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都市生活电子书 > 功德之主 >

第339部分

功德之主-第339部分

小说: 功德之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首先说这话乃六王之下的文官之首,相国范增。

“尔等,就没有其他意见?”

杜宇很是不忿,看来众多文臣武将。还是对禁区心有余悸,迁都有利大武帝朝。但文臣武将却担心禁区的威胁,这让杜宇感觉,抗衡禁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至少,如若令这些文臣武将都还惧怕禁区的话,那以后还怎么征伐禁区。

“启禀陛下,范相国此言。老成持重,而且定是经过深思熟虑。陛下想要迁都,臣等当然支持。但微臣觉得,容战事稍息,或许等陛下本尊从太古战场出来。那时候,更有把握,无惧禁区的威胁。”

魏王曹操也站出来,摆事实,讲道理,希望劝说杜宇放弃立即迁都这一个不切实际的念头。

见其他臣子还有话要说,但杜宇却微微摇头。

“寡人做出的决定,尔等不用再劝。事到如今,寡人也就不瞒尔等,迁都,绝不需要多日,可以说,只要寡人心念一动,就能迁都。”

杜宇此话,如万斤巨石投入沸腾的油锅,顿时波澜起万丈。

“一念间就可以迁都?陛下,微臣读书少,你可不要骗我。”

楚王项羽震惊说道。

虽然他知道,杜宇如今修为晋升五阶,但想要搬动整个郢都,可不是那么容易。

但如若不搬动郢都,除非将郢都之内的人收入世界。

但就算如此,杜宇的世界,能够装下郢都?

对此,楚王项羽秉持怀疑态度。

“天有多高,心就要有多高。寡人知道,尔等绝不相信。但寡人会让你们心服口服,传寡人谕令,一个时辰后,立刻迁都。范增,寡人命你立刻与长安城萧何联系,一个时辰,将所有准备事项全都做好。尔等如若谁敢携带,寡人立斩无赦!”

杜宇乾纲独断,帝王霸气十足。

虽然杜宇并不经常召开政事,大武帝朝一应政事,几乎都由帝王阁汇同政事堂跟武备堂决断。

但这并不代表,杜宇没有所谓的帝王威严。

帝王一语,如同天宪。

顿时,大武帝朝全力运转。

郢都跟长安间,联系更是突然暴增十万倍。

与此同时,大武帝朝即将迁都的消息,通过虚道梦界,传遍整个西洲。

当然,这么重大的事,想要瞒过禁区,绝不可能!

禁区强者也知晓,大武帝朝即将迁都。

趁此天赐良机,禁区连忙从北原战场跟东土战场,调走一些强者,潜藏在虚空之内。

于是,大明跟大唐面临的压力,骤然为之一轻。

当然,他们落败只是迟早之事,可大明跟大唐,都在等待!

特别是大唐,陇西李氏堪称中古第一世家,其隐藏势力之强,又绝非彭城刘氏所能比拟。

彭城刘氏的崛起,背后有着禁区的影子。

可陇西李氏则不同,陇西李氏的祖上,相传是上古仙道盘古宇宙的太上圣人,历经两个创灭纪元,比之上古八姓,根脚丝毫不弱。

只是上古八姓在上古之时,乃人族正统。陇西李氏,独辟蹊径领袖中古世家,并没有选择成为上古九姓。

当然。不管是太古氏族、上古八姓还是中古世家,以古只是来区分彼此罢了,并不代表,太古氏族就一定强于上古八姓,上古八姓就一定强于中古世家。

这其中,像是上古八姓的姬姓、姜姓。丝毫就不亚于太古氏族。

同样,中古第一世家陇西李氏,其实力和地位也跟太古氏族、上古八姓平起平坐。

禁区强者都在等待,想要趁着大武帝朝迁都之际,给大武帝朝重重来一个狠的。

而且,禁区强者也不是不知兵法,他们熟读兵书,知晓杜宇是绝不可能放弃帝都,攻其必救。说不定还能趁势诛杀杜宇。

一想到这里,潜藏在虚空深处的禁区强者就有些激动。

而当一个时辰过去,大武帝朝正式迁都,他们顿时傻眼!

这一刻,西洲地脉轰鸣,整个地脉都在移动。

此刻,西洲的地脉仿佛都有灵一般,化为地龙。

地龙翻滚。其他四域的地脉,都朝着中州而去。

万龙跪拜。所有地脉的朝向源头,都是中州。

一时之间,地脉之变,让中州的天地元气之浓郁程度,暴涨数十倍。

这一刻,西洲震动。

而这时。杜宇站在郢都之上,心念一动!

