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北洋枭雄 >

第239部分

北洋枭雄-第239部分

小说: 北洋枭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炮灰部队用,另外一方面有机会的话,他还是希望着能够把他们编成主力师。所以这样的话,虽然各种军械不可能短时间内全部到位,但是各种武器都得先调拨一部分,让部队先训练着,也就是所谓的让人等装备。在这军械一事上,步枪和机枪等问题都算是小的,唯独这火炮最不好解决,奉军原本就是极度缺乏火炮,除了第三师、第九师、第十师以及第四混成旅、第五混成旅、第七混成旅这六支入关前编成的老部队外,其他的第一师,第八师、第十一师、第十三师、第一混成旅、第九混成旅、第十混成旅所属的炮兵团营都是没能满编。这些缺编的部队里多则如第十三师有两个半个炮兵营三十余门火炮,一般的如第一师、第十一师只有两个营三十二门火炮,而少的如第八师只有一个营十六门。而上述的诸多火炮已经是过去多年来苏系从福厂、进口积累的所有家当了,此外还是在收编俘虏了诸多直军、鲁军、豫军的火炮后才拥有的规模。至于现在还要增加火炮数量的话,办法有二,一个是依靠福厂生产,但是福厂的产量其实有限,过山炮的情况还好一些,福厂的1905年型75毫米管退过山炮经过这两年的扩产,在昼夜轮班的情况下,已经能够达到了每月生产十五门的产量。而野战炮的话则是要少很多,福厂在今年才开始少量试生产防德式七十五毫米野战炮,尽管在战争期间已经加快了扩产的过程,但实际上每月产量也不过七八门而已,这总数加起来福厂的每月火炮产量不过二十余门。如果要完全依赖自产的话,依靠福厂目前的产量实际上是很难满足奉军的庞大火炮需求,尤其是野战炮。此外由于福厂的野战炮产量太低,而相对过山炮的产量要多一半,目前奉军里多支部队已经出现过山炮比野战炮多的情况,尤其是那些混成旅更是清一色的过山炮。除了自产外,就只能依靠进口了,进口渠道倒是多的很,日‘本那边虽然不肯卖火炮给赵东云,但是还有德国人,还有法国人,英国人甚至俄国人呢,只有有钱,基本上购买火炮的难度不大。但是问题来了,赵东云没钱啊!经过1906年低到1907年中这一段时间的集中大规模外购,财政部里上能够用的真金白银基本上都已经花的七七八八了,而纸‘币的话外国人不认。这种情况下还要大规模进口的话,还真只能动用中国银行的黄金和白银储备啊,要知道这些黄金和白银储备可不是财政收入啊,那可都是储户们的钱,你要是用了就不是什么信不信用的问题了,而是裸的直接抢‘劫统治区内民众钱财啊,这种事如果真干了,就是自己给自己挖个坟墓跳下去,然后还自己给自己填土的那种。至于近期发行爱国债券筹齐的部分资金,虽然其中有一部分也是预计用于进口,但是这个进口却是用来采购各种原材料的,福厂自产武器也有很多原料、零部件无法自产的。原料方面有各种高性能的合金钢,比如制造迫击炮所需的无缝钢管,实际上就一直是依赖进口,嗯,用的还是进口水管的名义。零部件上有高精密的光学仪器:炮兵所用的炮队镜,这玩意别说福厂了整个远东地区包括中国、日‘本在内都无法自产,日‘本在一战前后都还要从德国进口,至于中国嘛一直要到二战末期才开始尝试性的仿制军用光学仪器。还有那些看似简单的零部件,比如弹簧甚至高强度的螺丝钉,这些依照中国目前工业基础能力而言是无法制造的。当代中国,包括历史上的中国工业发展具有一种特性,那就是具备成品组装能力,甚至高端武器的仿造能力,但是缺乏基础材料的研发和生产能力,你看晚清时代的中国可以自行建造数千吨的军舰,十二英寸口径以上的大口径舰炮,其他的重机枪、野战炮也都是能够仿制的,但是他们却是极度缺乏基础工业能力。比如福元机器厂,它们能够仿制在当代都算得上是最先进的mg01式重机枪和克虏伯1905年型75毫米液压弹簧式野战炮,但是他们本身其实是无法生产该炮所需要的高性能弹簧的。不管是福厂还是其他国内厂家,其实说造出了什么先进的机械产品,但是里头有很多的原料和零部件都是进口的。这种对于关键零部件的进口虽然比直接进口整门火炮价格便宜的多,但是积少成多,而且外国洋行可不管你什么情况,他们可是要一手交货一手交钱,还得是真金白银。