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南宋锦衣卫 >

第374部分

南宋锦衣卫-第374部分

小说: 南宋锦衣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单单是从这些资历看起来,李遵顼还算是个成功人士,文采政治都很成熟。不过,随后他的一系列政治举措实在令人大跌眼镜。当时蒙古强大,西夏联蒙攻金,按理说,绝顶聪明的李遵顼上台之后,应该扭转前任这错误做法。从来都是两弱联合对抗一强才是硬道理。没想到的是,李遵顼居然坚持了这项国策,频频向金国发动战争,耗费大批军力财力,所获也不多。

而蒙古人的胃口越来越大,跟西夏要人要粮,蒙古军西征,要西夏派兵相助。李遵顼怕损伤自己的实力,拒绝出兵。结果被蒙古人打破河西诸州,包围了国都。吓得李遵顼逃亡西凉府,留下太子守城。直到蒙古退兵,才敢回来。

经过这一次,李遵顼觉得蒙古人靠不住,便找金国商量,咱们还是哥儿俩好,一起打蒙古吧。本来就被蒙古人打得焦头烂额的女真人一看,你小子当年就跟我一起打蒙古,打着打着就变成帮蒙古人打咱了,现在又来忽悠人?不干!!

李遵顼也不是什么好东西,就派人去四川,找宋军将领商议,说女真人现在不行了,咱们一起合伙打女真吧。宋军同意之后,两国就挑选时机,一起攻打金国,大破会州。金国皇帝也急了,遣使去找李遵顼求和。李遵顼记恨之前女真人不给自己面子,一口回绝。

女真人走投无路,只好奋起抵抗,在巩州顽强阻击西夏军队,令西夏人损失过万。西夏军队仓皇退却之时,被女真人衔尾追杀,斩杀数万人之多,缴获俘虏无数。李遵顼便下令撤军,不打了。而过了大半年,宋军约李遵顼一起再去攻打金国的时候,李遵顼害怕像上次那样遭受损失,就没有出兵。

这样一来,李遵顼算是周围一圈人全给得罪了。后来蒙古人进攻西夏,李遵顼求和,又回到最初联蒙攻金的老路上来。拼凑了十万大军跟随蒙古人去攻打金国,没想到遭遇女真人迎头一棒,在没有跟蒙古人打招呼的情况下,李遵顼下令让部队回来,免得全军覆没。

这次彻底把蒙古人得罪到家了,直到后来,蒙古人威逼李遵顼退位,让太子即位,他成了太上皇。

从李遵顼的摇摆不定,就可以看得出,党项贵族的天性大多如此,他们依附强者为生,又不守信诺。事实上,如果李遵顼老老实实跟随宋金其中任何一家,都有莫大的好处。联合金国,则蒙古拿西夏和金国都没有办法;联合大宋,便可以抵御蒙古和金国。偏偏他要换来换去,就像一女改嫁多次似的,令人恶心!

“现在的冬天,不好用兵。之前我军和蒙古人,把西夏打得很惨,河西诸州基本全部沦陷,而兴庆府也暴露在大军兵锋之前,要不是冬季来临,我看西夏很难坚持过冬。”韩风悠悠的说道:“不过,西夏人被打的这么惨,居然没有派人来求和,实在令我很意外。”

小舞走到他身边,端起暖炉上的酒,给他倒了一杯,轻声说道:“小舞觉得,西夏人不是不想求和,而是没有想好,到底要对谁求和。”

沐谦心接口道:“大宋积弱已久,自从女真入侵中原,一直给人孱弱的感觉。西夏人骨子里还觉得自己在李继迁李元昊的时代,总以为当年曹玮、狄青、童贯都拿他们没办法,要是向大宋求和,很没有面子。反而是蒙古人,虽然现在看起来不是那么强盛,但是党项人吃过女真人的亏,先天就觉得北方民族更加可怕。”

林珍吃吃笑了起来:“若是让西夏国王向蒙古人称臣,只怕他的面子更加拉不下去。毕竟蒙古都没有立国,铁木真满打满算,手下也就十几万蒙古军而已。要是这么就投降了,西夏朝廷也没法交代……”

“我想了想,不能给西夏人这么舒服的过冬。”韩风松了松肩骨,洒脱的站起身来:“我准备跟朝廷申请,由我为使者,去西夏转一圈,看看西夏人的动静。”

“太危险了吧!”一群人惊呼出声。

韩风胆大包天,傲然答道:“有什么危险的?兵临城下了,杀了我,只会更加激怒大宋。西夏人摇摆不定,现在还没决定跟哪个投降,怎会贸贸然就杀了我?彻底断绝他们归附大宋的路,难道是好事儿吗?”

