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道果 >

第950部分

道果-第950部分

小说: 道果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随后又聊到了那支援过来的风裘、鼓风机关,陈匀就道:“我陈家在附近的几个工坊,不乏以神通驱动的,只是京城周围,龙气与城池意志镇压,那神通衰微,但到底还有残留,是以往往事半功倍,但总归还有局限,直到侯爷你上个月,将那机关关键的图录拿来,进行修正,方才彻底摆脱了对神通外力的依赖。”

言语间既有对陈家的自豪,亦有对邱言的推崇。

“原来是这样,如此看来,接下来这工坊扩大,你陈家的相助是必不可少的。”邱言点点头,两人这时走到了这一片工坊建筑的中央,这里乃是一片空旷之地,但摆满了各种器物,其中不乏精铁所铸,但零零碎碎的分散在各处,吸引了陈匀的注意力。

他注意到这些零散之物,小的也有手臂长短,而大的足足有一个屋子那么大,看上去黑黝黝的,令人生出一种无形压力。

正当陈匀猜测此物隐藏的玄奥时,邱言的声音又传了过来——

“等我离开京城,这工坊肯定要被一些人惦记,到时也会有人去拉拢陈家,但既然你今日答应了我,那就不能任凭陈家动摇。”

这话一说,登时就令陈匀一个激灵,将脑子里的种种杂念尽数驱散。

“侯爷你要离京?”口中问着,这陈匀的脑子里却顿时转起诸多念头,思索着邱言透露这话的用意,以及为何要离京,还有便是由此所造成的影响,林林总总,繁复复杂。

但最后,他的心念都集中到了,邱言对陈家的嘱托之上,顿时冷汗淋淋。

“不错,这两年间,我坐镇京城,梳理社稷阴阳,人心脉络,已经初见奇效,只不过有些事情,并非是被消除了,而是隐藏起来了,所以我这次离京,自是要激起不少风波,但正因如此,才有意义。”邱言说话的时候,看了陈匀一眼,后者面色陡变。

“原来是这样。”陈匀点点头,跟着压低声音,“不过,也不瞒侯爷,我如今虽在陈家有了些身份、地位,但陈家里面,终究还有嫡系大派,他们的力量很大,不是我能对付的。”

“我知道你们这些大家族,喜欢多方下注,不会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邱言并未感到意外,“只是,再怎么分散摆放,终究还是逃不出整个部洲,这是放在什么地方都没有用的,这一点,你家老祖应该很清楚,所以不用担心做不了主。”

这话说的并不算完全清楚,但陈匀却不追问,只是点头应下,今时不同以往,就算邱言还是语气平实,可陈匀却不敢等闲视之,邱言说出来的每一句话,他都要反复品味,想要找到背后真意。

等说完了这些,邱言微微一笑,将越发沉重的气氛一扫而空,就听他道:“陈井,最近可曾归来?”

陈匀摇头道:“没有,他从士林归来之后,仿佛有所感悟,游学天下,许久没有消息了。”

“哦?这倒是个有心人了,或许能有名传后世的成就,”说着说着,邱言直视陈匀,有些告诫味道的道,“不过,陈兄你如今的心境,与当年也不相同了,凡物太多,杂念深重,于修行之道不利,长此以往,必然止步不前。”

陈匀听了,叹了口气,摇头道:“当不得侯爷如此称呼,至于这日后成就,终不能强求,我出身所限,走到如今已是因缘际会,若非侯爷贵气相助,已然沦为废人,只能在边缘之地苟活,如今有了转机,却也越发身不由己,毕竟不是嫡系。”说着,又朝邱言行了一礼,语含苦涩。

“嫡系、出身,”邱言咀嚼着几个词,摇了摇头,“这些东西,就算是千百年后,怕也无法真正改变,因为人毕竟是人,不过你今日的地位、位格,同样也是许多人可望而不可求的,这些事又有谁能说得清楚?”