因此赵东云手底下有限的黄金白银,都是需要留用在这些关键事情上的,就算还有剩余,那么也会用于购买国内不能自产的大口径加农炮、榴弹炮上,是不能浪费在七十五毫米口径的野战炮,过山炮上头的。如此的话,新编的第十四师、第十五师要想拥有完整的炮兵团,估计要等福厂慢慢生产到明年装备或者天上直接掉下来几十门火炮了。尽管面临着诸多的困难,但是在赵东云的坚持下,第十四师、第十五师的组建计划还是迅速得以推,面对赵东云的亲自命令,下面的各部总长们虽然感到头皮发麻,但是也不得不硬着头皮上。而随着这两个师的组建工作提上了日程,赵东云也是再一次对徐州前线增兵,只不过这一次增援的并不是正规部队,如今赵东云手头上也挤不出什么正规军的兵力了,他总不能在东三省和京畿地区一支部队都不留下啊!所以他这一次调去增援前线的乃是巡警部队!十月上旬,赵东云抽调奉军、直隶两省三个情况比较好的巡警团,分别原驻扎于山海关的奉天第五巡警团,原驻扎锦州的奉天第八巡警团,以及收编于直隶省军组建的直隶第二巡警团。这三个巡警团在奉军的几十个巡警团里算得上是情况比较好的了。其中的奉天第五巡警团和第八巡警团,乃是奉军最早组建的一批巡警团,而且这两个巡警团由于驻扎要地,所以士兵的素质还算不错,他们也都参加过入关战役,虽然担任的是后方掩护后勤线,要地驻防等任务,但也是和直军小股部队打过仗的,这拿到其他军阀手里,也算是能够打仗的省军部队了。之所以抽调他们,除了他们情况比较好外,也和他们有着丰富的后方驻防、保护后勤运输线的经验有关,毕竟抽调他们南下后,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保护后方的后勤运输线,至于和皖军硬碰硬打仗可不是他们的任务。再这三个巡警团补充了人员和枪支后,最后让这三个巡警团拥有了和正规步兵团一样多的步兵人数,当然也只限于步兵和步枪了,其他的什么重机枪啊迫击炮,轻机枪一概没有,也就是出发前额外配发了手‘榴弹而已。然后这三个巡警团就是从葫芦岛、天津分别乘坐租用的轮船,再海军派出的数艘战舰护航下南下海州登陆,随后他们就要进驻苏北各地,担任后方守备任务,以便让前线的主力部队从后勤运输、后方巡逻等次要任务中脱身出来。这一次增援行动也算是奉军第一次大规模海上运兵的尝试了,所幸的是没有遇上什么预料中或者预料外的事情,这六千多名巡警士兵经过一路海上颠簸后,终于是平安无事的登上了海州的土地。这些巡警部队士兵们的穿着有异于奉军里的正规野战军部队,他们的军服颜色虽然跟随了奉军的标准青灰色,但是军服的样式更是更倾向于警察。这也不用意外,因为这些巡警部队一开始就是挂着警察的名头,地位也一直介于军队和警察之间,加上巡警部队还归属于警察部和统帅部双重领导,所以奉军体系下的巡警部队一开始都是一律着警察制服,而且最初的制服还是黑色的。今年上半年才是慢慢把军服颜色更改为青灰色,但是制服的样式依旧是警察制服样式,只是颜色不同而已。别说军服了,就连军衔也是有异于奉军正规野战军,巡警部队里有着独有的军衔制度,称之为巡警军衔,具体则是在陆军通用军衔上加巡警前缀,比如巡警一等兵,巡警二等兵,巡警上士,巡警中尉,巡警中校等。只不过目前巡警部队里不设师、旅级别的军衔,同时也没有什么巡警司令部这种机构,平日指挥调动归属统帅部管辖,所以巡警部队里暂时还没有巡警上校以上的军衔,更加没有巡警少‘将之类的,目前来说巡警上校已经是最高的了。而随着这三个巡警团在苏北后方地区,尤其是海州地区里担任起驻防,掩护后勤运输线等任务后,之前担任这些任务的第十师、第一混成旅麾下的部队也能够及时再一次投入到前方战线,从这个角度而言,这三个巡警团的作用丝毫不比直接增援三个步兵团少多少。巡警部队的增援也不局限在苏北海州地区,在河南,山东北部随着赵东云的一声名下,要求各地抽调得力巡警部队大力参与后勤运输,要点驻防等人任务,以腾出更多的主力部队参与苏北战事,这样情况下,愣是让奉军在苏北第七又挤出了上万人参与前线战事。要知道之前这些人虽然也在苏北地区,但是之前担负的都是其他各种乱七八糟的任务,并没有实际参加各项前线战事,如今这些部队抽调出来了后,虽然奉军在苏北前线的总野战兵力没有变化,但可用于战斗的战斗人员却是多了上万人来。再得到这些兵力的增援后,奉军再一次加大了对徐州的攻势!

