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道果 >

第273部分

道果-第273部分

小说: 道果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杏坛论道一开,大批儒生魂入士林,徘徊其中,回来的时候定然都有收获,沉淀几年,说不定凝聚了文心之人,就要一茬一茬的冒出来了,他席慕远现在是书院翘楚,但错过了这次机会,若不加以补救,几年后,就算不至于泯然众人,也很难继续独占鳌头。

正因为如此,他才想方设法的说服了自己的老师,得到了这次机会,只是还便宜了其他人,但席慕远转念一想,知道这也不是坏事,能加深人脉与威望,让旁人承他人情。

“好了,不用多想,谨守本心。”这时,周东义走了过来,笑呵呵的道:“这么难得的机会,若因心有杂念而费,那可就不值了,锦儿、慕远过来。”

听着老师招呼,席慕远和安锦走了过去。

周东义也不多说,坐到位上,拿起一卷文章,开口读出,他的声音苍老、低沉,甚至有点沙哑,但发出的读书声一入席慕远和安锦耳中,却还是让两人心头一跳,精气神瞬间凝聚,专注一心,被文章内容吸引过去。

上面写的乃是格物之道,秉承两陈理宗的格物之法,格物致知,乃是一种求知之法,从世间万物中总结经验道理。

不过,周东义手上的这篇文章,却言说无需物物而穷,应从自己身上“格”起,即耳目口鼻,这些器官本就暗合天地之理,将其中的道理都弄清楚了,自然而然的会得到天地万物中的普遍法则。

这篇文章可谓别开生面,是对理宗之学的发展,并且震荡了泥塑,开启了心路,写下文章之人,此刻正魂游士林,而这文章写在圣贤纸上,又受过泥塑加持,与天地秩序相连,其中蕴含着一股大势、一种意境,贯通阳间,人读其文,能顺之而感,其中的道理如流水般在心中流淌,沁人心扉,使人受用无穷。

就算席慕远自忖才高,可听着老师读书、看了文章之后,依旧心神为之而动,受到牵引后亦有所感。

“果然要近在咫尺的观看、倾听,才能心神入微,感秩序之态,体会士林神韵,从而心生所感,而楼下那群人再怎么折腾,也不过小打小闹,几场对弈而已,没有半点收获,最多得些虚名。”

念头这么一转,席慕远感到自己对邱言的那一点妒火有些可笑。

就在他转念的同时,其师周东义也读完了文章,接着拍了下大腿,赞道:“好一个形色具于吾身者,这篇‘反身格物’,果然有所见地,这一句‘反身而诚,则举天下之物在我矣’,可谓点睛。”

说完这些,周东义转头看向小陈先生:“我记得贺书长前些日子,似乎是在论战中输给了别人,接着便游学民间,增长见闻了?”

小陈先生这时也读完了手上文章,点头回道:“不错,书长家学渊源,本就文思深厚,而且天资聪慧,是个读书种子,不过碍于出身,所学所感难免好高骛远,那一场论战的败北却不是坏事,正好让他收敛心思,从而放下身段,去民间走一走,到田间看一看。”

“不得了,不得了,”周东义叹息起来,“如今看来,这一走一看,可是让他看出了自身天地,离凝聚文心不远了,老夫在这里要先给你道喜了。”

周东义手上的这篇文章,正是出自贺书长之手,文开心路。

“这是书长自己心思通透,所得虽还有粗陋处,却已可见端倪。”小陈先生也不推辞,言语间显是对贺书长颇为满意。

二人的交谈也引起了其他先生的注意,这品评文章,不像考官阅卷时那么枯燥、沉闷,席慕远等人不敢随意开口,可几位大儒先生之间却是平常交谈,不时欢笑。

那庞楚则道:“贺书长都有这等本事,那个将他论败的后生,应该也差不到哪去,我听说似乎是叫做邱言,不知这次杏坛论道,他可有所为?”他状似无意的说着。

听到这个名字,正潜心体会的席慕远心头一动,留神起来。

而后,就听小陈先生指着周东义身边的一卷文道:“邱言的本事如何,你等可自行探究,他的文章就在此处。”

“哦?”听到这话,其他几人面色各异,都显露出一丝意外之色。

周东义露出感兴趣的模样,问道:“听说你曾动爱才之心,想将那邱言收入门下,却被他拒绝了,此事是真是假?”

