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演讲谋略与技巧 >

第5部分

演讲谋略与技巧-第5部分

小说: 演讲谋略与技巧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克服恐惧的心理策略
 
80 年代,美国曾进行过这样一次有趣的测验,其题目是:“你最害怕的是什么?”测验的结果竟然是“死亡”名列第二,而“当众演讲”却赫然名列榜首。可见,在绝大多数人的心目中,当众演讲是件令人害怕的事。
 
一个人一旦产生“恐惧”心理,后果将是非常严重的,它完全可能使你能够办到的事成为“水中花”、“镜中月”。
 
有一件十分有趣的事足以说明问题。几位高大的北方人到南方去旅游观光。一日黄昏,朋友们到河边散步。突然,一阵可怕的呼救声传来,朋友们循声跑去,发现其中一位身材高大的北方人正在小河里挣扎。这人是个“旱鸭子”一点不识水性。一位朋友紧张极了,连鞋都顾不上脱,就跳下河去救他。奇怪的是,当他跳进河里时,才发现河水只有齐腰深,而那位北方人竟是趴在齐腰深的水中挣扎。自然,他很快被“救”了上来。事后,那位落水者说,他一个人走在后面,不小心将一只脚插进了河里,另一条腿就马上开始发抖。突然脚下一滑,整个人都掉进了河里。他感觉像掉进了“万丈深渊”,怎么用力也站不起来,于是便趴在水里拼命呼救。
 
 
水本来只有齐腰深,倘若落水者没有恐惧心理,那他完全可以独自安全地走上岸。但是恐惧心理产生了超常压力,从而抑制了身体机能的正常发挥,易如反掌的事竟变得比登天还难。当初出道的歌唱演员、乐器演奏员以及体操运动员上场时,他们的老师和教练总是反复嘱咐他们“放松,别紧张”。
有经验的老师和教练懂得,紧张、恐惧是表演成功的最危险的敌人。
 
初习演讲的朋友,一般会因为临场时紧张、恐惧,造成演讲的失败,然而他们自己却往往没有看清失败的真正原因,把演讲的失败完全归结为“自己蠢”、“自己笨”、“自己不是演讲的料”,从此一蹶不振,再也无法鼓起演讲的勇气了。
 
试问,谁天生又是演讲的天才呢?
 
失败者缺乏的主要是胆量和勇气。试想,平时坐在椅子上,人人都可以心平静气地思考,为什么一站在许多人面前就惊慌得不知所措呢?这就是恐惧在做怪。
 
这种“演讲恐惧症”主要表现是:面对听众时,神情紧张、心跳加剧,手足无措,四肢冰冷……这种种症状只有通过训练才能消除,从而产生新的勇气和自信。
 
一个人演讲成败的关键在于他是否具有说话的胆量。纵览古今,横观世界,我们不难发现,历史上的演说家,有很多都是最初被认为说话笨拙的人,像林肯、田中角荣等世界著名演说家的第一次演说都是失败的。在如此的基础上何以获得了令人惊奇而注目的成功呢?除了艰苦勤奋、锲而不舍的努力练习之外,敢于面对现实,大胆面对挑战,就是他们成功的一条主要原因了。
(风阁1996:42—43)
 
演说家狄里斯由失败走向成功的过程就可证明以上道理。公元482 年狄里斯出生于雅典,据说,他天生声音低沉,且呼吸短促、口齿不清,别人总是听不清他在说什么。当时,在狄里斯的祖国雅典,有很严重的政治纷争。
因此,善言的人很受重视。尽管狄里斯是个知识非常渊博、思想十分深逐、很擅长分析事理、能预见时代潮流和历史发展趋势的人,但他认识到自己缺乏说话技巧,是容易被时代所淘汰的。于是他经过周密细致的思索,准备好了精彩的演讲内容,首次走上了演讲台。不幸的是,他遭到了可怕的失败。
原因就在于他声音低沉和口齿不清,所有听者几乎无法听清楚他的一言一语,也就无从被他的内容吸引。
 
但是,狄里斯并不灰心,他比过去更努力地训练自己的说话胆量。他每天跑到海边,对着岩石呐喊向着浪花抒怀;回到家中,又对着镜子作发声练习,仔细观察嘴型,反复练习,坚持不辍。
 
如此努力了好几年,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当狄里斯再度登上演讲台时,所博得的热烈的喝彩与掌声给予了他充分的肯定和欣赏。狄里斯从此闻名于世,并被誉为“历史性的雄辩家”。
 