而后,南岭的地脉,形成无数条大小不等的地龙。

这些地龙,托着郢都。缓缓向着中州迈发。

对于地龙来说,虽然只是缓慢,但对于西洲强者来说,郢都一息间跨越百万里之遥,却足以惊世骇俗。

这在史书上,都值得大书特书。

地龙托着郢都,很快就来到中州。

最终,郢都跟长安城,汇聚在一起。

百官朝拜,大武帝朝跟大汉帝朝的官员同时在乾天殿,觐见杜宇。

这个时候,杜宇再次乾纲独断,不容争辩,就将都城定为长安!

“长安都城,寓意吉祥,长治久安之地。希望大武长长久久,国运绵长。”

虽然长安城此前为大汉帝朝的帝都,但杜宇却丝毫不避嫌。

杜宇的举动,再次证明他有一颗广阔的胸襟。

当然,杜宇这样做,也不乏收买大汉朝人心。

于是,当大武帝朝的都城从此定为长安城后,大汉黎民归心大武。

不仅大汉黎民,在乾天殿,前大汉朝臣,以暂摄汉王之位的刘彻为首,更是隆重以大礼参拜。

“尔等平身,寡人决定,从现在起,暂摄汉王之位的刘彻,入帝王阁,成为帝王阁一帝七王之一。同时,册封萧何为相国,司马迁为太史令,修纂史书。刘秀、韩信、卫青、霍去病等入武备堂,并且从大汉军中挑选精兵悍将,组成一卫。”

杜宇将大汉朝精华一网打尽,依照其才能,不吝封赏。

像是张良此等惊世之才,直接成为武备堂下参谋部次参谋长,但却位列一品。

大汉朝同样是文臣如云,将星无数,杜宇不论出身,只论才能德行,顿时让大汉朝文臣武将都归心。

杜宇一视同仁,高高在上,放手将诸多事务交由臣子处理。

这样的话,大武帝朝民心稳定,官员竭力治理地方,提升民生。

大武帝朝各卫疯狂练兵,整个大武帝朝,变得欣欣向荣。

而亲眼看着大武逐渐变强的禁区强者,攻势越发凌厉。

特别是被摆了一道的这些禁区强者,落寞走出虚空深处,重新加入北原战场跟东土战场!

顿时,北原战场上,大明朝跟凤阳朱氏,有些支撑不住。

大明帝都,北平城内,战事稍息,明帝朱元璋紧急文武重臣跟凤阳朱氏一众族老!

大明重臣看着此次朝会,竟然有着皇族朱家的强者,就明白,形势已经危险到极致,这定是一场决定大明气运的朝会,否则的话,朱元璋不会让皇族强者插手政事。

第551章刘伯温论势

中古世家之中,成为王族有陇西李氏、彭城刘氏、临安赵氏、凤阳朱氏,四大王族之中,临安赵氏跟凤阳朱氏论实力,当然比不上陇西李氏跟彭城刘氏。

不过,凤阳朱氏跟临安赵氏之间评实力高低,却难分高下。

不过,临安赵氏现已经并入大武帝朝,只不过当禁区侵入西洲,临安赵氏的强者就没有出现,像是临安赵氏从未有过这些族老一样。

这一幕,让禁区强者在暗中警惕不已,深怕关键时刻,杀出临安赵氏的强者。

御极殿之中,明帝朱元璋高坐帝椅之上,他的眼神之中,不由流露些许疲惫。

禁区大举入侵,大明虽然独占北原,可在四大帝朝之中,又以大明最弱,而且禁区明知大明最弱,派遣的强者,比东土战场还要多。自然想要一举击溃大明,瓦解西洲一部分气运。

大明苦苦支撑到现在,着实不易。

朱元璋着实非常疲惫,示意太子朱标替他代说。

“今天陛下召集大家前来,就是商议大明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各位都是大明的股肱之臣,孤还请诸位畅所欲言,因为诸位完全能够代表大明意志。”

即使此前诸位臣工跟朱氏族老心中有所预料,但当太子朱标明言说穿的时候,一众股肱大臣跟朱氏族老内心还是震动不已。

“启禀陛下,如若我们大明恳请大武帝朝派出援兵,大武帝朝真的派出援兵来北原。那么这一战,我们大明不一定会败。”

就在此刻,大明帝朝相国张居正沉声说道。

“不,在这个时候。大武帝朝绝对会袖手旁观。甚至可以说,大武帝朝就在等着我们大明何时屈服。”

在当庭之内,能够毫无顾忌训斥一位相国,唯有朱元璋最铁杆的心腹,也是大明朝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帝师刘伯温。

刘伯温毫不犹豫、掷地有声一般的话语,彻底打消大明朝臣心中其他想法。

大武帝朝目前在观望。他们不会主动侵占北原一丝土地。因为大武帝朝,就在等着大明何时屈服,而后选择并入大武帝朝。

这个时候,刘伯温的话语,让朱元璋内心都一震。

“帝师,真的就没有一丝一毫的希望了吗?”