沐谦心笑盈盈的看了看韩风:“也好,那出使的公文,便由我帮你写吧!”

大家光棍节快乐!

第七十六章 唯一的选择

积雪已经很深,车轮轧在雪地里,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坐在温暖如春的豪华马车里,享受着肉脯和美酒,出使的活儿也不是那么辛苦了。几队西夏骑兵左右保护,党项人身材高大,战马雄骏,看起来十分威武。这也难怪,既然是出城来迎接使臣的,多少要打扮一下,不能让宋人把西夏看得太低了。

车队缓缓进入兴庆府城门。党项人没有那么多规矩,两国目前又处在交战状态,除了礼部一些官员搓着双手,跺着冰冷的脚在城门等候之外,余下的官员一个也没有露脸。

好容易等到宋人车队,官员们如释重负,急忙在前方领路,送韩风去皇宫面见西夏皇帝李纯祐。一路上,知道是宋人使者到来,许多党项百姓站在街上表示他们的愤慨,用肮脏污秽的言语和雪团表示对宋人的愤怒。

幸灾乐祸的党项官兵装模作样的挡着百姓,只要他们不冲过来把韩风从车里拽出来打一顿。党项官兵自然乐意有人替他们咒骂这些残暴的汉人。

马车缓慢而又艰难的到了皇宫,戒备森严的西夏武士将车队的武器收缴,又仔细检查了韩风等人,这才放他们进去。

西夏皇宫并不算富丽堂皇,和中原的建筑相比,很有差距。这么多年来,被金人勒索,如今的西夏国库也不算富裕,加上和蒙古宋军都开战,军费用度捉襟见肘,皇宫里也要开始节衣缩食,以资助军备了。

“宣大宋使臣觐见。”太监那尖锐的声音高高响起。

韩风整了整官服,带着一众随从走进西夏皇宫。一进门,顿觉温暖不已。几乎全部有头有脸的西夏官员全都汇聚一堂。自从两国开战以来,还没有互通过使臣,这次韩风的到来,是一个强烈的政治信号,也是要西夏朝野判断清楚局势的重要依据。

规规矩矩的给西夏皇帝李纯祐见过礼,韩风施施然的在李纯祐赐下的座椅坐下。

“韩都指挥使此次前来,可曾带了国书?”李纯祐年纪并不老,说话还中气十足,但是他始终摆脱不了党项人的本性,闪烁不定的眼神,让韩风觉得此人心中并没有多少主见,很容易被外界的因素说影响。

韩风抬手道:“陛下,使臣此次前来,并未携带国书。”

西夏君臣并没有过分的反应,这很正常,如今两国正在打仗,要是韩风客客气气的带着国书前来,才叫人捉摸不定呢。不过,身为使臣,连国书都没有,这照会也就显得不那么正式了。假若来的不是韩风,而是另一位地位很低的官员,李纯祐简直连说话的兴趣都欠奉。

“那你来西夏做什么?”一旁的没藏岩忍不住跳了出来,大声喝道:“就算两国交战,你们宋人也不该如此轻视我们西夏!要打仗便打仗,大夏国带甲数十万,从来也没怕过谁来。”

韩风缓缓伸出一根手指,轻轻摇了摇,笑道:“明人不说暗话。西夏号称带甲数十万,那已经是百年前的事儿了。西夏地狭人稀,如今举国算下来,带甲最多不超过二十万。这还是把老弱病残和后勤补给全部都给算进去才能有这个数字。”

看到西夏君臣想要反驳,韩风接着说道:“之前蒙古进入西夏,在河西大战一场,根据我部下的情报,那一仗直接令西夏三万多兵马崩溃。蒙古人斩下的首级超过八千,这还不算被俘和失踪的。勉强聚拢的残兵败将不过数千人而已。而在宋夏边境,从四川到陕西沿线爆发的大小战役,吴大人亲承杀敌超过两万,俘虏六千多人。好吧,就算吴曦大人吹牛了,我给去掉一半。杀敌一万总是有的!”

“再算上,中路辛大人的进攻和铁木真回到草原之后,蒙古人接二连三对西夏发动的攻势。里外里算下来,西夏损失超过五万多人是一定的。而且,这五万人,是单纯的作战人员!尽管陛下四个月内连续下了两道诏书,要求十六岁以上的男子都要入伍服役。但是,大家都是明白人,除非像百年前的女真,又或者如今的蒙古,想要把马上召集起来的兵马立刻转化为战斗力,无异于痴人说梦!”

