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浪漫言情电子书 > 药女淼淼 >

第136部分

药女淼淼-第136部分

小说: 药女淼淼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严心里颇有感触的点点头。跟他同父异母的兄弟姐妹十几个,可是全部都是他的敌人。他的表弟表妹却跟他如同同胞兄妹。

徐淼淼笑道:“那咱们可就说好,制造天碗的事您来做,我不会干预,但是卖天碗的事我来办,您不得干预。”

“舅舅,您就做见证人。”李严兴致勃勃的伸出右手要与徐淼淼击掌为约。

徐淼淼在击掌之前,笑眯眯道:“大哥,咱们可说好了,卖天碗得到的银钱,我们与小南南五成,您一人五成。”

“好。全部依你。”

徐淼淼与李严击掌之后,特意道:“我刚才说的卖天碗的银钱可不包括成本。您负责制作天碗,得到的银钱包含成本。”

“好说。”李严哈哈大笑,心道:建天碗作坊不用银钱,把冷宫拆了,一切都有了,还有富余,用的工匠由工部出,银钱由户部出,要是差银钱,就让哭着喊着要参与制作天碗的官员出。

他一个铜钱都不用出,天碗制作出来,小表妹把天碗一卖,他就等着收五万两黄金做梦都偷着乐吧。

李南神神秘秘的抱着个铁盒进来,把盒里的天碗取出,摆在桌上让几人瞧看。

他还不知道这么一会儿功夫,徐淼淼就把李严说服,人力物力的成本统统由李严来出还不能干预卖天碗。

“天碗真是巧夺天工。”徐清林一脸痴迷。当过国舅爷的他,曾经在国库里几进几出挑选宝物,却没有看到过天碗,第一次看到是在琰王府,这是第二次。

李严浓眉微蹙,问道:“淼淼,如何?”

徐淼淼见那天碗高四寸、直径六寸,主要的颜色呈浅绿,有几处地方是深绿,还有十几个处星星点点的地方呈黑色,透明度比玉石高一些,杂质太多。

这个天碗跟琰王府的相差无几,她十分自信的只说了两个字,“百日。”

“那我就依你所言,明个早朝宣布制造天碗的人选,百日后由你定地点定人卖我大唐国的天碗。”李严话毕,送徐家人出宣政殿,而后直接去歇息,根本不去管偏殿的人。

众位官员向宫人打听,得知徐家人走后,李严不见任何人,均以为李严决定将制造天碗的事交给徐清林。

“徐清林对陛下、太子有大恩。徐家制造天碗,无可厚非。”

“制造天碗这么大的事,徐家一家就够了吗?”

“徐清林只有秀才功名,这么多年一直在穷乡僻壤的北地村子呆着,他连天碗是什么都不知道,怎么制造?”

“徐家这是要真正的发达了。”

“徐家一旦拥有制造天碗的方子,将会富可敌国。”

“徐家怕是会成为另一个马家。”

“你小声点,这可是宫里,如今徐家正得圣眷,你敢说徐家是下一个马家,小心被宫人听到传到徐家人耳里。你忘记咸阳吴家是什么下场?”

官员们议论纷纷,心情郁结陆续离开皇宫。

“今个海家没来人。这么大的事,海家竟然没来人。”

“听说海家与徐家走得很近。陛下不会让徐家一家制造天碗,极有可能让徐、海两家制造。”

“怕是太子早就派人给海家传了口信,制造天碗有海家一份。”

几位尚书边走边低声说话,折腾了几个时辰,哭了跪了,还起了内讧,最后啥也没得到,怎一个郁闷了得。

次日,宣政殿大殿早朝,李严仰视文武百官,将众人的表情尽收眼底。

李南站在文武百官的最前面,回头目光扫过海英峰,轻轻摇头。

------题外话------

还是月票。

喜欢本文的亲们请以各种方式支持。把系统赠的不用花钱买的月票投下来,评价票请打五分。谢谢。

强烈推荐亲们去看下我的完结一对一宠文《药女晶晶》(出版名《君心不悔,青春作证》,纸书当当网有售)、《嫡女玲珑》。

☆、155 帝下旨还恩麻花大卖

海家不是没有来皇宫向李严请求制作天碗,而是派人给东宫的海丽荣带口信,让她跟李南说此事。

满朝文武都向李严请求制造天碗,海家不请求,是不是让人觉得不合群,会不会让李严觉得海家不够忠心?

