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北洋枭雄 >

第202部分

北洋枭雄-第202部分

小说: 北洋枭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时候王英楷就是一力把他推上了第三镇第五协的协统,从而让他登上了北洋高级将官的行列。

按照常理来说,王占元在赵东云麾下第三镇任职多年,早就应该成为苏系奉军一员了,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在那里任职可不代表就是什么人了,比如曹锟、何宗莲他们当初还是在京旗常备军第七镇任职呢,但是别人照样知道他们是苏系的中坚将领,去年共和后第一时间就被冯国璋和王士珍软禁扣留,要不然的话当初这个第七镇就得被这两个人带到苏系里去了。

王占元的遭遇和曹锟、何宗莲是非常类似的,他虽然是在赵东云麾下第三镇任职,但是谁都知道他是王英楷的嫡系心腹,赵东云对他的多年拉拢也没有成效,所以去年共和期间,赵东云就是毫不犹豫的剥夺了王占元的军权,先是安排到教育部任虚职,然后干脆是直接软禁了起来,如果不是去年赵东云和王英楷等人在天津达成协议,估计这个王占元现在还是被赵东云软禁着呢。

作为天津协议之一,王占元被赵东云礼送出境后,立即就是受到了王英楷的重用,二话不说立即就是当上了第七师的师长。

这份礼遇和重用对于王占元来说是不能不还!

哪怕是看见了王英楷在直奉战争里节节败退,后续战局不容乐观,但是王占元依旧是没有和去年的张怀芝一样坐视旁观,甚至不顾第七师部下‘走一步看一步’这种保存实力的建议,而执意快速北上。

这个时代的北洋将领,尤其是老一代的北洋将领依旧保留着浓厚的儒家封建将领的气息,虽然都争权夺利,但是对于某些东西还是非常看重的,比如信义二字、知恩图报这些东西,而这些东西对于一个现代军阀来说,却是不需要甚至是需要抛却的东西。

所以王占元和张怀芝不同,张怀芝能够在短短一年内就从王英楷的下属将领发展到在外的一方军阀,并不是没有理由的。

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去年的时候,张怀芝并没有以王英楷下属自居,而是以同盟自居,先是掌控山东,然后今年南下掌控安徽,如今已经是实际掌控安徽,行政、财政上掌控山东的一方大佬。

不过王占元虽然着急着北上增援,但是随着越来越靠近奉军,他也是开始步步为营了,免的到时候还没到京师呢,就被奉军给打垮了。

还别说,赵东云还真是这么想的!

围点打援这种事听说的多了,但是做的还是头一回!

“如今京师那边情况稳定,第四混成旅、第五混成旅那边进展顺利,预计不用多久就能重演去年的通州之胜!”杨德明道:“正面的第九师虽然攻势受阻,不过也牵制了王英楷手下仅存的大部分主力,如此也就能够给通州那边创造机会了!”

“京师这边如果我们按照现有的兵力进行进攻,虽然花费的时间可能会多一些,但是足以拿下来,这样的话,我们抽调第三师、第十师参与南下作战是完全可行的!”

赵东云点头道:“现在我们的兵力紧张,不能和唐山战役一样包围敌人,所以这一次我的要求就是把王占元的第七师彻底击溃,最好是重创该部!”

“如今第三师和第十师已经休整多天,其中第三师已经补充了相当数量的兵员和武器,以第三师为主力的话,袭击第七师应该不成问题!”杨德明继续道。

赵东云听这话的时候却是略微皱眉:“只有第三师补充了?第十师呢难道还没补充好损失兵员和武器吗?这第十师已经停留休整多天了,怎么还没完成战损补充?”

杨德明听罢有些为难,因为他并不是教育部、军械部、军需部的人,可管不到部队的损失补充这些事,甚至都不清楚具体的情况,他只是接到各部通报,说第三师已经补充多少人,进而判断各部队存有的战斗力,进而安排作战计划,至少补充损失的具体情况他可不知道。

奉军如今的规模已经不小了,总人数都超过十万人了,而且由于拥有东三省这个稳定的地盘,并且军政体系也一直完备,所以说如今的奉军已经是走上了正规,各项规章制度是应有尽有,赵东云的东三省巡阅使府,包括下属的政务院、陆军司令部在内已经具备了一个国家的行驶军政权力的能力。