韩风这番话,让西夏君臣无法反驳。军事已经发展到了这个阶段,除非蒙古人那样天生的战士,余下的军队都不太可能马上把士兵转化为战斗力。先不说,要教新兵骑马、射箭、武艺、阵列、旗号……单说那些没有上过战场的人,第一次走上战场,看到血,看到活生生的同袍就血肉模糊的死在自己身边,能不尿裤子就已经不错了。

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无论是女真、党项还是汉人,都无法避免这个问题。新兵,至少要经过半年的培训,才能勉强上战场。而只有在血与火中淬炼下来的,才是真正的精兵。也只能指望他们来保家卫国!

没藏岩怒火中烧,出言不逊:“韩大人的意思是欺我西夏无兵吗?党项人就算战到最后一兵一卒也不会放弃的。”

韩风哈哈笑道:“好,就当你说得对。但是你要考虑到,兴庆府的地理位置。河西诸郡丢失之后,兴庆府就暴露在大军之前。蒙古人要是动作快,可以在三个昼夜之间抵达兴庆府,形成包围。当然,你们不害怕蒙古人,他们都是骑兵嘛。骑兵攻城,肯定是有困难的。不过,铁木真这次西征花剌子模,可带回来不少好东西。有种叫做回回炮的玩意,就是穆斯林搞出来的,不知道你们的军队是不是已经吃过苦头了?”

“我们大宋的军队,也不是坐着看热闹的。几路大军已经隐隐对兴庆府形成了包围之势。假若围城大战,兴庆府就算能坚守,我想,你们也会把朝政中心撤到西凉府去。那就等于没了大半江山。难道,你们真以为吐蕃四大王系就不会来趁火打劫吗?大理虽然很弱小,但是趁着乱局来占便宜的事儿,要是大理段家都看不到,那就真瞎了眼了!”

西夏大臣们齐齐色变,韩风咄咄逼人,可以说一点颜面都没给西夏留。但是他说的很对,在他出使之前,西夏君臣的确是在商议,是否要把都城迁往西凉府,倚靠西凉地势进行抵抗。可如果对手只有蒙古或者大宋也就罢了,韩风说的并非不可能实现。吐蕃四大王系,从来都不是省油的灯,大理虽小,也有几万军马驻扎在西夏和大理边境,趁着朝廷推往西凉府的时候,抢一些州县,大理人理应也很开心。

“我来只有一个目的。谈得拢,我们就谈下去,如果谈不拢,就一拍两散。你们要么可以杀了我,要么我就回去,咱们准备开年之后继续打过。”韩风坦然的说道:“我很不喜欢大家互相绕弯子试探,既然要谈,就坦承点。”

李纯祐忍不住笑道:“在朕面前这般口气的,也只有你一人而已。”

“我站在这里,是因为我身后的国家强大,军队骁勇善战。大宋四十万大军,一半以上经历过战争。现在江北已经回到大宋版图,如果想要进军西夏,从四川从长安都可以挥军直进。长城线在我们手中,根本不虞蒙古人短时间内可以突破长城线。西夏现在拼拼凑凑也就十万可战之军,要分头应付我们的军队和蒙古人,胜算有多少,相信大家心理都很清楚。”

韩风坦然说道:“站在大家的角度考虑,西夏应该与大宋联手,和蒙古作战。”

李纯祐反问道:“蒙古人势力较小,拥兵不过十余万。要联合也应该找蒙古人一起对抗大宋才对。”

“你错了,大宋是仁义治国,大理虽小,二百余年来,我们大宋从来没有打过他的主意。很简单,因为大理以臣子之礼待我大宋。西夏能做到吗?”

韩风自己都觉得虚伪,以前没有攻打大理,是出于很多方面的考虑,包括要有一个帮忙牵制交趾人的国家和军队。再说,大理那高原地方,要来意义也不大。于是就暂时没有考虑把它攻打下来。现在韩家主政,挟着光复江北的威风,要是不把周围邻国都给吞了,那也未免太对不起人了。

李纯祐沉吟道:“西夏……”

“如果你们和蒙古人联合起来,我们只需要封闭长城线,试问蒙古人真的能打进来吗?再说了,西夏敢借路,让蒙古人深入西夏内地,转道进攻大宋吗?最关键的,你们有取胜的把握吗?”韩风傲然说道:“蒙古人是少,可军队并不弱,铁木真带着十余万人去花剌子模走了一圈,那个庞然大物般的国家就摧枯拉朽的倒下了。假若,我军依然控制长城线,不主动出击,以铁木真的个性,吞并西夏是必然选择。你要联合?也得人家跟你联合才行!”

李纯祐目光闪烁:“你怎知道铁木真就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