海家的目的是向李严表忠心,还以亲家的身份问问需不需要帮忙。

海英峰收到李南的暗示,微微点头,有了不用参与的心理准备。

不过便是如此,大太监宣读关于制造天碗一大串人名及家族名字的圣旨时,海英峰听完全文震惊的无与伦比。

李严威严的声音响彻整个大殿,直白的话语直击人心。

“昨个上了奏折的三品以上官员及各大衙门、部门全部参与制造天碗。”

“人人有份,人人参与。朕成全了你们的心意,算是还了你们帮助朕夺回朝政登基的人情。”

“自此,朕不再欠你们。”

“退朝!”

待文武百官反应过来,只看到李严与李南离去的背影。

自此,他们再也不能以从龙之功为由向李严提出各种要求,心里没有因为能够制造天碗感到一丝的高兴。

十几个家族及六十几人一起制造天碗,狼多肉少,别说吃肉了,最后能不能分到一杯羹都难说。

他们能高兴的起来才怪!

海英峰望着一个个表情十分复杂的高官,心里感激李南的拂照。

海家没有上奏折,李南也没有跟李严提起海家表忠心要制造天碗的事,刚才的圣旨里面没有海家。

海家的从龙之功保下了。

“没有徐家、海家。”

“他们两家都没上奏折,陛下的圣旨里面没有两家。”

“难道天碗不能制造成功?不然徐、海两家怎么不上奏折?”

“事到如今,咱们只能期盼天碗早日制造出来。”

“咱们争来争去,怕是把陛下惹怒,干脆让所有的人都参与其中。”

“圣心难测。陛下心机城府非常人能比。”

文武百官心思复杂退了朝。

自此,大唐国制造天碗正式拉开帷幕。最先执行的事就是拆除皇宫的冷宫。

对于外界诡异阴森神秘的冷宫,在早朝之后被一群来自长安驻军军队的将士用锤子砸碎高高的围壁、厚厚的铁门,露出里面曾经囚禁关押被废弃妃嫔的一排排的砖房。

两名军官带着四个军士,悄悄的在冷宫的角落烧着纸钱,口里振振有词,“各位娘娘,我们不是有意冒犯,请你们收了银钱就此离开投胎。”

一个军士指着远处墙壁上几排黑红色十分诡异的字,每个字有成年男子的脚那么大,“头,你看,那是什么!”

两名军官走过去,看清上面的字之后,面色无比惊恐,连忙跪下磕头,身后两名军士吓得跟着磕头。

“不要问。不问说。快去多多拿纸钱,再买些纸人、纸屋。”军官面色苍白。

这墙上写的诅咒都应验了,李动江山易主不得好死,马贵妃惨死,马族家破人亡。

写这诅咒的人不知是李动的哪位妃嫔,怨气大的过去这么多年,写的血字仍让人内心深深的恐惧,宫里的人这么多,竟无人敢把血字抹去。

冷宫写有血咒的墙壁被推倒,一排排的房子被拆除。

这座充满血泪怨气不知死了如花似玉的多少妃嫔的宫殿被移为平地。

李严平冷宫的事在史书上留下一笔,令他的明君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

繁华热闹的东市,从主街的中间传出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引得百姓纷纷去看。

“新开了一家铺子是卖什么的?”

“没有新开铺子。”

“那放什么鞭炮?”

“那铺子还是海家的,里面的小二、厨子都没有变,只是铺子名字变成了大唐麻花铺。”

“麻花是什么,是一种花?”

“不是。麻花是一种吃食。小二说大唐国独此一家卖麻花,别的地方没有卖的。”

“竟有这等新铺吃食,咱们赶紧去买来尝尝。”

人都喜欢看热闹,也喜欢凑堆。

大唐麻花铺的麻花论斤卖,一斤九十九个铜钱,三百斤的麻花,开卖不到半个时辰就被一扫而光。

“我买了甜、咸各半斤,又脆又酥极好吃。”

“我应该多买几斤,好拿去孝敬我的岳父大人。”

“麻花一斤九十九个铜钱,比糕点贵多了,可是整个大唐国就这么一家卖的,这个价钱也就不贵了。”

麻花呈金黄色,每根成年人巴掌长、手指粗,有甜咸两种口味。今个开张也是试探市场,徐淼淼只让赵兰炸了三百斤。

买到的人得意洋洋,没有买到的人十分懊悔没有早一步过来抢购。

小二喜得嘴都合不拢,朝围在铺门外不肯退去的众人拱拱手,高声道:“多谢各位叔叔大姨哥哥姐姐捧场。明个小店还会卖麻花,也是这个时辰。明个见。”

有人就大声问道:“你家没有麻花场卖,有别的吃食卖没?”