在小陈先生点头之后,周东义啧啧称奇,他没有急着去看手边文章,反而又道:“这邱言好大的心气,连名满天下的陈正叔都看不上眼,只是如此一来,他岂非未入书院,那又如何能文开心路?”

说到这里,他才拿起手边那卷文,意味深长的道:“圣贤堂可不好找啊。”

而站在旁边的席慕远此时却是面色陡变,心中泛起惊涛骇浪。

“邱言真的文开心路,魂入士林了?他没有说谎?算算时间,莫非是提前入林?”

ps:感谢“小武他爸”投出的月票!

感谢“玩不下拉”的打赏!


第四百一十九章文生波折,诸儒评邱

几天前,在韩府门外,席慕远初见邱言,听对方言及入林,颇有些嗤之以鼻,毕竟他席慕远自幼聪慧,不会觉得自己比别人差。

只是,当时看来荒诞的话,而今却已成真,让席慕远有些难以置信,提前入林所需条件,他心中清楚,当初自己能够入林,虽有自身文章之功,但亦借了外物,不然的话,也难以成行。

几息之前,席慕远还觉得自己与邱言地位不同,对方只能在外与人对弈,而自己却能就近聆听诸先生读文,可一转脸,居然就要听人去读邱言的文章了,这等反差,可谓巨大。

不只席慕远,那甄知佐、安锦等人听到了这番话,同样表情各异,但都没有出声。

而后,就见周东义将那文章拿了起来,展开后,点了点头:“原来是这份困知勉行,这一篇文不错,虽不入三甲,但列个四五位还是可以的。”

这一次开启心路的文章,不足十篇,却都是出自东都佼佼者之手,能位列中游,已经堪称不凡。

“哦?”其他几位正在品读的先生也都来了兴趣,几人起身走来。

文轩品评,最后要在文章上写下批语、注释,透过圣贤纸,传给林中魂,只是这批语要等所有人都浏览一遍后,才会动笔。

眼下,文章上还是干干净净,只有一行行工整字迹。

“这邱言书法不错,端正饱满,随心而不逾矩。”许世走过来看了一眼,首先浮现出来的就是对邱言文字的感官。

庞楚亦靠近过来,见了文题,笑着说了一句:“困知勉行,学者之事也。不经历困难,如何去思索人生?又怎么启迪心智?那贺书长一帆风顺。反而心有局限,要经历挫折后,于民间感悟,才有所成,不然的话,想要凝聚文心,至少还要三年之功。”

小陈先生也点了点头:“不错,从这方面而言,邱言是书长的恩人。”他并不因贺书长是自己书院的弟子,就有所偏颇。

郑丘颤颤巍巍的抬头。眼睛一扫,将邱言之文收入眼底:“青史早就点明,逆境可以明智,穷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没有一点经历,如何会有收获。”

他的声音扩散开来,落入甄知佐等人耳中,令几人心田一动。感觉心中多了颗种子,立刻就明白过来,意识到这是老先生有意在点播自己,顿时肃容。

可这几句话落在席慕远耳中。却让他的心中升起一点火,脸上泛出一片热,有种身受煎熬之感,毕竟在他心里。一直都在贬低邱言。

这倒不是偶然,二人年岁相当,可邱言甫一至东都。便闯下偌大名声,自然让席慕远生出攀比之心,有心要压下一头,结果却总是不随人愿,难免渐走极端。

“邱言不过恰逢其时,写了一篇文章,赶上文坛盛事,才能引得诸多先生评判,对一篇文章议论。”

话虽如此,但在他的心底深处,未尝没有同样渴望,希望一文而动诸贤,只是眼前这事发生在其他人身上,自然心有不甘,转而厌恶。

其实,品评文章,本就是诸人随心,在席慕远等人进来前,也有几篇文章激起了诸多先生的兴趣,交谈品味,偶有欢笑,本就无可厚非,非是邱言一人独享,只是恰巧被其他人碰上罢了。

同样的事情,落在不同心思的人眼中,会有不同的味道。

便如此刻,在甄知佐看来,众先生对邱言的品评就是理所应当的。

他从这些评语里,得了不少收获和感悟,除此之外,当初他力排众议迎邱言入理宗书院,虽未成功,可邱言名声渐起,连带着他甄知佐的名气也缓缓渐长,有了个慧眼识人的名头。

而今,诸多先生对邱言的认可,无疑是对他甄知佐眼光和胸襟的认同,是以心中生出欣喜。

后生们的心思,几位先生当然不会在意,他们都在品味邱言的文章,不时发出感慨。

突然,许世看到了一句,皱起眉头:“这‘千魔万怪眩瞀变幻于前,自当触之而碎,迎之而解’一句,有些出格,未免有趁人之危的嫌疑,不是堂堂正道。”

