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宋词鉴赏大辞典 >

第122部分

宋词鉴赏大辞典-第122部分

小说: 宋词鉴赏大辞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旄┩伲檀遣桓啊J吣曜洌臧耸J录<端问沸卤唷肪硪黄甙恕ⅰ毒┛陉染纱肪硭摹V小逗蠛省芬痪怼!   
              ●菩萨蛮·宜兴作    
                 苏庠    
  北风振野云平屋,寒溪淅淅流冰谷。    
  落日送归鸿,夕岚千万重。    
  荒陂垂斗柄,直北乡山近。    
  何必苦言归,石亭春满枝。    
               苏庠词作鉴赏    
  这首词作于作者客游宜兴时,写冬寒景象,而无愁惨之色,体现了词人随遇而安的情怀,表达了作者不乐仕进、安于闲适的襟怀。    
  开篇两句风吼云涌、寒溪冰谷的场面,以风、云、溪、谷的景物,从声、色、势、温等方面烘染出凄冷的气氛,然而这里也有宜人的景致。三、四两句,所写的景物和给人的感觉与上两句迥然不同:鸿雁伴随着西下的夕阳缓缓飞回栖居之地,落日映照下的重重山峦映入眼帘。此景给人以舒徐宁静的感受。词之上片,写出了风卷平野、寒凝大地的景象,以寒流暗示了政坛的险恶,又从鸿雁寄寓了归心。    
  过片两句写北斗星低垂于荒陂,点明了方位。丹阳宜兴之北,因而说“乡山近”。家乡既然很近,回去是比较容易的了,加上前面看到“落日送归鸿”,接着写出回乡之思完全是顺理成章的。可是结拍两句却词意陡转,说不必苦苦地想回乡,宜兴不久将是满树春光。词人的心意是:政坛既不可涉足,则只有借山而隐;宜兴之山亦是大好,又何以必归丹阳?词中所谓“石亭春满枝”句好像是写实景,其实却是虚拟,从“北风”、“寒溪”推演而出:一是山中未必尽是冬日苦寒,自有春暖花开之日;二是如心无所苦,则冬日亦视若春时。此二句语浅情深,意味深长,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张元幹跋苏庠所作赠王道士诗墨迹云:“吾友养直,平生得禅家自三味,片言只字,无一点尘埃。宇宙山川,云烟草木,千变万态,尽笔端,何曾气索?”这段话,对于理解此词是有帮助的。    
                ●鹧鸪天    
                 苏庠    
  枫落河梁野水秋,澹烟衰草接郊丘。    
  醉眠小坞黄茅店,梦倚高城赤叶楼。    
  天杳杳,路悠悠。    
  钿筝歌扇等闲休。    
  灞桥杨柳年年恨,鸳浦蓉叶叶愁。    
               苏庠词作鉴赏    
  作者秋月里一座荒村野店生发的客途别恨和怀人之情。全词言短意长,含蓄有味,写景言情,皆臻佳境;且格律工细,语言醇雅,堪称小令中的佳作。    
  开头两句,写旅途上所见的秋郊景色:枫叶已经凋落,站河桥上一望,野水退落,呈现出秋的寂寥。这两句,准确而传神地抓住最能表现秋月黄昏郊原景色的典型化物象,富有立体感地描绘出一幅旅人眼中的秋色图景,渲染出秋的寥廓与苍凉、萧瑟。    
  以下两句转写山野客店“坞”是四面高而中央低的山间村落,“黄茅店”是茅草盖的客店。这样的环境最容易引起羁旅愁怀借酒浇愁愁更愁的主人公醉倒客店中。不知不觉,他进入了梦乡,梦见自己身城里的一座高楼上。“高城”指大城市,“赤叶楼”是周围种了枫、槭类树木的楼。根据词的传统表达习惯,可判断“赤叶楼”与绮情有关。“红楼”、“青楼”之为歌妓所居,有五代、北宋的大量词作为证;梦中去寻找楼中的情人,晏几道就有很多类似的描写:“梦魂惯得无拘检,又踏杨花过谢桥”(《鹧鸪天》)是最著名的一例。此二句,对仗精工,声律和谐,虚实相生,对比鲜明,意境凄美,给读者以充分的想象余地和无穷的回味,艺术表现技巧颇为高超。    