在这个体系里,军方以陆军司令部为框架,然后里头设置了大量的部门,而这些部门权力已经是得到了分配,可没办法轻易打破固有的框架。

比如说极为重要的招兵和发放薪饷这两项上,赵东云为了巩固自身的军权,在第三镇的时候就已经着手弱化部队主官的权力,尤其是招兵和发放薪饷上,这两个权力原本都是属于部队主官的,但是却被赵东云拿到了司令部,并有教育部、军械部负责。

其中的集中招兵、集中训练,并禁止部队私自招兵的情况,就是为了防止手下将领做大,而把薪饷发放集中到军械部的薪饷处直接通过奉天银行的士兵账户发放或派驻到各部队的薪饷处军官发放,也是直接避免了让士兵认为他们是拿部队主官的饷,而这一点非常重要,如今奉军上下效忠的并不是各师旅的主官,而是赵东云。那些士兵们都知道拿的是赵东云的饷银,吃的是赵东云的饭,穿的是赵东云的衣服。

赵东云不仅仅需要各级部队主官的效忠,他更需要普通士兵的直接效忠,而不仅仅是阶梯式的间接效忠。

第两百七十章鲍贵卿投诚

赵东云为了集中、巩固自身军权的诸多行为,也就导致了当代的奉军组织构架是和国内其他军阀甚至而后列强部队都是不一样的。

如此情况下,哪怕杨德明这个作战处处长已经是实际上负责指挥了整个奉军的入关作战,但是杨德明的权限仅限于制定作战计划,对于其他的却是没有权力了。

比如今天这个战损补充一事上,杨德明只能是根据作战计划通报教育部、军械部、军需部三大部门,让他们优先补充第三师,其次补充第十师。至于上述三部怎么补充,多久才能完成补充那就不是杨德明的事了。

不过今天赵东云开口问了,杨德明也是不得不硬着头皮道:“近半月来我军战损颇多,各部都有损失,教育部那边的新兵本来是为了留守关外的省军第一师和第一混成旅、第二混成旅准备的,如今关内暂时紧张,这才抽调了两千新兵入关补充各部,其中优先补充了第三师。军械方面缴获的日造枪炮虽然不少,但是枪支方面我们自身不缺,所以也就没用上,而重机枪往往是被各部队缴获后就地留用,火炮也类似。不过我军的军械消耗颇多,也继续新军械补充,这新补充的军械也是优先补充第三师,其次第十师。”

赵东云听罢也是暗思了起来,新兵问题在和平时期还好,但是打起仗来是多少新兵都不够用的,如今新兵营里虽然有上万新兵,但是这些都是之前为了筹建省军第一师、第一混成旅、第二混成旅所准备的,如今抽调了新兵到关内部队,那么计划中的省军一师两混成旅的成军时间估计就得再一次延后了。

不过此时他也是想到了不久前俘虏的五千多直军士兵,这些士兵虽然有一部分是第十二师的新兵,但是更多的却是第一混成旅的新兵,而这个第一混成旅乃是从第一师分裂而来,其中大部分士兵都是袁世凯时代的老北洋士兵了,论起素质程度而言,不会比赵东云自家的第三师士兵差。

当即他就道:“等会你去给教育部传个信,让他们把唐山那边的俘虏筛选,那些愿意加入我军的士官、士兵一律允许加入我军,妥善安排进行各部队。不愿意加入我军的就继续让他们当民夫苦力!”

杨德明此时很自觉的把自己的身份从作战处处长转换为秘书、副官之类的角色,当即就是拿出了纸笔速记下后,然后道:“那些军官们呢?”

“军官的话要区别对待!”赵东云道:“那些愿意投诚我军的尉级军官一律送往奉天军校进行适应性培训,然后再进行分配!”

“校官以上愿意投诚的可先安排进入司令部、各师旅担任参谋!”

“至于那些不愿意加入我军的军官,就继软禁,告诉他们等战事了解后他们就会重获自由,总之以后再说!”

杨德明又道:“那鲍贵卿将军呢,怎么处理?”

杨德明说起这鲍贵卿,赵东云也是觉得有些头疼不好处理!