第三百二十章皖军之应对

徐州城内,段祺瑞看着城外久久都没有说话,此时徐州城内显得很宁静,没有了之前一直持续着的隆隆炮声,就连嗒嗒的机枪声也是听不见了,只是偶尔响起几声清脆的步枪声。《

城外奉皖两军对持的阵地上平静的彷佛不真实!

然而段祺瑞以及身后的皖军诸多高级将领们却是知道,这只是暴风雨到来之前的短暂宁静而已,按照之前皖军侦查而来的情报显示,奉军已经在这里汇集了至少五千人以上的进攻部队,并且其中还有大量的火炮部队,等奉军完成最后的进攻准备后,那么这里就会成为修罗地狱,也不知道要埋葬进去多少奉皖两军士兵的生命!

果然,当天午时,城外的奉军就是开始了千篇一律的进攻前炮击!

作为国内少数几支能够玩步炮协同的部队,奉军的进攻战术,尤其是正面攻坚战的战术其实非常老套,永远都是火炮最先开火,进行十五分钟到三十分钟不等的持续性炮击,然后步兵开始发起冲锋,炮兵随之开始向纵深延伸炮击以隔绝敌军的增援。

然而这只是表面而已,皖军在江北一线可是已经和奉军打了将近一个月,基本上也已经是摸清了奉军的进攻套路,这步炮协同进攻不过是最基本而已,而实际上对皖军威胁更大的实际上的步兵的进攻。

奉军和当代国内其他军阀部队最大的不同就在于:他们的进攻战术和国内所有军阀,甚至和列强军队都是不一样,他们从来不会玩日俄战争时期里的那种在整条战线上发起万人规模的人海冲锋,而是每一次进攻的时候,随便进攻宽度会达到好几公里,投入一个团甚至一整个师的兵力,但是如果你细看的话,那么就会发现,这一整条战线的进攻其实是相互的,绝对不是师长、旅长一个命令下达,然后上万人就冲出去了。

相反你会看见,表面上奉军是发动了整条战线的进攻,但实际上参战的部队虽然多,然而真正朝着皖军发动进攻的往往只有一个团,甚至只有一个营,而这个营往往会集中装备整个团的支援武器,尤其是轻机枪。

集中技术兵器尤其是轻机枪和六十毫米的迫击炮到某一支部队里,然后用这支部队充当拳头突破敌人防线,这种看似简单的战术却是让奉军累试不爽,基本上每一次进攻战斗中都可以看到这种战术的出现。

而大规模集中的迫击炮和轻机枪后,也就让充当拳头的这种步兵营往往具备了强大的火力密度,甚至能够一度做到让每个步兵班都拥有一支轻机枪作为支援火力的程度,再加上迫击炮和重机枪,实际上这种特殊加强后的拳头步兵营在火力上,已经不逊于间战期间(一战后二战前)里列强陆军中的步兵营火力。

拥有这种火力密度的步兵营所发起的进攻,是包括皖军甚至奉军自身在内都非常难以抵抗的!

再加上奉军大量装备的六十毫米迫击炮对重机枪的定点清除能力,轻机枪在进攻战中的掩护能力,导致对面的皖军在防御作战中颇为被动,如果徐州不是有着段祺瑞经营了长达大半年,构筑了大量的永久土木甚至水泥工事的话,单单依靠临时挖掘的土木工事根本就挡不住奉军的强势进攻。

奉军和国内其他军阀相比,说实话战争中所体现出来的防御战能力其实也强不到那里去,你看当初霸州战役里的第五旅,还不是被王占元的第七师一度打的要死要活,差一点就被重创了。

但是奉军的进攻能力却是要比其他军阀部队强得多!奉军比其他军阀部队多出来的两种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