这片工坊,是邱言下一步计划的核心之地之一,如今将陈家拉拢进来,该交代的也交代完了,很快就离开此处,重回政事堂。

是夜,他在邱府见了自己的三名弟子。

那三名弟子从士林归来,各有收获,与邱言对答间,邱言便明显察觉到,这三人对知行知道的领悟,各不相同。

“三移尚见,平铺直叙,见了一件事,便观察之,从里面得到理,若是知道了某个道理,便会试着施行,从而加以印证,看似最为平常,但也最是不容易,因为没有半点要走捷径的意思,对身边的万事万物,都有留意,耗费心力实大。”

“孙逊则善思,以思为行之根基,或许一个念头中,就推算出无数可行之事,但最终会挑选最为精妙、有用的哪个。”

“至于武蒙,则是另外一个极端,将知行之道看做是练武、习武的功法,作用于自身,而又将自身当做验证学说的工具,往往是做了什么事情之后,平静下来,再思索里面的道理,学会了反思。”

一番交谈,邱言隐隐从三人身上,看到了三条道路,那道路各有不同,有的漫长,有的曲折,有的奇诡,各有优缺,但他并没有打算斩断其中的哪一条道路,而是试着去帮助三名弟子完善。

士林之行,经历诸多,尤其是最后的半年时间,三名弟子可以说是沐浴腥风血雨,心境大有变化,也生出诸多疑问,现在一一问出,邱言则是有问必答,他实有四身,贯通阴阳,明见古今,遍及星空,通宵虚实,这般见识转化成学识道理,讲三个弟子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抽丝剥茧、深入浅出的解析,令他们都感大有裨益。

师徒问答的时间很短,但对后世的影响,却十分重大,只是三天之后,邱言便就上路了,身边只跟着孙逊与武蒙两人,郑云和孟三移则留在京城,主持知行书院。

ps:感谢“传说中的邪男”、“俞王琨”投出的月票!


第一千三百九十三章事到临近不低头

东都繁华,一如往昔。

邱言这次抵达东都,受到的礼遇与从前截然不同,官员从留守以下,王公自晏王以降,皆是出城相迎。

众人在城外好一阵交谈,待入了城,便直入官府中,与那位留守交谈。

按理说,这东都为留都、陪都,有着一套官职,其中不乏位高权重的,但多数没有实权,不能掌管民政,所以职权实际上掌握在府尹手中,此位以文臣担任,专掌府事,但后来东线、北线皆有大战,来往调动兵马,就涉及到了兵权,又有后勤供给,需要时时协调,一来二去,位于两者之间的东都,就成了一个统合调协之地,加设了留守。

留守之名,取“留置驻守”之意,能涉军政,职权极大,但也算是临时设置,只是大瑞与之前历朝历代,不乏有临时职位变成制式的例子,如那大炎的州牧、大齐的巡抚,乃至本朝的观察使,都是例子所在。

这里面也有变通的意思,盖因涉及祖制,不好更改,难免牵扯利益,而运用一套班子、去直接代替和覆盖另外一套班子,则是较为中庸的做法,只是这样一来,很容易使得官职臃肿,是以也被人诟病。

如今,这留守一职,因战而起,如今四边平定,看起来至少是河清海晏了,但政事堂与朝廷,却仿佛忘记了这个临时增加的职位,所以这位留守王闲便就这么留了下来。

“王留守,你今日领人迎接,本官记在心里,只是当务之急,还是政务要紧,所以我也就不和你寒暄了,直入主题,那天志洲的人。可是都已经来了?”

等到了那官府后堂,余者皆去,只剩下这东都的几名实权官员,邱言也不啰嗦,直接就问了出来。

留守王闲对邱言的风格很是了解,他当初在京城的时候,就与邱言有过共事的机会,“回定国侯,天志洲的人,昨天就已经到了。如今住在驿站里。”

邱言就道:“很好,那安排一下,今日我就与他们的人见一见面,将事情说个大概。”

“今日就见?会不会太急了点?”王闲听到这里,很是意外,邱言这样的朝廷大员,如今在朝政上甚至是真正的掌舵,来到了东都,就要再马不停蹄的去见那天志洲的人。怎么看都太急了,显得不够从容,如此一来,很容易会被人觉得气势不足。

但邱言似乎并没有想到这些。只是让王闲安排,但最后得到的结果,却是那些天志洲的人不愿意立刻相见,说是还未准备就绪。让邱言再等候几日。

这消息一传出来,这官府上下,自王闲起。个个都感气愤。

王闲忍不住对邱言道:“那天志洲不愧是天外邪魔,不通礼数,定国侯你大老远的赶来,这是对他们的尊重,结果他们反倒是蹬鼻子上脸了,这般拿大,简直是狂妄无礼!”

