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道果 >

第510部分

道果-第510部分

小说: 道果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毫无疑问,为了这次的讲学,孟府着实是大动干戈,耗费不小。

邱言的座位,则位于院落最里面,坐落阶上,有屋檐遮挡,从这个位置,可以将整个院落尽收眼底。

大清早,孟府仆从就忙碌开来,一名名学子的到来,就让这座别院里充满了人气文思。

不过,文思的跳动,不是在思索文章、典籍,而是谈论与邱言有关的消息。

和其他的大儒不同,邱言的出世颇为传奇,随着他的名声越来越响,做下的事越来越多,与他有关的消息,也就逐渐流传开来。

这名声的变化,直接影响到旁人对他的看法。

最初的时候,他在青昌县稍有名声,是因为赈灾施粥,跟着则是马阳对他有所指点,这个时期的邱言,本身的学问名声并不如何,旁人提起他来,总是因为其他事情。

紧接着,他受邀前往武信城中,经历种种,在文会风波之后,终于初露锋芒,将剑南有名的才子方子延、顾言之都比了下去,更和城中风云人物沼人王子葛洛兰有了冲突,却没有吃亏,这件事情,令城中将领后裔齐鑫等人,对他生出了兴趣,这是人脉之始。

经历了这个阶段,邱言的文名算是有所兴起,却局限在一定范围,但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文会上的一首悯农,让他在农人中渐有名声。与沼人的冲突也和军方有所联系,而文会上抄录的诗作,同样让他书法造诣的名气流传出去。

在这个时候,邱言只是个有潜力的才子,能让人称奇、在意,却不会被人真当一回事,多为茶余饭后的谈资。

这种局面,在乡试后才有了改变,他的一纸兵策,不仅将自己推上了解元之位。也让名声直达天听,连带着还有诸多余波,真正登堂入室,不过,这名声还只是局限在剑南一道,纵然有人谈论,也多是剑南之人,出了这个范围,就几乎无人知晓了。

想要传名。本就需要乘风而行,若是势不够,就要用时间来沉淀。

只是,邱言却是亲手开辟了其势。

北上东都、文轩阁书文。耕读林中、九幅画言古,无疑又将其名声向上推了一个层次,只要给他一定时间,名声随着人流流传。假以时日,未必没有贺书长、祁九联之流的声势。

但是,不等事情进一步发酵。邱言就西去京城,用会试把名声积累大大提前,从此京城闻名,更有了文魁之号,之后的殿试和论道九韵,更将他的名声提升到了一个高峰,若非根基浅薄、年龄不大,大儒、宗师的名号早就被人叫出来了。

当然,在很多人看来,这个名号被叫出来,不过是时间问题罢了,多则十几年,短则几年,邱言必然会坐定宗师身份,毕竟他念合秩序的事情,在当时就不是秘密了。

不过,再看好邱言的人,也没有想到,仅仅过了大半年,邱言就靠着在草原上的一番作为,将坐实称号的时间,大大缩短了。

如今,提起邱言,立刻会产生一点奇特局面,那便是很多人脑海中,对邱言的印象,并不统一,对于他的成就,也有诸多看法。

其中的原因,就在于邱言名声、地位、人望,提升的速度实在太快了——

前面以为他是个书画高手,后面就传出他对上古颇有研究;

今日还以为邱言只是学问高深,明天才知道他已经拿到了状元;

刚听到这个名字的时候,只是知道他圣眷甚隆,执掌兵阁,等过一阵子再看到其名,就是在战报上了,而且伴随着大胜!

……

凡此种种,都足以说明他的崛起之迅速,来势之凶猛,一时为天下所瞩目,连带着许多其他事迹,都被慢慢的挖掘出来。

但凡是人,对人尽皆知的事,要么笃信,要么就会加以怀疑,今日聚集于此的众多学子,为了彰显自身的思绪,难免就有不从众的心思,这交谈时,挑选的不是邱言天下皆知的事情,而是些小事、琐事,一方面表现自己的见识广博,另一面,则是想从这些细节中,推断出邱言的性子。

而且,这聚集过来的学子里,不光有昨日晚宴的参与者,还有很多没资格参加酒宴的寒门学子,他们与书香门第、富贵人家中的学子不同,不愿放过任何一点机会,早早的来到,先借着晨光诵读,又和其他人研究起邱言可能传授的知识,连带着谈论邱言过往。

