使得**产生不对称的爆轰波,推动钢板快速而剧烈的消耗和切割射流,获得了更好的效果。

“不过,这种装置只是对金属射流有更好的作用,对穿甲弹的防护能力,怕是一般吧?”就在这时,另一名技术人员提出了疑问。

果然是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安德烈提出的这个设想,让所有的坦克兵都是无比兴奋。看安德烈的眼神都充满了崇拜,但是,这些技术人员,立刻就想到了更加棘手的问题。怎么防穿甲弹?

毕竟,对坦克兵来说,最大的威胁,是敌方的坦克,而在坦克作战中,穿甲弹使用的比例在越来越大。到了后世,坦克甚至就只装备穿甲弹和榴弹两种。

如果不能防穿甲弹,那这种反应装甲就依旧是失败的。

“那就得进一步改进。”安德烈说道:“对付穿甲弹,可以用另外一个机理,就是剪切效应。利用两块较厚的高硬度金属板反向运动,就相当于是剪刀一样,将飞来的穿甲杆剪掉。”

如果仅仅靠提高装甲的强度来抵挡飞来的穿甲弹,那装甲就得越来越厚,这是相当不现实的,所以,就得从结构上来提高,而这种剪切效应,对付穿甲弹是比较不错的,这也是后世的约束型装甲的作用原理。

安德烈对这些原理,都是熟知的,现在,遇到了坦克设计师,刚好可以将自己的这些所知阐述出来,提高己方的坦克水平。

后世的那种T…72被美国佬轻松干掉的场面,不会出现!

“我刚刚说的爆炸反应装甲,可以解决碎甲弹的问题,它拥有抛板和背板,这些就可以用来作为剪刀,虽然剪不断飞来的高强度的弹头,但是衰减弹头的动能,还是可以的,为了达到良好的效果,我们可以将3块刚刚说的爆炸反应装甲单元组合在一起,每个单元都有10倒15毫米厚的抛板和背板,单元组内装的是对钝感**。这样,在被穿甲杆侵彻的过程中,抛板和背板反向运动,再加上外面加厚的钢壳,三者上下一起完成对穿甲杆的毁坏过程。”安德烈说道。

这只是基本原理,具体研制起来,会有各种工程问题,当然这些都不是安德烈考虑的范围,安德烈只管说原理。

当安德烈说完这些的时候,他感觉到身边一片寂静。

卡尔采夫的脑子,瞬间就如同醍醐盖顶一般,是啊,自己怎么没有想到?钢板的来回运动,正好可以利用科里奥利力,来抵消弹头的能量!

“卡尔采夫同志?”安德烈等了足足三分钟,看对方还不说话,安德烈不由得问道。

“安德烈,你的想法真是太伟大了!”卡尔采夫说道:“您这样的人才,不去搞坦克设计太屈才了,我可以聘请您去我们下塔吉尔当总设计师吗?”

“卡尔采夫同志,我还有很多小的想法的。”安德烈心中窃笑。(未完待续。)

PS:  PS:感谢蹦豆豆的10000币打赏!感谢东瓜的皮、xiaomingdesh、桦记、狼星、O__O“(‵o′)凸、ramonrs、雪之夜1995、无限天使jjjjjjj等好友的打赏,感谢各位好友的订阅和月票支持!

第一百八十六章 新的穿甲弹

安德烈的办法,对t…72的结构改动最小,同时又可以起到最大的效果,卡尔采夫立刻就决定了,回去之后,马上向装甲兵总局打报告,申请立项,将这种反应装甲尽快研制出来!这安德烈,难怪年纪轻轻就爬上了副司令的位置,这大脑果然跟一般人的不一样,想法太独特,也太正确了!

