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代宫廷电子书 > 寂寞宫花红 >

第52部分

寂寞宫花红-第52部分

小说: 寂寞宫花红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面前玩小九九,八成是嫌阳寿长了。

李代桃僵?李代桃僵个屁!这丫头越像锦书,万岁爷越是想得明白,分明是想拿人替换锦书,圣驾之前岂容放肆?这回怕是要栽了!

李玉贵一面应付,一面打定主意死不认账。像与不像不过各人的眼光,万岁爷也不是个不讲理的人,他瞧谁都能瞧出锦书的影儿来,那说明情思深重,总不能逼着别人也说像吧!李总管有了谱,反正咬紧牙关不把太子供出来就行,倘或脑子一炸说漏了,那可就要坏大事了!

皇帝脸上倒没有什么怒容,只冷笑道,“你得了太子什么好处,想出这么憨蠢的路数来?”

李玉贵一悚,上下牙咔咔地叩起来,连话都说不囫囵了,磕磕巴巴道,“昨儿个太子爷叫人传话给奴才,说不能随扈,伺候不了皇父左右,嘱咐奴才好好服侍万岁爷,说回去有赏。奴才原就是主子身边的狗,为主子效命是应当的,断不敢居功,所以回了太子爷说不要赏,请主子明鉴啊!”

皇帝皱了皱眉,牛头不对马嘴,这老狐狸分明是在耍滑,打量能瞒过他去?他是宁撞金钟一下,不敲木鱼三千,难为太子的孝心了,出巡路上还安排了这么出好戏。

他转过脸去看那宫女,她伏在地上瑟瑟发抖,辫梢上的穗子也跟着轻轻的颤。他接了小太监手里的棉纱帕子抬起脚,那宫女膝行着上前来磕头,“万岁爷,奴才伺候您吧。”

她秀面半抬,皇帝瞧了一眼,心里隐隐作痛起来。对着这样一张脸,即便知道是个赝品,还是狠不下心肠。他把帕子扔在她面前,她低头爬过来,把他的脚抱在怀里细细的擦,他垂眼问她,“你叫什么?”

李玉贵躬身把银盆撤下去,皇帝踩在榻前的软鞋上,那宫女小心翼翼替他穿上棉袜,一边应道,“回万岁爷的话,奴才叫宝楹。”

叫什么似乎都不重要,皇帝又问,“你不是御前的人,原来在哪里当差?”

宝楹敛神道,“奴才原本是尚衣局随扈的,因着才刚送东西来,谙达让我进来伺候。”

李玉贵忙道,“司浴的长青先头滑了一跤,跌断了膀子,这会儿正吊着呢,不能当差了,奴才瞧这丫头机灵,就自作主张叫进来了。”

这理由倒也说得过去,祈人女子脚金贵,儿子大了,妈妈洗脚全不让儿子看见,换个袜子都要关上屋门。爷们儿就不一样了,光脚打天下,百无禁忌,太监伺候得,宫女也伺候得。

皇帝起身往御桌前去,边走边道,“往后别用这香了。”

宝楹怔了怔,欠身应了个嗻。李玉贵心下长叹,太子爷这条道儿是走错了,看看这情形,长相虽是没法子变的,万岁爷眼里锦书还是独一份,连同样的熏香都不让人家用,这不是吃了称砣铁了心吗!

他抱着胳膊无比惆怅,崔贵祥这老小子不知是不是魔症了,本来是打定了主意把锦书往万岁爷身边凑的,谁知道一碗认亲茶喝下去就找不着北了,对那丫头那叫一个心疼肝断,就跟捧凤凰似的!她说不乐意叫万岁爷抬举,他就帮着想辙,还拖他一块儿下水。要不是早年换了帖子拜了把子,他才不夹在里头找不自在呢!还答应太子给锦书找替身,亏得万岁爷没接茬计较,否则依着他精明入骨的盘算,自己到最后定是撑不住的。

李玉贵垂头丧气的琢磨,越琢磨心里越悬乎,怎么隐约觉得后脖梗凉嗖嗖的,像有人在边上吹风?回头看,牛皮毡子竟有一处缺了个铜钉,连忙悄悄命殿里的太监来,拿背顶住豁口。

要补上铜钉子,必定要弄出些声响来,他偷觑皇帝,京里今日的折子还未到,此时是不会安置的。他壮了胆紧走几步,打了千儿道,“启禀万岁爷,奴才斗胆扰您清净,东南角上松动了,奴才叫人进来座实喽。”

皇帝从书上调开视线应了,又瞥见帐边侍立的宝楹,心里莫名烦乱,便摆手道,“你下去吧。”

宝楹道是,飞快看了李玉贵一眼,却行退出了御营。

李玉贵放下明黄帐幕,打了毡子出去找人,帐外警备森严,来往巡守的皆是卸了佩刀的二、三品红顶子侍卫。他往檐下一站,远处的侍卫统领立刻举着火把跑过来,胄甲上的镶钉相碰哗啦作响,近前来低声道,“李总管,万岁爷可有什么示下?”

