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北洋枭雄 >

第34部分

北洋枭雄-第34部分

小说: 北洋枭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有着同样地位的清廷官员一般都在四十岁以上,就算是非常年轻化的北洋体系了,大多数也是在三十多四十以上,像他这样二十多岁就成为候补知府、正三品的实权军官可是非常少的。

他的年纪问题本来就是他进一步晋升的重要障碍,如果说他还没有成婚那么在朝廷诸公的眼中,他可就是一个彻彻底底的毛头小伙子了,如此的赵东云就算再有练军的才华,用起来也是多有顾忌,更别说快速晋升赵东云让他一步登天了。

因此从政治角度来说,他的婚姻问题也是成为了阻挡他进一步上升的重要障碍。

去年的时候,赵东云虽然也考虑过这个问题,但是想着时间应该没那么紧迫,加上从去年开始赵东云一直处于忙碌状态,从去年的辛丑冬操,再到今年春夏之交的广宗民变再到现在的扩编机枪营和建立兵工厂,这些事情一件接着一件来,也就让赵东云不知不觉中忘记了自己的婚事。

从另外一方面来说,这也是他的后世观念起了很大的干扰作用,按照他的后世想法,这从广宗勾搭了一个方若莲回来,虽然这个女娃还是个修女但挺对他胃口的,于是乎就是一起住了下来,这要是按照后世的流程,这同居后要么是觉得不适合就分开,要么就是住久了去领个结婚证。

只是在这个时代,这种想法似不太好,至少徐管家对此就很有意见,为此特地给赵母打了小报告。而赵母更有意见,为此不但狠狠的骂了赵东云一顿,而且还让赵晨亮帮赵东云找合适的联姻对象。

“林家的这位出身书香门第,连续四五代都有人在朝为官,而据说长的也是花容月貌,女红也是一顶一的好!”赵晨亮此时扮演了媒婆的角色,在赵东云面前一个接着一介绍他找来的那些联姻对象。

“如果这个觉得不好,还有陈家二房的嫡女,他们家也是徐州人,虽然他们二房没出官员,但是该女的大伯是个京官,而且还是个清贵翰林。”

见赵晨亮还想继续说,赵东云连忙打断他:“三叔你也不用忙乎了,婚事我是自有主张的!”

赵晨亮却道:“你这不是没主张嘛,要不然二嫂也不用让我来做这个事了,二哥他去的早,你的婚事我自然得看起来!”

赵东云却是摇头,他很想说一句:我的世界你不懂!

但考虑到对方是自己的长辈,还是忍住了没说,只说:“三叔放心,我会给母亲一个交代的!”

赵晨亮只是个普通乡绅而已,虽然也算是有些见识,但是他并不会知道赵东云的婚事重点是什么,那就是政治二字。

如果说要进行一场政治联姻,那么赵东云可供选择的人不多,而且必须是在北洋体系内,因为出了北洋这个体系外,哪怕他是把当朝九卿高官进行联姻,那么带给他的帮助也是极其有限的。

因为北洋这个圈子很小,而且还很封闭,赵东云想要在北洋体系里发展,能够依靠的其实只有袁世凯而已,体系外的人对赵东云的前途起不到什么帮助的作用。

另外王英楷、段祺瑞等人,他赵东云的前途虽然有一定影响力,但是也起不到什么决定性的影响,有也可,无也可,至于北洋体系的其他人就更不值得赵东云用一辈子的婚姻去投靠了。

其实赵东云其实也可以厚着脸皮娶袁世凯的女儿,不过赵东云却是见过袁世凯的几个女儿,说实话长的真不符合赵东云的审美观,如果说娶了袁世凯的女儿就可以让自己平步青云那么赵东云也就认了,偏偏他娶袁世凯的女儿作用不大啊,历史上也没听说过那个娶了袁世凯女儿的人有什么大成就的。

由此可见,女婿在袁世凯心中不值钱,如果女婿之前的话袁世凯的那些女儿那里还轮得到他啊,早就被一群北洋官员抢光了。

如此的话赵东云也就没有必要不要脸的去求袁世凯的女儿了。

如此考虑一圈下来,那么就会发现婚事固然成为了赵东云仕途上的障碍,但是联姻也不太可能给他带来太大的帮助,而些许帮助是不值得让赵东云用一辈子的婚姻去换取的,并且联姻自然不可避免的要承担亲家的一些责任,比如说他要是娶了冯国璋的侄女女儿什么的,那么以后好多年都得面临王英楷、王士珍等人的打压了。

那样得不偿失!