这年头北洋军阀之间并没有什么生死仇恨,说白了就是单纯的争权夺利而已,就跟前清时代的文官朝争是差不多的,不同的是那些文官是用各种手段玩阴谋,而这些北洋武将们直接指挥着部队相互厮杀。

基于这种大环境,所以赵东云对投降的直军还算是比较宽容的,愿意加入的士兵直接接受,不愿意的士兵先当苦力,战争结束了也会放走,而军官们也是会大方接受,这倒不是因为奉军缺乏军官,而是为了一个显示自己优待投诚人员的名声。

说实话赵东云并不太缺乏普通军官,他缺乏的是高素质的军官,赵东云手底下的东三省陆军军官学校规模已经是超过了北洋军校,北洋军校和奉天军校一样也是称呼上变来变去,以前的就不说了,去年共和后该校被王英楷所接管,为了彰显北方共和政府是中国的正统,唯一政府之类的,更加是为了和东三省陆军军官学校有所区别,所以就是改称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不过就和世人称呼东三省陆军军官学校为奉天军校一样,世人称呼这个中央陆军军官学校还是多以‘北洋军校’‘保定军校’为多。

手底下拥有奉天军校的赵东云其实并不怎么缺乏低级步科、骑科、炮科的作战军官们,相对来说赵东云手底下更缺乏一些技术性的军官,比如辎重、通讯、工程等科的军官。除了这些技术性军官外,赵东云手底下更缺乏高素质的军事人才,也就是那些经过高等军事教育的人才,简单来说就是缺乏从类似日‘本陆大、柏林军事学院毕业的这些人才。

然而那些技术军官以及高素质军官整个中国都没多少,赵东云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依靠的是在奉天军校专门开设各种技术性速成班,同时还开设进修班。

至于那些俘虏军官里,说实话大部分军官对于赵东云而言都是可有可无,不过为了以后能够顺利招降敌人,赵东云还是要做出千金买马骨的姿态来,只要愿意投诚过来的,一律接纳。

至于像鲍贵卿这样的高级将领,赵东云却是不好安排!

人家可是带着三千多人投降的,而且那鲍贵卿也是明确表态要为共和大业继续奋斗,说白了就是不想和去年的冯国璋那些人一样,直接通电下野当寓公。接纳鲍贵卿是肯定的,问题是怎么安排!

要是低了,弄个虚职的话,大家都不是傻蛋一眼就能看出来,以后赵东云也就别指望能够招降其他高级将领了,要是高了的话,那么奉军内部的将领们,尤其是那些眼巴巴等着升任旅长、参谋长的上校、中校们也会有意见,他们打生打死到现在还没升职呢,你鲍贵卿被我们打到投降的货色一过来就获得重要,你让奉军的将领们如何自处?

此时杨德明道:“职部有个意见!”

“哦?”赵东云道:“说!”

“眼下这个关头,安排鲍将军到后方任职恐怕是对后续影响不好,直接调任各部队任实职,恐怕下面不少人也会有意见,而唐山那边投诚的俘虏不少,虽然说有大半的人愿意加入我军,但是说实话这些投诚士兵和我军新兵营出来的士兵相差太大,不但言语习性不通,而且以往接受的战术训练也不同,很难融入到我军现有部队中,我看不如这样,让这些俘虏自成一旅,我军派遣大量中低级军官担任各部主官,由鲍贵卿继续担任该旅旅长。”

赵东云听罢后,仔细考虑良久,片刻后才道:“这个想法倒是可行!”

当即,他就是扬扬手让杨德明出去了,为这事他还得找方壁永还有孟恩远他们说一说,不过这几个人也没有什么反对之声,反正新编成的是俘虏部队,又不用抽调他们的部队,所以他们自然是没意见的,当然很重要的是,这新成立一个旅,而且还是混成旅那么就相当于多出了诸多连长、营长、团长这些职位,赵东云虽然打算以俘虏士兵和鲍贵卿成立一个混成旅,但是他可没打算把俘虏军官们也安排进行,那些俘虏军官虽然也接纳,但是不是安排回奉天军校重修就是安排到其他部队任虚职,对于他们的安排自然是怎么方便怎么来,毕竟他们不是鲍贵卿,外人不会睁大了眼睛盯着赵东云怎么安排他们。

只要军官是自己人,哪怕士兵是俘虏,鲍贵卿也是个投降将领,那么也足以让赵东云掌控该部了。

在赵东云的多番命令后,位于唐山的五千多俘虏就是重新恢复了他们的番号,也就是中央陆军第一混成旅,鲍贵卿依旧任职旅长,但是下面的团长到排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