结果邱言却笑了起来:“真正有底气的人,不会将自己的威严构建在虚无缥缈的架子上面,现在这些天志洲的表现,正好表现出了色厉内荏,邱某之前说要见他们,正是要看看他们的反应,如今看来,他们是想要先拿架子,试探于我,然后借势而为,若是真正有实力,又何必借势?况且,他们连和谈都要展开了,在大方向上把握对了,却在细节上斤斤计较,这不是成大事的样子,这次和谈的主持之人,看来不够资格。”

“您的意思是……?”王闲心中一动。

“让他们重新派一个人过来吧,虚张声势的人,真正和谈的时候,很有可能会想一些不切实际的事情,更不要说,这种人很可能没有意识到局面的危机,延误战机。”

这样说着,邱言已经走出堂外。

“这些人的事,就先不用告诉我了,什么时候新的负责人来了,再来通知我。”邱言说着,头也不回的迈步离开。

看着那远去的背影,王闲等人面面相觑,最后那府丞忍不住道:“到底是定国侯,什么大风大浪没有见过?那天外邪魔居然敢在他的面前拿架子,真是不知轻重。”

但又有官员的担忧起来,说着:“话虽如此,但将定国侯的决定直接告知他们,这玩意闹将起来,影响了两边关系……”

王闲却是摆摆手,沉声道:“无需顾虑太多,怎么那天志洲的邪魔,在我大瑞定国侯准备拜访的时候,直接拒绝,就没想过会影响两边关系么?再说了,定国侯也说的很清楚了,现在是他们有求于我等,不是我们去求他们,这主次关系都没搞清楚,他们来谈什么?张古,你不要看他们机关术精妙,就被摄了心神,这腰杆还是挺直点吧!”

说完,甩袖而去,后面自然有人会安排通知那驿站中的天志人。

看着留守离去的背影,便有官员心下嘀咕着:“这王闲怎么突然口气硬了?从前不是处处妥协,和稀泥么?”

但转念一想,又明白了:“也对,有定国侯在此撑腰,这腰杆子硬一点也算正常,毕竟那定国侯东征西讨,无论是四边,还是这国中世家,没有一个人是其对手,便是那天志洲,也是被定国侯的计谋,连同他练出来的新军,给击垮的,那天志洲的人,在其他人面前,仗着机关术精妙,还能有几分优势,可面对咱们的定国侯,还有什么好嚣张的?手下败将而已!”

这样一想,念头通畅,一个个的精气神也迅速提升起来。

就有两个负责此事的官员对视一眼,都是吸了口气,笑着道:“看来,咱们也不用继续受气了,这便过去说清楚吧,省的那边还当自己是大爷呢!”

………………

城西的驿站,公分五院三层,其中那第二层布置考究,此时正有几名身着墨衣之人在其中交谈着,表情颇为凝重,言语中也充满了一种不确定的味道。

“军师,已经按照你说的,回绝了那定国侯的拜访,那后面的事,是否就好处理了?”

被称为军师的男子,同样也是身着墨衣,但神情却与其他人有所不同,听了这话,他便开口道:“墨者不必担心,这也在我的意料之中,如今朝廷势大,而我天志势弱,又是请朝廷出兵协助我军,在竺坨兰打开局面,若是不先压住对方的气势、势头,那么就要彻底被掌握节奏,别说提出条件,恐怕还要沦为对方的陪衬。”

“原来如此。”这众人里面,有一人气态沉凝,闻言点头,“我等此来,乃为和谈,但不可低头,要想办法让这大瑞的朝廷,为我等出兵出力,最好还能得到一些好处。”

那军师夸赞道:“墨者所言极是,整个朝廷上下,其实对我天志洲了解不多,越是这样,越能利用,说不定本来还是劣势,却能讹诈出额外好处。”

他这话音落下,却有人担心起来:“但竺坨兰那边如今节节败退,就快支持不住了,实在是拖不起啊。”

“越是这种时候,越要沉住气,”那军师扫过来一眼,“要知道,如今的情况,我等越是着急,就越没有底气和筹码,只能任凭对方宰割,这样才是最不妙的情况。”

那位墨者点头道:“不错,这种时候,不能放过好处,那大瑞朝廷本身就有意与我等联合,这里毕竟是他们的部洲,我等到了真正难以支持的时候,直接撤退罢了,最多损兵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