想通了这些,赵东云看了楼上缓步而下的方若莲,然后脑海里瞬间闪过一个想法,怎么自己从来就没有考虑过她呢?

仔细想来,方若莲这个女人很对自己的胃口,如果和她结婚,那么至少不用担心整天对着一个自己不喜欢的人啊。

至于政治上的考虑,虽然不可能给自己带来什么助力,但是也不会给自己带来什么坏处啊!

再者,赵东云自认为按照自己的能力和年纪,不用靠娶女人当小白脸也一样能够攀上北洋高层,而且估计也用不了几年时间。

说白了其实赵东云的婚姻问题重点不在于他娶谁,而在于他娶不娶!

想通了这些的赵东云缓步上去,看着从楼梯上缓步而下的方若莲,他深吸了口气后顺手摘了朵楼梯转角的鲜花,待她快到了楼梯尽头的时候,他上前拉着了她的手:“如果我说让你嫁给我,你会不会反对?”

方若莲先是一愣,然后轻笑了起来:“你现在这个样子好搞笑!”

赵东云满脸尴尬!

看着赵东云的表情,方若莲疑惑了会然后道:“你说真的?”

“难道还有假!”赵东云答着。

“反正不像是真的!”方若莲想了想又道:“结婚啊,我没意见!不过先别说这些,我跟你说,楼上有好大一只老鼠,你快去看看把它打死……”

没有什么浪漫的求婚仪式,也没有什么山盟海誓,甚至到第二天醒来后,赵东云都不觉得有什么不一样的,一直到吃完早饭他才想起,自己昨天已经向方若莲求婚了,好像她还答应了,不过又不敢确定!

当即放下咖啡杯问对面的方若莲:“你昨晚是答应了我的求婚吧!”

方若莲还正在吃着呢,好不容易把口中的土司吞下去然后道:“如果记得没错,应该是答应了!”

赵东云面对方若莲的回答感到无语,这个女人比自己还不在乎……

只是等赵东云出了门后,方若莲却是不知道想起了什么,然后小脸开始泛起愁容,喃喃着:结婚就不能当修女了呢。

赵东云要结婚的消息很快就是传了出来,赵晨亮几乎是当天就把赵东云和方若莲定亲的消息传回了徐州老家。

徐州老家的赵母虽然对方若莲有很大意见,但还是很尊重儿子的选择,并说她会择日北上,为他主持婚事。

其实按照道理来说,他应该回徐州成婚的,只是现在福元机器厂和新建机枪营的事情繁多走不开,而且对他来说为了结婚就请假一个月往返徐州,实在太不划算了。

婚事对于赵东云来说,只算是一个小小的插曲而已,他现在的重心依旧是放在福元机器厂和新建机枪营上。

东关外新建机枪营内,赵东云正在给一群军官们上课以讲解机枪战术!

“在选定以及构筑机枪阵地的时候,除了要求拥有宽阔的射界以及防护性外,也要密切关注冷却水的供应,如果附近没有水源,那么就必须保证随军携带足够的冷却水。”赵东云今天讲解的课题还是机枪。

机枪这东西别看不大,然而实战实用的时候要求很多,比如说对敌扫射的时候,指挥官需要判断目标距离外,更要决定是用长点射还是短点射。

同时也需要注意冷却水的供应,虽然从理论上来说水冷重机枪拥有比风冷重机枪更优良的持续作战能力,但是这个持续作战能力是建立在有稳定冷却水供应的前提下,如果没有冷却水的话,重机枪也就无法持续作战了。

因此建立机枪阵地的时候,附近有水源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如果是没有水源的地区,那么就得随军携带足够的冷却水,不然打起仗来没有足够的冷却水供应就悲剧了。

赵东云自己虽然只是个伪军迷,但是在后世只是常识性的东西在这个时代却是极具前瞻性的军事理论了。

而这些不伦不类,也极度不完善的军事理论却是引起了一定的反响。

而要把自己的东西教给手下人,单单靠偶尔的几句口头训导自然是不行的,为了快速提高手下军官们的战术素养,他建了个随营学堂进行机枪战术理论以及步兵、炮兵等其他军事理论。