听到安德烈还有新的想法,卡尔采夫立刻就拿出了笔记本来,得一件件地记清楚。

一屁股坐在t…72的后屁股上,安德烈说道:“咱们的反应装甲,造出来之后,可以铺到车体装甲上,不过,炮塔上的装甲,需要焊个架子,让反应装甲在炮塔上形成一个斜面,进一步地增加防弹效果。”

安德烈说的,其实就是后世的坦克炮塔形状,像华夏的99式,改进之后,装上了附加模块,变成了豹2a6的炮塔前端的隼型形状,后世有个通俗的称呼,叫做奶罩。

此时的苏联坦克,还是铸造的炮塔,讲究流线型,增加对方跳弹的几率,这已经落伍了,将装甲倾斜放置,可以在重量不变的情况下,人为地增加厚度,毕竟对方的穿甲弹再飞来,走的就不是装甲的厚度,而是斜着的距离了。

说得卡尔采夫点头称是,这点子不错!

“还有,我们的穿甲弹,可以进一步增加长径比,用来增加穿深。”安德烈说道:“我们现在的坦克炮,对付西方即将定型装备的新式坦克,威力还是不足的。”

长径比!不知道老毛子们是怎么想的,一向讲究五大三粗,穿甲弹也是如此,看老毛子的穿甲弹。又粗又短,长径比也就十左右,而西方的穿甲弹。长径比就远远超过了十,甚至是二十。二十五,三十!

长径比,长度和直径的比值,后世的西方的安德森博士对穿甲弹进行了反复研究,得到了一个简易公式,穿甲深度,除了跟速度有关系之外,最重要的就是这个长径比!

而老毛子认死理。后世也没有改变,主力的t…80u和t…90主战坦克使用的3bm42穿甲弹,属于俄罗斯新一代主力apfsds,依旧弹体粗短,2000米距离上射击垂直穿甲深度仅仅450毫米,根本就无法击毁西方坦克的主装甲。

而同时,华夏的125毫米坦克炮,虽然跟苏联的口径一样,却是吸收了西方世界的精华研制的,穿甲弹长径比早就达到了二十五。使用钨合金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时,可在2000米距离上击穿850毫米的均质装甲。

(虽然不断地有人瞎****,说什么华夏的125毫米坦克炮威力才不过四百五十毫米。有的甚至还说才220毫米,在追求炮火威力,随时都面对北方的滚滚的装甲洪流的华夏,装甲力量的建设,一直都是相当看重的。虽然这款125毫米坦克炮跟2a46有些渊源,但是当时国内早就开始研究120毫米滑膛炮了,是经过仔细对比之后,才选择了125毫米的口径,而且。电渣重熔钢和身管自紧技术,都是来自西方的。可以说是结合了东西方的优点。再加上加大的药室,精心设计的穿甲弹。击穿西方的主战坦克,绝对不是一句空话,为我国的坦克喝彩!)

“增加长径比?”卡尔采夫说道:“这样会导致我们的穿甲弹外形更长,无法装到我们的自动装弹机上使用。”

“可以做得细一些。”安德烈说道:“增加长径比,可以是增加长度,也可以减小直径。同时采用这两种方式,折衷起来,是最好的,如果能够让长径比达到二十五比一,可以得到最好的穿甲效果。”

“但是那样会导致穿甲弹的强度不够,也许在飞行中就会解体了。”卡尔采夫继续说道。

“增加强度,可以让整个穿甲弹的弹芯,都采用高强度的钨合金。”安德烈说道:“虽然会增加成本,但是相对威力来说,是绝对值得的。还可以在穿甲弹的外面,再套一层钢套,进一步增加强度。”

现在,苏联的125毫米坦克炮早就服役了近十年了,不过,早期装备部队的穿甲弹,都是粉末凝结的穿杆,基本只有一个穿甲头是钨合金的,后段仍然是钢制,比如3bm26就是这样的,而且随着t…72的量产,为了减少成本,大量装备二线部队的是更便宜的3bm15型钢制穿甲弹,完全就是用钢制,没有半点钨合金,而这种穿甲弹的出口型号,就是海湾战争中著名的伊拉克3bm17,十足的坑爹货。

在后世,苏联在86年研制成功了主力的3bm42型钨合金穿甲弹,这玩意儿就是因为强度不够,在钨合金外面又套上了一层钢套的。

安德烈的话,句句都如同醍醐灌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