  下片好梦难留的怅恨,将愁肠恨绪表现得百转千回。“天杳杳,路悠悠”,这是作者醒来之后,想象明天踏上征途的情况:天是这样的遥远,路是这样的悠长,走着走着,离开心爱的人,也就越来越远了。于是他想到“钿筝歌扇等闲休”,那位佳人身边享受“钿筝歌扇”的生活,已经结束了。“钿筝”指秦乐,“歌扇”指唱曲,显然都是那位歌女的当行技艺。这里包括许许多多两情缱绻的往事,寄寓着词人深沉的身世感慨。    
  结尾两句抒写别恨和迟暮之感。汉人送别,灞桥折柳,故“灞桥杨柳”即代指离别。“年年恨”,是说离别的频繁。词人浪迹天涯,到处播下相思情种,离别于他自然是时有发生的了。“鸳浦芙蓉”句,化用贺铸《踏莎行》中“杨柳回塘,鸳鸯别浦。绿萍涨断莲舟路。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句意,言浦中的绿荷于“红衣脱尽”(即繁花凋落)后,再没有“蜂蝶”来依慕(即无人垂顾)了。此二句以精美工整的对仗,借物言情,表达了词人哀叹流年、自伤迟暮的深沉悲慨。                                            
毛滂词作鉴赏      
                生平简介    
  毛滂(1060—1124?)字泽民,江山(今属浙江)人。元祐中,苏轼守杭,毛滂为法曹,颇受器重。元符初,知武康县,改建官舍“尽心堂”,易名“东堂”,狱讼之暇,觞咏自娱其间,因以为号。历官祠部员外郎。政和元年(1111)罢官归里,寄迹仙居寺。后知秀州。《宋史翼》有传。著有《东堂集》十卷。《全宋词》用《彊村丛书》本《东堂词》增补,《全宋词补辑》另从《诗渊》辑得二首。其词“情韵特胜”(《四库总目提要》卷一九八)。    
          ●惜分飞·富阳僧舍作别语赠妓琼芳    
                 毛滂    
  泪湿阑干花著露,愁到眉峰碧聚。    
  此恨平分取,更无言语空相觑。    
  断雨残云无意绪,寂寞朝朝暮暮。    
  今夜山深处,断魂分付潮回去。    
               毛滂词作鉴赏    
  此词为作者的代表作,是作者青春恋情的真实纪录。词中追忆了作者与歌妓琼芳依依惜别的情景,抒写了词人孤处羁旅的凄凉心境与萦绕心头的思念之情。    
  后人评价此词“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起首一句,写别离的黯然销魂:挂满泪珠的脸颊犹如带露的花朵,颦蹙的黛眉象远山一抹。一幅娇怜痛惜的模样,经过这番描绘呼之欲出,跃然纸上。它同周围的景色化成一片,构成一种凄丽哀惋的色调,一上来就紧紧抓住读者的心弦。“此恨”句,说明离愁对于双方是同样的沉重。但是地位的悬殊并没有阻止一位宦游四海的贵公子和一位烟花女子倾心相爱。    
  他们热恋着,共同承受着离恨的折磨,不由得柔肠寸断。上片最后一句,纯乎写情,语浅情深,感人肺腑,表现了两人木然相对的绝望之情。    
  下片情景交融,情意绵绵,极悱恻缠绵之能事。    
  “断雨”二句,写景色之荒残。零零落落的雨点,澌灭着的残云,与离人的心境正相印合。而这种残云断雨的凄凉景象,正象征着这段露水姻缘已经行将结束。从此以后,只剩下岑寂的相思来折磨着这一对再见无期的离人了。结拍两句,设想别后的思念,付断魂于潮水。    
  此词以浅近之语传秾至之真情,以愁眉泪颊、断雨残云等意象传达词人心中的深情,表达了作者对于青春恋情的没齿难忘,具有动人心魄的艺术魅力。    
            ●烛影摇红·松窗午梦初觉    
                 毛滂    
  一亩清阴,半天潇洒松窗午。    
  床头秋色小屏山,碧帐垂烟缕。    
  枕畔风摇绿户,唤人醒,不教梦去。    
  可怜恰到,瘦石寒泉,冷云幽处。    
               毛滂词作鉴赏    
  此词融情人景,饶有情韵地抒写夏日松窗午梦初觉时的感受,创造出迷离惝怳,清丽闲雅的词境。    