“有的。味道比不得小店的麻花,不过味道要便宜些。”小二连忙推荐没有卖完的几样糕。

两个厨师站在铺子里面,望着自己亲手做的卖不出去的糕点在沾了麻花的光的情况下被百姓买完,心里很不是个滋味。

可惜他们现在还没入了徐淼淼的眼,别说麻花的方子,连参与炸麻花都没份。

他们真是百般羡慕得到徐淼淼信任的赵兰。

小小的赵兰穿着粉色的衣裤,十分的不起眼。

她站在大唐麻花铺的不远处观看,刚开始心里有些忐忑不安,后来见百姓蜂涌抢购,三百斤麻花很快全部卖完,心里狂喜。

她心里算着帐,除去成本、人工,今个纯利润就是二十五两多白银。

徐淼淼昨天给她说了利润的分法。海青滇出了商铺、小二,利润得五成。徐淼淼得利润得五成,然后从所得利润分给赵兰总利润的一成。

今个纯利润是二十五两白银,赵兰能得到一成就是二两五多的白银。

要知道今天非年非节,还是头一天开张。

赵兰听徐淼淼的口气,今个要是生意好,从明日开始每天卖五百斤麻花。

这样下去,赵兰一个月能分到利润八十两银钱,比在小梨村小镇、大镇卖麻花赚得多许多倍,且收益稳定。

赵兰初到长安心里的不安自卑一扫而光,现在开始憧憬着美好生活。

她等着百姓都散去了,这才走进铺子。

小二瞧着赵兰的眼神就像看着财神爷,满脸堆笑,“兰兰小姐,您炸的麻花实是太受客人欢迎。”

赵兰夸赞道:“你的叫卖好。”

小二竟是羞得脸颊红了。

东市卖吃食铺子的小二都会叫卖,让他这样的不算叫卖好的。

今个生意这么红火,全凭着麻花是大唐国第一份,又特别的好吃,真正与他的叫卖没有关系。

他心里感激赵兰的肯定,决定以后在叫卖上多下下功夫。

两个厨子心服口服,均朝赵兰鞠躬行礼。

赵兰朝两个厨子道:“县主让我跟你们说,想参与炸麻花,就与她签买卖契约。”

不远处的凯旋楼,忙得脚不沾地的海丰抽得空来,突然间想起大唐麻花铺今个重新开张的事,环视四周,赵明正、王二宝忙得都不见人影了,就自行前往。

他到了大唐麻花铺铺门外,见没有一个客人,小二拿着大扫帚正在悠闲的扫着地上的爆竹碎片,心里咯噔一下。

小二自豪的激动道:“丰伯,您才来啊。”

海丰不动声色的道:“太忙了,这才过来。”

小二笑道:“不过您要是早来了,也挤不进去。刚才我们这边人山人海,有几个汉子为了抢买麻花差点打起来。”

海丰瞧了一眼,里面空荡荡,两个厨子不见了,没有一人,柜台上面也没有麻花、糕点,惊诧问道:“货呢。”

“货全部卖完。”

“几百斤的麻花、糕点都卖完了?”

“卖完了。再来几百斤我也能把它们卖完。”

“人呢?”

“两位师傅跟着赵小姐去郡公府学炸麻花的手艺了。”小二的语气里带着深深的羡慕,谁叫他没有半点厨艺的天赋。

海丰听完小二细说了卖麻花的经过,心里大定,更加相信凯旋楼重新开张,大摆特摆全羊宴,生意会是多么的红火。

“海伯,您不在我们这多呆会了?”

“你小子没事可做,晒太阳聊天都行。老人家我可是有一摊的事要做。我走了。”海丰摆摆手,兴冲冲的回去。

这下他可更有干劲了,非得把凯旋楼办成东市最红火的酒楼,让别家的酒楼掌柜仰视羡慕妒忌他。

且说国公夫人赵氏为了感激徐淼淼帮了海族大忙,特意派管家去了郡公府转述她的话,请徐家人随时去长安远郊的海家马场挑选十匹大马。

管家脸上洋溢着笑容,热情的道:“我们府的马大都是滇地的千里马,还有各地产的好马,每匹马都是极好的。”

军人上战场厮杀,胯下军马可不只是代步工具这么简单,军马是一个伙伴一个帮手,能啃咬敌人的军马,有时千钧一发还能救军人一条命。

大唐国的三大国公府,每府都有马场。

每年年前,海族子弟会有一场比试,名次靠前者能到马场去挑选千里马。

海族在南地边防有一座马场,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