李玉贵道,“围营时太不小心了,角上缺了个铆钉,回头查查是哪个不要命的当的差。您赶紧打发人进去填上吧,万岁爷正看书呢,倘或惊了圣驾,咱们都吃罪不起。”

侍卫统领听了悚然一凛,忙不迭将手里松把递给随侍,自己携了钉锤,尾随李玉贵入行銮内。

帐内帷幕低垂,皇帝穿着石青色两腋团龙常服,正全神贯注在一本《论衡》上。那帐内巨烛环绕,纱灯吊顶,耀得一室辉煌。皇帝相貌极清隽,只是眉宇间总归是疏疏淡淡的,李玉贵拢着拂尘想,这些年很少再见皇帝开怀的样子了,国事家事两重在身,便是御了极,高处不胜寒。皇帝弓马娴熟,怕是只有跃上良驹打马行围时,方能纵情大笑了。?

侍卫统领到了豁口处,搁下手里的东西,拂了箭袖给皇帝行礼,唤了声“万岁爷”,便是行通传之事,怕落锤子动静大,扰了皇帝的驾。

皇帝慢慢翻过一页,手指微一抬,就表示知道了。

这时外头虞卒报至中军,再由随扈大臣继善回禀皇帝,说庄亲王知道万岁爷在此处驻跸,风雨兼程已至前方十五里处,这会子在馆子里稍作修整,派了哈哈珠子先行来报信儿。

皇帝脸上隐有笑意,“难为他了,替王爷备好毡帐和衣裳,省得回头又落他埋怨。”

李玉贵喜滋滋应个嗻,心想庄亲王一到日头就出来了,万岁爷再大的火气,对着他就灭了大半了。

继善道,“说是再过半个时辰就能入行辕给万岁爷请安了,还带了好些有趣的玩意儿给您呐!”

皇帝笑道,“高皇帝子嗣单薄,姊妹们都婚嫁了,朕只有庄亲王一个兄弟,原还想着倚重他,只可惜他对朝政半点也不上心,白糟蹋了那颗聪明脑袋,心思全花在顽上了,怪道老祖宗常说他是天生的有福之人呢!”

继善应道,“天下兴亡皆在万岁一人身上,万岁爷是能者多劳。俗话说天道酬勤,万岁爷是圣主明君,兴国安邦何须假他人之手!咱们大英如今国力强盛,八方来朝,黎民百姓丰衣足食,这全是托了万岁爷的福啊。”

皇帝淡淡道,“你不必给朕提醒儿,朕也知道江山社稷,责在朕躬。”他撂了书去捏那怀表上的鎏金钮子,按着时辰换算已到戌时三刻,他靠向九龙锁子靠背,对一旁侍立的顺子道,“你去问问陈蕴锡,奏事处的折子怎么这会子还没到?”

陈蕴锡是后扈大臣,掌管着内务府和奏事处,皇帝点了名头去问,离着挨训斥便不远了。继善忙离了杌子起身道,“万岁爷消消火,外头雨大,想是怯马,路上耽搁了。”

那边哨口的陈大人正急得抓耳挠腮,脖子都盼长了,好容易看见一骑快马破雨而来,那笔帖式翻身下马,就地打个千儿,雨水顺着玻璃顶子下的红绒帽缨子嘀嗒直淌,浑身上下湿了个尽够,却从怀里掏出个油布包双手呈上,哆嗦着道,“请大人恕罪,前头大雨冲垮了路,奴才绕了十几里来的,求大人在万岁爷面前代为解释。”

陈蕴锡胡乱摆手道,“你自己说去吧,万岁爷有话问呢。”

那笔帖式垂手跟着往御营前去,帐内太监打起了软帘,他屈膝跪在行辕外铺陈的毡子上行大礼,毡子吃够了水,一压就往夹裤里渗,这会儿也顾不得那些个了,一味在帐外遥遥朝皇帝磕头,“奴才误了时候,请万岁爷责罚。”

皇帝只道,“罢了,你近前来回话。”

李玉贵指派人在御桌前铺上油布,心下也知道皇帝肯定是要问宫里的情形,便轻轻拍了拍手把帐内近侍都遣出去,又对继善和陈蕴锡使眼色,那两人会意,打袖请了跪安慢慢退出了行在。


寂寞宫花红正文 第六十九章 孤高烈风
'更新时间' 20111124 09:15:51 '字数' 3514
皇帝面上平静无波,瞥了眼叠成一摞的折子,右手抚着桌上的玉柄如意问,“今儿的奏章见少,你们太子爷替朕分忧了?”

