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道果 >

第868部分

道果-第868部分

小说: 道果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嗯?原来这人是个道貌岸然的伪君子!”李括一听,就做出了一副义愤填膺的模样,低声咒骂。

邱言则是摇了摇头道:“伪君子倒是未必。再说了,世人皆有私,求私之念并不是可耻的事,况且如今朝廷之上,只有科举一途可以通天,那登闻鼓则被严密保护,莫说百姓,便是学生士子也轻易难以接触,想要传达一点心中之意。着实不容易,那士林议论,更只是流于表面,似这般大儒云集。想要向当朝宰辅提出建议的局面着实不多。”

那李括耳中听着邱言的话,表面上暗暗点头,可这心里却是忍不住嘀咕起来:“好嘛,这些人云集此处。不还是被你给逼得,况且那想要提建议的宰辅,不正是你?这明明是要来发难的。怎么到了定国侯的口中,好似成了一桩颇为平常的事?”

他这边还在想着,邱言却是话锋一转:“只是这些人,虽然学问深厚,深知道理,更是暗合人道精神,但在具体的人道事物上,却未必娴熟,他们过来提出建议,必然是有阶级局限性的,所以这次事情,虽然是一个契机,却还要好生把握才行。”

边上,李括还是一脸赞同的表情,但对邱言口中蹦出的几个陌生的词,却是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邱言则继续道:“另外,那韩远这次过来,还是有一些推动力的,同时也是将影响力扩展到海外的机会,本来我还在想,要如何插手海外,以为要走道门之路,现在看来,确实顺着人道前行即可。”他说出这些,自然不是毫无意义,便是要让李括明白自己的打算。

人与人不同,邱言手下的几人自然也各不相同,各有千秋,但论及贯彻自己的意志,却要独属这李坤。

只不过,此时的李坤却是心中苦笑,终于明白了一些事情。

“敢情那群人这次过来,本就在侯爷的算计之中,难怪不见侯爷有半点慌乱,怕是那韩远这次出面,就是侯爷的意外之喜吧,只是……”

想着想着,他又将心中真正的担忧说了出来:“那三老可都不是简单的人物,他们既然出面,侯爷你总不能避而不见吧?”

“怎么可以避而不见?”邱言摇了摇头,“这件事我自有分寸,那三老此来并不是阻碍,而是助力,若非他们过来,百家书院岂能轻易齐聚?我之前发出了体请帖,让百家过来合力编著大典,但响应者了了,可如今三老出面,又有我那知行书院圣贤堂的借口,总算是将天下十之七八的书院都引来了,若是再由那韩远,竟海外传承也引导过来,那便大功告成了。”

“果然!那些人完全落入算计了。”听到这里,李括心里一阵胆寒,却也不再多问。

随后,这位礼部新晋的高官便就告辞,而邱言则还是有条不紊的处理着事情,如今刚刚开始裁撤卫所,但在这之前,邱言已经做了许多准备,可以用来安置人手,同时也会有一些人被辞退。

不过这些人很多都是兵卒,好勇斗狠,放任不管,是很大的不稳定因素,是以必须要给他们找到活计去做,能够维持自身开销。

诸多事情,千头万绪,牵一发而动全身,一个不好,就不光是边疆的事,而是整个王朝都要被波及,不得不小心一点。

待得时间流逝,远方的天际泛起了火烧云,邱言才算是将手头的事情停下,沉吟片刻,便有了打算。

关于那韩远的消息,他自然不是从什么人口中得到的,而是借助文网之力,直接从那韩远本人,以及他在海外的书院中得知。

如今距离文网建立,已然过去几年,在这段时间中,文网的便捷、全面、广博,早就为人多知,无弗远近,伴随着文网的扩张,邱言的知行之道,也在以一种恐怖的势头,全面绽放,在天下各处铺展开来,那般流传之速,已经不是淡出想要阻止,能够做到的了。

于是,在这种难以抵抗的势头下,便是对知行之道再抵触的学者、儒者,也要默认,甚至为了不被时代所抛弃,还要转过去研究知行之道,否则便不能念入文网之地!