“我听人提到过,说邱修撰的学问,体现在‘知行’两字上面,那东都坊间,曾经流传过他的一些心得,都是过去请教过他的儒生们汇总而成的,价值不菲。”

“我也略有耳闻,还托人将他在东都文轩楼中,入木在桌的那篇文章给抄录了过来,其中精妙,引人深思。”

“这也是次机会,传闻中说邱修撰不光是兵家宗师,儒家学问也独树一帜,曾得两陈赞誉,集马相国、两陈之说大成,别开一道,有建立一派学说的迹象,我等若能抓住机会,提前领悟一二,说不定也能趁势而起!”

“这种事可遇而不可求,但终究要一试。”

“说起来,你们觉得今日讲学,修撰真会将精髓学说拿出来,让我们参悟么?若他要开辟学说,不是只有亲近之人和入门弟子才能得学真谛么?”

说着说着,话题又落到了对邱言能传授多少的猜测上,事到临头,没有人不关心这个问题。

“听说修撰年幼时,与父母相依为命,家中贫穷,每日凿壁借光,以此苦读,也是贫寒出身,必知道我等为学不易,不会敝帚自珍。”说这话的是名寒门学子。

却有一衣着华贵的青年笑着道:“这可未必,从为官之道上就能看出上品与寒门之别,世族出身的官员,本身底蕴深厚,不会轻易被钱财诱惑,多有建树,倒是那寒门官员,从小贫寒,一朝得志,立刻就抓住一切机会敛财……”

这人的话还没有说完,就被人打断了——

“这话是什么意思?莫非是暗讽修撰?”打断他的,是名面容英俊的青年,穿着一身洗的发白的儒服,浑身打理的利利索索的,给人以清爽之感。

“原来是张顺,”华服青年循声看去,露出笑容,“不要给我扣帽子,我只是就事论事,不是影射修撰,只是要提醒你们,不要抱不切实际的幻想,人能得到多少,出生时就已经注定了。”

这话一说,立刻激怒了不少寒门学子,就有人说道:“胡业,你也不要嚣张,还大言不惭的谈出身,咱们代州城哪个不知道你祖上的营生?发国难财起家,做无本的买卖,要不是恰逢时机,如何能翻身?现在竟看不起我等清白人家了?”

“清白人家?”华服青年胡业嗤之以鼻,“是贫乏人家吧?安分守法又如何?比得上我等么?说我的祖上做无本买卖?那又如何,那也是要魄力的,抓住了时机,说明了本事,是靠着自身拼出来的基业,我等子孙引以为豪!你们要怪,只能怪自己的祖上,没有这种眼光和魄力!”

“大言不惭!”

这么一番话说出来,人群中立刻响起了各种不屑之声,很多人羞与胡业这等人为伍,却也有富贵人家的学子,虽不认同胡业的话,却也不愿和寒门混为一同,平白跌了身价。

如此一来,院中气氛慢慢凝重,有剑拔弩张之态。

不过,却也有人能沉住气,这其中就包括了昨日在孟家晚宴收拾碗碟的小厮。

这小厮独自呆在一角,神态略显倦怠,眼中满是血丝,脸上还残留着几块墨迹,额头上流着汗水,轻轻喘息,他是刚才才匆匆赶来。

与旁人不同,此时的小厮心无旁骛,一双眼睛,始终盯着最里面的座位,等待邱言到来。

终于,在看到邱安当先过来收拾之后,小厮念头一跳,收摄思绪,凝神等待。

“要来了。”

果然,几息之后,邱言就在孟不凡的陪伴下,从后院走出,来到院中。

院中众人一见此景,立时就停下各自话语,把注意力集中过去,只是那股凝重气氛,一时半会还挥散不去。

孟不凡也注意到了气氛上的不同,他久居城中,是世家传人,对阶层对立的事,自是心知肚明,也不说破,只是对邱言道:“修撰讲学时,不用管那许多,这些人能聆听一些,已经是福分了。”

邱言听了,不置可否,目光扫过院中学子,入目的是众人头顶上,隐隐显露出来的一道道粗细、色泽、高矮各不相同的文思气柱,不由心中一动

“这次讲学,可作为人文神道正式传播开端……”

这样想着,他迈步朝阶上座位走去。

ps:感谢“玩下下拉”的打赏!