如果说狄里斯的事例还不够典型的话,那么长期任菲律宾外长的矮人罗慕洛的那次最经典的演说则更能说明胆量的重要性。1945 年,联合国创立会议在旧金山举行。罗慕洛作为一个当时还未独立的国家的代表团团长和一名个子十分矮小的人,一开始并未被重视。他应邀发表演说时,站在差不多和他一样高的讲台前,但罗慕洛毫无怯意,显得镇定自若,等到大家安静下来,他鼓足勇气大胆他说出第一句话:
 
“我们就把这个会场当作最后的战场吧!”
 
 
会场顿时寂然,接着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接下来,罗慕洛放弃了原来准备的演讲稿,畅所欲言,思如泉涌,令在场的各路外交高手刮目相看。
不用说,罗慕洛的演说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后来,他的一些精辟的言辞被各家报纸登载出来。
 
我们完全可以设想,倘若罗慕洛当时因自己无足轻重、不惹人注目而有所胆怯,就很有可能失去这次充分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更失去了提高本国国际地位的契机。
 
可见,胆量是优秀演说家的必备素质,万不可让恐惧占据你的心理。(左干1995:24—25)
 
我们发现,在各种社交场合,人与人之间的表现大不一样:有的人侃侃而谈,口若悬河,真可谓风度翩翩;有的人畏畏缩缩,结结巴巴,像是理屈词穷。特别是即兴演讲,这种差别就更为明显、突出。其原因固然很多,如知识储备、事先准备、个人性格,当时环境等等。但心理素质却是一个重要因素。经常发表即兴演讲的人,如司法人员、公关人员、导游员、推销员、节目主持人等,应该具备哪些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克服恐惧心理呢?
 
1。自信。我们都确信,事业成功的必要条件之一是自信。一个人事业成就的大小往往与他的自信心的强弱成正比。美国诗人艾默生就曾这样说:“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那怎样才能具备坚定不移的自信呢?
首先要有树立自信心的前提,即:善于发现与认识自身的潜能。一个偶然的机会,一个人被推举上了演讲台,发表一段即兴演讲,并获得初步成功,于是他发现了自己的口才潜能。如果第一次上台演讲失败了,有的人就怀疑自己是否有这方面的能力,甚至不敢去尝试第二次。可是,你知道吗?许多著名的演讲家,如林肯、邱吉尔、田中角荣,青年时代口才都不好。林肯年轻时曾在讲台上窘迫不已,甚至一句话也说不出来,直到被轰下台去,但他并未失去自信心,更不认为自己是天生的口才低能儿。经过长期努力,演讲水平日益提高,他的就职演讲还被誉为美国历届总统就职演讲中最精彩的演讲之一。所以,一个人失败了不要紧;而失去信心却会让你回天乏力。
 
20 世纪初,据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的分析研究,一个普通人只运用了其智力的10%,还有90%的智慧被浪费了。不久,美国学者玛格丽特。米德又通过调查、实验,估计出人的能力只运用了6%,还有94%的潜力被浪费了。实验者们还发现像爱因斯坦那样的科学家其大脑潜能也只运用了13。俄罗斯学者伊凡。叶夫莫雷夫的研究则表明:如果人脑发挥50%的潜力,就能学会40 种语言,同时,还能攻读数十所大学的必修课。
 
可是,人类巨大的潜力,大部分被自卑感葬送掉了。自谦是人的传统美德之一,自谦表明有自知之明,在充分认识自身优点、长处与潜能的前提下,不否认还存在缺点、短处,虚心向别人学习,并有信心赶超高水平的对手或朋友。过分谦虚则可能导致自卑,让自身潜质无用武之地,令你甘败下风,甘居下游,自认愚笨,并确信自己永远不可能成为某个方面的杰出人才,其中包括口才。
 
坚持培养难度较高的即兴演讲能力,是树立自信心的有效方法。
 
2。镇定。与熟知的人随意地交谈,人人都能镇定自若。登台即兴演讲,差别就表现出来了。有的人对熟悉的话题能任意发挥;对生疏的话题就苦于言辞,甚至临阵脱逃或中途败走。面对少量熟悉人能谈吐自然;面对众多陌生人,特别是有领导干部和著名专家在座,就胆战心惊,唯恐讲不好、讲错
 