笔帖式恭敬答道,“回万岁爷的话,今早各处折子、陈条按着万岁爷的指派先到了通政司,再送内阁查阅贴黄,分通本、部本,原本是要一并送行辕等候圣裁的,可太子爷的伤今儿下半晌突然好了,打发人来把通本都搬到景仁宫去了,所以奴才带来的是六部衙门的部本。”

皇帝慢慢抬起了眼,太子不称病了,就说明宫里必然出了事。他心绪渐乱,只得极力自持,边问道,“内务府可有折子呈上来?”

笔帖式道,“有一封奏事处掌印谙达的请安折子,在部本之中,恭请万岁爷御览。”

皇帝伸手翻找起来,笔帖式忙躬身上来伺候,从成堆的封进奏章内抽出奏事处的折子呈到皇帝面前。皇帝拆了封套正要看,却见那笔帖式还在跟前,一张脸冻成了倭瓜,瞧着就像琉璃厂的小力笨儿,便打发道,“你下去吧,让人找衣裳你换上。”

那笔帖式得了皇帝这么句体恤的话,打心窝子里的暖和起来,激动得差点没哭出来,红着眼眶谢了恩,便麻利儿退到帐外去了。

皇帝迫切的展开折子,内务府照例先是一通恭请圣安的话,后头才提到神武门查验宫女夹带公中财物的事儿。内务府的掌印和秉笔太监文思那叫一个好,走笔生花,指东打西。内外官员题奏本章一向是有定数的,字不得过三百,内务府的折子到末尾两句才写道,“慈宁宫敬烟侍女杖四十,以正/法度”,究竟打得怎么样,伤得怎么样,却只字未提。

皇帝的火气直拱上来,拍桌子叫李玉贵进来,指着营门道,“把那笔帖式给朕叫来!”

口谕像回音一样传开去,笔帖式刚脱了一半的湿衣裳不得不重穿回去,边撒丫子跑边扣扣子,连滚带爬跪到行辕外磕头,“奴才德銘见驾。”

李玉贵白着脸打起门帘,低声嘱咐道,“可要仔细了,把要回的话在脑子里过几遍,千万不能有闪失,否则脑袋就保不住了。”

把个小小的笔帖式生生吓坏了,脸上的冷汗跟泄洪似的滚滚而下,筛着糠的进了行在,扑倒在御桌面前语不成调,“奴才恭聆圣训。”

皇帝合上折子劈头就甩过来,斥道,“内务府就是这么办差的?朕开了太监学堂让那些个掌印掌事儿的学字,结果怎么样?书都念到狗肚子里去了?连个内奏都写不囫囵!你回去传旨,内务府掌印太监卸了手头差事,叫他上北五所当秽差,刷马桶去!”

笔帖式骇到了极致,上下牙嗑得咔咔响,一跌声的应“是”,再憋上一口气,等着皇帝更汹涌的滔天震怒,谁知侯了半天不见有什么动静,他心里愈发的没底,偷着斜眼瞄金帐边的李玉贵,那边垂着眼安然侍立,完全一副事不关己的模样。

又过一盏茶的时候,皇帝方问道,“你在哪个值房当差?”

叫德銘的笔帖式忙回道,“回万岁爷的话,奴才在外奏事处当差。”

皇帝咬着牙点头,外奏事虽和内监不同,不过为了文书便于往来传递,值房离得倒不算远,何况又事关太子,内廷的消息应该还是知道一些的。他命德銘起来回话,问,“神武门上查出来的宫女倒腾东西的事,是由谁查办审理的?”

德銘道,“回万岁爷的话,由内务府慎刑司查办的。”顿了顿又添了一句,“皇后主子督办的。”

皇帝眯着眼转动手上的虎骨扳指,背靠着大白狐皮坐褥,心里一阵阵的发寒,闭着眼幽幽一叹,问,“查出什么来了?”

德銘不太明白皇帝怎么会关心这么件芝麻绿豆大的事,不过既然过问了,他自然要一五一十的交代才好,于是回道,“启禀万岁爷,奴才不在内廷上值,知道得并不真切,只听说那是件极贵重的玉堂春镯子,内务府没有放赏的记录,问那宫女又问不出个所以然来,慎刑司的掌事就传了杖,后来太子爷赶到了,这才把人救下来的。据太子爷说,那东西是他赏给那宫女的,多亏赶得及时,掌刑太监下死手的打,三杖下来就只有出气儿没了进气儿了……”

李玉贵那边大惊失色,急忙丢眼色让德銘住嘴,再说下去不定要出什么大事呢!万岁爷脾气一上来不知道多少人要脑袋点地,他的心差点没扑腾出腔子来,腿肚子都发软,半张着嘴心慌的哧哧喘上了。

皇帝神色如常,面皮却泛出青白来,嘴唇越抿越紧,眼神也愈来愈阴骘,隔了会儿哑着嗓子道,“死了吗?”

德銘两条腿在袍子下抖成了麻花,他结结巴巴道,“回省略号回万岁爷的话,大概是没死,被太子爷接到景仁宫里去了。”

皇帝这时已是面如死灰,只觉胸口绞痛,头也胀得生疼,拿手一摸额头,才发现竟出了那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