只是他没想到这个属于临时、应急所用的随营学堂引起了别人的注意。

第四十六章渗透战术

新建机枪营要扩军,也就代表着赵东云在短时间内急需大量合格的机枪部队军官,而这个问题却是新建机枪营里最难解决的一个问题。

要扩编一支军队,有三点是必须解决的,那就是军官、士兵、军械。

这三点里士兵的问题最好解决,因为这年头招兵相对容易,不用多长时间就能够招到足够的士兵。军械的问题也不算太难,只要有钱这年头什么都能买到手。然而军官问题却是不容易解决。

因为赵东云需要的是懂得机枪战术的军官,而这年头机枪才刚刚兴起,袁世凯根本就不可能从其他部队给赵东云调来懂得机枪作战的军官,如此一来赵东云也就只能自己亲手培养了。

为了培养合格的机枪指挥官,赵东云设立了临时性的随营学堂,自己亲自上课,此外机枪队的几个老军官,比如林永权等人也担任辅助性的教学。

如此的随营学堂自然是没有什么正式编制和名称的,只能算是新建机枪营的自发性、非常规产物,而且学员也仅限于新建机枪营的基层军官,讲授的内容也比较单一,主要讲解机枪相关战术。

不过赵东云也会讲解步兵战术和当今的军事理论呢。

他的本意只是想着给手下军官们灌输部队步兵战术和军事理论,以便提高他们和步兵的协同作战的素养,但是让他没有想到的是,他讲的步兵战术比机枪战术更吸引人。

要知道赵东云的原身可是柏林军事学院毕业的高材生,虽然赵东云没继承他对军事上的天份,但是脑海里的记忆却是实打实的继承了下来,所以讲解当今军界主流理论和战术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此外他在讲解中也是融合了一些自己的东西,这些东西主要是赵东云后世里的记忆内容,然后再加上他自己的想象,如此就融合出来了一些似而非是的东西。

比如说,如今的步兵战术虽然已经抛却了排队枪毙时代的紧密队形改为散兵队形,但作战时这种散兵队形依旧非常紧密,甚至有时候士兵的间隔只有两米到三米,宽松的也不过五六米的间隔距离而已。

从甲午战争一直到日俄战争再到一战初期,各队都是运用这种战术,一直到一战中后期机枪横行,并逐渐形成战壕阵地战后才慢慢改变,一战后期德国开始运用小规模部队的渗透战术,使得冲锋枪等武器登上战争舞台。

而现在呢,各国虽然已经认为到机枪的重要性,并且都普遍装备,但是不管是列强还是袁世凯等人,他们都没有想到机枪的出现会彻底改变战争模式。

所以袁世凯虽然已经决心大规模装备机枪,但现在北洋军的步兵战术依旧停留在传统的密集冲锋上。

最能体现当今步兵战术的战例就是日俄战争了,其中又以旅顺战役体现的尤为明显,可以说把这个时代的步兵战术要点充分体现了出来。

然而身为一个后来人,就算赵东云并不是什么近代军事专家他也知道这种步兵战术面对机枪、铁丝网、战壕的时候,完全就是送死的节奏。

而当他在讲解机枪和步兵相关战术时,就多次说过机枪部队在面临步兵密集冲锋时该如何以最大效率杀伤敌人。

而同时又延伸了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步兵该如何才能够攻克机枪堡垒阵地?

其实整个新建机枪营内的军官,原先大部分都是步兵军官,他们只是中途被抽调过来编练机枪部队而已,所以他们的脑海里很多时候还是以步兵军官自居,所以不可避免的会尝试去考虑,假如自己率领步兵部队的话,该怎么攻克机枪阵地?

这个时候,赵东云提出的步兵渗透战术就是引起了他们的注意,赵东云所说的渗透战术其实就是小规模步兵突击战术,那就是进一步加强连排级部队的火力密度,比如可以随着步兵一起进攻的机枪,比如说可以紧随连级部队进攻的小口径曲射火炮,又比如说士兵随身携带的可投掷炸弹。

通过加强小规模部队的火力,在战前运动数百米距离外,然后步枪作战小组在伴随机枪、小口径火炮的火力支援,以弯腰等低姿态小跑分散接近敌军阵地,靠近后投掷随身携带的炸弹,然后进入敌军阵地和敌守军进行肉搏夺取阵地,而肉搏除了用传统的刺刀外,也可以选用手枪。

赵东云说的这些,其实带有浓厚的二战风格,因为他口中的这种小规模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