要知道,那文网之地的基础,本就有邱言所学,连同诸多信民之念,后来又结合了血狱之地的诸多大儒、宗师,论底蕴深厚之程度,不要说冠绝东华,便是星空中也难有匹敌者,这般事物降临东华,只要稍有认知之人,都知价值。

于是,这股难以遏制的浪潮,在影响了整个大瑞之后,又开始朝着四边扩散,北疆草原、西域诸国、沼地更南端的十万大山,都被影响,那东边的无尽之海,自然也不例外。

于是,在文网的带动下,又有天君光辉照耀,那海洋上的诸多事物,自然也无法逃出感应,尤其是那些正在钻研知行之道的求道人,他们的一举一动,更是被邱言第一时间掌握,所以韩远那边刚刚透露出西去中原的意思,邱言其实已经知晓。

“此人,或可为助力。”

带着这样念头,邱言结束了一天的公务,与岑帛交接之后,简单吩咐和安排了一下,就离开了政事堂。

这边前脚刚走出院子,那边就有白面无须的青衣小厮过来。

“定国侯,咱家李公子在醉仙楼上等候。”

“有劳了。”邱言只是一眼,就认出此人乃宫中小黄门,更清楚他口中的李公子是何人,同时也明白对方此来何意。

“见过公子。”顺势而行,上了楼,便见到一名少年坐在二楼窗边的桌上,正笑着看过来,不是那新帝李炎又是何人?

“邱师不必多礼。”李炎亲自起身相迎,对皇帝来说,这个表态可以说是隆重的,待得二人重新落座,李炎继续道,“想来邱师应该知道,我这次过来,所为何事。”

邱言点头道:“那三位老者德高望重,我亦敬重。”

“这样就好,”李炎闻之,露出了如释重负的笑容,“我还担心,邱师与三老有所冲突,到时候怕是要给人口实,既然邱师已经有了打算,那不妨便让我来联络,双方在宫中相会,我也好听你们论道,学些东西。”

邱言却摇头道:“这事暂时无法达成,盖因几位长者,此时怕是已经到了知行书院,接下来的事,都要在书院中解决,若是交涉得当,三位长者暂时也不会离开,正好在书院中,将那大典的框架定下来,也省的往来奔波,至于其他诸多书院的来人,也都一并住下为好,知行书院现在占地不小,是容得下他们的。”

“这……”李炎一听,刚刚放下的心,又重新悬了起来,他听这意思,仿佛是要有强行扣人的架势。

邱言仿佛看出了其人所想,笑道:“公子既然想听道,那正好随我一同去往书院……”说话间,他还瞥了不远处的几桌,“相信有邱某在此,应该是没有人能伤的了公子的。”

李炎面色变化几下,最后还是点了点头。

“好,就依邱师所说。”

却让那小黄门面色激变。


第一千二百七十五章以德为宝,以人为宝

“老师,诸位先生都已经请去百宝堂安坐了。”

当邱言领着新帝抵达知行书院的时候,他的那位弟子郑云,早就侯在门口了,见了皇帝先是行礼,在皇帝的免礼声中,又对着邱言说出这么一番话来。

随着孟三移、孙逊、武蒙等人入了士林,跟着邱言的亲传弟子,便只剩下了这郑云一人。

“那就好,为师这就过去。”话说完,又对李炎道,“陛下,那百宝堂的偏房中,可以观堂中情景,同时听堂内声音,可以居于其中安坐,否则陛下直接出面,那堂中的许多事情,便难以说开。”

“这个道理,朕是知道的。”李炎点了点头,之前在那酒馆中,他白龙鱼服,为了免去麻烦,隐去了“朕”的称呼,如今来到知行书院,自然是没有必要再刻意改变称呼了,同时,他见了郑云的动作、听了其人的声音,也是心中称奇。

“听郑云的话,显然今日的事情,早就被邱师所料中,已然有所安排了,也不知这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这样想着,李炎便与那小黄门装扮的青衣小厮一起入了院子,就直接去往邱言口中的百宝堂了。

这座百宝堂,说来也有些意思,严格来说,并不算是知行书院的部分,而是位于那观天台与知行书院之间,是一座三层楼阁,每一层都很是宽敞,其中摆放着几座台子,放着些许珍宝。

这些珍宝,其实也有来历,有些是邱言立功之后,皇帝与朝廷的赏赐,有些则是四边的草原部族、沼地部族赠送的礼物,经过皇帝特许,被邱言留下来的。

甚至还有一些。是他领兵征伐,缴获的战利品,也被特许截留。

这些东西本来收在邱府的府库中,但知行书院建立的差不多时,邱言便命人在观天台与书院之间,起了这座楼阁,然后将府库中的珍品都拿过来,摆放在这里,同时又在楼阁几层中布置着不同的风格,有桌椅、坐垫、矮桌等事物充斥其中。而且为数众多。