刚刚刘伯温的话语,不仅是打消大臣心中其他想法,最主要是说给朱元璋听。

毕竟,朱元璋作为一代帝王。不比大臣。

大臣能够很快并且愉快接受成为大武帝朝朝臣的事实,但对于一代帝王来说,又特别是对于向来喜欢独断专行的朱元璋来说,想要跨过心中这道坎,不是那么容易就能跨过。

所以,刘伯温为了大明前途,为了大明苍生的命运,才会说的那样坚定。

“哎。放眼西洲五域,如今五大帝朝。我大明最弱,早已是不争事实。而这一切,其实早就注定!”

刘伯温面色凄苦,以他如今的神通,终于能够从命运长河之中窥伺一丝天机。

可正因为知晓大明如何最弱,刘伯温才心中苦涩至极。

而放眼满大明。却没有多少人能够看穿这其中玄妙。

听闻此话,朱元璋突然来了兴致,倒是不急着商议大明是否要投效大武帝朝,而是关切刘伯温那未尽之言。

“帝师,何出此言?我朱元璋虽然起于微末。但凤阳朱氏如今能够位列中古世家,而且大明又是硕果仅存的四大帝朝之一,寡人时常也想不通,大明为何还是这般弱小?历经华夏那一次轮回,寡人自问自己,绝非半分残害尔等心思,就算大明朝臣对寡人离心离德,但只要天下苍生还是心向大明,大明也不至于如此衰弱啊。”

在华夏历史上,作为一个帝王来说,在大业功成后,大肆残杀功臣,的确国朝有损气运。所以,明朝历代,都没有特别兴盛的时代。

不过,大明也不是丝毫没有可取之处,至少,煌煌大明三百年,“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这在华夏历朝历代之中,都极为罕见。

“陛下,这不是你的错,或许是天意使然,又或许是气数使然。这一切都是命,这一切的因果气运,早在冥冥之中就已经注定。而这一切,就在华夏历史长河曾经昭示过。只是微臣,直到如今才想通这其中一切。”

刘伯温精通天机,被朱元璋拜为帝师。

如若不是他协助朱元璋镇压大明气运,或许在此前北原争锋之中,大明不一定敌得过魏武。

因为,魏武朝文臣如云,将星璀璨。

而放眼整个大明,能够拿出手的文臣武将,屈指可数。

这一切,不要说比不上大秦、大汉跟大唐,就连魏武都比不过。

没有绝顶文臣跟盖世将星辅佐,大明单凭朱元璋一人之力,也不能完全镇压住气运,每一天气运都会消散一些。

长此以往,大明自然就羸弱不堪,成为西洲最弱的帝朝。

“还请帝师明言,这一切到底是为什么?”朱元璋心情复杂,就算失败,他也想要知道,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否则的话,心中念头,着实难以通达。

“这其中原因,包含多样,准确来说,气运、天时、地利、人和等涉及一些。不知陛下可曾记得,十大王朝立朝的先后顺序?”刘伯温沉声说道。

“那当然记得,大周、大秦、大楚、大汉、魏武、大武、大隋、大唐、大宋、大明。十大王朝几乎每隔一年先后立朝。”

朱元璋当然不会忘记,在十大王朝之中,大明建立最迟,但却后来追上,赶超魏武,这让朱元璋颇为自豪。

而且,大周、大楚、大汉、魏武、大武、大隋现如今已经消散在历史长河之中,唯有大明还存续至今,作为一代帝王,朱元璋内心说不骄傲自豪,那是骗人的。

“不过,虽然只是迟一年,但西洲的气运,已经被前面九大王朝尽数吸收殆尽,大明的气运,只有微弱稀少。而且,在华夏历史上,不就昭示过吗?华夏历史的先后顺序,跟十大王朝立朝顺序,相差无几。”

刘伯温虽然还未点穿,但这个时候,朱元璋心思恍惚,已经有所明了。

“帝师,按您所言,后面的王朝应该越来越弱,可为何,大周最先建立,却不如大秦?”

这个时候,常遇春赫然发问。

第552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