感谢“跨下死了人”投出的月票!


第七百五十六章传知行,话里话外入胜

大瑞讲学的传统古已有之,乃是教书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创者甚至可以追溯到中古时期的圣贤。

那时候的中土大地,诸国林立、百家争鸣,诸学派为了传承学说,需要用各种方法扩散影响力,除了走诸侯上层的,最多的还是开办私学。

当时私学的教学思想,可谓各有所长,在之后的岁月中,更影响了历朝历代,因为创办私学的学派、圣贤不同,亦生出不同的习惯和变化,甚至是讲学之人的一点下意识的动作,都被赋予了种种含义,有些甚至演化成某种类似于仪式的规矩。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提出有教无类的至圣先师。

能被后世尊称为“师”,本身就说明了在教育方面的贡献,至圣先师所提出来的“学、思、习、行”四个环节,直到今日,都对各个学派和书院有着深刻影响。

除此之外,如亚圣、孙圣等圣贤,在教书育人方面都有各自看法,有的注重启发、有的注重内省,还有的则关注锻炼,同样影响深远。

讲学之法,正是“启发”的一环,也是得自中古的传统,不乏文章赞美,留下诸多轶事,那讲学之人,有些干脆就被神化了。

带着众学子的念头寄托,邱言缓缓前行,每一步都有种高升之感,这并非错觉,而是学子文思汇聚过来,如同人望一样将他托起来,在提高他的位格。

正要成就大儒,除了念合秩序,这人望也必不可少,而人望足够,所带来的影响力,有时候比神祇祭祀还要广泛。

这一点,在邱言不断摸索人文神道的时候。就已经有所察觉了。

待其人走到台阶上,邱安躬身而退,邱言朝他点点头,整理容装,肃穆而坐。

台阶之下,在场学子深吸一口气,按照规矩架起双臂,躬身行了一礼。

大瑞在府县设立有官学,不乏官员和地方士绅集资而成,官办民助。颇为正规,收拢当地学子,教授礼仪经义,提倡尊师重道,就算是讲学,也有规矩要讲,和拜见老师相似。

天下承平几十年,很多东西都成了定则,除了官学外。很多的私学同样也要讲究,院中的这些学子,自然知道规矩。

不过,如今的私学。和中古时的私学不同,那时候诸国林立,没有统一政权能集合全国之力建设教学体系,所以私学澎湃发展。是顺应潮流,如今的大瑞,官学勉强算是完备。而那私学所指的,是未纳入体制内的地方学校。

这种私学,所授学业、所在地址没有定制,往往随遇而设、因地制宜,很多世家大族的族学,以及学究开设的私塾,都是其中组成。

值得一提的,是立有圣贤像的书院,大部分都算是私学,但论影响范围、渊源传承,却远远超出官学范畴,有的比国子监要受学子向往。

以概念而言,个人的讲学,也算是私学一种,在历史上,很多书院学派的雏形,就是这种讲学,通过这种方法奠定基础,将自身学说展露在世人眼前。

不过,这样做也有风险,碰上那聪慧之人,举一反三,从讲学中领悟道理,后来者居上,讲学人就成了为他人做嫁衣。

遍看历史,因讲学成事的人不少,因讲学致使学说被人鹊巢鸠占、从而衰落的,同样大有人在。

正因如此,聚集于此的儒生,才担心邱言不愿拿出真材实料给他们讲学。

待得礼毕,带着种种心思,众人落座,将那视线投向邱言,一道道目光中,蕴含着各自的思绪情绪,随着隐隐波动扩散开来,被邱言捕捉,解析之后,他的心里就有了大致印象,抓住了不少人的心理。

随后,也不见他如何作势,就开口说道:“在座诸位,想必对邱某都有一定了解……”他的声音不大,但中气十足,字正腔圆,传递出去,令那在场众人生出错觉,觉得仿佛是在自己耳边说话。

“……今日受孟员外相邀,在此讲学,但算起来,我与你们中很多人年纪相若,若论典籍、古本,你们中有的人比我要熟悉的多,那不妨说些别的,邱某之学,在乎‘知行’两字,那就从这行来说起,所谓行万里路、读万卷书,那便聊一聊那草原上的一些见闻……”

听邱言这么说,有种平易近人的味道,安抚人心,令在场学子心中憋着的一口气,为之一松。

要知道,这讲学可不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