话;有人在秩序井然、环境优越的会场里可以纵情慷慨陈辞,碰到灯光暗淡、扩音器不太好、听众秩序欠佳就不知所措,难以稳定情绪……
 
为什么会有这样大的差别呢?根本原因还在于演讲者给自己强加了许多不必要的思想包袱:怕丢人出丑、怕参赛不能获奖、怕台下人公开提出相反意见……但抱着的是宣传真理、学习、锻炼口才的目的,那么,讲得好,掌声雷动不骄傲;讲得不好,一次失败不气馁。再大的困难,也有勇气豁出去。
实践经验丰富了,要应付各种意外情况、非常情况、不利情况就是易如反掌的事了。
 
人人皆有自尊心,谁愿登台出丑呢?但演讲家不是天生的。初次登台出丑,是为了今后登台少出丑,最终达到次次登台不出丑。如果只想不鸣则已,一鸣就要语惊四座;条件不具备,宁可不登台,那就永远不会有镇定的心理素质。一旦工作需要必须登台讲话,就极可能出大丑。因此,不怕失败,坦然以对,才是正确的演讲心态。
 
在此基础上,仍有必要再积累并掌握一些具体办法和措施。微笑着走上演讲台,环视观众,可以先对熟悉的或友好的观众行注目礼,这样有利于克服恐惧心理。鞠躬、行礼之后,不急于马上开口,可先作一个深呼吸,调整急促的呼吸,这有利于缓解稍显紧张的心理;如一时想不起下面的内容,不要长久呆立在台上,给人以冷场的印象,可以把后面的内容提前讲,或现编新内容、新语句,也可以向听众提问、与观众对话,作“缓兵之讲”。这些办法说来容易做来难;只要坚信“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的古训,坚持锻炼,你就能轻松运用这些技巧了。
 
3。自控力。说即兴演讲为激烈的政治斗争、市场竞争中的游击队、轻骑兵,并非夸大其辞。但这是凭三寸不烂之舌去控制会场、征服人心。如果没有坚强的自控力,又从何谈起控制会场、左右“战局”呢?
善于控制自己内在感情的人,就具有自控力,展示于外则是举止得体。
无论斗争、竞争多么激烈,你登台即兴演讲就必须注意文明礼貌、社交礼节,不能感情失控,以至于失礼。在这方面,前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言时脱下皮鞋敲击桌面的粗鲁之举,可谓贻笑大方的失礼的典型例子。表达饱满的激情应根据演讲目的及其总体设计,而做到收放控制适时、适量、适度。因情不自禁而动作太多、太碎、幅度太大,音量太大、语气太重、音调太高。这些如同作戏的夸张表演,会让人产生言过其实,表情虚假之感,临场效果定会适得其反。
 
必须经常磨练自己的意志力,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做一个文明而又成功的演讲者。
 
4。逻辑要点记忆。较强的记忆力是演讲者必备的能力之一。命题演讲侧重于机械记忆,讲稿的要点及内容均需记忆。即兴演讲侧重于意义记忆,演讲辞临场造就,边想边说,要点及要点间的关系为记忆重点。
下面,我们举例说明意义记忆在即兴演讲中的运用。以“人才需要口才”
这一题目为例,让我们来看看,围绕中心要构思设计几个要点,它们彼此间又有什么内在关系。
 
①什么叫人才?
②人才要成就一番事业,必须具备多种才能。
③口才能助人成才。
可以看出,这三个要点之间层层深入,是递迸关系。
 
再以“口才能助人成才”为题,又有四个要点。
 
①口才可用于交流思想、交流信息。
②口才可用于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
③口才可用于说服持观望态度的朋友。
④口才可用于批驳恶意攻击的敌人。
这四个要点之间虽然是并列关系,但排列顺序又有轻重主次之分。认清这一点,才不会遗漏要点,颠倒顺序,搞错关系,这样,才可成就一篇内容完整,逻辑严密的演讲稿。
 
逻辑要点记忆属于意义记忆,是一种在理解基础上的记忆,要求理解力更强、记法更灵活。
 
综上所述,可见加强自身心理索质的必由之路是:我们必须从自我心理出发,发现和培养我们的良好的心理素质。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从根本上克服演讲的恐惧心理,也才有可能达到成功的彼岸。(李仲华1995:47—51)
 
二、敢于说话与善于说话
 
在日常生活中,有这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