  上片首句“一亩清阴”,极言松阴覆盖面积之广大;次句“半天潇洒”,极言松树之高爽。意此句下缀“松窗午”三字,总括上文,兼点题面,说明以上情景,均为午梦初觉时透过窗口所看到的。“床头”二句写近景。屏山,即屏风。“碧帐”,即绿色帐子,古代常称“碧纱厨”。因为窗外为松阴所笼置,所以室内光线变得非常暗淡,床头的屏风象是蒙上一层层秋色,床上的碧纱帐子象是一缕缕绿烟。这种景象都是从枕上看出去的,都恰到好处地描写了松窗下的凉意,切合“午梦初觉”的特定情境。此二句造语宛转含蓄,词笔工炼而传神。    
  过片由写景转向写人,表达了词人自身的心怀意绪。词人午梦方醒,可是松阴笼置之下,又觉得凉意可人,仍然流连梦境之中,心中充满了似梦似醒的迷蒙之感。结拍三句,写词人留恋梦境的景况。此三句为虚写,句句轻悠缥缈。词人醒前所梦见的,是来到一个所,那里有瘦石,有寒泉,有冷云。词人极善于炼字炼意,“瘦”、“寒”、“冷”诸字,都是精心提炼出来的,把现实中的松窗凉意带入梦境,又升华为幽静恬美,富于诗意的境界,从而产生一种引人入胜的情韵。    
  此词以清泚的笔触,将夏日炎炎烈日下词人高卧松阴下的心怀、意绪表达得颇富诗情画意,读来饶有情味,引人入胜。    
               ●摊声浣溪沙    
                 毛滂    
  天雨新晴,孙使君宴客双石堂,遣官奴试小龙茶日照门前千万峰,晴飙先扫冻云空。    
  谁作素涛翻玉手,小团龙。    
  定国精明过少壮,次公烦碎本雍容。    
  听讼阴中苔自绿,舞衣红。    
               毛滂词作鉴赏    
        此词是作者出席衢州知州孙(字公素)双石堂    
  举行的盛大宴会时即席而作。全词以飘逸圆润、清新可喜的笔调,盛赞主人,以为应酬。整道词一扫应酬之作惯有的生俗气,起得高阔,结得清朗,词人的个性鲜明地表露出来,读来令人心旷神怡。    
  上片起首两句中,迎面而来的是灿烂阳光照耀下连绵耸立的山峰。“千万峰”见其数量之众多,更见其气势之磅礴。“照”字点出一种动态,辉映出群山的奔腾之姿。全句写景,作为起句,突出了群峰的形象,可以映照全篇。境界壮阔而雄浑,令人心胸顿开。次句中“扫”字带出席卷、荡涤之气势。写晴空,却从冻云初散落笔,这是“以扫为生”之法,眼前的景色益发显得清朗可爱了。    
  以下两句转写试小龙茶的情景。小团龙,又作“小团”,茶之品莫贵于此。前二句写注水后的奇观,后二句写注水时的妙手,可以从中体会词里“作素涛”、“翻玉手”的情状。“翻”字写出纤纤玉手灵巧的动作,给观者以美的享受。上片由门前而堂内,由景及人,流露了欢愉的情绪,并且夸赞主人的情盛茶香。    
  过片化用典故颂扬主人。定国姓于,字曼倩,西汉人,官至丞相。为人清廉,决狱公允。善饮,史称“定国食酒至数石不乱,冬月请治谳,饮酒益精明”。    
  享年七十余岁。次公名盖宽饶,亦西汉人。历官司隶,勤于职事,“行清能高”、自称“酒狂”(并见《汉书》本传)。词里借这两位古人比况孙使君,身份正相切合。作者称赞使君清廉尽职,老当益壮,尤其是以暇整应剧烦的闲雅风度。“过”、“本”诸字夸赞色彩明显。下面两句皆就“雍容”二字生发。“听讼阴中苔自绿”,事与景融合。相传西周时召公巡行乡邑,听讼于甘棠树下,后人概括为“棠阴”一词,即此“阴”字所本。“苔自绿”,谓孙使君治郡清平,民无讼事,故庭中绿苔自生。“舞衣红”,则谓其公余以歌舞自娱,兼乐宾客。这两句虽是谀辞,却写得巧妙。句中“红”与“绿”相映照,把实景与虚景联系起来,制造出明朗的情调。词之下片,妙用典故,简笔写景,委曲尽妙,飞扬灵动。    
  这首词情真语切,音律谐美,文词雅健而有超世之韵,体现了毛滂词“情韵特胜”的特点,读来令人流连忘返,赞叹不己。    
              ●临江仙·都城元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