“此言差矣,”庞楚却是摇摇头,笑了起来,“这句话并无不妥,如那两军交战时,自然是要抓住时机、一击制胜,但凡能胜,哪里还有其他?这道理放诸四海皆准。”

许世还是摇头:“这是以军阵行伍之事来解此文,可那是兵家之念,我等为学,为的是传诸天下,成万世万民之准则,岂能行诡秘之事?人心本就多变,表率之礼不能复杂多变,不然就会生出漏洞,反倒催生了鬼魅人心。”

眼看两名相对年轻的大儒,居然因为邱言的一句话,有了要吵起来的趋势,甄知佐等人面面相觑,但知道不是自己能够搀和的,不过,从二人争论的话语里面,他们品出了一点道理,有人觉得许世之言有理,有的则是认同庞楚的主张。

席慕远见了这一幕,却从低落心潮中回过神来,心生喜意,觉得邱言之文兴许会恶了一位先生,同时,他注意到其他几名先生,这时都露出了思考之态,显然是在评判邱言之语的优劣。

“儒道中庸,微言大义,很多事要隐在简单言语中,不该挑明、说透,否则会给人留下言语不慎的印象,邱言这一句,写过了。”

就在席慕远心中评判之时,许久不言的韩逸突然开口说道:“两位切莫争吵,莫忘了更羸与魏王之事?”

听了这话,诸人心头一动,就连甄知佐、郑益等都是心头暗动,念头一转,明白了韩逸意中所指。

这是祖龙未统之前,诸侯并立时的事情,两个人名或许不好理解,可若换个名字,世人便比较熟悉了——

《惊弓之鸟》。

却是说那魏国之主与更羸(gēngléi)站在高台上,仰头看到天上有鸟飞过,更羸便说自己能不射箭、只拉弓,将鸟射下来。

魏王自然不信,结果却让他大吃一惊,更羸拿起弓来,弦动鸟落。

魏王感叹不已,更羸却道:“这是只受伤的孤雁,因伤而飞得慢,离群所以叫声悲惨,一直处于恐惧中,一听弦响,就急欲高飞,引起伤口撕裂,所以才会掉下来。”

怀伤离群,被孤独与恐惧围困,消磨了心志,便是惊弓之鸟的根源。

但此事却从侧面表现出了更羸的本事,说明此人善于观察,而且技艺高超,才能做到这般地步,抓住时机,一击得手。

韩逸这时提起此事,一方面是证明邱言写下的那句,不只局限于军伍,在其他行业一样适用,甚至能运用于日常之中。

除此之外……

“老相国说的不错,”庞楚点点头,“抓住时机、一击制胜,体现的不是急智和鬼魅心思,而是深厚的积累,时刻做好准备的心态,如此一来,机会到来时才不会失手,是堂堂正正之道。”

这话一说,其他几名先生也缓缓点头,而许世则是沉默不语。

甄知佐等人感到豁然开朗,而席慕远却是面色阴沉,虽有所感,却不愿深思,心绪完全被情绪操纵了。

这时,突有一名先生说道:“以这几句而言,此文当入三甲,何以周公只说能得四五之位?”

这话一说,其他人也感疑惑,那席慕远忽然想通关窍,心下一动:“莫非邱言此文其后有不妥之处?不得老师之意?”

这样想着,他收敛心中念想,目光再落纸上,看了下去,其他人亦有类似动作,那读文的庞楚继续读了下去,当他念道“有根方生,无根便死”这一句的时候,却是皱起了眉头,停了下来。

同一时间,听到了这句话的人,心中都生出一种诡异之感,感到这句话和整篇文章的基调,略有出入。

席慕远本就最为上心,心弦早就紧绷,这时候念头一转,就明白了缘由。

“原来如此,邱言的这篇文章,前面的部分,体现出来的,都是面对困境并不惧怕的意境,潜心积累、时刻准备抓住机会,是一种果敢、猛进的态度,但这一句‘有根便生,无根便死’,却诠释着随遇而安之心,和整片文章的神韵割裂,显得思路混乱,足以降低一个评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