当时,还有人对此不解,但今日当看到来自天下各处的大儒们,都涌入楼中,依次落座后,那看似为数众多的位子,一下子反倒又有些拥挤了,他们才明白里面的玄奥,意识到邱言早在许久之前。似乎就料到了今日之事,甚至专门划拨一楼,作为准备。

一时之间,这书院中聚集的诸多学子。无论是出于什么目的聚集过来的,在经历过圣贤堂几人入林,以及现在邱言料事如神般的手段,都对邱言越发敬重、敬畏。

反倒是那堂中。以韩远等人为首的大儒,倒是对这百宝堂的布置很是不满。

“这样堂而皇之的将珍宝摆上,不知是何用意?莫非要重现当年南北朝时的斗富之举?”

“到底是新近崛起。听说那邱言并没有拜入哪家圣贤传承,终究是底蕴不够,所以才会做出这些荒唐事。”

“不过,他的那些事迹,也不是杜撰,至于那武经总要,老夫也曾读过,确实是真知灼见,只是其人的思绪终究还是局限在兵家范围。”

这一个个人,在韩远的带动下,交谈中对邱言颇多不满,开始酝酿和积蓄情绪,慢慢形成一股大势。

不过,在这股大势中,最有发言权的三人,始终沉默着,除了他们之外,那东都的大小陈、周东义、庞楚等人,以及这京城的太虚先生、清凉先生也是赫然在列,同样没有说话,静默不语。

“哦?诸位何必背后议论,邱某如今过来了,有什么不满,当面说了便是。”

正当屋子里的气氛,抵达顶点之时,邱言的声音从外面缓缓飘了进来,这声音并不响亮,就像是平常面对面说话一样,但偏偏就将众人的议论声给压了下去,人人都能听清。

伴随着声音到来的,自然就是邱言,而郑云还跟在自己的老师身后,这位知行书院的首席弟子,进来之后,就恭恭敬敬的给在座的众人行礼。

“原来是邱兄到了,我等在这里可是等了一段时间了。”韩远一见来人,便说出这样的话来,他与邱言之前并未见过面,但画像看了不少,再加上之前的那话,哪里还能认不出来?

只是,在座之人,在言语中并不提及邱言的爵位和官职,只以名姓相称,表明在这学术领域中,双方位格相同,不提其他。

“韩兄,在下不比阁下,终究有政务要处理,这才有所耽搁,而且诸位这次过来,事先也没有打声招呼,难免有招待不周的地方。”邱言轻轻拱手回礼,一番话不轻不重的说出去,先是表明了自己对韩远知之,同时点明其他。

果然,韩远听到自己的姓氏,面色微微一变,心下略有动荡。

这时,又有一人从他的身边站起,指着邱言笑道:“阁下不必强调自己的身份,你为宰执,为天下计,做好了是本分,做不好是错误,没有什么值得自傲的,所谓各有所职,人各有异,我等或许没有你的际遇,也没有你那般治理朝政的本事,但却能分辨是非。”

这人说话间,有一种不羁味道,嬉笑怒骂之感,虽也是人文之道的儒者,但性子使然,并非都是那一板一眼之辈,他说了这些,那手指一动,又指着周围,继续道:“你要治国,那也没什么,但以你如今的地位、名声,却足以引动人心浪潮,如今你在这书院人文之地,起了高楼,赋以百宝之名,其中又晒诸多珍宝,岂不知上行下效,炫富风潮一起,岂不闹得世风日下?”

“哦?”邱言闻言,便问道,“不知阁下有何见教?又是否看出了此楼虚实?”

那人笑道:“不才乃是安东书院周允,这百宝堂的名堂,我没有看出来,却也知道,我等读书为学之人,不应将这黄白琉璃之物当做珍宝,昔者子罕在宋,有宋人献出宝玉,子罕弗受,那人怕怀璧其罪,百般哀求,子罕便收其玉,变卖所得之资财,又反过去交给献玉的宋人。”

“子罕弗受玉,以得为宝,这个典故流传甚广,”邱言点了点头,知道对方看似讲故事,实际上已经算是论道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